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教案 第三章 观察物体

上传人:思** 文档编号:152555607 上传时间:2020-11-2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0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教案 第三章 观察物体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教案 第三章 观察物体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教案 第三章 观察物体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教案 第三章 观察物体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教案 第三章 观察物体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教案 第三章 观察物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教案 第三章 观察物体(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 观察物体教学内容 搭积木比赛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側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的形状,并画出草图。2、能根据从正面、側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面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能根据给定的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正方体的数量范围。教学重点: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空间图形的平面和立体想象找出被遮挡住的小立方块。教学难点:利用遮挡还原。教学过程: 一、 从不同方向(正面、側面、上面)观察立体图(5个小正方体组合)的形状。1、创设“比赛”情景开展比赛,激发学生 (1) 观察由5个小正方体搭

2、成的立体图形的形状 学习兴趣。(规则,无遮挡) (2) 想一想,从正面看是什么形状,从側面、 从比较简单的无遮挡从上面看呢?又是什么形状?(3) 画一画 (生单独画出从正面、側面、上面观察到的和想象的立体图形)(4) 同组同学交流对比,讨论修改后完成比赛记 再到师与生交流环境。(5) 各组代表上台投影展示本组比赛作品。师:你们画出的从三个不同方向看到的图形,与看到的立体图形符合吗?说说理由。(6) 师:这个立体图形是个长方体,从正面看和从上面看或从側面看都没有被遮挡小立方体,所以就比较直观,容易观察和想象其不同方向的形状。2、创设“比赛”情景二(1) 变换成以下的形状,从不同方向再观察,想象它

3、的形状,并画出来。 (2) 画一画 从比较简单的无遮挡实 (生单独画出从正面、側面、上面观察到的物观察进入到有遮挡的和想象的立体图形)(3) 同组同学交流对比,讨论修改后完成比赛(4) 师:从三个不同方向观察,为什么只看到3个正方形或4个正方形?你想过为什么吗?这个物体不是由5个小正方体搭成的吗?应该看到5个才对呀,还有一个到哪去了呢?(5) 师:虽然看不见,但它仍然是组成这个立体图形的一部分。请分别指出从从三个不同方向(正面、側面、上面)看不见的是哪一个?(让生上台指出是哪一个)二、 根据从正面、側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1)屏幕出示,课本上从正面和上面观察

4、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 。 (上面) (正面)(2)师:这是一个用5个小正方体搭出的立体图形从上面和正面观察所画下的形状。同学们,你能不能用小正方体搭出这个立体图形? (3)学生小组合作操作 (根据上面两图形搭出立体图形) (4)各组展示本组搭好的作品。(5)师:请说一说你搭过程中的想法和做法。(6)师:可以先根据正面图形搭出符合正面的立体图形,再根据上面观察到的图形搭出符合上面的立体图形。也可以根据上面的形状,知道有一块是隐藏的,再根据正面的形状确定隐藏在哪一块下面。三 反馈练习,深化体会认识。1、从二个方向观察,能不能确定立体图形形状。(1)出示课本78页试一试第一题图 (正面) (左面)(2

5、)师:请用5个小正方体搭出这个立体图形。 (3)各组展示本组搭好的作品 2、 二个方向观察可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正方体数量范围。(1)出示试一试第二题图(2)师:引导生先从上面看,哪个位置有正方体, 哪个位置没有正方体。再从左面看哪一排最多有几个?最少有几个?(3)学生小组合作操作 (摆放实物搭出这样的立体图形,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四 小结(1)让学生说一说感受。(2)观察立体图形画平面图形或从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都需要想象,要注意到是暴露的看得见的,哪是被遮挡的看不见,就找到了应当画什么和不能画出什么。补评:板书设计:课后反思:教学内容观察的范围课时教学目标:1、给合生活实际,经历

6、分别将眼睛、视线与观察的范围抽象为点、线、区域的过程,感受观察范围,所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而变化,并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2、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教学重点: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能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教学难点: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出示猴子爬上树张望墙里桃子的情境,这一具有趣味性的学习内容。启发学生将眼睛抽象成数学中的“点”,将视线抽象为数学中的“线”,需要学生有一定的抽象能力。教学时,要鼓励学生在想象的过程中,实际动手画一画,画出草图。在此过程中,学生也将体会到随着观察点的变化,观察范围也在发生变化,小猴

7、爬得越高,看到的桃子越多,这正是运用了所学的数学知识解释了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二、通过试一试练习,第1题:将电灯和杆子的上端看做两点,过这两点画线。同样高的杆子离路灯越近,影子就越短。可以让有兴趣的学生量一量,算一算,告诉他们影子的长短与杆离路灯的距离存在一定的数量关系,这一点要到初中学习了相似三角形以后才能学习到。通过这个问题,学生再次体会到可以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第2题:如果客车继续向前行驶,那么他所能看到的建筑物B的部分将逐步缩小。可以画出客车在不同的位置时司机能看到的建筑物B的部分。行驶到位置时。司机看不到建筑物B了,因为被建筑物A挡住了。根据学生的实际,教师可以鼓励学生

8、进一步思考当车继续向A行驶时一直到过了建筑物A,所观察到的建筑物B的部分的变化。第3题:对学生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教师应给予指导。实践活动:鼓励学生亲身实践,尽量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看到的现象。即使有些解释不了,也能激发起他们的好奇心,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1)在黑夜里把一个球向电灯移动时,球的影子逐渐变大。学生只要从大小上说明即可,对感兴趣的学生,教师可以鼓励他们进一步观察。实际上,只有当球在电灯的正下方时,影子才是圆形,当偏离时,会形成椭圆,抛物线,双曲线,这也可以让学生实际做一做。由此可以看出圆、椭圆、抛物线、双曲线之间的联系。但对形状变化的说明不作基本要求。(2)可以从影子长度的变化去观

9、察,走向路灯时影子会变短。补评:板书设计:课后反思:教学内容天安门广场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比较一些照片,能够识别和判断拍摄地点与照片的对应关系。2、通过观察连续拍摄到的一组照片,能够判断照片的拍摄位置和方位。3、通过观察、想象、判断与推理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重点:正确判断出照片的拍摄位置教学难点:正确判断出照片的拍摄位置教学过程:(1) 从生活引入,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 现场给学生照相,然后接到电脑上,播出来给学生看,并提出问题:为什么三张照片的画面不相同?(引导收集整理)学生得出:拍摄的位置不一样,拍出来的照片也不一样。(2) 调动生活经验,整理成数学认识。 课件演示天安门广场的一组照片,判断四张照片分别是从几号位置拍摄的。这里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也同桌交流,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然后请同学发言,根据学生的体会,归纳出结论。(3) 实践操作,加强认识,建立空间观念。 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的长方体盒子,同桌之间你摆我说,问:从什么位置看到的是什么面。(四)拓展延伸 探究课本59页的试一试,先想后说,作出判断,讨论后共同小结。(五)梳理总结,课外延伸 补评:课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