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边塞诗讲义模板

上传人:世*** 文档编号:152420501 上传时间:2020-11-23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l边塞诗讲义模板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l边塞诗讲义模板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l边塞诗讲义模板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l边塞诗讲义模板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l边塞诗讲义模板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l边塞诗讲义模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l边塞诗讲义模板(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特尔教育一对一个性化辅导讲义学科:语文 任课教师:褚老师 授课时间:2015 年 月 日(星期 )姓名年级性 别 总课时 第 课教学目标1、 扫清文字障碍,感知诗歌大意。2、 理解古诗各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3、 正确、流利地朗诵古诗使至塞上从军行。难点重点1、 理解古诗各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 背诵古诗从军行。3、 品味诗人笔下的思乡之情与誓死杀敌的精神。课堂教学过程课前检查作业完成情况:优 良 中 差建议: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王维:字摩诘。祖籍太原祁县(今属山西),父辈迁家蒲

2、州(今山西永济),遂为蒲人。他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唐代诗人、画家。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他的诗现存不足400首,其中以描绘山水田园和歌咏隐居生活一类成就最大。王维的大多数山水田园之作,在描绘自然美景的同时,流露出闲居生活中闲逸萧散的情趣,或静谧恬淡,或气象萧索,或幽寂冷清。他也有反映军旅和边塞生活的作品,其中写景佳句广为历代传诵,如极富代表性的使至塞上就是其中之一。王维不但有卓越的文学才能,而且是出色的画家,还擅长音乐。深湛的艺术修养,对于自然的爱好和长期山林生活的经历,使他对自然美景具有敏锐独特、细致入微的感受,因而他笔下的山水景物特别富有神韵,常常是略事

3、渲染,表现出深长悠远的意境,耐人玩味。他的诗取景状物,极有画意,色彩映衬鲜明而优美,写景动静结合,尤善于细致地表现自然界的光色和音响变化。所以苏轼称赞他“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雄奇瑰丽,意境雄浑使至塞上赏析这是一首边塞诗,全诗描绘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表达了诗人对守边战士的爱国精神以及边塞奇异风光的赞美之情。首联交待诗作缘由及写作的地点。颔联紧承上联,转入对塞上景物的描写。“征蓬出汉塞”,那蓬草本深恋着故土不愿远行,可在凛冽北风的劲吹下草茎崩断,只好身不由己地随风而去。这个意象当然是作者的自喻。一句“征蓬”,借助这无力、无助、无奈的物事来抒发自己的命运飘零之感,到这里那

4、愁苦、感伤的格调已经很明显了。此句诗人把自己比作飘飞不定的蓬草,表达了自己被排挤出朝廷的伤感和怨愤。可诗人的笔法还没完。接着一句“归雁入胡天”又与断蓬枯草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写法上以“征蓬”与“归雁”为对;“征蓬”喻诗人,是正比。而“归雁”喻诗人则是反衬。“出汉塞”与“入胡天”为对,一“征”一“归”,一“出”一“入”,对比强烈,于凄凉中含有悲壮。颈联描绘出一幅苍凉壮观的塞外风光图。大漠无边,长天空阔,在这广阔的背景上,一缕直上青天的轻烟,以及滚滚的黄河呼啸着奔腾而去,在河的尽头,是一轮又红又大的圆圆的落日。这里用了一个“直”字,一个“圆”字,给人以刚劲有力,亲切喜悦的感觉。“直”字荒凉孤独中透着

5、挺拔雄伟,表现初到边塞的诗人对塞上景色的惊异之感; “圆”字准确说出河上落日的景色特点,平添了河水吞吐日月的宏阔气势,苍茫壮阔中尽显柔和温暖。这两字不仅准确描绘了沙漠景象且把诗人孤寂的情绪融入在广阔的景象中。尾联以事作结,顺其自然。 这首诗没有在雕琢语言上下工夫,它只是用朴素自然的语言,描绘出大自然的本色美,雄奇瑰丽,意境雄浑,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练习1.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征蓬”两句,既表述了诗人前往边境慰问将士之事,又描写了边塞独特之景,更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自己被排挤出朝廷的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 B.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明媚秀丽的塞外风光,其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6、两句,更是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C.诗中的“圆”字与“直”字,都用得逼真传神,非常讲究景物的画面感,充分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特色 D.“都护在燕然”和前面的“属国过居延”遥相呼应,点明了诗人此次出使路途之远2.下列对这首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第一、二句叙事,写诗人以使者的身份,轻车简从,要到遥远的西北边塞去慰问将士B第三、四句叙事兼抒情,以“蓬”“ 雁”自比,暗写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孤寂、飘零之感C第五、六句“直”“ 圆”两字精炼传神,线条简约,描绘的景物不多,但画面开阔、意境雄浑D第七、八句写诗人经过长途跋涉到达边塞,侦察兵萧关却骑马来报:“长官正在燕然前线”3这首诗作于王维被排挤出朝

7、廷,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赴边途中诗题“使至塞上”中“使”的意思是 ,“征蓬出汉塞”一句中“征蓬”的意思是 4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第三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写了哪些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5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诗叙写了出使的路线、沿途看到的风光以及听到候骑报告的最新战况,内容与题目紧紧相扣B.第二联描写塞上秋景:随风而去的枯蓬飘出塞外,南飞的大雁掠过北方少数民族居住的上空,画面静谧而温馨C.第三联描绘了烽火台上笔直的狼烟,蜿蜒曲折的黄河映衬着浑圆的落日,景色雄奇壮观,气势恢宏D.第四联写途中遇到侦察骑兵,得知都护爱前线打破敌军的

8、军情,显示出朝廷使臣对边疆战事的关心6下列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A.本诗重点笔墨在于写景,以大漠、秋景为背景,用征、归雁、孤烟、长河、日圆等景物,组成一幅塞外风光图B.第二联用“出”、“入”描绘动态景物,第三联用“直”、“圆”描绘静态景物,动静结合,使画面富于变化,意境深远C.黄河横贯大漠,望不到尽头一个“长”字,既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又表达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感受D.“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雄浑开阔,诗中有画,堪称千古绝句,体现这首诗歌哀婉消沉的艺术特色7“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一句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8用自己的话,描绘“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展示的画面答案1 B【解析】“雄

9、奇壮美”而非“明媚秀丽”2 D【解析】“萧关”是古关名,而非人名3.使:出使;征蓬:飘飞的蓬草4写了“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等景物;营造了“苍茫”(或“空旷”“旷远”“辽阔”“广袤”等,意思相近即可)的意境;表现了孤寂的情感5 B【解析】第三、四句叙事兼抒情,以“蓬”“ 雁”自比,暗写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孤寂、飘零之感6 千古绝句,体现这首诗歌豪放的艺术特色7. 诗人以“蓬”、“雁”自比,从中透露出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8黄沙莽莽,无边无际,草木不见,行旅断绝。极目远眺,一缕孤烟劲拔坚韧、刚直有力地升腾在天的尽头,俯首远瞰,黄河横贯沙漠,天空挂着一轮圆圆的落日。 从军行 一、 谈话,导

10、入新课。二、 导入新课:今天,老师和同学们再来学习一首体现古代将士保家卫国,为国捐躯的古诗。 今天,那现在就让我们走进那战争的岁月,让我们一起来共同感受一下那浓浓的爱国情怀。这首古诗是唐代伟大诗人王昌龄的一首诗。三、 学习古诗从军行了解边塞诗,作者简介。(1)认识“边塞诗”。在唐代,有一批诗人(如高适、岑参、王昌龄、王维、李益等),十分擅长描写边塞征战生活,后人称他们为边塞诗人,他们的一些诗称为边塞诗。四、 简介作者及题目从军行王昌龄(约698756),唐代著名诗人,字少白,京兆长安人。中过进士,做过官。安史之乱时被杀害。擅长写七言绝句,以边塞诗著名。 初唐四杰之一。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并称

11、“初唐四杰”。“从军行”是乐府古题,多用来描写军旅生活,从军行的意思是:跟着作战军队一起行进。王昌龄的这组从军行一共七首,今天学习的是第四首。学生自由大声朗读古诗并划分节奏。示范从军行诗歌朗诵,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课文的朗读录音,边听边想象画面,在聆听中体会诗人的感情。 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1、 出示生字:孤、遥,并要求学生用生字扩词。学生跟读3、“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1)青海:即青海湖,在今青海省西宁市西。 长云:满天都是云。 玉门关: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是古代通往西域的重要关口。2)大意:青海湖上空的乌云把祁连大

12、雪山都遮暗了。驻守边疆孤城的战士,向西遥望远方的玉门关。3)那么大家知道这个“暗”字在这里起到了什么作用吗? 这里用了一个“暗”字十分准确地表现了云块的广大、云层的厚重,从而隐喻着边疆生活得艰辛和战场拼杀的凶险。这两句在写景的同时渗透丰富的感情:戍边将士对边防形势的关注,对自己所担负的任务的自豪感、责任感,以及戍边生活的孤寂、艰苦之感,表现了驻守孤城的将士们对家乡的思念。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1)穿:破。 金甲:金属制作的铠甲。楼兰:汉代西域小国,在今新疆境内。诗中借指侵扰西北边疆的敌人。2)大意: 将士们在沙漠中身经百战,连铁甲战衣都磨破了。他们下定决心不打败入侵的敌人誓死不

13、回家。 师:“黄沙百战穿金甲”,概括了戍边时间的漫长,战事的频繁,战斗的艰苦激烈。但是,金甲尽管磨穿,将士的报国壮志却并没有消磨,而是在大漠风沙的磨炼中变得更加坚定。“不破楼兰终不还”,就是身经百战的将士豪壮的誓言,为了国家表达战士们收复失地的决心。9、诗歌大意:青海湖上空的乌云把祁连大雪山都遮暗了。驻守边疆孤城的战士,向西遥望远方的玉门关。将士们在沙漠中身经百战,连铁甲战衣都磨破了。他们下定决心不打败入侵的敌人誓死不回家。四、诗歌总结 诗人从西部边疆的自然风光写起,以守边将士的豪迈气概结尾,情景交融,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表达了诗人对守卫边疆将士的歌颂与赞美之情)五、欣赏吟唱诗歌,并背诵诗

14、歌。从军行 【年代】盛唐 【体裁】 五言律诗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注释】1. 从军行:为乐府相和歌平调曲旧题,多写军旅生活。2. 西京:长安。3.牙璋:古代发兵所用之兵符,分为两块,相合处呈牙状,朝廷和主帅各执其半。指代奉命出征的将帅4.凤阙:皇宫。汉建章宫的圆阙上有金凤,故以凤阙指皇宫。5.龙城:汉代匈奴聚会祭天之处,此处指匈奴汇聚处。6.凋:原意指草木枯败凋零,此指失去了鲜艳的色彩7.百夫长:一百个士兵的头目,泛指下级军官。【译文】报警的烽火传到了长安,壮士的心怀哪能够平静。调兵的符令刚出了宫门,将军的骑士就直捣龙城。雪搅昏天军旗褪了彩色,风狂刮的声音裹着鼓声。我宁作百夫长冲锋陷阵,也不耐守笔砚做个书生。鉴赏选自【全唐诗】 这首诗借用乐府旧题“从军行”,描写一个读书士子从军边塞、参加战斗的全过程。仅仅四十个字,既揭示出人物的心理活动,又渲染了环境气氛,笔力极其雄劲。 前两句写边报传来,激起了志士的爱国热情。诗人并不直接说明军情紧急,却说“烽火照西京”,通过“烽火”这一形象化的景物,把军情的紧急表现出来了。一个“照”字渲染了紧张气氛。“心中自不平”,是由烽火而引起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他不愿再把青春年华消磨在笔砚之间。一个“自”字,表现了书生那种由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