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球成像与病理交流

上传人:czk1****2695 文档编号:152002293 上传时间:2020-11-2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0.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眼球成像与病理交流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眼球成像与病理交流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眼球成像与病理交流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眼球成像与病理交流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眼球成像与病理交流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眼球成像与病理交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眼球成像与病理交流(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眼球成像与病理交流 一、检查技术 (一)X线检查1眼眶平片包括眼眶后前位、侧位、视神经孔位等,对异物定位具有一定临床价值。2造影检查眼动脉造影:用于确诊眶内动脉瘤和动静脉畸形等。眼眶静脉造影:采用内眦静脉、额静脉或面静脉插管进行造影,观察眶内静脉曲张等。泪囊泪道造影:观察泪囊泪道功能和形态。 (二)CT检查常规采用横断面和冠状面扫描,横断面以人体基线或听此线为扫描基线,层厚3mm5mm连续扫描,范围包括上、下壁,摄软组织窗;外伤时采用高分辨力CT扫描技术,层厚2mm,骨算法重建成像,摄骨窗。必要时做CT增强扫描。 (三)MRI检查通常采用颅脑线圈或眼表面线圈。采用横断面、冠状面及斜矢状面,层厚

2、3mm或4mm,扫描包括SET1WI及FSET2WI,脂肪抑制序列可降低球后脂肪信号强度,有利于病灶形态的观察。增强及动态增强扫描为眼眶病变的常规检查技术。 二、影像观察与分析 (一)正常影像学表现CT检查眶壁为长条状高密度影,内下壁薄,外壁最厚,上壁厚薄不均。眶腔呈锥形。眼球壁呈环形等密度影,其内可见低密度的玻璃体及高密度的晶状体,眼球外上方等密度影为泪腺。眼球后可见低密度的脂肪间隙,周边可见条状等密度眼外肌,中间为视神经。在眶尖可见通向颅内的眶上裂及视神经管。MRI检查眶壁骨质呈低信号影。眼外肌、视神经、眼环及晶状体呈等信号强度,玻璃体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眶内脂肪T1WI高信号

3、、T2WI中等高信号。 (二)基本病变表现基本病变包括形态、位置、骨质及密度的改变。1形态改变有变形、扩大、缩小、甚至消失,可以发生在眼眶、眼球、眼肌等结构,通常提示眼部外伤、畸形、肿瘤等病变的存在。2位置改变指正常眶内各结构发生移位,表现为上下左右及前后位置的改变,通常提示有占位性病变。3骨质改变骨质中断为外伤骨折所致、骨质破坏提示恶性肿瘤或转移瘤、骨质增生多见于脑膜瘤或炎性病变。4异常密度低密度提示含脂肪性病变或积气,等密度多见于炎性或肿瘤性病变,高密度见于骨瘤,钙化见于视网膜母细胞瘤。 (三)比较影像学眼部影像学检查方法有平片检查、造影检查、CT、MRI、DSA、超声检查等多种检查技术。

4、平片目前多用于外伤后异物定位,眼球病变以超声检查为首选,再辅以CT或MRI检查,眼眶外伤常规应用HRCT检查,眼眶病变包括肿瘤、炎症等则应首选CT或和MRI检查。 三、疾病诊断 (一)炎性假瘤 【临床与病理】炎性假瘤:病因不清,可能与免疫功能有关。根据炎症累及的范围可分为眶隔前炎型、肌炎型、泪腺炎型、巩膜周围炎、神经束膜炎及弥漫性炎性假瘤。急性期主要为水肿和轻度炎性浸润,浸润细胞包括淋巴细胞、浆细胞和嗜酸性细胞,发病急,表现为眼周不适或疼痛、眼球转动受限、眼球突出、球结膜充血水肿、眼睑皮肤红肿、复视和视力下降等,症状的出现与炎症累及的眼眶结构有关。亚急性期和慢性期为大量纤维血管基质形成,病变逐

5、渐纤维化,症状和体征可于数周至数月内缓慢发生,持续数月或数年。对激素治疗有效但容易复发。 【影像学表现】CT检查:隔前型表现为眼睑组织肿胀增厚;肌炎型为眼外肌增粗,典型表现为肌腹和肌增同时增粗,以上直肌和内直肌最易受累;巩膜周围炎型为眼球壁增厚;视神经束膜炎型为视神经增粗,边缘模糊;弥漫型可累及眶隔前软组织、肌锥内外、眼外肌、泪腺以及视神经等,典型的CT表现为患侧眶内软组织密度影,眼外肌增粗,泪腺增大,眼外肌与病变无明确分界,视神经可被病变包绕,增强后病变强化呈高密度而视神经不强化呈低密度;泪腺炎型表现为泪腺增大,一般为单侧,也可为双侧。MRI检查:炎性假瘤在T1WI和T2WI上一般均呈低信号

6、,增强后中度至明显强化。 【诊断与鉴别诊断】颈动脉海绵窦瘘:常有多条眼外肌增粗,眼上静脉增粗,一般容易鉴别。转移瘤:表现为眼外肌呈结节状增粗并可突人眶内脂肪内,如果表现不典型,鉴别困难,可行活检鉴别。淋巴瘤:眼外肌肌腹和肌位均受累,一般上直肌或提上睑肌较易受累,此肿瘤与炎性假瘤在影像上较难鉴别。 (二)眼部肿瘤眼部肿瘤可发生于各种组织成分,也可由邻近结构直接蔓延,还可以经血液远距离转移而来。目前分类尚不统一,根据肿瘤的来源及发病部位,将眼部常见肿瘤简要归为:眼球肿瘤、泪腺肿瘤、视神经肿瘤、眶壁肿瘤、眶内肿瘤、眼眶继发性肿瘤。 1视网膜母细胞瘤 【临床与病理】视网膜母细胞瘤:为神经外胚层肿瘤,起

7、源于视网膜的神经元细胞或神经节细胞。是婴幼儿最常见的眼球内恶性肿瘤。病理特征为瘤细胞菊花团形成,95瘤组织中可发现钙质。早期症状为“猫眼”,即瞳孔区黄光反射,表现为“白瞳症”。 【影像学表现】CT显示眼球内不规则形肿块,常见钙化,可呈团块状、片状或斑点状,是本病的特征性表现。MRI呈不均匀长T1、长T2信号,具有明显强化,对显示钙化不敏感。CT有较好的密度对比,易发现钙化,是该病的常规检查方法,强调薄层(2mm)并行横断及冠状位扫描。MR观察视神经转移及颅内侵犯更敏感,可作为CT的补充。当疑有转移时可行增强扫描。影像学分期:I期:眼球内期,病变局限于眼球内;II期:青光眼期,病变局限于眼球内,

8、同时伴有眼球增大;III期:眶内期,病变局限于眶内;IV期:眶外期,病变同时累及颅内或远处转移。分期对选择治疗方法及估测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诊断与鉴别诊断】婴幼儿眼球内发现钙化性肿块,应首先考虑视网膜母细胞瘤。鉴别诊断有:原始永存玻璃体增生症:表现为眼球小,钙化少见,整个玻璃体腔密度增高,MRI可发现玻璃体管存在。Coats病:常为单侧,发病年龄一般为48岁,MRI显示为视网膜下积液信号,增强后脱离的视网膜明显强化。 2泪腺良性混合瘤 【临床与病理】泪腺良性混合瘤:又称良性多形性腺瘤。见于成人,平均发病年龄40岁,无明显性别差异。多来源于泪腺眶部,肿物呈类圆形,有包膜,生长缓慢,可恶变。表现

9、为眼眶前外上方相对固定、无压痛的包块,眼球向前下方突出,肿瘤生长较大时可引起继发性视力下降等。 【影像学表现】CT表现为泪腺窝区肿块,软组织密度,均匀,少见钙化,边界光整;泪腺窝扩大,骨皮质受压,无骨质破坏征象;明显强化。还可有眼球、眼外肌及视神经受压移位改变。MRI呈略长T1、长T2信号,信号多数不均匀,明显强化。部分病例可显示肿瘤包膜。 【诊断与鉴别诊断】需与下列疾病鉴别:泪腺恶性上皮性肿瘤:肿瘤边缘多不规则,常伴有泪腺窝区骨质破坏改变。泪腺非上皮性肿瘤:形态不规则,一般呈长扁平形,肿块常包绕眼球生长。 3视神经胶质瘤 【临床与病理】视神经胶质瘤:是发生于视神经内胶质细胞的肿瘤,儿童多见,

10、发生于成人具有恶性倾向,女性多于男性。本病伴发神经纤维瘤病者达1550。临床最早表现为视野盲点,但由于患者多为儿童而被忽视。95患者以视力减退就诊,还表现为眼球突出,视乳头水肿或萎缩。 【影像学表现】CT检查:视神经条状或梭形增粗,边界光整,密度均匀,CT值在40HU60HU之间,轻度强化,侵及视神经管内段引起视神经管扩大。MRI检查:肿瘤在T1WI呈中等偏低信号,T2WI呈明显高信号,部分患者蛛网膜下腔明显增宽,显示为肿瘤周围长T1长T2信号,与脑脊液信号相似。增强后明显强化。MRI检查容易发现累及球壁段、管内段或颅内段;有利于区别肿瘤与蛛网膜下腔增宽,因此为首选检查方法。 【诊断与鉴别诊断

11、】与下列疾病鉴别:视神经鞘脑膜瘤:主要见于成年人。CT表现为高密度并可见钙化,边界欠光整;MRI上T1WI和T2WI均呈低或等信号,肿瘤强化明显,而视神经无强化,形成较具特征性的“轨道”征。视神经炎:主要指周围视神经鞘的炎性病变,有时与胶质瘤不易鉴别。视神经蛛网膜下腔增宽:见于颅内压增高,一般有颅内原发病变。 4皮样囊肿或表皮样囊肿 【临床与病理】眼眶皮样囊肿或表皮样囊肿:由胚胎表皮陷于眶骨间隙内没有萎缩退化形成,可无定期地潜伏,儿童期发病多见。临床表现为缓慢进行性无痛性肿物,伴眼球突出、眼球运动障碍等。 【影像学表现】CT表现为均匀低密度或混杂密度肿块,其内含有脂肪密度结构。常伴邻近骨壁局限

12、性缺损,囊壁强化而囊内无强化。眼球、眼外肌、视神经受压移位。MRI表现为含有脂肪信号的肿块,应用脂肪抑制技术后,脂肪信号发生改变,不含脂肪部分呈较长T1、T2信号。 【诊断与鉴别诊断】应与泪腺肿瘤、组织细胞增殖症等病变鉴别。 5海绵状血管瘤 【临床与病理】海绵状血管瘤是成年人最常见的原发于眶内的肿瘤,约占眶内肿瘤的46145,发病年龄平均38岁,女性占5270,多单侧发病。本病为良性,进展缓慢。临床表现缺乏特征性。最常见的为轴性眼球突出,呈渐进性,晚期引起眼球运动障碍。 【影像学表现】 CT检查肿瘤呈圆形、椭圆形或梨形,边界光整,密度均匀,CT值平均55HU。肿瘤不侵及眶尖脂肪。增强扫描有特征

13、的“渐进性强化”,即肿瘤内首先出现小点状强化,逐渐扩大,随时间延长形成均匀的显著强化。强化出现时间快,持续时间长也是本病的强化特点,因此,增强扫描对本病诊断有重要临床意义。还可有眼外肌、视神经、眼球受压移位,眶腔扩大等。MRI上,肿瘤呈略低或等T1信号,明显长T2信号,在多回波序列中,随TE时间的延长,肿瘤信号强度也随之增加。增强扫描可以更好地显示“渐进性强化”征象。 【诊断与鉴别诊断】神经鞘瘤:典型的神经鞘瘤密度较低且不均匀,增强后呈轻、中度快速强化。眶尖神经鞘瘤可形成眶颅沟通性肿瘤。MRI检查更有利于显示神经鞘瘤的病理特征。海绵状淋巴管瘤:肿瘤内密度不均匀,可并发出血,有时难以鉴别。 (三

14、)外伤与异物 1眼部异物 【临床与病理】眼部异物:是一种常见的眼部创伤,可产生严重的后果。异物分为金属和非金属异物,前者包括钢、铁、铜、铅及其合金等,后者包括玻璃、塑料、橡胶、沙石、骨片和木片等。眼部异物可产生较多并发症如眼球破裂、晶状体脱位、出血及血肿形成、视神经挫伤、眼眶骨折、颈动脉海绵窦瘘以及感染等。根据异物进人眼部的路径、异物存留部位以及异物对眼部结构损伤的程度而有不同的临床表现。眼球内异物的主要表现有视力障碍、眼球疼痛等;眶内异物若损伤视神经则表现为视力障碍,若损伤眼外肌可出现复视、斜视和眼球运动障碍等。 【影像学表现】高密度异物平片可明确显示,较小的异物常需使用薄骨像。眼球异物测量

15、需使用眼异物测量尺,确定异物位于眼球内或外,如为球内异物需进一步测量异物位于球内的具体方位。CT可显示异物的种类、大小及数目,金属异物表现为高密度影,周围可有明显的放射状金属伪影。非金属异物又分为高密度或低密度非金属异物,高密度异物包括沙石、玻璃和骨片等,CT值多在300HU以上,一般无伪影;低密度异物包括植物类、塑料类等,CT值在-199HU50HU之间。CT能准确地显示金属异物,还可显示少数较大的低密度非金属异物如木质异物,对于较小的木质异物或其它低密度非金属异物常常很难显示。MRI检查:磁性异物在强磁场内会发生移位导致眼内结构损伤,为MRI检查禁忌证,非金属异物含氢质子少,在T1WI、T2WI和质子密度像上均为低信号,异物显示清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