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3.4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教科版精品

上传人:丽*** 文档编号:152582745 上传时间:2020-11-24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38.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3.4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教科版精品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3.4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教科版精品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3.4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教科版精品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3.4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教科版精品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3.4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教科版精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3.4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教科版精品(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教学内 容。这是一堂由静态观察转为动态观察的转折课在本单元中起到了承上启下 的作用。本课由 3 个活动组成一是区分生食和熟食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 让学生明白有些食物可以生吃有些食物必须煮熟了吃。二是观察比较生、熟 马铃薯对生食与熟食进行静态观察让学生加深对生、熟食物表象特征的理 解三是观察食物变化过程让学生在观察中用自己的语言尽量描述出由生到 熟的动态变化细节。各活动之间有着一定的递进逻辑关系。 【学生情况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对生熟食物已经具备很丰富的生活经验对“有的食物适宜生吃 有的食物适宜熟吃”

2、这一知识点并不陌生但对食物为什么要生吃和熟吃的原 因并不是很了解。学生在三年级时已经具备一定的对物体进行静态观察与描 述的能力但对物体的动态观察及对细微变化的描述能力仍需要提高。 【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是以科学观察为主题的课是以“观察”作为方法教学的课。从发展学生 观察能力来看,本课属于从静态观察向动态观察的发展。如何突破动态观察并 描述这个难点,在材料的选用上我做了一些改变,用猪肉代替鸡肉。因为用水 煮熟的蔬菜变化不明显,这对于学生观察和描述变化的过程很困难,而青虾生 与熟的变化很明显,这样有利于学生对生的食物变到熟的食物有更为丰富的认 识,学生在描述“过程”时更加清晰。另外,鉴于学生从未使

3、用过酒精灯进行 加热,为了避免课堂上出现安全问题,所以温馨提示加强学生的安全意识。 【教学目标】 一、科学知识目标 1、知道有的食物适宜生吃,有的食物适宜熟吃。 2、食物由生到熟会发生多方面的变化,其中有的变化是有利于人体对食物的消 化和吸收的。 二、过程与方法 1、能通过细致的观察,比较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并用文字或语言进行描述。 2、在加热的过程中,观察食物由生到熟的动态变化。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真细致地完成生与熟的食物比较活动。 2、培养小组的合作精神,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教学重点】 观察比较生、熟食物的不同。 【教学难点】 能用比较准确的文字或语言描述食物从生到熟的变化过

4、程。 【教学准备】 1、学生每组一份生、熟马铃薯、一把塑料刀、牙签、湿巾、面巾纸、2 个 大虾、肉片、土豆片若干、酒精灯、火柴、三脚架、自制锅、锡纸盒、镊子、 带水的烧杯、实验记录单。 2、教师生熟土豆各一个、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2分) 师: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为了满足生命活动的需要,我们每天都要摄入很 多的食物。那你们平时都喜欢吃什么? 生:自由回答 师:同学们说喜欢吃水果、蔬菜、海鲜、肉类等等。那今天老师就给同学们带来 了许多好吃的,同学想不想知道是什么呀?(出示图片) 生:想。学生一样一样的回答。 师:同学们真棒,很有生活,这些食物大家都认识。 二、新授: 1 生

5、的食物和熟的食物( 5 分) 师:那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食物都怎样吃吗?也就是生吃还是熟吃呢? 生:(出示大屏幕课件)让学生分类。(用集合的方式分类生吃、熟吃、既能生 吃又能熟吃) 生 1:生吃有香蕉、苹果、白菜、胡萝卜。熟吃的有:猪肉、虾、鱼。 生 2:生吃有香蕉、苹果。熟吃的有:猪肉、虾、鱼、白菜、胡萝卜。 师:你们观察得很认真,说得很全面。现在两个小组都认为香蕉、苹果是生吃 的;猪肉、虾、鱼是熟吃的。但是白菜、胡萝卜有了争议,其他小组是怎样想的呢? 生 3:生吃有香蕉、苹果。熟吃的有:猪肉、虾、鱼。既能生吃又能熟吃的有: 胡萝卜、白菜。 (设计意图:教师为学生准备了各种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

6、还有既能生吃也能熟吃的 食物,让学生给这些食物分类。在分类中使学生了解可以生吃的食物和必须熟吃的食 物。) 师:同学们对哪些食物生吃,哪些食物熟吃都有自己的看法,那为什么有些食物 可以生吃,有些食物必须烧熟了吃。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内容。 板书: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用纸贴 2、观察比较生、熟马铃薯。(10 分,5 分讨论, 5 分汇报) 师:看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个礼物,大家认识吗? 生:土豆。 师:它的学名叫什么? 生:马铃薯。 师:老师这还有一个土豆,看这两个土豆一样吗? 生:第一个是生的,第二个是熟的。 师:现在老师想请你们观察生土豆和熟土豆的区别? 师:你们想用什么办法观察呢?谁来说一

7、说? 生:我想用手摸一摸,看看它的软硬。 生:我想用鼻子闻一闻它的气味。 生:我想用眼睛看一看它是什么颜色的。 师:你们观察到了什么? 生:我想用刀切开马铃薯,看看水分。 生:生的马铃薯闻起来有点淀粉的气味。 生:我想尝一尝味道。 生:我想切的时候,听声音 师:同学们能够运用感官来观察马铃薯,说明同学们掌握了科学的观察方法。那么就 请小组同学们一起利用刚才说的不同的方法,例如:看(颜色)、尝(味道)观察土 豆变化并且记录员把观察结果记录在表中。 (设计意图:本环节不但使学生运用了以前所学到的观察方法,也能让学生更全面地 观察到马铃薯生熟的特点。) 师:请各组组长到前面领取材料盒(材料盒中有小刀

8、要注意安全,同时做实验的 过程中要注意卫生) (小组同学们认真观察,教师巡视指导。) 年班第组 一、观察比较生熟马铃薯 使用方法(感官、工 具) 生马铃薯熟马铃薯 看(颜色) 尝(味道) 小组汇报。 请两名名学生拿汇报单进行汇报 师:说得非常好,你们观察得很仔细。那么你们知道马铃薯烧熟了吃有哪些益处? 生:香、无细菌、卫生、有利于消化吸收。 师:同学们说的非常好,马铃薯含有淀粉,煮熟了的马铃薯有营养易吸收有助于消 化。 过渡:你们太棒了,知道这么多的知识,为了奖励同学们老师给你们看一组图片。这 是原始社会的人也是我们的祖先,最初我们的祖先都是靠打猎为生,吃的是都吃生食 物,在一次森林自燃的大火

9、中,我们的祖先在森林中找到了烧熟的动物,尝到了熟食 物非常好吃,所以我们的祖先就把火种留了下来烧食物吃,从此就吃上了熟的食物。 这个过程我们的祖先经历了几十万年,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3、观察比较生、熟食物( 19 分,注意要求、步骤5 分,实验 9 分,汇报 5 分) 师:那食物由生变熟都有哪些方法吗? 生:煮、蒸、烧、烤、炒、炸. 师:一看同学们就是妈妈厨房里的小帮手,都有生活经验,能够说出这么多的加 工食物的方法。今天老师也想让你们把一种食物通过加热,使食物由生变熟,并且观 察食品的变化过程。 板书: 变化 生 - 熟 加热 师:请同学们看老师给你们准备的材料:易拉罐做的锅、三脚架、石棉网

10、、酒精 灯、小镊子、装水的烧杯,食物。 师:老师这准备了自制锅,可以煮食物,还有锡纸盒可以烤食物。同时还准备了 不同食材。老师想让你们当小厨师,你们愿意吗?小组以最快的速度决定你们小组想 用什么方法把食物变熟。然后请组长到前面取材料。小组合作进行试验,记录员做好 记录。 温馨提示: 1酒精灯的使用: 打开灯帽,用火柴自下而上点燃酒精灯; 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外焰温度最高; 加热完毕后用灯帽把酒精灯熄灭,盖两次。 2实验注意事项: 烤虾时应用镊子夹住放在网上并不断翻面,使虾的各个部位都能被烤到。 用镊子把土豆放进锅中;看土豆是否是煮熟了,用镊子去试试; 品尝时应稍稍冷却再品尝。 注意:用完的小镊

11、子放到有冷水的烧杯中,以免烫伤。 师:现在同学们开始实验,在食物加热变熟后,还可以小组内互换食物进行分享品 尝。小组内如果加热的食物不只是一种,你的记录单可以填写一种食物的变化过程。 食物由生到熟的变化过程实验记录单 我们小组实验用的食物(),用()方法加热。在实验 中我们观察到: 年班第组 二、观察比较生熟食物加热变化 使用方法 (感官、工具) 食物加热前特征食物加热中变化食物加热后特征 颜色 气味 软硬 味道 师:同学们都能按实验的要求和步骤做完实验,那哪个小组愿意拿着你的实验记录单 到前面进行汇报呢。 两个小组代表出示记录单汇报:一组是煮土豆、一组是烤大虾。 师: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加

12、工不同的食物,发现食物由生到熟都在颜色、气味、 味道、软硬方面放生了很大变化,还有的同学品尝我们自己加工熟的食物的味道。我 们提供的食材都是安全的,加工熟后是可以品尝的。 师:同学们你们说一说自己加工的食物吃起来怎么样?为什么? 师:同学们,食物生吃好,还是熟吃好?为什么? 生:水果生吃营养不流失,肉类、蔬菜类熟吃有利于消化吸收。 师:那到底谁说的对,请看营养专家怎么说。 资料:出示大屏幕 师:看完资料,我们更加明确,生吃有生吃的好处(板书:保持营养成分),熟吃有 熟吃的好处(有利于消化吸收卫生) 三、教师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师:同时,合理搭配食物,可以保证我们获得均衡的营养,所以,我们千万不能偏 食哦! 板书设计: 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 变化 生 - 熟 加热 保持营养成分有利于消化、吸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