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规划与设计考试重点

上传人:世*** 文档编号:152612239 上传时间:2020-11-24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镇规划与设计考试重点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城镇规划与设计考试重点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城镇规划与设计考试重点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城镇规划与设计考试重点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城镇规划与设计考试重点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城镇规划与设计考试重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镇规划与设计考试重点(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城镇规划与设计考试要点第一章1、 居民点是由居住生活、生产、交通运输、公用设施和园林绿化等多体系构成的一个复杂的综合体,是人们因共同生活与经济活动而聚集的定居场所。1.12、 城市是以非农业产业和非农业人口聚集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包括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和镇。1.13、 城市是指国家按行政建制而设立的直辖市、市和镇。1.1填空题4、 根据我国建设部2003年城市建设统计公报,2003年末,全国设市城市660座,城市人口33805万人,城市面积39.9万km2其中建成区面积2.8万km2 ,城市范围内人口密度为847人/km2。1.15、 我国城市等级1.1城市等级人口规模(万人)特大城市大城

2、市中等城市小城市100501002050206、 集镇的规模,目前一般的情况为2000人左右,有的30005000人,个别的达8000人左右。7、 小城镇定义:作为介于(狭义)城市与农村居民点之间过渡型居民点的一种,小城镇专指行政建制“镇”或“乡的镇区部分。1.1名词解释8、 城镇类型(填空题)综合性城镇、工矿城镇、卫星城镇9、 城镇的基本特点(简答题)1.1一定区域内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数量大,规模小,分布广而不均匀在经济上具有城市和农村相结合的特点、人口构成复杂,不同用地穿插基础设施落后10、 城镇规划:是城镇在一定时间内的发展计划,是城镇政府为实现城镇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镇的性

3、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协调城镇布局和各项建设而制定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是城镇建设与管理的依据。(名词解释)1.2第二章1、区域概况的内容;资源条件、农业、周围居民点概况、对外交通联系2.1选择题2、自然条件的内容地质、地形、水文和水文地质情况、气象资料。2.1选择题3、随着城镇人口的年龄结构变化,按照3岁以下的分为 托儿所年龄组 ,46岁分为 幼儿组 ,712岁分为 小学组 ,1318岁分为 中学组 。2.11959岁分为 成人组,60岁以上分为 老年组 。2.14、收集资料的途径与方法:(简答题)2.2(1) 向省、地、市有关部门收集,主要是有关城镇所在地的区域经济、交通组织、居民点分布体系

4、方面的资料。(2) 向当地发展改革委员会及有关城镇建设、国土、工业、农业、商业、文化、教育卫生、民政、交通、地质、气象水利、电力、环保、公安等部门了解有关现状与长远发展计划资料。(3) 现场调查研究。(4) 查阅文献资料。5、资料的分析(简答题)2.3(1)资料的综合分析社会经济资料的综合分析自然条件资料的综合分析现状条件资料的综合分析(2) 分析方法:定性分析、统计分析、回归分析。第三章1、 城镇域规划:是指在城镇及其腹地这个特定的空间内,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长远计划及区域的自然条件,对区域未来经济建设和土地利用进行全面、综合的总体部署。(名词解释)3.12、 城镇域规划内容有:3.1选择

5、题城镇域社会经济战略 城镇域城镇化水平规划城镇域城(村)镇体系规划 城镇域基础设施规划3、 城镇域规划的影响因素与要求3.1简答题城镇域社会经济发展战略规划、城镇域的自然资源城乡一体化的经济结构、城镇域规划要正确引导乡村城市化的道路。4、 城镇体系:是指一定区域内在经济、社会和空间发展具有有机联系的城镇群体。3.1名词解释5、 城镇体系按等级划分为:国家级城镇体系、区域性城镇体系、省级城镇体系地区性城镇体系、县城范围内的城镇体系。3.1填空题 6、 编制城镇总体规划的基本原则3.1选择题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和谐的原则历史环境与未来环境和谐的原则城镇环境中各社会集团之间社会生活和谐的原则7、 城镇

6、性质:是各城镇早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至各城镇在城镇网络中的分工与职能。3.3名词解释8、 城镇规模是指城镇的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3.3填空题9、 影响城镇总体规划布局的主要因素3.4选择题生产力分布 资源状况自然环境 城镇现状建设条件10、 城镇规划用地组织结构的基本原则为: 紧凑型、完整性、弹性。3.4填空题11、 城镇用地按综合分析的优劣条件分为:3.5选择题适宜修建的用地、基本上可以修建的用地、不宜修建的用地12、 城镇用地选择的基本要求3.5简答题用地选择要为合理布局创造条件。充分注意节约用地,尽可能不占耕地和良田。选择发展用地应尽可能与现状或规划的对外交通相结合。符

7、合安全要求。符合卫生要求第四章1、城镇:是人们居住、工作、文化、商贸等设施的综合体。4.1名词解释2、城镇外部道路:是联系城镇之间的交通系统。1、城镇交通工程的交通特性。4.1简答题交通流的流向和流量有明显的时间规律城镇道路上各种交通方式并存道路功能区分不明确,技术等级低交通设施与交通管理不健全车辆增速快,交通发展迅速2、按年均增长量估算 通过对道理上高峰小时机动车交通量观测的历年记录,预测估算若干年后的高峰小时道路交通量或日平均道路交通量。N远=N0+n。4.1填空题3、城镇内部道路是贯通城镇用地范围内的主要交通系统,一般有:4.1选择题主干路计算行车时速为40km/h的道路。次干路计算行车

8、时速为2030km/h的道路。支路计算行车时速为20km/h的道路。4、城镇道路系统规划的基本要求4.1简答题适应城镇交通的要求、符合城镇所在地的自然地理条件利于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合理的密度利于改善城镇环境,体现城镇风貌。5、将城镇道路系统的平面几何构图加以归类,分为方格式、放射式、自由式、混合式。4.1填空题6、城镇道路设施形式有单幅路、双幅路、三幅路、四幅路。4.1填空题7、竖向规划设计的形式可分为:平坡式、台阶式、重点式。4.1填空题8、城镇给水系统的供水对象分为:生活用水、生产用水、消防用水等三种类型。4.2选择题9、城镇给水工程系统的组成:取水工程、净水工程、输配水工程。4.2填空题

9、10、居民区最高日生活用水量(Q1)按照下式计算: Q1=式中:N1设计期限内规划人口;q1设计期限内采用的最高日用水量L/(人d)。4.2填空题11、给水管网一般由输水管和配水管组成。输水管不宜少于两条,但从安全、投资等方面全面比较也可采用一条。配水管一般连成网状,称为配水管网。按其布置形式可以分为树枝状和环状。4.2选择题 12、城镇雨水、生活污水、生产废水的排除方式称为排水体制。分为分流体制和河流体制。4.3填空题13、电讯系统主要由电信系统、广播系统、电视系统、报警系统、计算机系统等组成。4.4填空题第五章1、 城镇公共中心的空间布局形式常用的有沿街式布置、组团式布置、广场式布置。5.

10、1填空题2、 城镇公共建筑的布置方式(1) 行政办公建筑的布置。行政、办公建筑因功能相对单一,布置形式不多,主要有:围合式布置、沿街道布置。5.2填空题(2) 幼儿园、托儿所的布置形式:5.2选择题集中布置在城镇中央分散布置在住宅组团内分散布置在住宅组团之间。(3) 中、小学的布置,中学服务半径不宜大于1000m,小学服务半径不宜大于500m。中小学主要有三种布置方式:5.2选择题布置在城镇拐角布置在城镇一侧布置在城镇中心。(4) 商业金融服务设施的布置方式:分散布置、集中布置和混合布置5.2填空题。3、 集贸市场的服务半径可达400m左右,当服务半径在400500m时,可设多处,每处规模一般

11、为100140各摊位,每个摊位的长度可控制在1.31.5m范围内。5.2选择题4、 城镇广场设计基本原理广场的功能 广场是为满足多种城镇社会生活需要而建设的,是供人们活动的室外公共活动空间能为人们提供多种类、多才层次的选择性,有较深的文化内涵,使人们即受到文化的感染。5.3名词解释广场的总体布局就是对个主成部分进行整体安排,使其各得其所、有机联系,达到功能性、经济性和艺术性的协调统一。5.3名词解释广场的特色是广场设计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5.3填空题5、 城镇广场空间环境分析5.3简答题广场的规模取决于广场的性质及在城镇中的地位。广场的尺寸应根据广场的功能要求、广场的规模与人的活动要求而定,较

12、大广场中的组成部分应有较大尺度。广场的交通组织的目的在于使车流流畅、行人安全、方便管理。6、 城镇广场空间环境要素设计主要指绿化、设施、色彩、水体、铺地等。广场水体设计主要有静水设计、流水设计、落水设计、喷水设计。5.3填空题。第六章1、路用地:至居住区道路、小区道路、组团级道路及费公建配建的居民汽车地面停放场地。6.12、居住区泛指不同居住人口规模的居住生活聚集地,特指被城市干道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配建有较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6.1名词解释3、区规划设计的基本要求安全要求、卫生要求、使用要求、美观要求、经济技术要求。填空题6.14、的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以人口和数据为依据,

13、将居住体制结构划分为居住区级(30 00050 000人,10 00016 000户)、居住小区级(10 00015 000人,3 0005 000户)、居住组团级(1 0003 000人,3001 000户)三个层次。填空题6.15、区建筑的布置形式组团式布置、轴线式布置、自由式布置集约式布置。填空题6.16、的功能5.2简答题日常公众交通、供应与保障交通特殊情况交通、铺设工程管线、空间构图要素7、区的道路可以分为三级或四级。 道路红线宽度2030m。 机动车道对外出入口间距不应小于150m。 居住区内尽端式道路长度不宜大于120m,当大于35m时应设置不小于12m12m的回车场。在居住区公

14、共活动中心,应设置残疾人通行的无障碍通道,通行轮椅车的坡道宽度不应小于2.5m,纵坡不应大于2.5%。6.2选择题8、系统的基本形式6.2填空题人车混行的道路系统人车分流的道路系统人车部分分流的道路系统。9、建筑的布置形式6.3填空题行列式布置 周边式布置点式布置 曲线式布置综合式布置10学的服务半径不宜大于1 000m,建筑容积率不宜大于0.8,教学楼应满足冬至日不小于2h的日照标准,要方便学生上学和放学,教学楼高度不超过5层。居住区的布置方式:沿街布置、成片布置、混合布置。6.4选择题11、置的选择与中学一致,但服务半径不宜大于500m。托儿所、幼儿园设在次要道路比较僻静的地段,方便家长接

15、送,避免干扰交通。服务半径不宜大于300m,层数不宜高于3层,其生活用房应满足底层满窗冬至日不小于3h的日照标准。6.4选择题12、区景观与环境规划中,应遵循以下原则:6.5简答题社会性原则、经济性原则生态的原则、地域性原则历史性原则13、环境规划的要素与价值要素有:室外活动场地景观形象 环境绿化价值:景观价值、生态价值、经济价值6.5第七章1、为减少和避免工业对城镇的污染,在城镇中布置工业区用地是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7.1选择题减少有害气体对城镇的污染、防止废水污染防止工业废渣污染、防止噪声干扰步行上班距离一般在1km以内的占70%,1.5km以内的占86%,时间15min左右。7.1选择题2、 工业区用地在城镇建设用地中占有一定的比重,一般以占城镇建设用地的15%25%为宜;但拥有大中型工业企业的中小矿城镇,其工业区用地占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