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二阶段测评(一)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15229973 上传时间:2017-11-04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27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必修二阶段测评(一)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人教版必修二阶段测评(一)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人教版必修二阶段测评(一)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人教版必修二阶段测评(一)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人教版必修二阶段测评(一)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必修二阶段测评(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必修二阶段测评(一)(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阶段测评( 一)(总分:120 分 时间:120 分钟)阅读题(40 分)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我看当前散文梅洁人类永远的爱与痛都无一不被亲情散文所接纳,在生活的压力逐渐加大、社会竞争使人与人关系不断疏离、功利欲望凸现、真诚的友谊逐渐淡出的时代,唯有亲情散文触摸着人类心灵的最柔软处,从而唤起人们依然美丽而忧伤的情绪,爱与痛一起抚慰着人类的心灵。亲情散文在上世纪八代备受读者青睐,近些年,有不被报刊编辑重视的倾向,好的亲情散文也不是太多。九代伊始,余秋雨文化苦旅的出现,中国散文开始了对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文化、文人人格及处境的叩问和反思,文化散文遂成

2、大势。余秋雨对中国散文的贡献功不可没,直到文化苦旅出现,我们才恍然大悟:散文原来可以这样写!眼下,从事文化散文写作的人委实不少,但真正好的又不多。家园和土地的回归,是这些年非常看好的散文主题。这些作者开始背对城市的喧闹和浮华,扭身一转,把目光投向远方的故土和家园,以淳朴的心与乡间对话,与贫苦对话,与赖以生存的土地对话,在这些对话中,我 们发现了作家渴望平等、尊爱以及与生俱来的悲悯之心。对生存的忧患和对大自然的悲悯,使越来越多的作家开始关注我们生存的处境。长期以来,人类在对自然的占有和征服中,把自身也逼到了危险境地,野蛮和愚昧使人类在对自然破坏的同时陷入了一个难以逆转的生存陷阱。巨大的困惑、忧虑

3、之后,作家们拿起了手中的笔,企望唤醒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呼吁人们平等对待世间万物,使这类散文具有人类意义。世纪之初,中国散文的繁荣与发展,带给了人们更加广阔的文化惊喜和深刻的心灵抚慰,但这并不等于说,散文创作已尽善尽美。事实上,商业 化语境的侵入,直接导致了中国文学的功利性和虚伪性,为了满足名利的种种欲望需求,写作者毫不犹豫地放弃了对文化良知和社会美德的承担,怎么市侩怎么来,怎么赚钱怎么来。大量的粗制滥造和污秽之作充斥文化市场,社会大面积地陷落在审美的平庸和思想的弱化之中。我非常认同文学博士、散文批评家李晓虹的观点,她说, 产生这 种情况的原因是作家缺乏对人们面临的伦理困境和精神痛楚的深切体味,

4、不能真正深入同时代他人的精神困境中,探求其精神出路。也不能对前人的精神处境及他们对待这种状况的努力进行深入探究。因此,他们的作品不能给寻找精神出路的人们提供帮助。再就是作家缺少对于作品的永久性生命力的追求,因此面对一些关乎人类存在状况的大问题没能进入,即使进入了也缺少超越的力量。我始终认为,优秀的散文作品必须具备两种品质,那就是提供心灵慰藉的品质和审美愉悦的品质。散文的这种品质的获得,我认为很大程度上来自于现代语言,语言表达的平庸、干瘪、聱牙,抑或是矫饰、虚假都会使作品彻底失败。灵动、鲜活、智慧、激情、平静的表达,都将使散文充满魅力。什么时候使用什么语言表达,一个成熟的散文作家必须有自己的掂量

5、和把握。一个好的散文作家,语言的修炼是一生一世的事情。最后我想强调,好散文在时间的深处,在心灵的痛处。1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在上世纪八代,备受读者青睐的亲情散文,近些年不被读者重视了。B余秋雨是第一个写文化散文的人,他对中国散文的贡献功不可没。C家园和土地的回归成为当前被许多作家看好的散文主题。D关注自然和万物的散文作品具有人类意义,但好作品不多。解析:A.“近些年不被读者重视了”错,是“有不被报刊编辑重视的倾向” ;B.“余秋雨是第一个写文化散文的人”错,文中没有此信息;D. “好作品不多”错,文中说好的文化散文不多。答案:C2下列不属于“导致中国文学的功利性和虚伪性”的原因的

6、一项是( )A作者为了名利放弃了对文化良知和社会美德的承担。B商业化语境的侵入使得作者审美平庸、思想弱化。C作家不能深切体味人们面临的伦理困境和精神痛楚。D作家缺少对于作品的永久性生命力的追求。解析:B 项不是“作者审美平庸、思想弱化” ,而是“大量的粗制滥造和污秽之作充斥文化市场,社会大面积地陷落在审美的平庸和思想的弱化之中” 。答案:B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A散文作家要关注现实,关注人类的生存环境,否则写不出好作品。B作家创作的功利目的,将成为制约散文发展、提高的重要因素。C作家具有对于作品的永久性生命力的追求,就能给寻找精神出路的人们提供帮助。D因为具有现代语言,所以优

7、秀的散文作品既能慰藉读者的心灵又能给读者以审美愉悦。解析:A.“否则写不出好作品”错,说得太 绝对;C.原文是说“作家缺少对于作品的永久性生命力的追求,因此面对一些关乎人类存在状况的大问题没能进入” ;D.这样的因果关系不成立。答案:B二、古代诗歌鉴赏(11 分)(2012 年石家庄第二次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 45 题。【双调】水仙子无名氏青山隐隐水茫茫,时节登高却异乡。孤城孤客孤舟上,铁石人也断肠,泪涟涟 断送了秋光。黄花梦,一夜香, 过了重阳。4诗中的“孤客”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结合全曲概要分析。(5 分 )答:_ _答案:诗中的孤客是一个思乡游子的形象。他身处异乡,思亲念家;登

8、高望乡,倍感孤独;流泪思乡,泪水涟涟;做梦归乡,百无聊赖。5赏析结尾句“黄花梦,一夜香,过了重阳”的妙处。(6 分)答:_ _答案:结句借物抒情,紧承上句,写目中秋光虽断而菊香萦绕,点明时间,体 现乡思之浓。“黄花”这一重阳节特定风物,既呼应诗歌开头的“登高” ,又统收全曲,使全曲结构浑然一体。虚实结合,情味悠长。实写菊花菊香,有色有味;虚写梦境和心中思家念亲之情。(或者以梦境的美好,反衬 真实处境的凄凉,以虚衬实,以乐写悲,感情更加深厚强烈。 )三、散文阅读(20 分)(2012 年天津市十二区县重点中学高三联考) 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回答 611 题。幽径悲剧季羡林出家门,右转,只有二三十步

9、,就走 进一条曲径。有二三之久,我天天走过这一条路,到办公室去。因 为 天天见面,也就成了司空见惯, 对它有点漠然了。这一条路在燕园中是极为幽静的地方。学生们称之为“后湖” ,他们很少到这里来的。我上面说它平平常常,它其实是颇为不平常的。一面傍湖,一面靠山,蜿蜒曲折,实有曲径通幽之趣。山上苍松翠柏,杂树成林。无 论春夏秋冬,总有翠色在目。不知名的小花,从春天开起,过一阵换一个颜色,一直开到秋末。到了夏天,山上一团浓绿,人们仿佛是在一片绿雾中穿行。林中小鸟,枝头鸣蝉,仿佛互相应答。秋天,枫叶变红,与 苍松翠柏,相映成趣,凄清中又饱含浓烈。几乎让人不辨四时了。这一条神奇的幽径,情况大抵如此。在所有

10、的这些神奇的东西中,给我印象最深、让我最留恋难忘的是一株古藤萝。藤萝是一种受人喜爱的植物。清代笔记中有不少关于北京藤萝的记述。在古庙中,在名园中,往往都有几棵寿达数百年的藤萝,许 多神话故事也往往涉及藤萝。北大现在的燕园,是清代名园,有几棵古老的藤萝,自是意中事。我 们最初从城里搬来的时候,还能看到几棵据说是明代传下来的藤萝。每年春天,紫色的花朵开得满棚满架,引得游人和蜜蜂猬集其间,成为春天一景。但是,根据我个人的评价,在众多的藤萝中,最有特色的还是幽径的这一棵。它既无棚,也无架,而是让自己的枝条攀附在邻近的几棵大树的干和枝上,盘曲而上,大有直上青云之概。因此,从下面看,除了一段苍黑古劲像苍龙

11、般的粗干外,根本看不出是一株藤萝。每到春天,我走在树下,一股幽香蓦地闯入鼻官,嗡嗡的蜜蜂声也袭入耳内,抬头一看,在一 团团 的绿叶中,根本分不清哪是藤萝叶,哪是其他树的叶子, 隐约看到一朵朵紫红色的花,颇有万绿丛中一点红的意味。直到此时,我才清晰地意识到这一棵古藤的存在,顾而乐之了。经过了史无前例的,不但人遭劫,花木也不能幸免。藤萝们和其他一些古丁香树等等,被异化为“修正主义” ,遭到了无情的诛伐。六院前的和红二三楼之间的那两棵著名的古藤,被坚决、彻底、干净 、全部地消灭掉。是否也被踏上一千只脚,没有调查研究,不敢瞎说;永世不得翻身,则是铁一般的事实了。茫茫燕园中,只剩下了幽径的这一棵藤萝了。

12、它成了燕园中藤萝界的鲁殿灵光。每到春天,我在悲愤、惆 怅 之余,唯一的一点安慰就是幽径中这一棵古藤。每次走在它下面,嗅到淡淡的幽香,听到嗡嗡的蜂声,顿觉这个世界还是值得留恋的,人生还不全是荆棘丛。其中情味,只有我一个人知道,不足为外人道也。然而,我快乐得太早了,人生毕竟还是一个荆棘丛,决不是到处都盛开着玫瑰花。今年春天,我走过长着这棵古藤的地方,我的眼前一闪,吓了一大跳:古藤那一段原来凌空的虬干,忽然成了吊死鬼,下面被人砍断,只留上段悬在空中,在风中摇曳。再抬头向上看,藤萝初绽出来的一些淡紫的成串的花朵,还在绿叶丛中微笑。它们还没有来得及知道,自己赖以生存的根干已经被砍断,脱离了地面,再没有水

13、分供它们生存了。它们仿佛成了失掉了母亲的孤儿,不久就会微笑不下去,连 痛哭也没有地方了。我是一个没有出息的人。感情太多,经常为一些小动物、小花草惹起万斛闲愁。真正的伟人们是决不会这样的,我注定是一个渺小的人,也甘于为一些小猫小狗小花小草流泪叹气。这一棵古藤的灭亡在我心灵中引起的痛苦,别人是无法理解的。我隐隐约约听到古藤的哭泣声,细如蚊蝇,却依稀可辨。它在控诉无端被人杀害。它在这里已经待了二三百年,虽阅尽人间沧桑,却从无害人之意。每年春天,就以自己的花朵为人间增添美丽。焉知一旦毁于愚氓之手。它感到万分委屈,又投诉无门。在茫茫人世中,人们争名于朝,争利于市,哪里有闲心来关怀一棵古藤的生死呢?于是,

14、它只有哭泣,哭泣,哭泣世界上像我这样没有出息的人,大概是不多的。古藤的哭泣声恐怕只有我一个能听到。在浩茫无际的大千世界上,在林林总总的植物中,燕园的这一棵古藤,实在渺小得不能再渺小了。你倘若问一个燕园中人,决不会有任何人注意到这一棵古藤的存在的,决不会有任何人关心它的死亡的,决不会有任何人为之伤心的。偏偏出了我这样一个人,偏偏让我住在这个地方,偏偏让我天天走这一条幽径,偏偏又发生了这个小小的悲剧;所有这一些偶然性都集中在一起,压到了我的身上。我自己的性格制造成的这一个十字架,只有我自己来背了。奈何,奈何!但是,我愿意把这个十字架背下去,永远永远地背下去。一九九二年九月十三日6“这一条神奇的幽径,情况大抵如此”中的“如此”指的是什么?( 不超过 20 字)(2 分)答:_ _答案:有曲径通幽之趣,四季翠色在目。7本文重在写幽径的古藤,但两段中都写到了其他藤萝,其作用分别是什么?(4 分)答:_ _答案:第段写藤萝之美进一步烘托幽径藤萝富有特色,具有独特之美;第段写其他藤萝的遭遇为下文写古藤的悲剧蓄势铺垫。8本文写的是一棵古藤的悲剧,却题为“幽径悲剧” ,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这种扩大化的作用?(3 分)答:_ 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