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历史高一必修二第一单元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同步练习

上传人:雨水 文档编号:151156961 上传时间:2020-11-1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63.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人教版历史高一必修二第一单元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同步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部编】人教版历史高一必修二第一单元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同步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部编】人教版历史高一必修二第一单元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同步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部编】人教版历史高一必修二第一单元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同步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历史高一必修二第一单元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同步练习(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人教版历史高一必修二第一单元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同步练习一、单选题(共20题,共0分)1.战国后期,大商人吕不韦以自己的经济实力帮助秦始皇之父庄襄王争得王位,后来吕不韦做了秦国的相国。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 吕不韦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B. 战国时期的商业非常发达C. 商品经济的发展已渗入到政治领域D. 官商勾结的现象在当时已经出现2.史记记载,秦汉至隋唐,“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这表明中国古代商业( ) A. 长期停滞不前B. 虽受官府压制但仍有发展C. 一直非常发达D. 基本不受政府政策的影响3.明朝李鼎的李长卿集中记载:“燕、赵、秦、晋、齐、梁、江淮之货,日夜商贩而南;蛮海、闽

2、广、豫章、楚、瓯越、新安之货,日夜商贩而北。”这反映了明代( )A. 出现了区域性的商帮B. 长途贩运日益发展C. 海外贸易趋于繁荣D. 乡村集市开始兴起4.明清时期形成了实力雄厚的区域性大商帮,所谓“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江北则推山右”。“新安”指的是( )A. 徽商B. 闽商C. 晋商D. 鲁商5.喻世明言中有一句谚语:“一品官,二品贾。”二刻拍案惊奇中记载:“徽州风俗以商贾为第一等生业,科第反在次者。”这两则材料反映的是( )A. 政府推行工商皆本政策B. 宋朝商品经济发展C. 徽商有超前的经商理念D. 商人地位不断提高6.一部黄梅戏电影中有下面一段台词:“我是一只雁,南来北往任遨

3、游浪迹商海暂分手,我心永远系徽州!”这段台词说明了( )A. 明清时期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区域性商人群体形成B. 明代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基本情况C. 明代徽州地区资本主义萌芽出现D. 明清时期政府改变了传统的经济政策7.“朝奉”本为官名,有些徽商是由仕而贾的,他们不愿人们称其为“老板”,而代之以“朝奉”。久之,到明末,世人统称徽商为“徽州朝奉”。徽商不愿被称为“老板”,这从本质上反映出( )A. 徽商的谦虚B. 明清政府对商人的压制和歧视C. 徽商已走上了官商结合之路D. 徽商的虚伪8.下图所示会议的主题是“凝聚力量,成就未来”,它也是400多年前古徽商的“徽骆驼”精神的体现。当时该精神形成的

4、根本原因是( ) A. 皖南地区优越的地理条件B. 明清商品经济较为发达C. 徽商拥有丰富的经营之道D. 宋代对外贸易发展迅速9.东汉学者班固在两都赋中描绘长安:“街衢洞达,闾阎且千。九市开场,货别隧分。”这里的“九市”是指( )A. 工官监管的夜市B. 政府管理的正规市场C. 物流通畅的草市D. 多个繁华的商业市镇10.木兰辞是同学们耳熟能详的南北朝诗歌。其中有“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的诗句。下列各项对这一时期“市”的解读,正确的是( )A. 南北朝时期固定的“市”已经广泛存在于城乡B. “市”的商品主要是为了满足全国各阶层的需求C. 商品品种繁多,北方地区的商品经

5、济非常发达D. 当时的商业受到政府的严格控制11.唐代在两京及州县以上地方置“市”,设“市令”“丞”,到宋代发展为在京城及地方路府州县镇市置“税务”来管理市场。上述变化反映出宋代政府( )A. 不再直接监管市场交易B. 垄断商业的局面被打破C. 摈弃传统重农抑商政策D. 通过征税来直接监管市场12.客家民谣:“龙田墟,二五八(注:农历,即当地赶集的日子)。”这里的“墟”在宋代应属于( )A. 早市B. 村落C. 草市D. 夜市13.古代有货郎(下图)肩挑货担走乡串户,摇鼓叫卖。水浒传第七十四回中有“你既然装做货郎担儿,你且唱个山东货郎转调歌与我众人听”。货郎走街串巷较为普遍应开始于( ) A.

6、 汉代B. 唐代C. 宋代D. 明代14.北宋东京(今开封)“通晓不绝”的夜市和“终日居此,不觉抵暮”的瓦子(文娱场所)里,随处可见流连忘返的市民身影。这一生活图景表明( )A. 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B. 市已遍布城内各处C. 文娱场所多由官府经营D. 坊与市已没有区别15.据东京梦华录等记载,宋代都城多见“当街列床凳,堆垛冰雪”出售凉食和专向客商出租铺席宅舍等现象。这反映了( )A. 生活习俗改变B. 经商方式不受限制C. 官府鼓励经商D. 城市商业功能增强16.唐朝天宝二年,鉴真第二次东渡日本,在扬州采购的物品中,有麝香、沉香、龙脑香、安息香、毕钵、诃梨勒、胡椒、阿魏等香药近千斤,多是外来

7、物产。这说明扬州( )A. 成为最重要的外贸港口B. 商业地位超过长安C. 打破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D. 是当时外来物品集散地17.宋高宗说:“广南市舶,利入甚厚,提举官宜得人而久任,庶蕃商肯来,动得几十万缗,皆宽民力也。”此谕主要强调应( )A. 重视官吏选拔B. 加重海关税收C. 重视海外贸易D. 放弃抑商政策18.明清时期,中国对外贸易出现的新特点是( )A. 开通了陆地和海上两条丝绸之路B. 瓷器开始成为对外贸易的主要商品C. 海外贸易税收成为国库的主要来源D. 对外贸易出现专门的官方垄断机构19.1784年,刚刚获得独立的美国,派遣商船“中国皇后号”来华贸易。“中国皇后号”在中国停靠的

8、港口应该是( )A. 宁波B. 上海C. 厦门D. 广州20.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下列商业现象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 中外贸易逐渐发展起来 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成为商品 集镇和夜市兴盛A. B. C. D. 二、材料分析题(共5题,共0分)2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战国时期自由买卖的土地私有制度已经确立,大量农民因土地兼并失去本业或不胜地主商人的剥削,志愿放弃本业(农业),群向工商业求生计,所谓“从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所谓“耕田之利十倍,珠玉之利(商业)百倍”周围人(东周)风俗,不爱做官吏,专心做工商鲁国人喜欢讲儒学,后来风俗改

9、变,经商谋利比周围人更迫切到战国末年,大商人吕不韦终于参加了秦国政权。 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材料二 天下已平,高祖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市井子孙(商人子弟)亦不得仕宦为官。 史记平准书材料三 禁百官置邸货鬻。 新唐书德宗记材料四 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到北宋有一个新的转折。都城开封是最繁华的城市,市内手工业作坊众多,街道两旁商店、施舍、货摊林立,人来车往,十分热闹。张择端所画的清明上河图真切地反映了北宋时代大城市商业繁荣的面貌。 朱绍候中国古代史中册请回答:(1)指出材料一所反映的现象并分析其原因。(2)材料二中,汉高祖对商人实行什么政策?为什么要实行这一政策?对中国历史造成什么样的

10、影响?(3)材料三中,唐德宗为什么要禁止百官经商?对唐朝经济繁荣有什么影响?(4)材料四所说“北宋时代大城市商业繁荣”有哪些具体表现?说明了什么问题?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 唐都长安,坊市总一百一十区,以朱雀街为界,街东五十四坊及东市,街西五十四坊及西市。街市内货财二百二十行,四面立邱,四方奇珍,皆所积集。长安志卷八材料二 武后(武则天)天授三年四月,神都(洛阳)置西市,寻废。至长安四年十一月,又置。至开元十三年六月,又废。唐会要卷八十六材料三 唐代两京及州县“其市当以午时击鼓二百下,而众大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下散。开成五年十二月敕,京夜市宜令禁断。”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11、材料四 (宋)太祖乾德三年四月十三日,诏开封府,令京城夜市至三鼓以来,不得禁止。宋会要辑稿食货材料五 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要去闲处,通晓不绝。相国寺每月五次开放,万姓交易。东京梦华录卷三问题:(1)依据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概括唐代市的特点。(2)唐代对市场的管理,对商业发展有何影响?(3)依据材料四、材料五及所学知识,说明宋代的市有何特点。(4)宋代市场管理政策的改变,说明了什么问题?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 材料二 传统中国在城市和市场两个领域的“赛跑”中最后却成了输家,它走的是一条歧路,没能朝通向“现代化”的目的地跑去。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问题(1)比较材

12、料一中图一、图二、图三,提取两项有关西汉至明朝商业城市发生变化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二中观点的理解。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自春秋战国至唐代,国家和政府设市于都邑之中,市处于城中特定位置,以墙垣围住并与民居隔开。设有市师、肆师、质人等分掌市内各项事务。唐六典记载:“凡市,以日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韩国磐中国古代的市和市井市肆材料二有人说,欣赏清明上河图“恍然如入汴京(东京),置身流水游龙间,但少尘土扑面耳”。 石渠宝笈三篇材料三 明清时期,在工商业发达地区和交通要冲,兴起了一大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

13、中小工商业市镇,尤以江南地区为盛。这些市镇商业繁荣,人口密集,有的多达数万人。 范文澜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至隋唐时期市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的市与前代相比发生了哪些变化。(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商业发展呈现的新特点。2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扬州“当南北大冲,百货所集”。唐代盐铁转运使在扬州,尽斡(掌管)利权,判官多至数十人,商贾如织,故谚称“扬一益二”,谓天下之盛,扬为一而蜀次之也。张?诗云;“十里长街市并连,月明桥上看神仙。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材料二 明清以来的扬州作为两淮盐集散中心,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开放性城市。

14、徽商、晋商云集世居,垄断盐业暴利,在扬州过着闲适、奢侈的生活,时人对他们的奢侈消费方式有相当多的描述:“扬州盐务,竞相奢丽以婚嫁丧葬,堂室饮食舆马,动辄费数十万。”这种奢侈畸形的消费恰恰决定了扬州消费型商业城市的性质,为了满足盐商物质的和精神的各种需要,扬州城市规模、人口、商业、文化、服务行业都得到充分的发展材料三 19世纪中期,扬州开始快速衰落。政府对盐法的改革取消了自明代以来一自延续下来的盐商垄断特权,使清初显赫一时的盐商奢侈性消费集团完全解体,城市商业机能丧失,服务性行业萎缩,人口外流,城市社会生活失去活力到了20世纪初,扬州虽然有了近代警察制度、银行、商会、医院、报业、一自来水公司、电灯公司、邮电等,但墟市由传统型向近代型转变缓慢,远落后于同受战争破坏的无锡、常州等苏南城市。当时扬州近代工业只有二家织布厂,二家蛋晶加工厂,一家制粉厂,资金少,规模小,根本不能形成地方工业的特色,而无锡、常州由于有较发达的近代工业支持,城市发展程度远胜扬州。近代城市变迁请回答:(1)概述材料一中,表明唐代扬州经济繁荣的信息。(2)根据材料一,结合史实,分析中唐之后,“天下之盛扬为一”的原因。(3)概述材料二中扬州城市的特点。(4)扬州自中唐之后一直是中国最繁荣的城市,但从19世纪中期起,扬州便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