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考之中国古典文曲小说总结与分析

上传人:一*** 文档编号:152504742 上传时间:2020-11-23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793.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考之中国古典文曲小说总结与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国考之中国古典文曲小说总结与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国考之中国古典文曲小说总结与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国考之中国古典文曲小说总结与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国考之中国古典文曲小说总结与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考之中国古典文曲小说总结与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考之中国古典文曲小说总结与分析(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古典文曲小说7 第一节 散文散文:除诗歌、韵文、戏剧、小说外的文学作品。一、散文的起源(尚书)二、诸子散文(论语、孟子、百家等散文集)三、历史散文(史书)四、唐宋散文革新(八大家散文)【解析】1.散文不仅包括唐宋八大家、归有光的项脊轩志,其是广泛的文学体裁,诗歌、韵文、戏剧、小说外的文学作品都可以归入散文。论语孟子等百家著作也属于散文集、散文汇编,各种史书也属于历史散文。2.本节课讲解:(1)散文的起源(尚书)。(2)两大脉络:诸子散文(论语、孟子、百家等散文集)、历史散文(史书)。(3)唐宋散文革新(八大家散文)。一、散文的起源(殷商西周)尚书1.意义:最早的散文总集、最早的历史文献汇编

2、2.最早提出“和”的思想:亲仁善邻,协和万邦;和恒四方【解析】1.散文的起源(殷商-西周,有三四千年),起源是尚书。周代史官制度发展比较完善,周王朝、各个诸侯国均设有史官,“左史记言,右史记事”。“左史记言”的“言”就是指的尚书,记录的就是国君、执政大臣的讲话和命令,类似于现在的中央文件。上至尧舜禹,下至西周,非常古老,因此被誉为最早的散文总集。从中也可以看出来国家大事,因此也是我国最早的历史文献汇编。8 2.最早提出“和”的思想:我国自古以来都倡导,比如现在的求同存异,最早是尚书提出“亲仁善邻,协和万邦;和恒四方”,强调外交要和平发展,不要压迫。孔子继承和发展,修身养性,提出“和为贵”“和而

3、不同”。3.考点:(1)尚书最早提出“和”的思想,其中要记住“亲仁善邻,协和万邦”。习近平在5月份的 2019 年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中引用,常识喜欢结合习总书记的讲话考查,因此是考试重点。(2)区别孔子的“和”和尚书“和”,外交上的是尚书,个人修身方面的是孔子。二、诸子散文【解析】1.诸子散文:尚书作为散文的源头,孕育了我国后期散文发展的两大脉络,一个是史学家们继承的历史散文,一个是孟子、庄子等百家的说理散文。2.先秦诸子说理散文:春秋战国,百家争鸣时期的诸子,周游列国、兜售观点,希望各国诸君接受自己的观点,因此逻辑比较强,是以讲故事或者议论文的方式,因此是说理散文。(一)先秦诸子说理散文发展著

4、作年代作者萌芽期论语/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发展期孟子战国孟子及其弟子庄子战国庄子(庄周)及其后学成熟期荀子战国荀子韩非子战国韩非子【解析】1.论语,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所著。2.先秦散文四大家“梦寻韩妆”(孟、荀、韩、庄),四人散文水平非常高。3.其中,两本属于四书:论语孟子,另外两个是大学中庸。知识延伸:四书五经四书:1.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2.大学名句(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9 事。(2)“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3)“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五经:1.指的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2.周易名句:天行健,君子以

5、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解析】1.四书最早是南宋理学集大成者朱熹提出。2.大学名句总结:(1)校训:明德、格物、致知。(2)修齐治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最早出处是大学,不是论语。3.五经:(1)诗、书、礼、易、春秋:指的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易经春秋。(2)周易名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意为:天体运行的时候周而复始、生生不息,人也要向天一样自强不息;人要像大地一样宽厚,厚植品德、美德,增加气量,容载万物。(3)“天”是乾卦,“地”是坤卦,是对乾坤二卦的解释。出自易经“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两仪”阴阳,“四象

6、”存在争议,有的是春夏秋冬,有的是东南西北,“八卦”是乾、坤、巽、震、坎、离、艮、兑。4.考点:(1)五经对应;掌握名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两仪四象八卦。(2)总结:校训修身出大学(明德格物修齐治平),两仪八卦出周易。(二)杂家散文1.吕氏春秋,战国时吕不韦组织门客编著。留下了一字千金、刻舟求剑等著名典故。2.淮南子,西汉时刘安组织门客编著。记载了塞翁失马、女蜗补天等脍炙人口的故【解析】10 1.杂家散文:先秦(秦代以前)之后,到战国末年、秦、两汉出现杂家,把儒法道墨各家的学说杂糅在一起所成的流派。2.常考:(1)吕氏春秋,战国时吕不韦组织门客编著。重点考查典故:

7、一字千金(吕氏春秋编写完毕之后,挂在城门,说只要能挑出一个字有问题就赏千金)、刻舟求剑(楚国一个人坐船过河,剑掉进河里,于是在船上做记号,打算下船的时候去标记的地方找剑)。(2)淮南子,西汉时淮南王刘安组织门客编著。重点考查典故:塞翁失马(边塞的老头丢了马,老头说焉知非福,过两天带来了一个母马回来)、女娲补天(人物形象在山海经就有,但完整的故事最早记录是淮南子)。【思维导图】【梳理】11 1.散文的起源:尚书。(1)意义:最早散文集、文献汇编。(2)最早“和”:协和万邦、和恒四方,可能是热点。2.诸子散文:(1)先秦散文四大家: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2)四书五经:合称;大学周易的名句。(

8、3)杂家散文:重点掌握吕氏春秋淮南子的典故。三、历史散文:散文形式,记录历史叙事散文汇编。历史叙事散文汇编著作的体例分类【解析】历史散文:散文形式,记录历史叙事散文汇编。(一)按照叙事方式,体例分三种:1、编年体:按照年月日的时间顺序记录历史事件2、国别体:按照国家不同,分别记录各国的历史事件3、纪传体:通过人物生平来记录历史事件(二)按照记录时间长短,体例分两种通史:多个朝代; 断代史:1个朝代。【解析】根据史书编写体例:12 (1)按照叙事方式:编年体:按照年月日的时间顺序记录历史事件。比如公元 600年的 1月、2月、3月、4月各发生了什么事情。国别体:“国”即国家,其按照国家不同,分别

9、记录各国的历史事件。比如春秋战国有很多国家,一部分写晋国历史,一部分写秦国历史,一部分写楚国历史。纪传体:“传”即人物传记,因此纪传体是通过人物生平来记录历史事件。比如李广一生做过什么大事。(2)按照记录时间长短:通史:贯通很长一段时间的历史,是多个朝代的历史,比如史记是从三皇五帝时期的黄帝到西汉汉武帝。断代史:1个朝代。比如汉书,只有西汉一个时期的历史。(一)编年体历史散文著作(即编年体史书)1.春秋(1)鲁国史官作,春秋时孔子修订(春秋笔法、微言大义)(2)意义:最早的编年体史书(3)鲁文公十四年,秋七月,有星孛入于北斗。2.左传(春秋左氏传)(1)作者:战国初,左丘明;(2)意义:第一部

10、叙事详细的的编年体史书;(3)典故:(长勺之战)曹刿论战、一鼓作气。3.资治通鉴(1)主编:北宋 司马光(2)意义:第一部编年体通史,现存规模最大编年体史书(东周到五代后周)(3)宋神宗:“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解析】1.春秋:(1)作者有争议,根据教育部的教材认定是鲁国史官作,春秋时孔子修订。孔子修订时内容很简练,但意义深刻,“孔子作春秋,而乱臣贼子惧”(对乱臣贼子批判),因此称为春秋笔法、微言大义(了解出自孔子修订春秋)。(2)意义:最早的编年体史书。“编年体史书”若是换为“编年体通史”,则表述错误,因为只记录了春秋一个时期,属于断代史。(3)春秋记载“鲁文公十四年,秋七月,有星孛入于北

11、斗”:“星孛”指的是彗星,古代史书喜欢记载天文事件,认为是上天的警示,皇帝要下发罪己诏批判自己,史官利用这个机会进行记录。后推算出是哈雷彗星,是最早对哈雷彗星的记录。考查形式:哈雷彗星最早记录是春秋;给出“鲁文公十四年,秋七月,有星孛入于北斗”,问代表的含义。13 2.左传(春秋左氏传):因为孔子的书“微言大义”,很多人看不懂,因此左丘明对春秋详细注释。(1)作者:战国初,左丘明。(2)意义: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春秋记录的简略的部分进行了拓展。“详细”不能去掉,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3)典故:长勺之战。春秋时期齐鲁两国,齐国是春秋第一代霸主江小白,当时战斗力很强,曹刿毛遂自荐教大家

12、打仗,其强调作战士气,“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等待敌军士气衰落时候再出手,这也是齐桓公唯一一次马失前蹄。要了解曹刿论战、一鼓作气的出处。3.资治通鉴:编年体史书,常考主编、意义。(1)主编:北宋司马光。司马光看似固执和保守,但其实非常聪明,7 岁名动天下,一次是砸缸救出自己的小伙伴,二是全文背诵左传,史学修养非常高。20岁就中了进士,在历史上也是佼佼者,凤毛麟角。资治通鉴开始是司马光自己写,从东周写到秦二世,给宋英宗看了之后,宋英宗决定成立书局,撰写也就成为官方行为,于是司马光继续完成著作,写到了五代后周征淮南停笔,涵盖 16朝的历史。(2)意义:第一部编年体通史,现存规模最大编年体史书

13、(东周到五代后周)。(3)司马光写完资治通鉴,当时的在位皇帝宋神宗认为其很有历史价值和意义,“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因此命名为资治通鉴,该处了解资治通鉴书名的来历。(二)国别体历史散文著作国语作者:战国,左丘明意义: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解析】1.国别体:按照国家区别,分国家记录国家的历史。2.国语:(1)作者有争议,具体出自谁不清楚,司马迁认为出自战国左丘明,报任安书“左氏失明,厥有国语”,后教材采用该观点。(2)意义: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区分战国策,其记录战国历史,是西汉刘向整理;国语早于战国策。(三)纪传体历史散文著作1.史记(1)作者:西汉司马迁(2)评价:“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14 “刚正不阿,留得正气凌霄汉;幽而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3)意义:第一部纪传体史书(通史);传记文学开端【解析】1.纪传体:人物传记,通过写一个人的生平来记录历史事件。2.史记:(1)作者:西汉司马迁。司马迁接替父亲司马谈坐上太史令的官位(类似于今天的市长),太史令主要负责编写史书、掌管天文立法。(2)司马迁两个功绩:天文历法,太初历第一次明确提出 24节气,编写者就是司马迁、邓平等人。史书,完成史记。一是继承了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公务员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