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关键词PPT课件

上传人:W**** 文档编号:151732423 上传时间:2020-11-17 格式:PPT 页数:76 大小:2.9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关键词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76页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关键词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76页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关键词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76页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关键词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76页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关键词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7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关键词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关键词PPT课件(7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关键词,季 玢,2,关键词的标准:在特定文化网络中的核心位置。,每一个时代都会产生一些关键的概念,它们隐含着这个时代最为重要的信息,或者成为复杂的历史脉络的聚合之处。提到这些关键性的概念也就是从某一个方面阐释一个时代。,3,一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一)概念的提出,1985年5月,陈平原、钱理群、黄子平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座谈会”上首次提出了“20世纪中国文学”的概念,论“20世纪中国文学”发表于文学评论1985年第5期,读书1985年10-12期连载了20世纪中国文学三人谈,4,不单是为了把目前存在着的近代文学、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这样的研究格局加以打通,也不只是研究领域的

2、扩大,而是要把20世纪中国文学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来把握。 论“20 世纪中国文学”,5,20 世纪中国文学是一个由古代中国文学向现代中国文学转变、过渡并最终完成的进程,一个中国文学走向并汇入世界文学总体格局的进程,一个在东、西方文化大撞击大交流中、从文学方面(与政治、道德等其他方面一起) 形成现代民族意识(包括审美意识) 的进程,一个通过语言艺术来折射并表现古老的民族及其灵魂在新旧嬗递的大时代中获得新生并崛起的进程。 论“20 世纪中国文学”,6,走向“世界”的文学; 以“改造民族的灵魂”为总主题的文学; 以“悲凉”为基本核心的现代美感特征; 由文学语言结构表现出来的现代化进程; 与此

3、观念相关的文学史研究的方法论问题。,“20 世纪中国文学”的基本构想涵纳以下内容:,7,陈思和把20 世纪中国文学史研究划分为三个阶段: 1、“中国新文学史”研究时期; 2、“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时期; 3、“20世纪中国文学史”研究时期。,8,(二)概念的意义,从外部看, 它降低了旧的意识形态的权威性, 落实了现代文学与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密切关系, 体现了强烈的介入意识和当下意识。,从内部看, 它的现代意识和整体意识拓展了现代文学的内涵和视野, 体现了鲜明的系统性、开放性和世界眼光。,9,(三)对概念的质疑,1.时间层面的问题,王富仁,许志英,谭桂林,10,2.对现代性缺乏反省,全炯俊:“20

4、世纪中国文学论”批判,吴 炫:一个非文学性命题“20 世纪中国文学”观局限分析,11,3.文学性的认定,用“现代性、共同性和技术性”体现的对文学的把握、描述,主要是从文化角度、思潮角度、技术和材料等角度对文学的观照,难以触及到文学“穿越”这些要求、建立独特的“个体化世界”所达到的程度,这一文学观虽然突破了政治对文学的束缚,但却未能突破文化对文学的束缚,其非文学性表现在现代性、共同性和文体性三方面。 吴 炫,12,(四)对概念的认知,“20 世纪中国文学”论试图打破文学理论、文学史和文学批评之间的割裂,它揭示出新旧文学之间伴随着深刻联系的裂变关系,具有观照百年世纪文学的整体性开放性视野。这是一个

5、历史性的阶段性概念,它并不能完全否定近代文学、现代文学以及当代文学等概念的有效性。,13,二.重写文学史,命名的置换象征着文学史研究的一次重要转型,(一)命题的提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文学观是“重写中国文学史”之序曲。,李劼:中国现代文学史一九一七一九八四论略(黄河杂志1988年第1期),14,20世纪中国文学史应是文学的本体性不断失落而又不断被寻求的审美精神和语言能力的消长史。 李劼,1988年第4期至1989年第6期上海文论开设 “重写文学史”专栏,陈思和、王晓明明确提出此口号。,15,(二)命题的意义,进入1950年代, 随着现代文学学科的建立, 最突出的变化, 是研究者职业化了,

6、学术生产体制化了, 文学史思维受教学需求和政治的制约也多了, 个人的研究程度不同都会接受意识形态声音的询唤, 研究中的我就自觉不自觉地被我们所代替。 温儒敏:王瑶的中国新文学史稿与现代文学学科的建立,文学评论, 2003年第1期,16,第一次写到1949年,第一部力图以毛泽东的新民主义论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指导原则,是在新文学史成为一门新的学科,在大学中文系被规定为基础课的条件下,最早出版的教材。,肯定了中国的新文学是从“五四”开始, 其基本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的文学, 指导思想是无产阶级。,17,重写文学史首先要解决的, 不是要在现有的现代文学史著作行列里再多出几种新的文学史, 也不是在现

7、有的文学史基础上再加几个作家的专论, 而是要改变这门学科的原有性质, 使之从从属于整个革命史传统教育的状态下摆脱出来, 成为一门独立的、审美的文学史学科。 陈思和:关于“重写文学史”文学评论家,1989年第2期。,18,“重写文学史”的价值追求, 主要表现为文学研究必须对已有的文学史观念进行整体突破, 必须大胆解除文学对政治的过重承诺, 解除文学与政治之间的强制性合约, 恢复文学自身的独立性, 让现代文学自身具有的、被政治遮蔽已久的审美特征发散出迷人的光彩。,1.把以往政治的文学史重写为审美的文学史; 2.把统一的文学史改变为多元的个人性的文学史。,19,(三)重写文学史的三大陷阱,1.陷阱之

8、一: “历史恰恰既聋又瞎”,历史成了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还原历史并不平均关注历史世界的各个部分, 而总有一个中心意识, 但中心并不是唯一, 它仍然要与其他各个部分发生作用。没有其他各个部分, 就没有所谓的中心。,20,杨守森 著,力图从文艺心理学角度切入, 对本世纪中国作家的心态类型、在不同时期的发展变化以文学创作的影响进行分析描述, 以期进一步探讨文学自身发展的规律。 杨守森,21,在后现代主义大肆盛行的当下, 还原历史细节要有自身的原则,即历史细节必须具有影响历史还原意义或者被扩大后足以填补整个历史退隐之后留下的空白的价值功能。,22,2.陷阱之二: “纯理性还原”或“纯感性还原”,“理

9、性还原”的理论资源是儒家的注疏传统, 依照的是清代章学诚“辨章学术, 考镜源流”的精神, 是一种经验实证。,“理性还原”是写作者对于长期以来政治叙述模式、清晰明确的二元对立思维方式强烈不满, 宣扬回到历史“原初”的产物。,23,着重点不是对这些现象的评判, 即不将创作和文学问题从特定的历史情境中抽出来, 按照编写者所信奉的价值尺度(政治的、伦理的、审美的) 做出臧否, 而是努力将问题放回到历史情境 中去审察。 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前言,24,“感性还原”就是打破一切成见(即前判断),有意保持自由知识分子的心态, 凸现主体意识的还原方式。文学史写作本质上被理解为研究对象与研究主体相互建构的对话

10、过程。,“感性还原”强调文学研究的当代性, 即用今天的价值标准来衡量过去的文学。其价值则在于延宕历史的当代性。,25,中国当代文学作品的艺术生命不在于陈词滥调地宣传和维护那些过时的政策和政治口号,也不是反过来仅仅从意识形态的角度加以简单的否定, 而是看它是否经得起今天的艺术标准来重新阐释。 陈思和: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前言,26,长期以来我们所奉行的二元对立且抑扬褒贬的思维方式使得一部分文学史写作者将“理性还原”和“感性还原”决然地对峙起来, 大家自言其说, 缺乏对自身的反省。,我们拒绝非“理性还原”即“感性还原”, 因为作为文学史的历史还原应该是“理性还原”与“感性还原”的融合, 这是一种既有

11、历史客观书写的严谨和精深, 又有对丰富的文学世界还原的灵动和生机的还原方式, 由此种方式所生成的文学史一定会具有历史的真实与历史理解的真实相交融的艺术感染力。,27,3.陷阱之三: “逆向之思”与“功利之心”,“逆向之思”, 即“反”历史之思, 还原历史是为了给历史“平反”“翻案”。,还原历史与历史反思是相随的,反思历史是还原历史的目的, 而还原历史是反思历史的前提。,有意义的过去就是那种在存亡关头向我们闪现的柔弱现象,将历史不公正地抹除了的影子唤入现在, 使它们把某种力量借给我们。 伊格尔特:历史中的政治、哲学、爱欲,28,“逆向之思”与“功利之心”是一对孪生姐妹。,一种论断越是明晰简析,

12、越是给人某种洞见般的启发, 就越应具有确实的审慎根据。 刘小枫:拯救与逍遥,29,三、现代性,(一)一个复杂的西方概念,现代性(modemity)一词是一个内涵繁复、聚讼不已的西方概念。 汪晖,现代性是一种叙事。 【法】利奥塔,30,把现代性看作为一种态度而不是历史的一个时期。我说的态度是指对于现时性的一种关系方式:一些人所作的自愿选择,一种思考和感觉的方式,一种行动、行为的方式。它既标志着属性也表现为这一种使命,当然,它也有一点像希腊人叫作气质的东西。 【法】福柯:何谓启蒙,31,现代性:一个未完成的方案 德尤根哈贝马斯,32,现代性是未完成且无法完成的规划。 【英国】齐格蒙特鲍曼,33,现

13、代性是一种社会生活或者组织模式。 【英】安东尼吉登斯,34,(二)中国“现代性”的流行及其原因,最早在真正意义上用现代性理论来审视中国现代文学的是旅美学者李欧梵,35,在中国,“现代性”不仅含有一种对于当代的偏爱之情,而且还有一种向西方寻求“新奇”这样的前瞻性。因此,在中国,现代性这个新概念似乎在不同的层面上继承了西方“资产阶级”现代性的若干常见的含义:进化与进步的思想,积极而坚信历史的前进,相信科学和技术的种种益处,相信广阔的人道主义所制定的那种自由和民主的理想。李欧梵,36,1994年“现代性”概念大面积进入大陆文学理论与批评领域,甚至成为人们描述和言说百年文学与思想史的不可或缺的通用术语

14、。,宋剑华主编:现代性与中国文学 陈晓明主编:现代性与中国当代文学转型 温奉桥主编:现代性与20世纪中国文学,37,流行原因:,1后现代主义的刺激,后现代论述的扩张一再返回现代性问题,触发了重新理解现代现象的需求。 刘小枫:现代性社会理论绪论,38,2.时间之窗的影响,3.社会文化的巨幅转型,(三)20世纪中国文学的现代性内涵,1.历史学意义上的现代性,在词源学的意义上,现代性首先是一个时间概念,它与“古代”相对,意味着“新”,从而蕴含着一种新的时间意识。,39,只有在一种特定时间意识,即线性不可逆转的、无法阻止地流逝的历史性时间意识中,现代性这个概念才能被构想出来。 【美】卡林内斯库:现代性

15、的五副面孔,40,2.社会学意义上的现代性,现代性问题是人类社会现代化历史进程中,从物质经济到精神文化各个领域形成和出现的一种属性。,从宏观上把握了中国现代性发生、发展,也就能从宏观上把握中国现代文学的现代性。,41,3.人学意义上的现代性,结合文学的具体规定性,“文学是人学”是统摄中国现代文学的“现代性”的核心灵魂。,对“人”的发现,是推动中国现代文学“现代性”发展的内在的动力。,42,4.审美意义上的现代性,现代性既不是一个文学文本的形式构成问题, 也不是一个题材和内容问题, 更不是一个单纯的思想意蕴和人学内涵问题,而是由整个文学系统展现、开拓和贯穿的现代情感问题。,(1)第一个层次是文学

16、主体(以作家为主) 构成的现代性情感发生层, 也是现代情感发生的原点。,43,第一个环节是人文精神的构建,44,45,李贽的“童心”说,汤显祖的“唯情说”,公安派的“性灵说”,46,第二个环节是现代理性精神的孕育,怀疑、批判、否定,不畏权威的独立精神,超越精神,47,第三个环节是自由意志的健全,当各种信仰可以自由竞争时, 即当各种信仰能够各执己见,且不受法律或金钱影响时,思想就是自由的。,从我们的思想自由中产生了整个艺术、哲学和美的想象的世界。 【美】罗伯特罗素:自由之路,48,(2)现代性情感的第二层是文学本体即文本世界所折射出的人类在认识世界、认识社会、认识自我中表现出来的人文精神、自由意志、独立人格、理性智慧和批判精神。,第二层情感与第一层情感是相辅相成的,具有明显的因果逻辑关系, 即第二层情感是第一层情感的符号化。,49,(3)现代性情感的第三层是由文学客体即社会生活所显现出的人类勇于探索、创新和超越的审美力量。,天才从根本上说只会出现在艺术领域, 而不会出现在科学世界。 【德】叔本华,50,现代性情感,现实主义:自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