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行为主义批评PPT演示文稿

上传人:日度 文档编号:150995035 上传时间:2020-11-11 格式:PPT 页数:61 大小:1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行为主义批评PPT演示文稿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对行为主义批评PPT演示文稿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对行为主义批评PPT演示文稿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对行为主义批评PPT演示文稿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对行为主义批评PPT演示文稿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对行为主义批评PPT演示文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行为主义批评PPT演示文稿(6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四章 对行为主义的批评理论,2,教育实例,我的侄子和侄女。侄子培养爱劳动习惯的失败例子。侄女的教育故事。对于一个有许多不良习惯的孩子应该如何教育?比如你对她讲道理她就不高兴,走路自己走到一边去(如何对孩子讲道理?),她要帮你付早点钱,但是只是把几个硬币往你的饭桌上一放就走开了。她要买一本书,把书往你跟前一放,对于这种不礼貌的行为你会很生气,虽然你知道这是她还没学会如何与人沟通,如何礼貌待人,但还是会很生气。这时该怎么办?,3,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 社会认知的学习理论 信息加工学习理论,4,行为主义的局限,不关注人的情感、价值和尊严等(导致人本主义理论) 理论观点过于狭隘无法解释人类的复杂学

2、习(导致信息加工理论和社会认知理论) 学习如只靠直接经验,其效果是有限的(导致社会认知理论) 学习不全是在控制情境下自动产生的 不关注人的内部认知过程(导致信息加工理论),5,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本主张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6,存在主义心理学的人性观,个人有绝对的自由 个人有选择的自由 个人对自己的选择负责 人有超越自我的潜力 存在主义心理学强调自由、选择和责任。,7,现象心理学的影响,现象与实在、现象场、知觉场。 个人凭感官知觉到的即时经验。主观与客观的关系。 关注人的主观经验。,8,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本主张,对人性的了解和研究,不能靠对动物实验研究

3、的结果来推论。 对心理学研究主题的选择,必须以符合人类生存意义为原则。 研究人类的行为,单凭对外显行为的观察是不够的,必须了解其内在心理历程,必须注意其主观经验。 理论心理学与应用心理学彼此互相重叠。 心理学研究必须考虑被试的个体差异的问题。 心理学的研究,除了消极地解决人类的问题之外,应更积极地充实人类的生活,谋求人类的幸福。,9,马斯洛的理论,需要层次理论:基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自尊需要认知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教育意义,10,成长性需要,匮乏性需要,11,卡尔罗杰斯(CarlRogers,19021987),12,罗杰斯的自我理论,(一)自我的概念及特点 罗杰斯关于人格

4、的基本假设是:每个人都具有一种固有的、先天的维护自我、提高自我、“自我实现”(Self-Enhancement)的动机,这是人最基本的、也是唯一的动机和目的,它指引人朝向满意的个人理想成长。马斯洛提出的所有需要层次都可归入这一动机中。,13,自我概念一旦形成,一个人可以在社会生活中逐渐产生许多“机体经验”。例如,一个人可以完整地知觉到他的机体,体验到他所有的知觉,体验到这些知觉与所处环境中其他知觉和整个外部世界发生关系的方式。个体体验的积累决定着个体是否接受外界刺激的影响以及接受什么样的影响。但是,有些机体经验被儿童意识到,这些经验成为现象经验,而没有被儿童意识到的经验则以潜在的形式对自我的发

5、展起着作用。,14,(二)自我的发展,刚出生的婴儿并没有自我的概念,随着他(她)与他人、环境的相互作用,他(她)开始慢慢地把自己与非自己区分开来。 在孩子寻求积极的经验中,有一种是受他人的关怀而产生的体验,还有一种是受到他人尊重而产生的体验。罗杰斯把这两种体验称为“正向关怀需求” 。,15,但儿童这种“正向关怀需求”的满足完全取决于他人,而他人(包括父母)是根据儿童的行为是否符合其价值标准、行为标准来决定是否给予关怀和尊重,所以说他人的关怀与尊重是有条件的。这些条件体现着父母和社会的价值观,罗杰斯称这种条件为“价值条件”。,16,儿童不断通过自己的行为体验到这些价值条件,会不自觉地将这些本属于

6、父母或他人的价值观念内化,变成自我结构的一部分。渐渐地儿童被迫放弃按自身机体评价过程去评价经验,变成用自我中内化了的社会的价值规范去评价经验,这样儿童的自我和经验之间就发生了异化。 行为主义的强化就是条件性关注。 父母完全条件性关注的不良后果。,17,当经验与自我之间存在冲突时,个体就会预感到自我受到威胁,因而产生焦虑。预感到经验与自我不一致时,个体会运用防御机制(歪曲、否认、选择性知觉)来对经验进行加工,使之在意识水平上达到与自我相一致。如果防御成功,个体就不会出现适应障碍,若防御失败就会出现心理适应障碍。,18,为保证经验与自我的一致即健康人格的形成,家长和社会就应该通过“无条件的积极关注

7、”,使儿童得到“无条件的满足”。例如,母亲通过给予儿童以慈爱,使他们逐渐学会像母亲爱自己一样爱别人,把这种“无条件的积极关注”作为自己内在的需要和价值行动的准则。也就是父母或其他成人在给予儿童爱时较少注意儿童行为的方式,在这种条件下成长起来的儿童,不会显示出价值的条件,自我与经验之间也便不会有不一致,儿童就能发展成为“充分发挥作用的人”(the fully functioning person)。,19,罗杰斯的心理治疗观,(一)与传统咨询理论的区别 罗杰斯心理治疗观经历了“非指导性治疗”“患者”中心疗法(clientcentered therapy,又称来访者中心法)“以人为中心”的疗法的过

8、程。 罗杰斯的咨询理论与传统咨询理论最本质的区别在于对咨询者与被咨询者之间关系的看法。,20,有一次,他在咨询中遇到了这样一件事。有一位母亲带着儿子来咨询,她认为孩子非常调皮、不听话,令她觉得很生气。罗杰斯认为这种情况是由于孩子的不良行为引起的,于是他主要针对孩子进行咨询。但每个星期这位母亲带着孩子来咨询时总说孩子没有变化。最后,罗杰斯放弃了,他认为,双方都尽了力,但是失败了。这位母亲同意了。正当她要带着孩子离去时,忽然转过身问,“你们这里也为成年人做咨询吗?”在得到肯定回答后,她又回到刚刚坐过的椅子上,开始倾诉生活中的烦恼,倾诉对婚姻的绝望,倾诉与丈夫的纠葛,倾诉她惆怅和失败的感觉。在她倾诉

9、的过程中,罗杰斯没有做任何指导,只是倾听。一个星期后,这位母亲独自前来咨询,仍然是倾诉,而罗杰斯仍是倾听。几个星期后,她告诉罗杰斯,她现在的感觉好多了,与丈夫的关系也改善了,孩子也听话多了。在咨询过程中,罗杰斯所做的就是倾听。通过这件事以及一些类似的事情,罗杰斯认识到只有当事人才能了解什么是关键性的问题,并且认为如果能用理解和倾听的态度去对待他人,那就能了解他人的内心世界。,21,传统的心理咨询理论强调咨询者在咨询过程中的中心和指导地位,因为他们受过专业训练,有方法和经验去发现被咨询者的问题并指导他们解决问题;而被咨询者往往没有认识自己的行为和动机的能力,不能解决自身的问题,因而有赖于咨询者的

10、指导。罗杰斯提出了截然相反的看法。他认为:“被咨询者清楚哪些情感受到伤害;应该向什么方向努力,关键问题在哪里,哪些经验被埋没了。”他坚信,只有被咨询者才真正有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22,在罗杰斯看来,心理咨询的成功并不主要取决于咨询者的专业知识和训练,而取决于咨询者这个人本身和他对待被咨询者的态度。1957年提出的“改变人格治疗的充足条件”都是指医生的个人态度,与他们的职业训练无关。,23,(二)“患者”中心疗法的特点治疗关系,以患者为中心疗法的特点是将将医师与患者的关系视为改变和成长的最重要的治疗因素。 医患良好气氛的建立有赖于三个条件。首先,真诚一致;第二,咨询者应该无条件地接受被咨询者;

11、第三,移情理解。咨询者要能站在被咨询者的角度去体验被咨询者的思想、情感和行为,并把体验到的这种情感、价值传达给被咨询者,使被咨询者意识到他的情感、思想和行为受到咨询者的关注,使来访者有被人听到和理解之感。,24,积极关注(positive regard),积极关注是一种共感的态度。 积极关注是指治疗者以积极的态度看待来访者,注意强调他们的长处,即有选择地突出来访者言语及行为中的积极方面,利用其自身的积极因素。 积极关注也即尊重,它意味着把来访者看作是一个具有价值和尊严的人,而予以赞扬和尊重。 积极关注对于建立有效的咨询关系的功能包括传递愿意同来访者一起工作的愿望、对来访者抱有兴趣、接纳来访者。

12、,25,真诚(genuineness),真诚要求治疗者开诚布公地与来访者交谈,直截了当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而不要让来访者猜测咨询者谈话中的真实含义或想象治疗者所做的一切是否还提供了什么别的信息。 真诚既包含了治疗者要真实地对待自己,又包含了要真诚地对待来访者。 真诚地对待来访者,则要求治疗者要有帮助来访者的愿望,要尽可能地达到共感的境界。不能把真诚简单地等同于要说实话。,26,共感(empathy),共感具有接纳对方的含义 共感具有直接传达对方心情的含义 共感似有对对方的痛苦表示“同情”的感觉 如果仅有共感,则也可以做咨询 所谓共感的“暧昧性”,在咨询中并非得以澄清 共感即是从对方的角度,而不是

13、从自身的参照体系出发去理解对方的一种能力。 共感反应的步骤: 治疗者从来访者内心的参照体系出发,设身处地地体验来访者的内心世界。 以言语准确地表达对来访者内心体验的理解。 引导来访者对其感受作进一步的思考。,27,(三)治疗过程,第一,来访者主动求助。 第二,治疗者说明情况。 第三,鼓励来访者自由表达情感。 第四,治疗者能接受、认识、澄清对方的消极情感。 第五,促进来访者的成长。 第六,接受来访者的积极情感。 第七,来访者开始接受真实自我。 第八,帮助来访者采取决定。 第九,疗效的产生。 第十,扩大疗效。 第十一,来访者的全面成长。 第十二,治疗结束。来访者感到无需再寻求帮助,治疗即告结束。,

14、28,(四)治疗目标,将原本不属于自己的是经内化而成的自我部分去除掉,找回属于他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模式,用罗杰斯的话说“变回自己”、“从面具后面走出来”,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充分发挥个人的机能。要做真实的自己。 中学生作文的套话,不好,不可爱,要强调自己的真实经验。人要丰富起来,不要经验贫乏,尽是套话,令人生厌。,29,健康人格的标志,人本主义强调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 1、对经验开放; 2、信任自己的机体; 3、出自个人内心的评判; 4、创造力; 5、愿意成为一个变化的过程。,30,人本主义的标志性特征,强调人的责任 人构建着自己的生活,行为是自己选择的(为自己的行为负最终责任) 强调此时

15、此地:现时现地成为你自己 (弗洛伊德强调过去的影响 ),但过去的影响不会永存,按自己的真实感受去生活 强调人的成长 完善的人:自我超越,自己获得“成长过程”(不为他人出主意,是帮助个人发现内心的成长),31,无条件关注与人的成长,有条件关注(表现好打五角星,做到某给某奖励/注意度)帮助儿童社会化,但不能失去机体评价过程。 无条件积极关注(不提任何要求就给奖励):作为人被接受和爱 为了满足关注需要,关注的条件逐渐取代机体评价过程。 (培养快乐的儿童更重要/因为不诚实所以不快乐。刻板老师下的刻板学生,失去自我的真实感受) 当价值条件比机体评价过程对人的行为所起的作用更大时,个体的人格会受到损害。(

16、一写作文就写妈妈死了,以此套话获得社会关注而得高分),32,矫治方法与教育方法,非指导式治疗建立支持气氛来访者中心疗法强调来访者责任 非指导性教学(对师生关系、教师作用等方面的看法),33,自由为基础的学习原则,人皆有天赋的学习潜力。 教材要有意义并且符合学生的目的才能产生学习。(弗兰克的意义疗法) 在较少威胁的教育情境下才会有效学习。 主动自发全心投入才会产生良好学习效果 自评学习结果可养成学生独立思维与创造力 知识外重视生活能力的学习以适应变动的社会。,34,总结,人本主义是对人性的一种看法。与行为主义、精神分析的比较。,35,人本主义的局限,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概念不够明确。比如真诚、充分发挥功能的人、真实而有意义的学习经验。 人本主义心理学只有概念性结论,没有操作性结论,无法验证。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原则推论困难。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取向因善而害真。,36,班杜拉的社会认知理论,37,从社会认知的观点来看,学习是将来自外部环境的信息转换为指导行为的心理表征的过程(班杜拉,1986)。,38,学习者与其环境,交互决定论:学习者的行为由三个关键因素的交互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