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教园西医综合真题生理答案解析

上传人:20****03 文档编号:152612217 上传时间:2020-11-2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教园西医综合真题生理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医教园西医综合真题生理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医教园西医综合真题生理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医教园西医综合真题生理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医教园西医综合真题生理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教园西医综合真题生理答案解析(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医教园西医综合真题生理答案解析医教园西综真题生理学答案解析是医教园石虎老师带领团队为医学备考的同学们整理出的历届真题精炼,西综真题考点与答案解析,供同学们参考练习。11.1992N65A 下述情况中,属于自身调节的是A. 人在过度通气后呼吸暂停B. 动脉血压维持相对恒定C. 体温维持相对恒定D. 血糖水平维持相对恒定E. 平均血压在一定范围内升降时,肾血流量维持相对恒定 11.1992N65A 答案:E【考点还原】(P6)“自身调节是指组织细胞不依赖于神经或体液因素,自身对环境刺激发生的一种适应性反应。例如,在一定范围内增加骨骼肌的初长度可增强肌肉的收缩张力;肾动脉灌注压在80-l8OmmHg

2、范围内变动时,肾血流量基本保持稳定(E对),从而保证肾泌尿活动在一定范围内不受动脉血压改变的影响”。(P144)“这种肌源性自身调节机制在肾血管特别明显(E对),在脑、心、肝、肠系膜和骨骼肌的血管也能看到,但皮肤血管一般没有这种表现”;(P243)“在没有外来神经、体液影响的情况下,当动脉血压在一定范围内变动时肾血流量能保持恒定的现象,称为肾血流量的自身调节”(E对)。(P135)“动脉血压升高时,压力感受器传入冲动增多,引起压力感受性反射增强,导致心迷走紧张加强,心交感紧张和交感缩血管紧张减弱,表现为心率减慢,心输出量减少,外周阻力减小,动脉血压下降;而当动脉血压降低时,压力感受器传入冲动减

3、少,压力感受性反射减弱,引起心率加快,心输出量增多,外周阻力增大,血压回升”(B错)。(P182)“在心力衰竭或脑干损伤的患者,常可出现呼吸运动增强和减弱交替的现象,其产生机制可能是肺泡气与化学感受器处的PCO2存在时间差和反馈增益过强。当PCO2较高的血液到达化学感受器时,可引起呼吸中枢的反应增强,使肺通气量增加;随着呼出的CO2增多,动脉血PCO2逐渐下降,当PCO2较低的血液到达化学感受器时,又使呼吸运动因缺少足够的CO2刺激而受到抑制,于是呼吸变慢变浅甚至停止”(A错)。(P235)“自主性体温调节是指在体温调节中枢的控制下,通过增减皮肤的血流量、发汗、战栗和改变代谢水平等生理性调节反

4、应,以维持产热和散热的动态平衡,使体温保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C错)。(P404)“胰岛素是促进物质合成代谢,维持血糖水平稳态的关键激素”(D错)。【答案解析】机体对各种生理功能活动的调节方式有3种: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其中自身调节是指组织细胞不依赖于神经或体液因素,自身对环境刺激发生的一种适应性反应。机体的许多生理功能活动均涉及自身调节:如调节肾血流量的肌源性自身调节(E对)和管-球反馈(P6、P243)、尿生成过程中的渗透性利尿和球-管平衡(P252、P253)、局部组织的代谢性自身调节(P143)、脑血流量的肌源性自身调节(P148)、心肌骨骼肌的异长自身调节(P6、P94)、

5、以及内分泌系统存在的大量自身调节等等。但目前为止只考过肾血流的肌源性自身调节(1992N65A,1999N1A)和脑血流的肌源性自身调节(2012N121B)。人在过度通气后呼吸暂停,是因为过度通气时,肺通气量增加,呼出的CO2增多,血液中PCO2下降,呼吸中枢因缺少足够的CO2刺激而受到抑制造成的,属于化学感受器介导的神经调节(A错)。动脉血压维持相对恒定,主要与心血管系统的压力感受性反射有关,为典型的神经调节(B错)。体温维持相对恒定,依赖于体温调节中枢控制下的皮肤血流量、发汗、代谢水平的改变等等,也属于典型的神经调节(C错)。维持血糖水平恒定最重要的因素是胰岛素,胰岛素对血糖的调节属于体

6、液调节(D错)。12.1999N1A 下列情况中,属于自身调节的是A. 人在过度通气后呼吸暂停B. 动脉血压维持相对恒定 C. 体温维持相对恒定D. 血糖水平维持相对恒定E平均血压在一定范围内升降时,肾血流量维持相对恒定 12.1999N1A 答案:E【考点还原】(P6)“自身调节是指组织细胞不依赖于神经或体液因素,自身对环境刺激发生的一种适应性反应。例如,在一定范围内增加骨骼肌的初长度可增强肌肉的收缩张力;肾动脉灌注压在80-l8OmmHg范围内变动时,肾血流量基本保持稳定(E对),从而保证肾泌尿活动在一定范围内不受动脉血压改变的影响”。(P144)“这种肌源性自身调节机制在肾血管特别明显(

7、E 对),在脑、心、肝、肠系膜和骨骼肌的血管也能看到,但皮肤血管一般没有这种表现”。(P243)“在没有外来神经、体液影响的情况下,当动脉血压在一定范围内变动时肾血流量能保持恒定的现象,称为肾血流量的自身调节”(E 对)。(P135)“动脉血压升高时,压力感受器传入冲动增多,引起压力感受性反射增强,导致心迷走紧张加强,心交感紧张和交感缩血管紧张减弱,表现为心率减慢,心输出量减少,外周阻力减小,动脉血压下降;而当动脉血压降低时,压力感受器传入冲动减少,压力感受性反射减弱,引起心率加快,心输出量增多,外周阻力增大,血压回升”(B错)。(P182)“在心力衰竭或脑干损伤的患者,常可出现呼吸运动增强和

8、减弱交替的现象,其产生机制可能是肺泡气与化学感受器处的PCO2存在时间差和反馈增益过强。当PCO2较高的血液到达化学感受器时,可引起呼吸中枢的反应增强,使肺通气量增加;随着呼出的CO2增多,动脉血PCO2逐渐下降,当PCO2较低的血液到达化学感受器时,又使呼吸运动因缺少足够的CO2刺激而受到抑制,于是呼吸变慢变浅甚至停止”(A错)。(P235)“自主性体温调节是指体温调节中枢的控制下,通过增减皮肤的血流量、发汗、战栗和改变代谢水平等生理性调节反应,以维持产热和散热的动态平衡,使体温保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C错)。(P404)“胰岛素是促进物质合成代谢,维持血糖水平稳态的关键激素”(D错)。【答

9、案解析】机体对各种生理功能活动的调节方式有3种: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其中自身调节是指组织细胞不依赖于神经或体液因素,自身对环境刺激发生的一种适应性反应。机体的许多生理功能活动均涉及自身调节:如调节肾血流量的肌源性自身调节(E对)和管-球反馈(P6、P243)、尿生成过程中的渗透性利尿和球-管平衡(P252、P253)、局部组织的代谢性自身调节(P143)、脑血流量的肌源性自身调节(P148)、心肌骨骼肌的异长自身调节(P6、P94)以及内分泌系统存在的大量自身调节等等。但目前为止只考过肾血流的肌源性自身调节(1992N65A,1999N1A)和脑血流的肌源性自身调节(2012N121

10、B)。人在过度通气后呼吸暂停,是因为过度通气时,肺通气量增加,呼出的CO2增多,血液中PCO2下降,呼吸中枢因缺少足够的CO2刺激而受到抑制造成的,属于化学感受器介导的神经调节(A错)。动脉血压维持相对恒定,主要与心血管系统的压力感受性反射有关,为典型的神经调节(B错)。体温维持相对恒定,依赖于体温调节中枢控制下的皮肤血流量、发汗、代谢水平的改变等等,也属于典型的神经调节(C错)。维持血糖水平恒定最重要的因素是胰岛素,胰岛素对血糖的调节属于体液调节(D错)。13.2012N121B 当平均动脉压在60-140mmHg波动时,维持脑血流量恒定的调节属于A. 神经调节B. 体液调节C. 自身调节

11、D. 神经-体液调节 13.2012N121B 答案:C【考点还原】(P6)“自身调节是指组织细胞不依赖于神经或体液因素,自身对环境刺激发生的一种适应性反应”。(P144)“这种肌源性自身调节机制在肾血管特别明显,在脑(C对)、心、肝、肠系膜和骨骼肌的血管也能看到,但皮肤血管一般没有这种表现”。(P148)“当平均动脉压在60-140mmHg范围内变动时,脑血流量可通过自身调节保持相对稳定”(C对)。【答案解析】心血管活动的调节包括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三种方式,其中自身调节包括了代谢性自身调节机制和肌源性自身调节机制两种(P143),肌源性自身调节是指当供应某一器官血管的灌注压在一定范

12、围内升高时,血管平滑肌受牵张刺激,血管(尤其是毛细血管前阻力血管)的肌源性活动增强,使器官血管的血流阻力增大,以免器官的血流量因灌注压升高而增多。反之,当器官血管的灌注压在一定范围内降低时,阻力血管舒张,局部血流阻力减小,以免器官的血流量因灌注压降低而减少。这种肌源性自身调节机制在肾血管特别明显,在脑(C对)、心、肝、肠系膜和骨骼肌的血管也能看到,但皮肤血管一般没有这种表现。14.1994N24A 反馈信息是指A. 控制部分发出的信息B. 受控变量的改变情况C. 外界干扰的强度D. 调定点的改变E. 中枢的紧张性 14.1994N24A 答案:B【考点还原】(P7)“由受控部分发出的信息反过来

13、影响控制部分的活动,称为反馈”(B对)。【答案解析】控制部分对受控部分施加影响后,受控部分发生改变,这种改变信息(B对)反过来纠正控制部分的活动,称为反馈,反馈有负反馈和正反馈两种形式。与反馈对应的一个概念是前馈(P8),前馈是指控制部分在反馈信息尚未到达前已受到纠正信息(前馈信息)的影响,及时纠正其可能出现偏差的活动。15.1998N1A 维持机体稳态的重要调节过程是A. 神经调节B. 体液调节C. 自身调节D. 正反馈调节E. 负反馈调节 15.1998N1A 答案:E【考点还原】(P7)“人体内的负反馈极为多见,在维持机体生理功能的稳态中具有重要意义”(E对)。【答案解析】神经调节、体液

14、调节和自身调节属于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P6),负反馈调节和正反馈调节属于反馈控制系统(P7),调节方式与反馈控制系统之间的关系十分微妙,为了方便记忆,可进行如下理解: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是人体对各种功能活动进行调节的三种调节方式,经过这三种调节方式的调节之后,会呈现两种结果,一种结果是受控部分的活动朝着与它原先活动相反的方向改变,称为负反馈调节,负反馈调节极为多见,在机体生理功能稳态的维持中发挥重要作用(E对),如动脉血压的压力感受性反射(属于神经调节)(P135)、胰岛素的降糖作用(属于体液调节)(P405)、动脉血压的肌源性自身调节(属于自身调节)(P144)等;另外一种结果是使受控部分的活动朝着与它原先活动相同的方向改变,称为正反馈调节,正反馈调节相对少见,并且没有纠正偏差的功能,一般对稳态的维持不发挥作用,正反馈调节的主要意义在于促进某一生理活动的正常进行,如排尿反射(属神经调节)(P267)、排卵前夕雌激素对LH的促分泌作用(属体液调节)(P428)、蛋白酶原的激活(属自身调节)(P196)等。具体到本题,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大多数情况下介导了负反馈调节,参与了机体内环境稳态的维持;在少数情况下介导了正反馈调节,促进了某一生理活动的正常进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