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学两栖纲PPT演示文稿

上传人:日度 文档编号:151063061 上传时间:2020-11-11 格式:PPT 页数:73 大小:1.5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动物学两栖纲PPT演示文稿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动物学两栖纲PPT演示文稿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动物学两栖纲PPT演示文稿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动物学两栖纲PPT演示文稿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动物学两栖纲PPT演示文稿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动物学两栖纲PPT演示文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动物学两栖纲PPT演示文稿(7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由水生向陆生转变的过渡动物 两栖纲(Amphibia),2,3,第一节 概述,一、进化地位 是脊椎动物中由水生向陆生过渡的中间类群,由硬骨鱼类中的古总鳍鱼进化而成,初步完成了由水栖向陆栖的转变,基本具备了陆生的结构,但仍不能摆脱水环境的束缚,属四足动物中的低等类群。包括无尾目、有尾目、无足目三目。,4,5,二、主要特征 1. 变温动物; 2. 幼体鳃呼吸、成体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 3. 皮肤裸露、轻微角质化; 4. 具典型的五指(趾)型附肢,出现颈椎荐椎; 5. 心房出现分隔,不完全的双循环; 6. 具中耳及耳柱骨、出现犁鼻器, 原脑皮; 7. 体外受精、体外发育,有变态。,6,三、五趾

2、型附肢在脊椎动物演化史上的意义 1解决了重力对动物的要求:五趾型附肢 ; 2五趾型附肢的特点:肩带与头骨和脊柱借肌肉间 接相连(灵活);腰带与脊柱直接相连(结实)。 3五趾型附肢在进化上的意义: 由总鳍鱼的叶状偶鳍进化而来, 不仅使脊椎动物 登 陆成为可能,而且使之向陆生生活的不同方向 进化成为可能。,7,四、水陆环境的主要差异 1水中的湿度要较陆地大的多; 2空气中含氧量使水中的20倍; 3水中的密度约为空气的1000倍; 4水中的温度较空气中恒定; 5陆地环境的多样性较水中高。,8,9,10,五、由水生过渡到陆生所面临的主要矛盾,1如何在陆地上支持身体并完成运动 2如何利用空气中氧气进行呼

3、吸 3如何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 4在陆地上繁殖 5要求具备维持较高的体内理化活动所须的 温度条件 6要求具备适应于陆地生活所必须的神经系 统和感官,11,六、两栖类对陆生生活的适应和不完善性,1初步适应性: 在陆地上支持身体并完成运动; 用肺呼吸空气中的氧气; 出现了初步适应陆生的神经系统和感官; 2不完善性: 肺呼吸不完善,必须要有皮肤辅助呼吸。 皮肤的防水性和防蒸发性不完善。 必须在水中受精,幼体必须在水中发育。 仍为变温动物,过冬时必须冬眠。 在盐分高的地区生活困难,无海生种类。,12,第二节 机体构造,1.外形: 蠕虫状:如蚓螈; 鱼 状:如大鲵(娃娃鱼); 蛙 状:后肢较前肢发达,善跳

4、跃; 2.皮肤及其衍生物 皮肤裸露富于腺体; 皮肤由表皮与真皮组成,具角质层和色素C.; 皮肤对化合物具有选择透性; 某些种类的粘液腺特化为毒腺,以利于防御。,13,14,2. 皮肤,由表皮和真皮组成,皮肤裸露光滑,皮肤腺发达,不具鳞片或外骨骼,角质化程度低,保水能力差,有呼吸功能。,皮肤的改造 轻微角质化 真皮厚而致密 多层细胞,皮肤衍生物 多细胞腺:粘液腺、毒腺,耳旁腺、色素细胞,15,表皮:角质层和生发层。 真皮:疏松层(粘液腺、神经末梢和血管)和致密层 。,16,雨蛙的保护色:雨蛙趾端膨大成吸盘,是美洲和澳洲主要的树栖蛙类,很好的保护色,与环境混为一体,也有一些色彩鲜艳,最奇特的是美洲

5、的红眼蛙,静止不动时只显露绿色,不易发现,行动时则显露出体侧鲜艳的颜色,以迷惑敌人。,17,3.骨骼加固、分化 1)脊柱: 分化出了颈椎和荐椎陆生特征; 颈椎与枕髁关节,使头部转动灵活; 荐椎与髂骨关节,使后肢获得稳固; 椎骨数目在不同种类变异很大(10200); 椎体在少数种类双凹型,多数前凹或后凹;,18,19,2)头骨: 宽扁、颅腔小,具两个枕骨髁; 眼周围的膜性骨大多消失,脑背面减少, 颅底部骨片缩小,眼可下陷到口腔中; 颌弓与脑颅的连接方式为自接式; 舌弓的舌颌骨进入中耳中转化为耳柱骨。,20,五 趾 型 附 肢,21,五趾型附肢:五趾型四肢坚强有力,有多个支点的关节,前肢借肩带和肌

6、肉间接地与头骨和脊柱关联,后肢借腰带直接与脊柱相联,既坚硬牢固,可以支持体重,又灵活可在陆上运动,适应于跳跃、奔跑等,可以说五趾型四肢出现使动物登陆成为可能。,22,3) 带骨和肢骨 肩带不连头骨,加强了前肢的活动; 腰带由三块骨组成,通过荐椎与脊柱相连; 肢骨:前后肢可比较,前臂和腕骨、小腿 和跗骨有愈合现象; 胸骨和肋骨:无尾类胸骨发达,但无肋骨; 有尾类胸、肋骨均有;无足类无胸骨、但 肋骨发达。,23,脊柱颈椎、躯椎、荐椎、尾椎 颈椎:1块,枕髁1对 躯椎:单凹型 椎体具前、后关节突 荐椎:1块,与腰带髂骨连接 尾椎:愈合形成棒状的尾杆骨,24,椎体的类型,25,3.肩带: 不再与头骨愈

7、合 肩带加固,由乌喙骨、 肩胛骨、 上乌喙骨、 锁骨组成 腰带:直接与脊柱相关节。形成髋臼,与股骨形成 髋关节由髂骨、坐骨、 耻骨组成与荐椎相关节 以支撑体重。,26,(2)胸骨 从两栖类开始出现胸骨,但无肋骨,未形成胸廓。 固胸型、弧胸型,左右上乌喙骨可在腹中线愈合,称固胸型肩带,如蛙类;,蛙科的肩带(固胸型),27,蟾蜍的肩带(弧胸型),2块上乌喙骨彼此重叠的,称弧胸型肩带,如蟾蜍。,28,4.肌肉系统 1躯干肌:水生种类不如陆生种类分化明显; 2出现了适应于陆生的四肢肌; 3鳃部的肌肉退化,少部形成司咀嚼、舌喉 运动的肌肉; 4运动是由作用相反的肌肉群协调作用的, 这 种作用相反的肌肉,

8、叫颉抗肌。,29,5.消化系统 1)消化道与消化腺和鱼类无大区别、但胃 已出现,肝脏与胰脏分开; 2)口腔具粘液腺、肌质舌、上颌齿、内鼻孔、 耳咽管孔;蛙还具声囊、舌前端游离; 3) 肛门开口于泄殖腔; 4)眼睛在关闭时具有帮助吞咽食物的作用。,30,捕食过程: 口腔内有肌肉质的舌,舌根固着在口腔底部的前端,舌尖分叉,伸向后方,捕食时,舌尖突然向外翻出,能将飞虫等食物粘着。上颌边缘有一排细齿,属于同型齿,与鱼类一样,无咀嚼机能,只能有防止食物滑脱的作用。,31,6.呼吸系统-多样性的呼吸途径 1)不同发育时期具有不同的呼吸器官;蝌蚪 初期用外鳃,后期用内鳃,成体则用肺和 皮肤呼吸; 2)肺囊状

9、,结构简单,呼吸面积小,无分枝 的气管; 3)皮肤辅助呼吸,其呼吸量占总呼吸的30。 4)无肋骨和胸廓,为咽式呼吸;有声带。,32,鳃呼吸 肺呼吸 口咽腔呼吸 皮肤呼吸,33,2、肺呼吸:又称口咽式呼吸。肺是一对结构简单的薄壁囊,内壁仅有少量的皱褶,呼吸表面不大,呼吸道极短,肺呼吸不完善。 外鼻孔瓣膜张开,喉门紧闭,口底下降,吸入空气,经内鼻孔到达口内。接着口底抬升,喉门张开,空气进入肺内,由于体壁肌肉周期性地收缩及肺的弹性回收力,当口咽腔底部下降,肺内空气重新被压回口咽腔,如此可反复多次。 3、口咽腔呼吸:气体只进出于咽腔,在口咽腔粘膜上进行气体交换,不进入肺。,34,4、皮肤呼吸。肺呼吸不

10、完善,皮肤呼吸十分重要,两栖类皮肤薄而湿润,在皮下分布着由肺皮动脉分出的皮动脉,可进行气体交换得到氧气。是重要的辅助呼吸结构。蛙在湿泥中冬眠时,肺呼吸停止,皮肤是唯一的呼吸器官。 如鲵螈类和那些冬季埋身在水底或湿泥中蛰眠的蛙蟾类,在肺呼吸已停止的时候,主要由皮肤呼吸。 树螈(Aneides lugubris)既无鳃也无肺,完全靠分布在皮肤和口腔粘膜下的大量血管进行呼吸。,35,四、 不完全的双循环 一心房一心室 二心房一心室 心房内出现完全或不完全房间隔 静脉窦和动脉圆锥仍存在 出现肺循环,左心房接受从肺静脉返回的多氧血, 右心房接受从体静脉返回的缺氧血以及皮静脉返回的多氧血, 最后由一共同的

11、房室孔进入心室。,36,37,7.不完全的双循环 1)心脏:由静脉窦、心房、心室和动脉圆椎组成.其中心房两个,心室一个,动脉圆椎发达,内有螺旋瓣。 2)动脉:相当于鱼的第1、2、5对动脉弓消失;第三对动脉弓形成颈动脉;第四对形成体动脉弓;第六对形成肺皮动脉弓;出现了陆生动物特有的双循环。 3) 静脉:肺静脉入左心房;两根前大静脉和一根后大静脉汇入静脉窦;从消化道来的血液汇成肝门静脉入肝;从后肢来的大部分血液形成肾门静脉入肾;腹静脉收集部分后肢、腹壁及膀胱的血液入肝静脉。 4) 淋巴:具淋巴心,无淋巴结,皮下淋巴间隙发达。,38,39,40,2、循环路线: 肺 肺皮A (肺循环) 颈总A 头面部

12、 左心房 心室 A圆锥 腹大A V窦 右心房 前肢 体总A 后肢 内脏 (体循环) 肾门V 肝门V 肝 肾 后腔V 前腔V,41,8.泌尿生殖系统 1)泌尿: 中肾一对,输尿管通入泄殖腔,其腹面为膀胱; 肾小球滤过率高,每天可达体重的13,肾脏 主要调节水分平衡; 膀胱的重吸收可减少水分散失。,42,2)生殖: 雄性精巢一对。精子肾脏输尿管(精尿管) 泄殖腔体外 ,仍具有输卵管; 雌性卵巢一对。卵子输卵管泄殖腔体外; 雌雄都有脂肪体(贮备营养); 雄性个体精巢之上有一特殊的器官毕氏器, 如捣毁精巢,毕氏器可发育为卵巢。,43,44,9. 神经系统 五部脑基本与鱼类相似,脑神经:10对。 大脑较

13、鱼类发达,出现原脑皮;中脑发 达,构成中枢; 运动简单,小脑不发达; 脊髓不发达,但已有臂丛和腰丛;脑 N.10对;出现了较完备的植物神经系统。,45,蛙脑模式图,腹面,背面,46,蛙耳构造示意图,47,10. 感觉器官 眼:可下陷到口腔中,具可动的下眼睑、半透 明的瞬膜和泪腺;睫状肌;水生种类与鱼相似。 出现了中耳,外有鼓膜,内有耳柱骨;中耳腔 借欧氏管(耳咽管)与口腔相通。 鼻有一对嗅囊,内有粘膜;开始有犁鼻器(味觉 感受器),但尚不发达,到蛇类趋于完善。 侧线:水生类群、蝌蚪和少数无尾类有,可探 知水压,帮助鉴别物体的大小。,48,(1)视觉:具有陆生脊椎动物视觉特征。能近视又能远视。

14、眼球角膜凸出,晶体近似圆球稍扁平,晶体与角膜之间相距较远,适于看较远的物体。蛙的视觉调节较为完善,具有晶体牵引肌,能拉晶体向前移动。通过调节晶体与角膜的距离适于近视。 具有眼睑、泪腺,以保护眼球,眼睑不能活动,靠眼球下陷,从而使下眼睑与瞬膜上推以盖住眼球。,49,(2)听觉: 内耳:与鱼类近似。除了具有平衡作用外,还具有听觉功能。 中耳:首次出现中耳,可传导声波。鼓膜与外界接触;中耳腔又称鼓室,耳柱骨为鼓膜与内耳之间的听骨,位于中耳腔内,一端借狭窄的耳咽管与口咽腔相通,另一端通鼓膜。 听觉产生:声波引起鼓膜振动,经耳柱骨传入内耳,刺激内耳膜中的感觉细胞,经听神经传到脑中枢,产生听觉。,50,(

15、3)嗅觉:有了外鼻孔和鼻腔,是陆生脊椎动物共有的特征,兼有嗅觉和呼吸的两重机能。鼻腔中的鼻粘膜有嗅细胞,嗅神经分布于膜上。嗅神经通向嗅叶。出现了犁鼻骨:鼻腔腹侧嗅粘膜伸长变形而成的一对盲状结构,为嗅觉功能。 (4)侧线器官:水栖类的两栖动物、蝌蚪以及少数的无尾类具有。与鱼类一样,能感觉水压,有助于有关物体的方向及大小的鉴别。,51,C 无足类,A 有尾类,B 无尾类,52,第三节 两栖纲的分类,检索表: 1四肢及带骨退化无足目 成体具四肢及带骨 2 2终生具长尾有尾目 仅幼体有尾,成体无尾无尾目 分类详述: (1)无足目 (2)蝾螈目 (3)蛙形目,53,54,二、两栖纲分类术语 眼睑:有与无,可活动与不可活动; 舌:形状、是否分叉、舌端是否游离、能否伸出; 耳后腺:有与无; 鼓膜:明显与否; 趾:趾端是否膨大、趾间是否有蹼; 肩带:固胸型与弧胸型; 上颌齿:有与无。,55,56,57,(一)两栖纲分类 无足目Apoda (蚓螈目)Caeciliformes 有尾目Caudata(蝾螈目)Salamandriformes 无尾目Anura(蛙形目)Raniformes,三、 分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