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17.1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教案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152503773 上传时间:2020-11-2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84.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17.1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17.1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17.1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17.1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17.1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17.1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17.1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教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物理 九年级上册 人教版17.1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通过实验探究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2.会同时使用电压表、电流表,会用滑动变阻器来改变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3.能说出电流与电压、电阻的正比、反比关系。【过程与方法】1.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知识去解决具体的问题。2.通过分析与论证过程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归纳物理规律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1.在实验探究过程中,逐步养成在数据收集过程中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2.通过探究,揭示隐藏的物理规律,激发学生进行科学探索的精神。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探究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教学难点】 1.运用“控制变量”的实验方法设

2、计和完成实验探究过程。2.利用图像法进行数据分析。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如果要使灯泡亮度改变有何办法?通过灯泡电流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进行新课一、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思考:不变量:电阻(如何控制电阻不变)自变量:电压(如何改变电压并观察它的变化情况)因变量:电流(如何观察它的变化情况)1进行实验(1)实验电路图: (2)实物连接图:具体安排如下:(1)强调注意仪器使用的规范性。在一个实验电路中,同时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对学生来说这是第一次。所以在连接电路时,应该给予具体的指导。(2)提醒学生注意:在测量过程中,电路闭合时间不能太长,读取数据后要断开电路,以防通电时间过长,电阻发热给测量带

3、来误差。(3)调节滑动变阻器,尽量使电阻R两端电压成整数倍变化,读出各种不同电压下电流表的示数。2分析和论证数据表格(以5为例)说明:每组选择的电阻大小不一样,表格中的数据也不一样。3.实验结论:当导体的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二、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思考:不变量:电压(如何控制电压不变)自变量:电阻(如何改变电阻)因变量:电流(如何观察它的变化情况)1进行实验(1)实验电路图: (2)实物连接图:2数据表格(以2V为例)说明:每组选择的电阻大小不一样,表格中的数据也不一样。3实验结论:当导体两端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板书设计电流与电压和电

4、阻的关系一、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当导体的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二、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当导体两端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随堂练习1.关于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在导体电阻不变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B.在导体电阻不变的情况下,导体两端的电压与导体中的电流成正比C.导体中的电流越大,其电压越大D.导体中的电流越小,其电压越小2.如图是小明连接的“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实验电路图,闭合开关S,电流表、电压表可能出现的现象是()A.电流表、电压表示数均为零B.电流表和电压表指针迅速发生最大

5、偏转,电表损坏C.电流表示数为零,电压表示数接近电源电压D.电流表示数为0.4 A,电压表示数为3 V3.小强同学用如图所示电路研究电流与电阻关系,在实验过程中,当电阻R由5 换成10 后,他下一步的操作是()A.记录电流表和电压表示数B.将变阻器滑片向左适当移动C.将变阻器滑片向右适当移动D.增加电池个数4.为了探究电流跟电压的关系,小亮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图。(1)请根据电路图,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乙中的元件连成电路。(2)在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应保持_不变,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改变_,记下对应的电流值。(3)如果仍利用图甲所示的电路探究电流跟电阻的关系,实验中记录的数据如下表

6、所示。对表格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可归纳出的结论是:_。电阻R/51015电流I/A1.210.600.39- 7 -初中物理公式汇总一览表物理量主要公式主要单位长度(L)(1)用刻度尺测(2)路程(3)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s= (4)力臂=(5)液体深度(6)物体厚度h= a=Km、m、dm、cm、mm等1km=1000m1m=100cm面积(S)(1)面积公式Sab S=a2S=R2=D2(2)体积公式(3)压强公式1m2=102dm21dm2=102cm21cm2=102mm2体积(V)(1)数学公式V正=a3V长=Sh=abh V柱Sh V球R3(2)密度公式(3)用量筒或量杯V=V2V

7、1(4)阿基米德原理浸没时VV排F浮/液g部分露出时V排V物V露1m3=103dm31dm3=103cm31cm3=103mm3时间(t)(1)速度定义(2)功率(3)用钟表测量1h=60min1min=60s速度()(1)(2)则声速= 340m / s光速C = 3108 m /s1m/s=3.6km/h质量(m)(1)重力公式(2)功的公式(3)密度公式(4)用天平测量1t=1000kg1kg=1000g1g=1000mg密度()(1) 有(2)压强公式(3)阿基米德原理F浮液gV排则液1g/cm3=1000kg/m3合力(F)(1)同方向F=F1F2(2)反方向F= F1F2(F1F2

8、)N压强(p)(1)(适用于一切固体和液体)适用于一切液体和侧面与底面垂直的固体(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注意】1标准大气压= 76 cmHg柱= 1.01105 Pa = 10.3 m水柱1Pa=1N/m2浮力(F浮)(1)称重法F浮GF示(2)压力差法F浮F向上F向下(3)阿基米德原理法F浮液gV排(4)漂浮或悬浮法F浮G动力、阻力则与单位相同即可功(W)(1)定义W=Fs重力做功W=Gh=mgh摩擦力做功W=fs(2)总功W总=F动sW总W有W额有用功GhW有W总W额(3)=W有=W总W总= (4)W=Pt1J=1N.m=1w.s机械效率()(1)=(2)=(3)对于滑轮组=(n为在动

9、滑轮上的绳子股数)(4)=由于有用功总小于总功,所以总小于1拉力(F)(1)不计动滑轮和绳重及摩擦时,F(2)不计绳重及摩擦时(3)一般用(n为在动滑轮上的绳子股数)(4)物体匀速运动,一般Ff (f一般为摩擦力)功率(P)(1)P= (2) P= =(3)从机器的铭牌上读出1w=1J/s=1N.m/s比热(c)(1)Q吸cm(tt0)Q放cm(t0t)可统一为Q=cmt则(2)Q放qm(q为J/kgm用kg)(3)Q放qV (q为J/ m3V用m3)(4)不计热量的损失时Q吸Q放(热平衡方程)C的单位为J/(Kg.),水的比热为4.2103J/(Kg.)物理意义为1kg水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

10、为4.2103J电荷量(Q)(1)定义则QIt(2) W=UIt=UQ则Q(Q为电荷量)Q的单位为C电流(I)(1)定义(Q为电荷量)(2)(3)W=UIt则(4)PUI则(P为电功率)(5)焦耳定律QI2Rt则(6)纯电阻电路W=UItI2Rt则(7)PUII2R则(8)串联:II1I2并联:II1I2(9)从电流表上读出1A=1000mA电压(U)(1)(Q为电荷量)(2)UIR(3)(4)(5)焦耳定律(Q为产生的热量)则(6 )串联:UU1U2并联:UU1U2(7)从电压表上读出1KV=1000V,1V=1000mV。家庭电路为220V,对人体的安全电压不超过36V电阻(R)(1) (

11、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2)WUItI2Rt(3)(4)焦耳定律QI2Rt则(Q为产生的热量)(5)串联:RR1R2则R1RR2R2RR1(6)并联:(7)从欧姆表上读出或从铭牌上读出如滑动变阻器上的“101A”等字样。11V/A1M=1061K=103电功(W)(1)WUItUQ(Q为电荷量)(2)WQ(3)P则W(4)当无热量损失时WQ(5)从电能表上读出(其单位为KWh)国际单位为J,电能表上常用单位为KW.h1KW.h=3.6106J电功率(P)(1) (2) P(3)从用电器上读出1Kw=1000w1马力735w电热(Q)(1) 当不计热量损失时,QW(2)热平衡方程Q吸Q放其单位为J通电时间(t)(1) (Q为电荷量)(2)WUIt则(3) P则(4)Q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