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高三年上学期期中考语文试卷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15260652 上传时间:2017-11-04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8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届高三年上学期期中考语文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2届高三年上学期期中考语文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2届高三年上学期期中考语文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12届高三年上学期期中考语文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12届高三年上学期期中考语文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届高三年上学期期中考语文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届高三年上学期期中考语文试卷(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三上期中考语文试卷 第 1 页 共 10 页南安一中2012届高三年上学期期中考语文试卷命题人:陈阿永 本试卷分五大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一、古代诗文阅读(27 分)(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 分)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 分) ,铁骑突出刀枪鸣。 (白居易琵琶行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 (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 。(苏轼赤壁赋)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韩愈师说) ,忍尤而攘诟。(屈原离骚)问君西游何时还? 。(李白蜀道难)(二)文言文阅读(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25 题。花隐道人传【清】张潮道人姓高氏,名

2、昽,字公旦。其先晋人也,商于扬,家焉。至道人,贫矣,徙商而读。顾读异书,不喜沾沾行墨 ,能以己意断古今事。见世窃儒冠目瞆瞆然者,弃去羞与伍。慕朱家、郭解 为人,尚侠轻财,急人困。然砥行,慎交游。里中少年有不逞者 ,始畏道人知,既事蹶张,则又求道人。道人予其自新,亦时援手,故扬人倾心。四方贤豪来者,闻道人名,多结欢焉。甲申,知乱将作,移家避南徐。时阃帅 鳞集江上,争罗致道人幕下。道人知事不可为,蠖伏自污,卒得以全。乙酉,扬中兵祸惨,民鸟兽散。道人独先众入城访亲知,吊死扶伤,阴行善多。然道人是时感念深矣。自以遭时变乱,年壮志摧,流离困折,无复风尘驰骤之思。乃筑室黄子湖中,弃其鲜肥素习,衣大布衣,箨

3、冠草履,曳杖篱落间。挽渔父牧儿与饮,饮辄醉,放歌湖滨,湖水为沸扬,似鸣不平者。高三上期中考语文试卷 第 2 页 共 10 页未几,岁大涝,居沉于水。道人曰:“未闻巢父买山而隐,独支遁 见讥耶?古之大隐,有隐市者,吾何为不然?”爰走扬城东南隅,卜地宅之,躬荷锸 拨瓦砾,结庐数楹。一几一榻,张琴列古书画。携一妻二子婆娑偃息其中,陶陶然乐也。宅旁筑匡墙,围地数亩,值 菊五百本。一仆长须赤脚,善橐驼之术,道人率之艺植灌溉。始自蓓蕾以及烂熳,其列也如屏,散也如星,叠也如锦;其色如玉,如金,如霞,如雪;其味如元酒;其香如檐卜。道人洞开其门,门如市,堂如肆。往来如织,观者如堵。不见主人,见其扁额曰“花隐”,

4、咸谓之花隐道人,若忘其昔之为高公旦者。(节选虞初新志卷五,有删节)【注】行墨:文字或诗文。朱家、郭解:古代著名侠士。不逞者:捣乱闹事的人。阃帅:地方上的军事统帅。支遁:东晋高僧、佛学家、文学家。传说他曾派人购买仰山小岭,欲为幽栖之处。锸:铁锹,掘土的工具。值:通“植”,种植。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徙商而读 徙:改变 B、吊死扶伤 吊:祭奠C、独支遁 见讥耶 独:仅仅 D、卜地宅之 卜:选择3.下列句子中,全部表现花隐道人“崇尚侠义”的一组是(3 分)( )道人予其自新,亦时援手 四方贤豪来者,闻道人名,多结欢焉知乱将作,移家避南徐 吊死扶伤,阴行善多携一

5、妻二子婆娑偃息其中,陶陶然乐也 道人洞开其门,门如市,堂如肆A、 B、 C、 D、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花隐道人没有继承祖业做生意而去读书,而且不读怪书,能凭自己的见解判断古今事。B、花隐道人不屑功名,仰慕朱家、郭解的为人,注重品行,崇尚侠义,很受扬州人的喜欢。C、花隐道人经过战乱后,感慨万端,大志受挫,再也没有了奋发向上疾奔世上的想法,只想过着悠然的生活。D、花隐道人热衷种菊,用心种植灌溉,品种丰富,盛开时异常美丽,许多人慕名前来观赏。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 分)(1)四方贤豪来者,闻道人名,多结欢焉。(3 分)(2)古之大隐,有隐市

6、者,吾何为不然?(3 分)高三上期中考语文试卷 第 3 页 共 10 页(三)古代诗歌阅读(6 分)6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 分)村 居张舜民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1)诗中描写了哪些意象,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3 分)(2)诗的三、四句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作简要分析。 (3 分)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 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 分)7.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A、押赴西伯利亚的犯人起程了。那正是天气炎热的七月,街上差不多一片荒凉,少数几个过路人在路边阴影里走着。有的犯人经不起

7、烈日照晒,当场中暑倒毙了。聂赫留朵夫一路为犯人恶劣的处境四处奔波说情,他几乎成了犯人的袒护者。(复活)B、住在圣母院里,爱斯梅拉达重新恢复了希望。一天早晨,她走到屋顶边上,从圆形圣约翰教堂的尖顶上方俯视广场。她看到了她朝思暮想的弗比斯正勒马驰过广场。于是她请求卡西莫多去找弗比斯,可是弗比斯用大马靴踹了卡西莫多一脚,策马远去。(巴黎圣母院)C、吴荪甫是一个野心勃勃的资本家。事业上,他曾略施小技,就挤垮了朱吟秋的丝厂,又组建了“益中公司”,一口气吞并了 8 个日用品制造厂。在家里,他和妻子虽貌合神离,感情不好,但他与赵伯韬生活淫荡腐朽不同,始终专注于他的事业。(子夜)D、觉民对琴低声说:“琴妹,我

8、们学堂明年暑假要招收女生。”听到这消息,琴十分高兴,说到时候要第一个去报名。回家后,她找母亲商量,母亲的态度虽然让她很失望,但当她读了易卜生的娜拉后,又充满了希望,并写信给许倩如,表明自己的决心。(家)E、大个子拿侬长相难看,头脑简单,内心纯朴。她在葛朗台家里起早贪黑,什么都干,像一条忠心耿耿的狗那样保护主人的财产。有时葛朗台也会怜悯地瞧着她说:“可怜的拿侬!”但在拿侬看来,主人的这种怜悯也是拿侬的全部幸福。(欧也妮葛朗台)8简答题。 (任选题,每题 100 字左右)(5 分)(1)具体说说红楼梦中林黛玉得知宝玉将娶宝钗和贾宝玉得知黛玉死后各有什么样的反应。高三上期中考语文试卷 第 4 页 共

9、 10 页(2)三国演义中的徐庶是诸葛亮的挚友,却投了曹操。请简述与此相关的故事。(二)文化经典阅读(6 分)9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 分)(1)儒家着重德行、理想的追求,反对物质生活的沉溺。下列引文中,并非陈述此种意旨的一项是( )(3 分)A、礼,与其奢也,宁俭。(论语八佾)B、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论语里仁)C、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论语里仁) D、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论语宪问)(2)南宫适 问于孔子曰:“羿 善射,奡 荡舟 ,俱不得其死然。禹稷 躬稼而有天下。 ”夫子不答。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论语宪问

10、)【注】南宫适:适,同“括” ,即南容。羿:传说中的射箭能手。奡(o):传说中寒浞的儿子,后来为夏朝中兴之主少康所杀。荡舟:用手推船。传说中奡力大,善于水战。禹稷:禹,夏朝开国之君,善于治水。稷,传说是周朝的祖先,又为谷神,教民种植庄稼。问:南宫适为什么能够得到孔子的赞扬?(3 分)三、现代文阅读(24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l0 一 12 题。“碎片化”是描述当前中国社会传播语境的一个形象性的说法。有研究表明,当一个社会的人均收入在 10003000 美元时,这个社会便处在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渡期,而这个过渡期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社会的“碎片化”:传统

11、的社会关系、市场结构及社会观念的整一性从精神家园到信用体系,从话语方式到消费模式瓦解了,代之以一个一个利益族群和“文化部落”的差异化诉求及社会成分的碎片化分割。因此,就传播的影响力而言,以往依靠某一(类)媒介的强势覆盖而“号令天下”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一方面是传统媒介传播市场的份额在不断收缩,其话语权威和传播效能在不断降低;另一方面则是新兴媒介的勃兴与活跃,传播通路的激增、海量信息的堆积以及表达意见的莫衷一是。这便是现阶段传播力量构建所面对的社会语境。 面对这样的现实,首先应该明确的是我们应对“碎片化”的基本态度。的确,有相当一部分人怀念社会整一性阶段时的那种统一目标与绝对共识,而对于现阶

12、段的杂芜、混乱抱以偏见和批评,低估了“碎片化”现实背后的社会进步价值。其实,碎片化以及与碎片化相伴随的传高三上期中考语文试卷 第 5 页 共 10 页播领域的分众化,并没有改变我们社会进步的趋势和潮流,它不过是除旧布新的一个必要的中介阶段。在这一阶段上,以往被忽视甚至被损害的普通大众及每一个个体的个性与价值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凸显和关注;学术权威和平民百姓,演艺明星和一个普通人之间,至少在心理层面上不再横亘着一条不能逾越的鸿沟。人们在新的数字传播平台上获得了更多的自我满足,做出了更多的个性决定。一个深刻地把握了这一阶段性特征的传播工作者必然会看到这样一种碎片化之下的真正社会涵义,这就是在“分众”的

13、背后新的“聚众”的需求。换言之,“分”,是从面目模糊的庞大社会大众的总体中,分出清晰的有个性特征的小族群来;而“聚”,则是将有着同一价值追求、生活模式与文化特征的众多个体,以某种传播手段和渠道平台聚合到一起。显然,分与聚的辩证法,可能是今后我们每天都要演练的社会习题。理解与重视受众的“碎片化”现实的意义在于,启发我们如何将这些碎片重新归聚起来。先细分,再归聚,这样我们拥有的将是特征明显的传播对象群体,从而以最小的传播代价获取最大化的传播效果,将浪费掉的传播资源的传播效能重新找回来。(选自喻国明解读当前中国传媒发展关键词,有改动)10下列对文中“碎片化”传播语境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14、分)A、传统媒介传播市场的份额不断收缩,依靠强势媒介“号令天下”的时代一去不复返,是导致传播语境“碎片化”的背景。B、传播语境“碎片化”突出地表现为新兴媒介的勃兴与活跃,传播通路的激增、海量信息的堆积以及表达意见的莫衷一是。C、“碎片化”是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必要过渡。“碎片化”带来了复杂化,但没有改变社会进步的趋势和潮流。D、在“碎片化”的传播语境下,以往被忽视甚至被损害的大众及每一个个体的个性与价值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凸显和关注。11根据文意,下列内容不属于“我们应对碎片化的基本态度”的一项是( )(3 分)A、不能低估“碎片化”现实背后的社会进步价值,因为它使普通大众和每一个个体得到更多

15、关注,分享到更多平等,获得更多的满足,展现更多的个性。B、要从“碎片化”的现实状况出发,从面目模糊的庞大社会大众的总体中,分出清晰的富有特征的小族群,使我们拥有的特征明确的传播对象群体。C、要看到“分众”背后的新的“聚众”的需求,以某种传播手段和渠道平台,将有着同一价值追求、生活模式与文化特征的众多个体聚合到一起来。D、通过先细分,再归聚,将这些“碎片”重新归聚起来,实现社会的价值追求、生活模式与文化特征的整一性,扭转传播效能不断降低的局面。高三上期中考语文试卷 第 6 页 共 10 页12新兴媒介的勃兴与活跃对其受众(信息传播的接受者)有什么影响?对媒介的传播效能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回答。(3 分)(2)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 (15 分)本题为选做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一类作答,不得再做另一类文本的题目。(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5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