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15230225 上传时间:2017-11-0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32.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小学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农村小学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农村小学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农村小学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农村小学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村小学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小学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村小学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结题报告添加日期:08-11-06 作者:邹晓明 来源: 点击数: 908 繁體中文 一、研究背景与目标众所周知,课堂是教师教学的主阵地,也是学生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主要途径,搞好课堂教学对学生的学习来说,其重要性自然是不言而喻。然而,纵观多年来的课堂教学,特别是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少、慢、差、费”“ 高耗”“ 低效 ”等现象一直 “相伴相生”,如影随形。课堂教学似乎陷入了一个难以摆脱的魔咒,总也无法逃出。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这一现象似乎得到了有效的缓解,然而,当我们撇去浮华,静心体会时才发现:一些新问题、新困惑又开始浮出了水面,这些问题和困惑

2、时常干扰着我们的小语课堂教学,并且由于这些“干扰”,当前的小语课堂教学已经出现了诸多的误区。“有效才是硬道理!”“有效性 ”是课堂教学的生命线,它是检阅教学质量是否成功的一把尺子。当前,我们农村小学小语课堂中无效或低效的课堂教学十分普遍,关注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已成了我们今天最应该迫切解决的现实问题。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 20 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西方比较有影响的教学理论与模式,如杜威的儿童中心论,布鲁纳的结构主义教学,克拉夫基的“范例教学”,维果茨基的儿童最近发展区和最佳教学阶段学说,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理论,巴班斯基的最优化教学和布鲁姆的目标分类说等等,从中我们可以

3、发现对教学有效性的探寻。 国内有效教学的研究始于 20 世纪 90 年代下半叶,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崔允漷教授写的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崔教授对“有效教学”的内涵、核心思想作了清晰的界定,提出有效教学的理念:一是“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二是“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三是“有效教学更多地关注可测性或量化”,如教学目标尽可能明确与具体;四是“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五是“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在有效教学的行动研究中,我们认为叶澜教授的“新基础教育”实验独树一帜,经过长达 10 年研究形成

4、的报告及叶澜教授完成的重建教学价值观重建教学过程观重建教学评价观,对有效教学的研究提供了极为有价值的理论和实践基础。讲效益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特征,教学的优劣也应从效益角度来衡量。当前,小语课堂教学低效、无效甚至负效的现象非常普遍,农村小学尤为突出。据此,我们提出了“农村小学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这一课题,试图探寻出一条切合自身实际的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新途径。我们将着眼于促进学生健康、长远的发展,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生长和学习方式的转变,以分析和研究教师的教学行为为抓手,重建科学、合理的教学价值观,探究优化课堂教学的技术策略,从而大面积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我们的研究目标是:1通过调查

5、研究,总结归纳出当前农村小学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2通过理论学习和总结反思,寻求符合本课题研究的相关理论支撑,分析形成当前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的原因;3改变教师偏重于知识传授、技能训练的教学方式,促进教师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努力实践“以学定教,以教促学”的基本理念,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操作策略。4改变学生偏重于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主体意识和能力的发展,促进“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的形成。5、通过研究,促进教师改变教育观念,改进教育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二、研究过程与措施(一)研究的过程本课题 2007 年 9 月申报,10 月批准为如皋市级备案课题,2007 年 1

6、0 月正式启动研究, 2008 年 6 月结题。主要过程如下:第一阶段(2007 年 9 月)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有:(1)研究课题前期的调查论证;(2 )填写课题申报表;(3 )拟定研究方案,展开对学校语文课堂教学现状的调查与研究,形成调查报告。 第二阶段(2007 年 10 月2008 年 2 月)这一阶段的研究主要工作有:(1)理论学习,分析调查结果;(2 )制定实验假设方案,开展行动研究; (3)总结阶段成果;第三阶段(2008 年 2 月2008 年 4 月)这一阶段是深入研究阶段,主要工作有:(1)进行课题的中期小结,撰写教学论文,交流经验;(2 )进一步提炼完善研究成果,收集有关的

7、资料并及时整理。第四阶段(2008 年 5 月)这一阶段为课题总结阶段,主要工作有:(1)整理课题研究的资料、分析研究的效果、撰写研究报告;(2)做好课题的结题工作。(二)研究的措施(1)推进备课改革首先,我们在课题组改进了备课的设计和过程。首先是改变备课的格式,在教案的内容栏里增设了“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教学方法与策略”这样两块,显然这是与本课题紧密相关的。其次,以往的校内教研活动常常是执教者独立备课,呈现的是一种个人的努力。为了加强指导,进一步提高研究课的质量,我们实施了合作备课。由一名课题组骨干成员和一名一般组员组合成对,提前对教材和教法进行切磋指导。实践证明:这些改革是富有成效的。

8、(2)改进研讨课为了使研讨课真正获得研讨的价值。我们采用了专题研讨、一课多教、同课异教等研究的策略。主题研讨。课题研讨有了明确的主题,才能充分发挥研讨的价值。主题的选择可以从教师普通关注的问题入手,然后加以提炼而成。如语文教学的研讨主题有“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关注学情”、“课堂问题的设计”、“朗读训练的多层性”等。主题的设定者可以是课题组长,也可以是执教老师。我们一般围绕一个主题研究一个阶段,开出几堂研讨课,从而使教师对此既有理性的深度思辨,又积累了一些感性的操作经验。一课多教。一般来说,我们要求研讨课都有一个试教的过程,从而有针对性地改进设计,然后才能推出比较成熟的课。这种对一堂课的反

9、复研究,体现了我们求真务实的研究态度,也有力地提升了我们对教材及课堂的把握能力。同课异教。同一篇教材,由不同的教师来教,称为同课异教。通过大家对教材共同钻研,又尝试通过不同的教学设计来执教,体现了她们的合作精神和探究意识,体现了她们对教学个性和学生特点的正确把握。(3)提倡互动评课评课是实验教师理论素养的体现,它需要教师用理性的眼光来观察,用内化的理论来阐述。为了促进每位教师都能积极参与评课,我们要求听课教师听课后撰写一份评课稿或提纲。在评课中,我们除了先请执教者说课,还主张向执教者质疑,问他的设计思路、问他的设计意图、设计理念。这种积极互动的评课氛围常常感染着每一位参与的教师,无论对执教者还

10、是评课者,都是一种激励,一种历练。(三)研究的组织与实施1. 健全组织,完善方案。课题组成立了以邹晓明为组长的课题研究小组,小组成员对研究方案的设计进行了反复修改和完善,并组织了对课题组成员的专题培训和辅导,形成共识。 2. 制订常规,严格制度。建立一系列教科研规章制度,将科研、教研工作紧密结合,规定课题组成员每月撰写二页理论学习笔记、二篇教学反思,每学期设计一份好教案、上好一堂研究课、写好一篇研究论文。落实教科研奖惩制度,调动课题研究人员的工作积极性。3. 构建平台,以研促研。研究过程中我们努力构建各种学习、交流、展示的平台,以此促进课题研究的深入实施,促进课题组成员不断提升专业水平。(1)

11、学习的平台。(2 )交流的平台。(3)展示的平台。三、解决问题的目标和策略(一)对低效教学的理性反思与追因分析。课堂教学的有效情况,显然包括负效、无效、低效、高效这几个层面。根据对我校近几年课堂教学的观察,我们感到有许多课堂属于低效教学的范畴。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1课堂教学过分追求形式,教学内容不能有效落实 新课程强调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强调师生的交往互动,但有的课堂教学往往流于形式,只注重“形似”,忽视“神似”,不能形神兼备;有的过多地崇尚新异的教学方法,不能坚持以启发式作为指导思想,坚持各种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综合和灵活地运用教学方法,致使课堂表面上热热闹闹,而教学目标常常落实不到

12、位。 2教学方法过分强调讲授,学生自主学习时间少 传统教学因为过分强调讲授,使课堂变成了“教”堂,而学生在课堂中往往局限于被动听讲和记录,缺少自主探究和积极思考;缺乏问题意识,仅仅把学习看成是解决问题的过程,未能看到学习其实还是一个不断提出新问题的过程,让学习止于解决问题,而不是让学习起于提出新问题;缺乏情感意识,忽略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人格培养;学生浅于学、苦于学、倦于学、厌于学的现象还一定程度的存在。 3超负荷练习压迫学生,及时矫正不能到位 练习只满足于布置,且布置的练习多而繁,缺乏针对性,又往往忽视检查和批改,不能做到精选精练、及时反馈矫正,导致练习的效率低下。 4过分强调教的计划的完

13、成,忽视学的效果的落实 有的教师课堂教学仍然满足于教的任务的完成,盲目地追赶进度,忽视了学生学习的程度和效度,以致于一段时间下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不深、不透,更加拉大了学生间的学习差距。 5多媒体辅助作用发挥不当,传统板书没有充分发挥作用 多媒体和学科教学整合是课堂教学的必然趋势,但有些课电教多媒体成了课堂的主宰,替代了师生的板书和语言。其实,好的板书是课堂教学的集成块,集教材编者的编路、课文作者的文路、教师的教路和学生的学路于一体,有助于师生的教和学。面对如此现状,我们感到本课题的研究肩负着一种强烈的责任。如何依托课题团结一批教师,解决一些问题,拓展一些发展的空间?我们感到:必须从更新

14、教师的教学理念抓起,从帮助教师克服以往的教学弊病抓起,从教师执行的每一堂课抓起。(二)寻求本课题研究的核心理念。“有效教学”是一个大课题,相关的教学理论也是不胜枚举。在这种大背景下,我们务必理清研究的思路,寻求一个具有统率意义又简洁明了的核心理念。综观有效教学的各种论述,我们把关键字定位在“以学定教,以教促学”这八个字上。“以学定教”,反映教的依据是学,即把学生的学习需求作为实施教学的依据。“学”不是静态的学生,而是发展的学生,是差异的学生。我们要兼顾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发展目标。学生的实际情况即教的起点,学生的发展目标即教的方向。有了起点和方向,教师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才能做到以学定教。实践“以

15、学定教”,务必非常重视学情分析以及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寻求适合学情的教学方式。“以教促学”,反映了教的目的。第一,教不是单纯的教,而是促进教学互动的教,促进学生学习能力持续提高的教;第二,“以教促学”更高层次是指向于学习方式的转变,通过策略性地改变教师的教,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的形成。第三,针对小学生不同学段的年龄特征和学习特点,针对不同学科的教学目标、任务,“以教促学”强调创造性地教,顺应学情地教,不任意拔高教学的要求。(三)关注课堂教学的几个要点。1学科特点语文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课程,语文学科的根本任务是正确“理解”和熟练地“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掌握“语言”这一工

16、具,进行有效的阅读、沟通与表达,是语文学科“ 独当其任的任”。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们的语文教学较多的采用“理解课文内容”的教学,即在教学中很多教师只关注课文内容的理解,在教学时总喜欢在课文内容上纠缠不清,教学过程也总是从“内容的初步感知”到“内容的深入理解”中打转。对“语言表达形式”关注不够。我们的“语言”学习应该经历体验、理解、感悟、积累、运用的完整过程。因此,在我们的语文课中应该紧扣“语言文字”进行教学,“语言文字”既是教学的抓手,也是教学的最终目的。2年段特点现实教学中,可能是由于考查教学效果方式的缘故,我们常常低估现在学生的水平,到小学中年级仍然将课文“咀嚼得很碎”,“一口一口喂给学生”。笔者认为,到小学四年级下半学期,应该选择一些足以统领全文的大问题,对学生更放手些。在教学苏教版四年级春日偶成这首诗时,请学生把古诗读准读通以后,笔者就提出一个直奔作者写诗动机的大问题:读读这首诗,你感受到当时诗人的心情是怎样的?学生一下子就能在短短的四句诗中找到“乐”字。“乐”是这首诗的灵魂,于是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