师生冲突关系的形成机制与消解策略

上传人:世*** 文档编号:152706801 上传时间:2020-11-2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7.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师生冲突关系的形成机制与消解策略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师生冲突关系的形成机制与消解策略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师生冲突关系的形成机制与消解策略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师生冲突关系的形成机制与消解策略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师生冲突关系的形成机制与消解策略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师生冲突关系的形成机制与消解策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师生冲突关系的形成机制与消解策略(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小学师生冲突关系的形成机制与消解策略汪昌华【论文摘要】对中小学师生冲突关系进行研究发现,中小学师生关系由和美走向冲突,部分师生冲突趋于恶化。冲突关系的形成是诸要素统一变化的过程,学生不满情绪的长期压抑是其诱因,权威合法性的消解是其关键,学生对教师不再充满期待是其根源,师生言行的对立与师生关系的疏离是其表征。而教师应对方式制约着冲突关系的形成,关爱是建立和美无冲突师生关系的最佳方式,沟通是消解冲突关系的最佳方式,回避会使其陷入危机,强制的滥用致其恶化。因此,应选择恰当的教师应对方式,消解学生的不满情绪,重建教师权威合法性,调整学生对教师的合理期待,以建构以和为贵的师生关系。【论关键词】师生冲突

2、关系;形成机制;消解策略师生冲突根源于师生社会地位与文化的差异,即社会文化的传递者与学习者、教师的规范性文化与学生的需求性文化之间的差异。1师生冲突关系是指由于师生社会地位与文化的差异而致使双方公开的直接的对立状态。2以往对师生冲突关系形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探讨和现状调查方面。在师生冲突关系形成的理论探讨方面,美国学者沃勒(W.Waller)认为,师生关系属于制度化的权威与服从关系,师生的交往互动在很大程度上带有一定的强制性,相互之间存在潜在的对立与冲突;3苏联学者阿莫纳什维利就曾经反对教育工作中权力主义与强制性,他提出要重视学生的人格尊严。4同时,我国学者提出,冲突的形成伴随着学生不再相信

3、教师权威的合法性,以及学生的情绪与言行对立;5而教师应对方式制约着冲突的形成与功能的演变。6已有师生冲突关系形成的理论假设缺少系统的实证研究。在师生冲突关系形成的现状调查方面,国内学者多从冲突的形式、原因及功能方面考察中学师生冲突现状,缺少对中小学师生冲突形成过程的考察。7本研究调查中小学师生冲突关系形成的过程与机制,并提出有效的消解策略,以建构以和为贵的师生关系。一、研究方法本研究主要运用问卷法,辅以实地观察与访谈法,问卷采用的是自编中小学师生冲突关系调查问卷。该问卷的形成是在理论推演与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先编制出初始问卷进行试测,再形成正式问卷。根据探索性因素分析的发现,删除负荷值过低的项目

4、。该问卷主要涵盖冲突产生、冲突演变与冲突功能三个维度11个条目,可以解释方差总变异量的41.84%。问卷分为学生问卷和教师问卷;其中小学低年级学生问卷仅包括冲突产生维度,问卷文字采用汉字注拼音。一是冲突产生维度。冲突主要因学生不满教师干预违纪而引发,冲突产生维度包括教师干预违纪方式,以及教师干预违纪时学生的情绪、权威合法性消解与学生行为等四个条目。其中,教师应对方式分为关爱、沟通、回避和强制;权威合法性消解分为传统权威合法性确信,以及传统权威、制度权威、学术权威和人格权威的合法性消解;学生情绪分为高兴、畏惧、不满、愤恨和痛苦;学生行为分为悦纳、接纳、抵触、辩解和顶撞。二是冲突演变维度。该维度包

5、括教师应对冲突方式、冲突的形式、冲突频率、持续时间及冲突原因的性质五个条目。其中,冲突形式分为情绪抵触、言语的摩擦与对抗、肢体的摩擦与对抗;冲突频率和持续时间从非常低到非常高分为五级;冲突原因的性质分为表面性问题与核心价值问题,前者主要表现为学生认为教师误解自己,后者主要表现为学生觉得教师不尊重自己。三是冲突功能维度。该维度主要包括冲突对学生心理和师生关系的影响两个条目,以冲突结束时学生情绪与师生关系作为观测指标,师生关系分为亲密、尊敬、疏远、冷漠和敌对。经检验,该问卷内部一致性较好,三个维度的Cronbachsalpha系数分别为0.815、0.766、0.756,问卷总信度为0.819。运

6、用专家评定法,两名心理学专家和两名教育学专家一致认为该问卷具有较高的内容效度。问卷调查从安徽省合肥市和阜阳市及其所辖县中小学各三所学校,一年级抽取一组学生,二至十二年级整班抽取,共3225名学生;抽取被调查学生所在班级的任课教师361人。由研究者前往调研,收回有效问卷3230份,有效率为90.01%。使用SPSS17.0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二、中小学师生冲突关系的形成过程中小学师生冲突从无到有,部分冲突演变为恶性,师生冲突关系随之形成与恶化。(一)师生关系由和美走向冲突以冲突产生为因变量,以学段为自变量,做单因素方差分析。1.小学低年级师生关系呈现和美无冲突的状态由表1可见,干预违纪时在权威合

7、法性消解、学生的情绪与行为上,不同学段均有极其显著性差异(p0.001)。进一步多重比较发现,在上述三个因子得分上小学低年级低于其他学段,有极其显著性差异(p0.001),其分别为1.12、2.15、1.15,非常接近于问卷中设定的五级评分中传统权威合法性确信、敬畏与悦纳。这一结果表明,小学低年级师生关系呈现和美无冲突的状态,学生心存敬畏,对传统权威合法性高度确信,能悦纳教师的干预。2.师生冲突关系常始于小学中年级由表1还可见,小学中年级和高年级、初中和高中权威合法性消解得分分别为3.22、3.16、2.79、3.09,都最接近于制度权威合法性消解;学生情绪得分分别为3.02、3.10、2.9

8、7、3.42,均最接近于不满学生行为得分分别为1.80、1.79、2.36、2.52,都较接近于接纳或抵触。这一结果表明,师生冲突关系常始于小学中年级,此时制度权威合法性开始消解,学生对教师的干预有不满情绪或抵触行为。(二)部分师生冲突关系恶化以冲突产生、冲突表现与冲突功能为因变量,以冲突原因的性质为自变量,做单因素方差分析。由表2可见,不同性质的冲突在冲突产生、冲突表现与冲突功能的各因子上均差异极其显著(p0.01)。表2不同性质冲突的表现与功能差异(M土SD)冲突产生冲突表现冲突功能1.大多数师生冲突关系的冲突性较低本次调查显示,79.0%的师生冲突由表面性问题引发。由表2可见,当冲突原因

9、为表面性问题时,学生情绪和权威合法性消解得分为3.05和2.71,最接近于不满与制度权威合法性消解;冲突的形式、频率及持续时间得分为1.93、1.95和1.76,最接近于言语摩擦、较低和较低;冲突对学生心理与师生关系的影响得分为3.15、2.92,介于不满与疏远。由此可见,79.0%的师生关系呈现良性和谐的状态。随着学生不满情绪与制度权威合法性的消解,冲突关系产生。但大多数师生冲突关系的冲突性较低,冲突形式主要为言语摩擦,师生关系主要表现为疏远。2.师生冲突关系常处于危机中由表2显示,冲突产生时权威合法性消解总得分为3.07,介于制度权威与学术权威合法性消解学生的情绪与行为总得分为3.12、2

10、.08,最接近于不满、接纳。这一结果表明,随着学生的不满情绪,以及制度权威与学术权威合法性消解,冲突产生,但冲突频度较低;这表明学生常常倾向于压抑内心不满的情绪,而这可能会导致高强度的恶性冲突。由此可见,师生冲突关系常处于危机中。实地观察也验证这一结果,某初二男生因课堂违纪被教师训斥多时,学生突然喊道不是这样的,并用手锤击墙面。他双手冰凉、颤抖着。3.部分师生冲突关系恶化调查显示,21.0%的师生冲突由核心价值问题所引发。由表2可见,当冲突原因为核心价值问题时,学生情绪得分为3.39,介于不满与愤恨,权威合法性消解得分为4.51,最接近于人格权威合法性消解;冲突形式得分为2.09,介于言语摩擦

11、与言语对抗之间;冲突频率和持续时间得分为2.21、1.87,最接近于较低、较短;冲突对学生心理与师生关系影响的得分为3.31、3.32,介于不满与愤恨、疏远与冷漠之间。由此可见,随着学生不满乃至愤恨情绪,以及人格权威合法性消解,部分师生冲突关系恶化,个别表现出言语对抗,师生关系趋于疏远与冷漠。三、中小学师生冲突关系的形成机制在对中小学师生冲突关系形成过程调查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影响冲突关系形成的因素进行考察,以揭示冲突关系形成的机制。(一)师生冲突关系的形成是诸要素统一变化的过程从上述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冲突关系的形成是学生的情绪与行为、权威观及师生关系等诸要素统一变化的过程。1.学生不满情绪的长

12、期压抑是冲突关系形成的诱因上述调查结果表明,干预违纪时小学低年级学生心存敬畏,呈现和美无冲突的师生关系;自小学中年级,学生有不满情绪并引发冲突;但学生常倾向于压抑不满情绪,冲突频度较低;当学生表现出不满或愤恨时,恶性冲突产生。由此可见,敬畏之心是和美无冲突师生关系的心理基础;学生不满情绪是冲突关系形成的诱因;而学生不满情绪的长期压抑致其陷人危机;被长期压抑的不满情感一旦爆发,将会激发已沉默的愤恨,从而引发恶性冲突。2.教师权威合法性的消解是冲突关系形成的关键调查结果表明,小学低年级学生对传统权威合法性高度确信,呈现和美无冲突的师生关系,而传统权威合法性来源于对传统权威神圣性的确信;随着制度权威

13、合法性消解,但学生仍对学术权威与人格权威合法性高度确信,呈现良性和谐的冲突关系;随着制度权威与学术合法性消解,师生冲突关系产生;随着人格权威合法性消解,冲突关系恶化。由此可见,传统权威神圣性的高度确信是师生关系和美无冲突的关键,权威合法性的消解是冲突关系产生与恶化的关键。3.学生对教师不再充满期待是冲突关系形成的根源实地观察发现,被批评时小学低年级学生仍用热切期待的目光注视着老师;自小学中年级起,学生的目光开始有漠然、不满及愤恨等。韦伯认为,权威的基础是与社会地位相联系的一种期待8。以此类推,学生对教师的关爱、教导、公正及尊重充满期待是教师传统权威、制度权威、学术权威与人格权威的基础。因此,小

14、学低年级学生对教师的关爱热切期待,是传统权威神圣性的基础,是小学低年级和美无冲突师生关系的根源。随着权威合法性逐步消解,学生不再对教师的关爱、教导、公正与尊重充满期待,师生冲突关系产生与恶化。4.师生的对立是冲突关系形成的外在行为表征调查结果表明,小学低年级学生能够悦纳教师干预,师生关系呈现和美无冲突状态;小学中年级学生表现出情绪抵触,冲突关系产生,冲突形式主要表现为言语摩擦,个别会演变为言语对抗。由此可见,学生从悦纳到对立与对抗是冲突关系产生与恶化的外在行为表征。5.师生关系的疏离是冲突关系形成的内在情感表征小学低年级问卷中让学生画星星以表达他们对老师的爱,最多可画五颗星。结果发现,88.9

15、%的学生画五颗星,可见小学低年级师生关系变现出亲密的特征。调查结果还表明,冲突结束时师生关系趋于疏远与冷漠。由此可见,师生关系的疏离是冲突关系形成的内在情感表征。(二)教师的应对方式制约着冲突关系的形成教师是师生冲突互动的主导者,教师应对方式制约着冲突关系的形成。通过对教师应对方式的描述统计,发现教师干预违纪方式与应对冲突方式得分为2.98、3.25,分别介于沟通与回避、回避与强制之间。由此可见,干预违纪时教师倾向于选择沟通和回避的方式,应对冲突时倾向于选择回避与强制的方式。以冲突产生、冲突表现和冲突功能为因变量,以教师应对方式为自变量,做单因素方差分析。由表3可见,在冲突产生、冲突表现和冲突功能的各因子上,教师应对方式的差异均极其显著(p0.001)。1.关爱是建立和美无冲突师生关系的最佳方式进一步多重比较发现,在冲突产生的三个因子得分上关爱的方式最低;在权威合法性消解上沟通低于强制的方式,在学生行为上回避高于关爱和沟通的方式,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教师选择关爱的方式,权威合法性消解得分为2.18,接近于传统权威合法性消解,学生的情绪与行为得分为2.58、1.5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