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传统文化的论文范文

上传人:亦明 文档编号:151152716 上传时间:2020-11-1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2.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传统文化的论文范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关于传统文化的论文范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关于传统文化的论文范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关于传统文化的论文范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关于传统文化的论文范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传统文化的论文范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传统文化的论文范文(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传统文化的论文范文 在当代社会,中国传统文化依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大力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对于发展社会主义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力。下文是学习啦为大家搜集的关于传统文化的论文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议中国传统文化的现状 摘要:弘扬中华文化,需要我们摒弃任何文化成见,公正客观地对待人类在其历史进程中创造的各种不同的优秀文化,正确认识各种不同文化传统之间的关系,这是发展和繁荣 _文化的重要路径。 关键词:传统文化的发展;重新认识;综合创新 中国的文化既包括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也包括中国文化传统发生剧烈演变的近代文化与现代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主体部分,也是我们先辈传承下来的丰厚

2、历史遗产。它不仅记录了中华民族及其文化发生以及演化的历史,而且作为世代相传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风俗习惯,渗透在每个人的血脉中,制约着今天的中 _行为方式和思想方式。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 中国传统文化的源流可以上溯到50007000年以前。按照文化的总体倾向及本质特征,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一)从“ _”到“独尊儒术” 从先秦时期到前汉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奠基与成型期,这个时期中国文化的要素构成与本质特征基本成型。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年的历史,中国文化的发展也经历了漫长的岁月。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充满战乱的动荡年代,由于诸侯割据、群雄并起,竟然造就了较为宽松的文化环境,使得思想文化领域出

3、现了 _的盛况,不同学派的学术思想从不同的角度发展了传统文化,使得我国古代文化不仅跨越了南北的广大地域,而且内容更丰富、更多样化,显示出了华夏文化的多元性的特色。 从 _发展、传统文化的演变来看秦汉是一个融合的时代。从先秦至汉,完成了中原华夏多种文化的交融,形成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这个时期的显著特点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要素和构架基本形成,她们之间此消彼长、融会贯通,造就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总体特征。 (二)佛教东渐、儒道释并存与理学的形成 东汉时期,中华民族的本土文化第一次受到外来文化佛教的挑战。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剧烈动荡,战乱、灾祸、死亡随时降临,于是佛教的“因果报应”“三世轮回”便扎根盛行。正

4、是在这儒、道、佛等多元融汇的和各家思想多向演化的历史洪流中,中国传统文化显示了它的包容力和生命力。佛教日益民族化、中国化,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大大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 (三)中国传统文化对其他文化的排斥、适应与融合 宋后,一方面中国各民族文化进一步融合。另一方面明中期以后,由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在资本主义体内萌芽,中国封建文化日益突显。鸦片战争之后,士大夫门领略到了西方科学技术发展的优势,特别是“五四运动”之后人们清醒的意识到旧传统思想文化的体系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中国传统文化需要转变形态了。 二、 _传统文化的低估与复兴 中国近代文化过程,从文化层面观察,是一个中国文化应对西

5、方文化的冲击,并试图对自身做出调整以适应西方文化、建设中国新文化的过程。随着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在中国甚至出现了一股强劲的中国传统文化复兴的潮流,人们开始重新审视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对儒家传统进行重新认识。这一重要的文化现象,是中国社会自20世纪初以来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一)反传统激流的喷涌 从1919年到1980年代末,整个中国社会主流的思想文化是激进的和全面的反传统主义,儒家传统首当其冲,这是儒家传统在 _演变的第一阶段。 从1917年提倡白话文开始,“五四运动”开辟了全面 _地否定儒家文化的进程,对传统的否定由政治层面进入文化层面。领导“五四运动”的 _们认为, _的问题不是靠移用西学

6、、西政就可以解决的,必须要以西方的现代文化全面代替中国的旧文化。五四运动中具有最高价值的是“科学”和“民主”的观念。她们是从西方启蒙思想中借用来的救中国的思想武器。 直到“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行,中国社会的发展进入一个新时期,在思想方面,过去那种否定一切人类文化传统的做法改变了。但是,这个社会并没有改变人们 _传统文化的否定态度,从某种意义上说,它只是回到了“五四”时期的起点。整个80年代全面拥抱西方文化和全面谴责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这成为当时强劲的思想潮流。 (二)对传统的重新认识 到20世纪90年代以后,激进的反传统主义逐渐退潮,以儒家为核心的传统文化得到中

7、国社会乃至世界的肯定,中国传统文化开始了复兴的过程。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升,中 _民族自信心开始恢复,重建中华民族的精神传统、复兴儒学的呼声由弱到强,逐渐得到广泛的认同。 首先,儒家文化在中国社会从来没有根绝,在中 _心理结构的深层中和日常生活之中仍占有一席之地,儒家的基本价值观念在传统社会历来发挥着“齐人心、正风俗”的作用。历史进程表明,人们摧毁了传统的价值体系之后,并没有建立起一个大家一致接受的、足以作为一种替代性的价值体系来重塑中 _心灵世界,因而造成了严重的价值缺失、精神失落和信仰危机。然而,无论一个人还是一个民族,必须有其自身的价值体系,在经过一次并不成功的尝试之后,人们

8、重新把目光转向了自己的传统文化。通过深入挖掘传统文化中的精神资源来摆脱价值危机,通过创造性的转化和创新来重建中华民族的文化价值体系,在相当程度上已经成为 _共同的意识。 其次伴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对民族文化的认同越来越具有重要意义。中国人之所以能够逐渐走出激进的反传统主义,重新倾向于肯定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与价值认同的问题是一个重要原因。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一体化的同时,也日益凸显了文化认同的问题。在人类交流日益便利和频繁的背景下,越是与不同文化接触,难么“我是谁”的问题就越突出。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只有根植于自己民族文化的传统,才能真正在全球多元的格局中占有一

9、席之地。任何一个民族,乃至任何一个人都无法真正依靠纯粹外部文化来建立“自我”,只能深入自己的传统文化来实现“自我”的确立。目前,中国的崛起已经成为事实,它将在经济和政治上为世界作出巨大的贡献。 最后,中国传统文化命运的转变还有一个不能忽视的原因,就是有一批真正理解、认同儒学价值,同时又能欣赏、接受西方优秀文化的 _,对重建儒家传统做了不遗余力的努力。这股浪潮至今在以强劲的势头向前发展,毫无疑问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三、中国传统文化面临的问题 中国当代文化的建设和发展,不可能单纯地依赖于某一种文化形式,而是在新的实践下实现各种不同文化形式的互斥互补、交融碰撞、综合创新。不同民族在其历史发展中创立

10、的不同文化形式,有互相排斥、冲突和对立的一面,也有融合、互补和统一的一面。我们不能“蔽于一隅”,而应该站在更高的高度予以审视。因此,不管何种文化,在 _都将面临一个现代转换的问题,或者说都面临如何中国化的问题。 就中国传统文化来说,它产生于中国古代社会,是古代 _、政治的反映,是对那个时代的问题和任务的解决和解答,在今天要想发挥其积极作用,就必须实现其创造性转换,使其无论在思想内容还是表达形式上都要与现代社会相适应。 四、结语 因此,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文明共有精神家园,需要我们摒弃任何文化成见,公正客观地对待人类在其历史进程中创造的各种不同的优秀文化,正确认识各种不同文化传统之间的关系,真

11、正实现中国文化、西方文化之间的对话与融通,这是发展和繁荣 _文化的重要路径。 _: 1刘向阳、刘志扬、韩书堂. _与中国传统文化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浅谈网络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影响 现在,全球互联网用户有数十亿,Inter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人们可以随时从网上了解各种信息,如:当天最新的天气信息、新闻动态和旅游信息等等。当工作、学习、生活、交往都借助乃至通过互联网络来实现时,就形成了网络文化。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化,它有自己的独特性,在论坛、 _上表现得尤为突出。 一、网络论坛文化对传统语言文字的影响 现在的年轻人不再像八十年代的人们那样热衷于读书、看报、看电视,而是习惯于从网络获得资讯,通过网络

12、与人交流互动。网络论坛又名BBS,是一种电子信息服务系统,它提供一方平台,用户在论坛上可以获得各种信息资讯,可以对看到、听到的任何信息做出评论;也可以自己发布信息,组织大家一起进行讨论。作为网络媒体最活跃的组成部分,网络论坛为网友提供了畅所欲言的空间,将新闻信息传播和发表多元意见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 随着网络的发展,对传统文化产生了诸多影响,在语言文字方面的影响尤其明显。网络出现以后,人们传统的交流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于是产生了适应这种交流方式的网络语言。网络语言对传统语言的影响,在中国语言文字发展史上是前所未有的。第一,语音方面。随意用谐音字代替汉字,如用“美眉”代指妹妹,用“大虾”代指大

13、侠(网络高手),用“斑竹”代替版主(网络管理员),用“果酱”代指过奖,用“稀饭”代指喜欢,用“酱紫”代指这样子,用“竹叶”代指主页,用“表”代指不要,用“菌男”代指俊男等。第二,词汇方面。网络语言对词汇的影响是最大的。(1)错别字替代,像“在再”、“这着”、“厚厚吼吼”等。(2)拼音缩写,像“MM妹妹”、 “BS鄙视”、 “BD笨蛋”等。(3)用方言音替代词语,像“粉很”、“偶我”、“不是的没有”、“速哦是哦”、“过晓得知道不”、“做神尼干什么”、“东东东西”等。 网络语言看似有趣,其实已经对学生产生了不良影响。学生是上网族的主要群体,对新生事物特别敏感;而网络语言因其简约、快捷和形象,受到学

14、生们的喜欢和追捧。但频繁使用网络语言,容易养成不规范使用语言的坏习惯。特别是错别字的反复使用,对原本语言还未稳固的学生来说,是灾难性的。久而久之,有可能造成对汉语言的破坏,使之产生紊乱性,这是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的问题。 二、 _对传统文化多元化发展的影响 “ _”是网络时代的新事物。当下, 人们对网络的依赖和迷恋程度不断升级。 _现象正是伴随着这股网络狂潮而出现的。xx年被称为“ _元年”,xx和xx年被称为“ _井喷年”, _给普通民众提供了一个自由的网上言论空间。 _的前身是个人网站,由于技术门槛较高,一直属于少数人的媒体,包括精英和部分技术爱好者。 _作为网站技术傻瓜化的产物,成为所有有条

15、件上网的平民的个人媒体,引起了网民及整个社会的广泛关注。 在 _上,所有网民都可以通过网络直接向全世界发表言论和作品,它具有大众化、平民化、个性化的特点,易于普通人接受和尝试。在广袤无垠的网络空间里, _的出现掀起了网络的新文化运动,让人们可以有一个平台展示自己独特的人生感悟。在这里,你就是主宰,控制一切。 _的出现满足了人们表达自我的普遍愿望。它作为网络世界中最自由的力量,表达着人们千百年来对思想禁忌的冲突。自由与民主,这就是 _的文化特征。 推进文化多元化发展、给民众提供自由发表言论的场所、提供不受空间限制的交流平台,这些都是 _的优点。人们通过 _传播文化和思想,从而打破了现实中因为地理、历史、政治和个人文化修养而造成的局域性、民族性、局限性,推动了文化多元化发展。 三、微博传递对传统文化传播的影响 _方兴未艾,微博又进入了我们的生活。相比论坛和 _,微博的使用更为方便,传播性更强。我们开始习惯每天打开电脑看微博,看看朋友们有没有遇到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