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曾经那灿若繁星的消逝

平***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56.87KB
约15页
文档ID:15232026
曾经那灿若繁星的消逝_第1页
1/15

曾经那灿若繁星的消逝——究竟是为何?41309021 郝睿婕41309019 毛一舟41309037 陈岚41309029 谢鸣晓41309063 王恒立摘要:曾经,中国的科技在黄河和长江的孕育中绽放了绚烂的光芒,那悠扬灿烂的华夏文明,便连西方学者也承认在十五世纪前古中国的科学技术走在西方的前面但是在近代,中国错过了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从此,中国的科学技术就被西方远远地抛在了后面,让人不禁深思:古代中国那诸多灿若繁星的科技成就,究竟是怎样在近代消逝了原本的光芒本文将主要从科学技术和社会文化的辩证关系、科学技术和教育的辩证关系出发,阐述近代中国科学技术落后的种种原因目录我们首站在科技最高峰向下俯视 .............2却在后来一步一步抬着头向下走 .............3因为社会文化的桎梏 .................................41.物质文化的禁锢 ..................................52.制度文化的镣铐 ..................................63.心理文化的镣铐 ..................................8因为教育制度的制约 ...............................10小结 ..............................................................14我们首站在科技最高峰向下俯视我们首站在科技最高峰向下俯视据 1975 年出版的《自然科学大事年表》记载,明代以前,世界上重要的创造发明和重大的科学成就大约 300 项,其中中国大约 175 项,占总数的 57%以上,其他各国占 42%左右。

我国先进的技术成就,特别是四大发明,对于西方近代文明的发展有重要意义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可以简单概括为三个高潮第一个高潮: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百工争妍,与几乎同时的古希腊分别在世界的东方和西方形成了两个交相辉映的科学文化高峰 《考工记》记载了官府手工业的 30 个工种的制作工艺和技术规范,墨家、道家等诸子百家开始初步尝试科学知识的抽象第二个高潮:隋唐五代时期,南北交汇,中外兼容开通大运河,测量子午线长度,国家药典《新修本草》 、雕版印刷、火药问世数学、历法、医药学著作传入印度、朝鲜半岛、日本、阿拉伯,中外科技交流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第三个高潮:宋辽金元时期,传统科技发展到最高潮,人才辈出,硕果累累,众多的科学家和能工巧匠,众多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指南针用于航海,火药火器用于战争,发明活字印刷术,建造水运仪象台,创制《授时历》等在 4000 年前,中国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建立起了第一个国家 ——夏朝历史学家们认为,国家的建立是文明时代来临的标志,这对科学技术的形成与发展有着决定性的意义 夏商周时期奠定了中国科学技术的雏形这时中国进入了青铜时代,青铜器的铸造冶炼技术非常高超,同时也出现了原始的瓷器。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体系基本奠定广泛使用铁器,同时还出现了炼钢技术和铸铁柔化技术 秦汉时期,中国古代的各个科学技术已经趋于成熟 《九章算术》确定了中国古代的数学体系造纸术已被发明并且得到了重大改进长城的建造体现了中国当时建筑技术的发达张衡发明候风地动仪,是世界上最早的地震仪 却在后来一步一步抬着头向下走在五代的短暂分裂之后,中国又迎来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宋朝 两宋时,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发展达到了高峰,当时的政府对科学技术的发明创造较为重视,宋元时期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高潮和黄金时期 古代中国最为著名的“四大发明”中,除了造纸技术早已成熟,其他“三大”都是在宋代取得了重大的突破 明朝科技成就灿若繁星,在各行各业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涌现了许多名家巨作,号称是中国的文艺复兴 明太宗时由于有郑和下西洋的海上活动,使得绘制海图以及罗盘运用的技术大为进步,其他民间的科学作品,像是李时珍的《本草纲目》 ,地理著作《徐霞客游记》都是流传至今的科学名作,这也使得中国的科技更上一层楼却在后来一步一步抬着头向下走在 16 世纪前的很长时间里,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都居于世界领先的地位。

在历史的长河中,司南、地动仪、造纸术……一个个发明宛如明亮闪烁的星星,不仅是国人的骄傲,更让西方人羡慕不已古代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史是一部把人类一步一步推向文明的历史,它们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英国著名科学技术史专家李约瑟在 20 世纪 50 年代所著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对中国历史上的科学技术成就给予了充分肯定书中说道,古代中国“在公元三世纪到十三世纪之间保持一个西方所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 明清时,中国的封建社会开始告别繁荣兴盛,慢慢走到了下坡路腐朽的制度注定将从这个世界消亡,而传统的科技必定也要让位于西方先进的近现代科技文艺复兴以后,欧洲的科学就开始占领先地位了 16 世纪,西方逐渐脱离黑暗时代,文艺复兴开始,西洋科学突飞猛进,获得了脱胎换骨的飞跃,大量的西学随着传教士进入中国 因为社会文化的桎梏而此时的中国对外部世界的了解几乎是一片空白,一直以为自己就是世界的中心然而,正如一句话所说的, “再坚固的屏障也终究会被打破,只是时间太晚了 ”西方“后来居上” ,跑到了世界科技的前列,而中国这个昔日的巨人被远远地甩在了后头 有人曾经统计过近代以前中国科技成就与世界其他地区的成就,并将二者进行对比,在公元 1 世纪至 16 世纪这漫长的时间里,中国的科技发明都占据全世界的半数以上,而在 16 世纪以后,这个比例骤然下降,在科技发展上乏善可陈然而到了近代,中国的科技却反而大大落后于西方。

英国学者李约瑟在《中国科技发展史》一文中,提出了一个问题 ——“为甚么近代科学只在欧洲,而没有在中国文明(或印度文明)中产生?…… 为甚么在公元前一世纪到公元十五世纪期间,在应用人类的自然知识于人类的实际需要方面,中国文明远比西方更有成效得多?”在这个问题的探讨上,许多学者都发表了自己的一些见解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等党的领导人在这个问题的谈论上,给了我们一个准确而具有唯一性的答案 ——近代中国科技的落后是在于生产力的落后和社会政治的腐败这就很明确的告诉了我们,导致近代中国科技落后的原因内含于近代中国这个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所以,在这个问题的分析上,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或角度分析:因为社会文化的桎梏广义地说,文化指的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三个方面我们将先从广义文化的三个分类阐述中国科学技术在近代落后的原因因为社会文化的桎梏1.物质文化的禁锢中国自然经济的特点是个体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紧密结合这种社会的生产形式是一家一户,男耕女织,基本上是自给自足的经济,没有更多的剩余产品用来交换,工商业缺乏发展所需要的广大市场同时,在自给自足的经济条件下,农民只能以农业作为他们的主要经济来源,并长期被束缚在土地上,致使城市工商业缺乏广大的劳动力市场。

商品市场与劳动力市场缺乏发展,极大地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给中国古代人民提供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活活环境,长期处于这样的环境中,导致古代人民缺乏冒险精神,不利于多元化的科学发现与技术创新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经济形式,使得人们不需要交换就可以维持生计,这样一来使得科学技术被禁锢在原地,得不到发展同时, “千年土地八百主” ,广大农民因受地主的残酷压榨和剥削, 仅能维持最低的生活水平, 不论是精神方面还是物质方面, 都无力对家庭手工业的生产技术进行改革和扩大再生产生产操作过程单调重复, 生产技术因循守旧与此同时的西方欧洲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是领主庄园经济贵族庄园之间的经济交往是通过商品交换来实现资本主义由此萌芽并发展得越来越快资产阶级为了战胜封建主义,为了发财致富 ,为了打仗,都因为社会文化的桎梏需要应用科学技术,这种强大的社会需要对自然科学的促进 ,比办十几所大学的作用还要大在 16 世纪的英国, 数学和其它实用科学受到商人的大力提倡,由航海需要而产生的测量经度的运动促进了近代天文学的发展;技术上的进步造成了新材料的使用和新过程的产生,扩大了力学研究的范围,手工技术的改良,为精密仪器的发明作好了准备,测试仪器的精确化,又为近代科学的数学化、理论化奠定了基础。

近代科学就是在社会物质需要的强大推动下,同时又是在生产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总之,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使中国的社会生产力一直停留在较低的水平上,社会生产对科学技术的要求就没有像西方那样迫切, 科学技术失去了强大的社会推动力,这是中国近代科学技术落后的重要社会根源2.制度文化的镣铐在封建时期的旧中国,历代的统治阶级从某种程度上是鄙视科学技术的对于从事科学技术探索的人,不仅没有社会地位 ,而且还要受到种种责难在儒家的眼里,科学技术也只不过是一种 “奇技淫巧”,儒家经典《礼记》上甚至提出,凡是以“奇技奇器以疑众 ,杀”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关于“罢黯百家,独尊儒术”的方针后 ,科学技术更加没有地位到了明清,鄙视科学技术的风气更是变本加厉明清封建统治者对于有革命、革新和反抗者所施加的刑罚, 都十分残酷明代有抽筋、剥皮等酷刑清代也有坐诛九族、开棺戮尸等刑罚清代的因为社会文化的桎梏文字狱使当时的文人学士谈虎色变在文字狱的威慑下,知识分子不敢研究经世致用之学,纷纷转向对经籍进行注疏和考证有条件的知识分子不去搞科研,致使众多科学技术的发明创造出现在平头老百姓中在重农抑商的政策倾向下,小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的主要经济结构使得许多科学技术创造致力于提高农作物产量和生产日常必需品。

此时的科学技术更多的是被当作一种生活中辅助性手艺,虽有形而无其本质的理论体系,当然也不可能出现对其反复进行的科学实验与此同时的欧洲欧洲的社会风尚与中国就很不相同在欧洲,有的封建统治者对科学采取支持、扶植的态度,因此,在十四五世纪欧洲社会上就已开始形成某种研究学术的风气十六七世纪以后, 科学研究更是蔚然成风,尽管当时的科学研究还是被局限在教义所规定的范围之内但是,随着学术研究的深入开展,科学真理不断地被发现 ,科学研究成果层出不穷同时,西方近代科学就是建立在大量的科学实验基础上的回顾历史,中世纪的欧洲也无科学实验可言, 纯思辨的成果《圣经》和亚里士多德的学说控制着整个西方科学界但是,在文艺复兴时期, 西方的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都发生了重大的变革, 并且出现了实验科学伽利略的比萨斜塔实验和塞尔维特的血液大循环论实验就是因为社会文化的桎梏推动近代科学发展的有力佐证事例由此可见, 实验对于近代科学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可是, 旧世界的科学思维模式的延续使中国近代科学研究就缺乏这种实验的精神由此可见,中国的封建专制统治,极大地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扼杀了科学技术, 成为中国近代科学技术落后的重要因素。

3.心理文化的镣铐中国传统文化属于伦理型文化,儒家伦理思想渗透于全民族的心理、意识之中, 孔子的仁义礼智,孝梯忠信等仁学思想成为道德信条由于人们追求知识一是注重整体,善于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全局和规律,看到了事物的广泛联系,但却忽略了对事物的局部及内部深层结构的深人探究, 缺乏对事物的精确分析,因而导致认识结果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这一点上与近代的实验科学思维也是相悖二是注重直觉对事物的认识不是通过严密的逻辑推理和系统的论证,而是通过意会、通过直觉去体验和把握,无法用定性或定量的语言进行解释 ,使得对事物的认识不明晰、不严谨;三是注重实用这也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一个显著特点例如中国的四大发明就。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