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历史期中试卷及答案

上传人:副** 文档编号:150998723 上传时间:2020-11-11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1.0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盐城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历史期中试卷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江苏省盐城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历史期中试卷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江苏省盐城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历史期中试卷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盐城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历史期中试卷及答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盐城市 2021 届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高三历史 一、选择题: 1.宋朝时期,江西饶州有“白石村民为人织纱于十里外” ,四川邛州有“村民日趋成都府小东郭桥上卖 工,凡有钱者皆可雇其充使令担负也” 。据此推断,当时 A.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开始解体B. 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发生动摇 C. 耕织结合的生计方式有所改变D. 内陆地区工商业经济十分发达 2.明朝中期, 皇帝因阁权过盛,重用吏部以对内阁进行制衡,吏部尚书成为事实上的外廷之长。与此 同时,为防范吏部权重,皇帝又以擢升吏部侍郎入阁来加强内阁对吏部要务的参与。对此理解正确的 是 A.内阁逐步成为法定行政中枢B. 阁部制衡成为强化君权的手段 C.

2、吏部已成为内阁的下属机构D. 内阁与六部形成分权制衡机制 3.近代上海申报曾发表时评: “日人于天时地利人和一无所得,我中国则守战和三者俱可操纵自如 而又万众同仇,义形于色,虽当政者老成持重似不肯轻启兵端而民间谈及日人辄裂毗咬牙,大有欲得 而甘心之意,尚何有所畏忌而让日人以争先战。 ”由此可知 A.清廷因犹豫不决而贻误战机B. 国人的民族民主意识普遍增强 C.洋务新政已初步实现近代化D. 中日民族矛盾已成为主要矛盾 4.下图反映了近代民族资本设立厂矿投资额的变化情况。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社会动荡、时局变迁影响着投资额的变化 B. 实业救国“思潮推动投资额持续增长 C.南京临时政府奖励实业促使

3、投资高潮出现 D.辛丑条约签订导致投资额直线下降 5.有学者认为,辛亥革命强调暴力、坚待暴力,但暴力的程度并非想象得那么激烈,那么死板,但 实际上对分寸、阶段的把握还是比较准确的 。革命党人基本做到了有原则有斗争, 同时也有理性、 适度的妥协让步。该学者的观点 A.强调了暴力斗争的局限性B.淡化了革命党人的领导作用 C. 指出了改良方式的合理性D.肯定了革命党人的斗争方式 6.在 1939 年的第一次长沙会战中,虽然中方损失在日方之上,但中国军民成功地守住了长沙。当时 舆论认为, “当此二期抗战,首建殊勋,振四百兆之人心,雪五千年之国耻” 。由此可见,这次会战 A.扭转了抗战初期的不利局面B.

4、推动了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C. 提升了中国军民的抗战信心D.改变了正面战场上敌强我弱的态势 7.1954 年,日内瓦会议上宣读了美国主导起草的十六国宣言 , 认为“由本会议进一步考虑与研究 朝鲜问题是不能产生有用的结果的” 。对此,周恩来坦诚建议与会所有国家应共同协商,继续努力达 成和平解决朝鲜问题的协议。由此可见,中国 A.积极促成朝鲜停战局面的形成B. 大力加强与亚非国家友好交往 C. 成功挫败美国反华遏华的图谋D. 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8.1956 年底,毛泽东在与民建、工商联负责人谈话时,提出“现在我国的自由市场,基本 性质仍然 是资本主义的,虽然已经没有资本家。它与国家

5、市场成双成对” ,认为“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 资本主义” 。该谈话 A.指出了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不彻底B.正确分析了当时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 C.认识到了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必要性D.否定了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发展模式 9.20 世纪 60 年代,东江深圳供水工程“肩挑人扛抢工期” ,引东江之水缓解香港同胞用水困难。改 革开放初期“港同深比翼齐飞,深与港共同转型” 。材料反映了 A.一国两制” 政策具有无比的优越性 B.深港两地唇齿相依、融合共生的紧密关系 C.经济特区与特别行政区本质的一致性 D.改革开放开启了深港两地之间的合作进程 10.右表是关于“计划”与“市场”两词在党代会政治报告中

6、出现频次的统计。频次的变化可以说明 A.计划经济思想阻力仍十分强大 B.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逐步推进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建成 D.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相互促进 11.1679 年,英国大选首次出现了党派的划分和斗争, 而由选举产生的议会并不站在国王一边。查理 二世被迫接受反对派官员担任大臣, 也由此做了未来大多数国王都会做的事: 议会代表政治国家之 民意,而国王遵循之。据此推断,英国当时 A.国王事实上已“统而不治B. 光荣革命成果得到巩固 C. 王权已受到议会的有效制约 D. 议会选举决定内阁组成 12.1792 年, 美国设立哥伦布日以纪念新大陆的发现。 2020 年 6 月, 美国波

7、士顿街头却出现下图中的情景。这表明 A.历史事件评价缺乏客观标准 B. 时代变迁决定人们的历史认知 C.历史人物是非功过模糊难辨 D. 不同立场影响历史人物的评价 13.列宁提出: “不给临时政府以任何支持”和“全部政权归苏维埃” 。只要把苏维埃政权收回到自己手 中,就可以和平地剥夺临时政府的权力。然后再在苏维埃内部开展斗争,把小资产阶级政党排除出苏 维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这表明当时 A.临时政府已经失去了合法地位B. 列宁对革命形势的判断过于乐观 C.工兵代表苏维埃掌握全部权力D. 俄国无产阶级革命条件尚不成熟 14.20 世纪五六十年代,联邦德国的东方政策以闭塞和强硬为主要特征, 对除苏

8、联以外的所有东方阵 营国家紧闭国门,杜绝外交往来。1969 年勃兰特任总理后,联邦德国开始推行 “ 新东方政策” ,改善与苏联及东欧国家的关系。上述变化的发生主要是因为 A.欧洲的冷战对抗局面已趋于缓和B.苏联逐渐放松对东欧国家的控制 C.联邦德国力图摆脱美国政治控制D.联邦德国开始加快德国统 一进程 15.1997 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亚洲多国货币贬值,经济萧条。在当年的世界银行年会上, 中国政府 郑重表示: “中国将坚持人民币不贬值的立场, 承担稳定亚洲金融环境的历史责任。 ” 由此可见 A.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冲击国际金融秩序 B.人民币在国际金融体系中已占据主导地位 C.世界经济发展依

9、赖于国际机构的有效运作 D.大国在世界经济发展进程中应有担当精神 二、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 5 题, 满分 55 分。其中第 16 题 13 分, 第 17 题 9 分, 第 18 题 11 分, 第 19 题 12 分,第 20 题 10 分。请在相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 16.( 13 分) 举荐和考试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员的重要途径。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汉武帝时实行察举制,设置孝廉、茂才、贤良方正等科目,通过地方举荐、中央任命的 方式选拔人才。如果出现举荐不实或失真,察举者要受到惩罚;被举者任官后,一旦出现贪污腐败, 不仅自己要受到惩罚,还会牵连到察举者。为了保证人才质量,东汉顺帝时,限制

10、了察举年龄,引入 了考试机制,并通过中央及地方的监察机构对察举推荐、考试复核的过程予以监督考察。 摘编自薛德枢、徐杰汉代察举征辟制度评析及其借鉴意义 材料二唐代科举是一种荐举性质的考试制度。宋初围绕消除荐举因素,对科举考试规则进行了 一系列的细化完善。由多名考官分工负责,考官实行锁院制,考官及考试相关人员亲属实行别试,特 别是对考生试卷实行糊名和誉录的办法,取消公卷制度等一系列措施,使得科举考试变成了“一切以 程文为去留”的纯粹考试制度。 摘编自卓进、蔡春论唐宋科举考试性质变迁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汉代举荐官员的依据以及为避免举荐可能带来的弊端而采取的举措。 (7 分) (2)

11、据材料二, 概括指出宋代科举考试规则变化的主要着力点 , 并简析其主要目的。(3 分) (3) 据材料一、二,分析举荐和考试在汉、宋两朝官员选拔机制中地位的主要差异,并说明两者本 质意图的一致性。 (3 分) 17.( 9 分) 农村与农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从整个中共革命的进程来看,无论是革命的起源、革命的动力还是革命的领袖、革 命的空间、 革命的道路等, 都与乡村、 农民之间存在特别密切的关系, 并由此铸造出一种 “乡土性格” , 而正是这种乡土性格影响了中共革命的路向及其结果,也决定了中共革命与以往辛亥革命、国民革命 的区别。 材料二1945 年

12、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选出的中央委员和候补中央委员共计 77 人,其中来自 城市者仅 6 人,来自农村者 71 人,占总数的 92.2%。1946 年冀中区正定县征兵 458 人,其中贫农、中 农 438 人,占新兵总数的 95.6%。1947 年冀南区南宫县二营战士 937 人,其中贫农 629 人、下中农 11 人、赤贫 32 人,为战士总数的 71.7%。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李金铮中共革命的“乡土性格”刍议 完成下列要求: 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从中国革命的环境、 道路和动力等视角对材料一的观点进行论证。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 字左右。 ) 18.

13、( 11 分) 英国的城市化进程利弊共存,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工业革命的开展,意味着英国工业化的发生。工业化具有极强的集聚效应,拉动各种经 济要素和人口向一定的地理空间集中,形成了新兴工业城市。工业生产方式的分工和专业化,促使一 部分人从事非生产性劳动,促进工农业以外产业的发展。公路、运河和铁路的兴修,使英国各地 的社会经济联系更加紧密,加快城市发展并突出了城市的主体地位。 摘编自赵煦英国城市化的核心动力:工业革命与工业化 材料二 英国实现城市化仅用七、八十年的时间,始终保持高速发展,城市化率在世界上一直名 列前茅。一批以纺织工业为主的城市在城市化过程中起了先锋作用,但一些传统老

14、城因为与工业革命 疏远而发展缓慢,东部和西部的一些工业城镇有的几乎处于停滞状态。到 1860 年,其他国家的高科 技人员开始涌入英国,他们集中在大城市尤其是伦敦。 摘编自陈爱君第一次工业革命与英国城市化 材料三 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城市迅速的发展往往超出社会资源的承受力,导致各种“城市病” 出现。人口日益向城市集中,而住宅状况渐趋恶化,每一个大城市都有贫民窟。大部分城市都没有良 好的排水系统;生活垃圾到处倾倒,污水随处泼洒。对于工人居住区来说,猩红热、伤寒、霍乱等是 最容易发生的,往往危及成千上万人的生命。 摘编自高德步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城市病”及治理 完成下列要求: ( 1 ) 据材料一,分

15、析工业革命在英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主要作用。(3 分) ( 2 ) 据材料二,概括英国城市化进程的主要特点。(3 分) ( 3 ) 据材料三, 概括指出“城市病”的成因和表现,说明其对城市化进程的影响。 (5 分) 19.( 12 分) 在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国有企业的地位和作用备受关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美国总统罗斯福一直致力于国营电力生产以反对私营电力公司的垄断。1933 年,他成立 了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作为独立经营的、政府所有的公司,该局的主要任务是降低电价,打破私营 电业垄断,以推动生产和改善民生;改变田纳西河流域的贫穷面貌以促进全国发展。这是私营公司不 愿干的。 摘编自刘绪

16、贻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的性质、成就及其意义 材料二二战后初期,英国工党政府为求迅速恢复和重建英国的经济,推行以经济计划为主体的 “社会主义”改革政策,掀起战后英国第一次国有化高潮。国有企业在英国的煤炭、钢铁、燃料、电 力和运输等基础部门占据绝对支配地位,进而掌握国家经济命脉。而在 80 年代,撒切尔政府掀起了 声势浩大的私有化运动, 逐步出售国有企业。 到 1991 年初, 接近 80%的国有部门已经转移到私人手中。 摘编自苏星论英国国有化、私有化与政府管制体制改革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与私营公司经营目的的不同之处。结合所学知识, 说明其 成立的历史背景。( 5 分) (2)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政府对国有企业态度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4 分) (3)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说明国有企业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角色及发展前景。 (3 分) 20.(10 分) 面对发展困境,苏联领导人曾作出了诸多改革努力。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赫鲁晓夫顶住了压力,勇敢地站出来揭露斯大林,破除个人迷信,成为苏联第一个改革 者,在苏联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