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51572821 上传时间:2020-11-1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39.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美育渗透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美育渗透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美育渗透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美育渗透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美育渗透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美育渗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美育渗透(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美育渗透作者:潘红胜张志琦没有美育的教育, 是不完全的教育。 语文教育是我们对学生开展审美教育的主渠道之一。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提出对学生要 “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 ”。语文教材文章都是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它们文质兼美,脍炙人口,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 在语文教育中, 无论教育内容还是形式, 都饱含了丰富的美的素养。 因此,语文教育离不开美育, 美育必须渗透在语文教育的方方面面。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育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环。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在训练学生听、说、读、写等基本能力的同时,还必须抓住诗歌、散文、小说、寓言、童话等不同文体特点,以学

2、生为主体,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营造审美氛围, 在审美的心态下求知, 发掘蕴含着的美的因素, 有机地渗透美育,使学生的身心得到美的熏陶。一、在品词析句中,领悟语言美语言是文章的基本材料,语言美是语文教材所选文章的特征之一。散文语言的流畅,小说语言的生动, 诗歌语言的凝练, 议论语言的严谨, 说明语言的平实, 抒情语言的动人等等,体现了各种各样的语言美。 语言审美应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也是语文教学与美育的最大渗透点。如在朱自清先生的笔下,无论是荷塘还是月色,都显得格外的美:“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每一片叶子和花上 ”,一个 “泻 ”字辅以 “静静地 ”修饰,极为形象贴切地状写出月光的特点

3、 无声幽静而又富有动感,如流水一般倾泻,毫不保留,一泻无余。我们还永远记住了 “田田的叶子 ”像 “亭亭的舞女的裙 ”,以及 “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等等极具个性色彩,联想丰富,变幻多姿的语言。在传承和接受的过程中,我们反复揣摩和领悟, 品味到了朱自清先生语言美的规律, 也便自觉完成了对语言的审美的过程。散文的语言审美如此,其他体裁的作品亦然。学习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时,引导学生讨论 “孱头 ”、“昏蛋 ”、“废物 ”三个句子之间的关系,体会三个词语所包含的感情色彩,学生领悟到鲁迅先生如此遣词造句的良苦用心,这也是一种审美的过程。古典文学作品语言的审美更大有可为。诗经、楚辞,

4、唐诗宋词自不必说,就是史论文, 其语言的审美也极具效用。如欧阳修的 伶官传序 ,那充沛的语势, 酣畅的文字,读起来都会觉得有一种美的享受。特别是首句 “呜呼 ”开头, 渲染出贯穿全文的作者的感慨之情,令人产生共鸣。在论及后唐庄宗“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论及后唐庄宗“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一个 “哉 ”字,一个 “也 ”字运用之妙,令人叹为观止。前者对后唐庄宗的肯定、赞扬之情溢于言表, 后者对后唐庄宗的惋惜、 批评之意力透纸背。 文中还有诸如格言式警句“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等精彩语句,都让人产生难以言表的审美乐趣。二、在联想想象中,感受意境美

5、把握作品的意境也是审美的重点之一。 意境审美可以帮助学生从作品的表层走进作品的深层,并由此获得自己的感悟。如柳永的雨霖铃一词情景交融,语言通俗,缠绵柔美,是婉约派代表作。 但如果仅仅停留在这一表层的分析上, 学生还是无法把握婉约派的风格特征。要领悟作品,必须展开联想和想象去领悟雨霖铃的意境美,就需要引导学生走进作品中去,把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与 “杨柳岸晓风残月 ”等词句联系起来, 想象落魄的柳永, 即将离开京城去外地谋生, 从此将不能跟心爱的人生活在一起,失去爱的慰藉,那种心痛,那种不舍,那种无奈,倾泻在字里行间,让人同情,让人伤1心。特 是 “今宵酒

6、醒何 ? 柳岸 残月 ”一句有三个独特之 。一是把 柳、 、残月 些触 离愁的事物集中在一起, 造了一种凄凉的气氛; 二是 种情景是在酒醒之后伊人已去,自己独留,离愁与 的特 氛 之中;三是酒醒后,第二天早晨,“ ”不能,“ 手 ”“泪眼 ”的情景 在,而前路又是“千里烟波 ”,离心 的人更 的特定 境里,怎不叫人 心呢 ?所以像 “寒蝉 ”、“ 柳 ”、“ ”、“残月 ”等等表面上看似平常之景, 大含深意。你若能从中 品 ,个中情味,似一杯好酒,越品越 。作家 作都 究意境。一株未眠的海棠花,一棵挺拔的白 ,一 荒 冷落的地 ,受尽折磨不畏 暴的 娥, 不渝、渴望从良的杜十娘,多愁善感、 柔

7、心 的林妹妹,令人啼笑皆非、自我封 的 里科夫, 守礼教、冷漠无情的 四老 , 横肉、 人不眨眼的康大叔, 些栩栩如生的客体或美或丑, 作者或 歌或鞭 , 通 引 学生 行 、理解、欣 和 美,从而将学生 文学 的殿堂,遨游在美的海洋。三、在朗 中,体会 奏美朗 是 文 教学最 常最重要的 , 提高学生 言修养有着其他教学手段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教学中, 注意指 学生用抑 挫的声 朗 文,在极富声 化的朗 中感悟文章中的情感美、音 美,使 美的 文 成学生 秀的 言修养。如史 生我与地 一文, 文章的内涵极其丰富, 其解 不是 而易 的, 就需要学生 文章反复 ,在字里行 曾 残疾自病的作者面

8、 古老而充 生机的地 ,是如何 得 生命的一些新理解,从而走出生命中的一段阴影。 看下列一段文字:“ 古园仿佛就是 了等我,而 尽 桑在那儿等待了四百多年。他等待我出生, 然后又等待我活到最狂妄的年 上忽地 我残 了双腿。 四百多年里, 它剥 了古殿檐 浮夸的琉璃,淡褪了 壁上炫耀的朱 ,坍圯了一段段高 又散落了玉砌雕 ”, 一段文字初 似乎不合乎 法,不合乎 ,再 地品 ,却从中能 深 。一 三个“等待 ”的 人化手法的运用,似乎道出了古园与他的生命息息相通,感受到了他的痛苦,理解了他的情感,从而 了他的生命的启示,古园成了他生命的一部分。而“它剥 了 ”“淡褪了 ”“坍圯了 ”“散落了 ”

9、的排比运用, 句整 , 声韵极富 律的起伏 化与重复, 生了自然和 的韵律美,并且在 中自然 生了暗淡的生命在 磨 中新生的启示。在古文教学、 ,引 学生在理解内容的基 上 行反复 , 情境,正确 理 重、 急的 化,断好句子,尤 重要。 ,通 朗 ,既培养了学生的 感,又陶冶了学生 祖国 秀的 文化美的情趣。四、在 堂 构上, 形式美 美,在 文教学中,可以 无 不在, 可以 行。一堂 既有朗 ,又有授 人的 述, 价,提 , ,板 等等 。朗 需要声 的和 美,需要 重、 急的 奏美,需要 情达意的表 美;板 需要端正美、 美、布局美; 述的 言要准确、生 、精当;分析要全面、深刻、条理;

10、 价要公正、有理、有据;提 要恰当、到位、启 ; 要新 、 格、求 ;一句 ,一堂 的 体 构更需要 究美的 布局。其中板 就受到了大家普遍的重 。因 ,板 是教 行教学活 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教 配合教学的需要, 运用直 性教学原 的一种形式。 好的板 , 不 能激 学生学 的 趣, 有助于学生 文内容的理解, 更能 文章的篇章 构美, 十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布局 篇能力。 看触 太后的板 :2触龙说赵太后一文记叙了触龙劝谏的全过程。先看“说 ”的起因,三对矛盾错综复杂地摆在赵国君臣面前;接着详写了“说 ”的过程,触龙机智巧妙地从三个方面层层逼近主题,最终引水入渠,终于说服了赵太后。最后交待了“

11、说 ”的结果。 “说 ”字贯穿全文始终。一幅精美的板书, 犹如一幅能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图画, 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文章内容, 更能显现一种匀称美、层次美、条理美,学生既能从板书中得到美的熏陶,又能培养和提高审美能力。潘红胜,张志琦,中学语文教师,现居湖北罗田。(发表于语文教学与研究2007 年第二期)项脊轩志教学设计作者:潘红胜张志琦教学目标 :1.在熟读的基础上理清思路,把握脉络 ,体味作者思路清晰、语言流畅的写作特点,培养欣赏优秀作品的能力。2.学习作者选取生活琐事、 平常景物并运用细节描写表现人物的音容笑貌以朴素简洁的语言寄托对故居亲人的眷恋深情。教学方法 :1.诵读法 :通过朗诵、默读、齐

12、读等方式,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的感情。2.读写结合法“课前给出话题“情”,让学生写好项脊轩志书评,让学生熟悉课文并在课中有话可说 ;课中围绕“情”字探究鉴赏课文内容和写法 ;再写集句作文 ,将话题“情”的教学迁移拓展。33.创设情境法。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悲悯氛围,激发情意 ,辅助教学。教学课时 :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你读过哪些曾让您感动不已的抒发亲情之美的文章?投影 :孟郊的游子吟和史铁生的我与地坛中的片段。从古到今,亲情古今一个永恒的主题。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被世人称为“今之欧阳修”的归有光的至情散文名篇项脊轩志。二.朗读课文 ,理清思路1.放录音 ,听准字音和句子节奏2

13、.自读课文 ,理清思路用数字概括课文内容:一间小屋、二 (两) 、三、四件琐事。明确 :二(两 )种情感、三个女人。拓展 :表现亲情的四件琐事: 诸父异爨 ,母问饥寒 ,祖母持笏 ,夫妻情深。3.默读课文 ,找出体现本文感情基调的句子。明确 :第二段“然余居于此,多可喜 ,亦多可悲”。三.深入研读 ,咀嚼真情在本部分顺便落实重点文言字词的检查。第二段是一个承上启下的过渡段,上文写喜 ,下文写悲。1.文章写了哪些“喜”?学生齐读第一段,并回答。轩中 ,洞然 ,表开朗明亮之情调,变化之可喜 (焕然一新 ),表兴家理想庭阶 ,寂静 ,烘托出环境之清静,独处之可喜 (悠然寂静 ),是生活胜地外景 ,珊珊 ,月树随风摇曳美,景色之可喜 (珊珊可爱 ),是生活胜境4老 小 :作者借景物描写抒 “多可喜”的思想情感。把自己的喜悦之情融于景物描写之中, 造了 美 人的境界 (而庭 珊珊可 )。2. 文字精妙,体会“喜情”:你最喜 哪些 句,并 喜 的理由。学生互相交流心得。展示老 喜 的 句。A. 借 架 ,偃仰 歌。B.“小 来啄食,人至不去。明确 :“ ” “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