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2011一201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高三质量检查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15091982 上传时间:2017-11-03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82.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州市2011一201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高三质量检查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福州市2011一201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高三质量检查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福州市2011一201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高三质量检查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福州市2011一201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高三质量检查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福州市2011一201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高三质量检查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州市2011一201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高三质量检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州市2011一201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高三质量检查(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福州市 2011 一 2012 学年第一学期期末高三质量检查语文试卷(完卷时间:150 分钟满分:150 分)一、古代诗文阅读(27 分)(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 分)1 补写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6 分)( l ) ,靡有朝矣。 (诗经 氓 )( 2 )吾尝终日而思矣, 。 (荀子劝学)( 3 )亦余心之所善兮, 。 (屈原离骚 )( 4 )位卑则足羞, 。 (韩愈师说 )( 5 )问君何能尔? 。 (陶渊明饮酒 )( 6 )苔痕上阶绿, 。 (刘禹锡陋室铭 )(二)文言文阅读(15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2 一 5 题。平阳侯曹参者,沛人也。秦时为沛狱掾,而萧何 为主吏。孝惠

2、帝元年,更以参为齐丞相。参之相 齐,齐七十城。天下初定,悼惠王富于春秋,参尽召长老诸生,问所以安集百姓,如齐故诸儒以百数,言人人殊,参未知所定。闻胶西有盖公,善治黄老言,使人厚币请之。既见盖公,盖公为言治道贵清静而民自定,推此类具言之。参于是避正堂,舍盖公焉。其治要用黄老术,故相齐九年,齐国安集,大称 贤相。惠帝二年,萧何卒。参闻之,告舍人趣治行, “吾将入相” 。居无何,使者果召参。参去,属其后相曰:“以齐狱市 为寄,慎勿扰也。 ”后相曰:“治无大于此者乎? ”参曰:“不然。夫狱市者,所以并容也,今君扰之,奸人安所容也?吾是以先之。 ”参始微时,与萧何善;及为将相,有却。至何且死,所推贤唯参

3、。参代何为汉相国,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择郡国吏木诎于文辞,重厚长者,即召除 为丞相史。吏之言文刻深,欲务声名者,辄斥去之。日夜饮醇酒。卿大夫已下吏及宾客见参不事事,来者皆欲有言。至者,参辄饮以醇酒,间之,欲有所言,复饮之,醉而后去,终莫得开说,以为常。相舍后园近吏舍,吏舍日饮歌呼。从吏恶之,无如之何,乃请参游园中,闻吏醉歌呼,从吏幸相国召按之。乃反取酒张坐饮,亦歌呼与相应和。参见人之有细过,专掩匿覆盖之,府中无事。参子窋为中大夫。惠帝怪相国不治事,以为“岂少朕与”?乃谓窋曰:“若归, 试私从容问而父曰:高帝新弃群臣,帝富于春秋,君为相,日饮,无所请事,何以忧天下乎?然无言吾告若也。 ”

4、窋既洗沐归,间侍,自从其所谏参。参怒,而笞窋二百,曰:“趣入侍,天下事非若所当言也。 ”至朝时,惠帝让参曰:“与窋胡治乎?乃者我使谏君也。 ”参免冠谢曰:“陛下自察圣武孰与高帝?” 上曰:“朕乃安敢望先帝乎!”曰: “陛下观臣能孰与 萧何贤?”上曰:“君似不及也。 ”参曰:“陛下言之是也。且高帝与 萧何定天下,法令既明,今陛下垂拱,参等守职,遵而勿失,不亦可乎?” 惠帝曰:“善。君休矣!” 参为汉相国,出入三年。卒,谥懿侯。(节选自 史记 曹相国世家 )2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使人厚币请之 币:礼物B 告舍人趣治行 治:整理C 参去,属其后相曰 属:嘱咐D

5、从吏幸相国召按之 幸:幸运3 下列能直接说明曹参采用“清静无为”的管理办法的一组是(3 分) 言人人殊,参未知所定。 以齐狱市为寄,慎勿扰也。 参见人之有细过,专掩匿覆盖之。 惠帝怪相国不治事。 择郡国吏木拙于文辞,重厚长者,即召除为垂相史。 今陛下垂拱,参等守职,遵而勿失,不亦可乎?A B C 国 D 承孚4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关于如何治理齐国,曹参采用黄老之术而不采用儒家的办法。B 曹参和萧何在沛县时,关系不错,分别为将相时却关系不好,但都很敬重对方的才能。C 曹参常常把那些要来提建议的官员灌醉,也不惩罚那些醉酒高歌、狂呼乱叫的官吏。D 惠帝责怪曹

6、参办事情不认真,于是免了曹参的职位,曹参只当了三年的相国。5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 分)( l)参于是避正堂,舍盖公焉。 (3 分)译: ( 2)参免冠谢曰:“陛下自察圣武孰与高帝? ( 3 分)译: (三)古代诗歌阅读(6 分)6 阅读下面的一首词,回答问题。 (6 分)长相思李煜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菊花开,菊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l )这首词的主题是什么?“一重山,两重山”和“菊花开,菊花残”这两句话分别是从什么样的角度来表现主题的?请简要回答。 (3 分)答: ( 2 )有人说作者的内心是凄冷的,也有人说作者的内心是温暖的,你认

7、为呢?请结合词中的意象作简要回答。 (3 分)答: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 分)(一)文学名著阅读(10 分)7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A . “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 ,林黛玉因为这个想法而欣赏同样是“水做的骨肉”的贾宝玉。 (红楼梦 )B 加西莫多救了爱斯梅拉达并把她安置在钟楼里。一天晚上,克洛德溜进了爱斯梅拉达住的小屋欲行非礼,吉卜赛女郎高声呼救。加西莫多再一次救下她。教士把加西莫多踢倒在地,冲下了楼梯,他重复着那句要命的话:“你逃不出我的手心! (巴黎圣母院) C 葛朗台死后,欧也妮才得知,自己财产的总数达到一个令人吃惊的天文数

8、字。于是,她给了拿侬一笔钱,促成了拿侬和田产看守人高诺阿莱的婚姻;得知查理要和贵族小姐结婚,就替他还了巨额债务。 ( 欧也妮 葛朗台) D 第一次工潮中,姚金凤的走狗身份被识破,工人拥护薛宝珠。屠维岳阴险地宣布开除姚金凤,提升薛宝珠为稽查,用计谋迷惑分裂工人群众,结果薛宝珠被认为是真正的走狗,姚金凤却以被污蔑者的身份回到工厂,继续充当屠维岳的走狗。 (子夜 )E 冯乐山在高老太爷生日宴席上向高家提起了亲事,要把自己的侄孙女许配给觉民,高老太爷一口应允。正与琴处于热恋中的觉民当即表示反对。觉新把觉民的意见向祖父解释了一下,祖父立刻生气地驳斥道:“我说是对的,哪个敢说不对?我要怎样做,就要怎样做!

9、 ( 家 ) 8 简答题。 (任选一题,100 字左右)( 5 分)( l)袁绍讨伐曹操时曾令手下起草了一篇檄文,请简述与这篇檄文相关的情节。( 2)请简述聂赫留朵夫得到玛丝洛娃减刑的公文,再次去监狱探视她的相关情节。(二)文化经典阅读(6 分)9 阅读下面 孟子 选段,回答问题。 (6 分)孟子告齐宣王曰:“ 君之视 臣如手足, 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 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 王曰:“礼,为旧君有服,何如斯可为服矣?”曰:“谏行言听,膏泽下于民;有故而去,则使人导之出疆,又先于其所往;去三年不反,然后收其田里。此之谓三有礼焉。如此, 则为之服矣。今也为

10、臣,谏则不行,言则不听;膏泽不下于民;有故而去,则 君搏执之,又极之于其所往;去之日,遂收其田里。此之谓寇仇。寇仇,何服之有?” 离娄篇下注 国人:路人。 服:穿丧服,守丧。( l )简要说明孟子理想中的君臣之间应有的关系。 (2 分)( 2 )结合以上语段,请回答孟子是怎样对“礼,为旧君有服,何如斯可为服矣”进行分析的。( 4 分)三、现代文阅读 24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0 一 12 题。中国民生建设的理论基础与理论主题高和荣近年来,围绕民生建设问题,社会各界不断加 强理论创新,普遍 认为应当以公平正义作为民生建设的基础。但是究竟以何种公平或正义就出现

11、了分歧:有人主张运用福利国家主义的公平理论,强调民生建设应当促进结果公平与绝时公平,实现“ 高水平、广覆盖、无差 别”,所有 阶层应该“去商品化”地“被纳入到一个普救式的保 险体系中”,以便保证每个人“ 过上体面的生活”。20 世纪 90 年代,福利国家主义经过调整后以“后福利国家”的面目产生了“第三条道路” 福利建设理论,同样被一些学者当成解决中国民生问题的“圣经” ;也有人主 张吸收新自由主义思想,反对国家在民生建设中的干预,主张运用市场的力量进行民生建设。因 为民生建设所遵循的公平原则“ 只有在一般性法律规则和一般性行为规则下的平等,才是有助于自由的唯一平等,也是我们能够在不摧毁自由的同

12、时所确保的唯一一种平等” ;还有人认为中国的民生建设只能服务于经济建设,成 为经济建设的补充,否则在经济增长出现波动的时候必将衍生出许多难以解决的民生问题。因此,这些学者认为效率理论是防止陷入福利主义、避免民生建设成为经济发展负担的理论基础。理论上的分歧以及理论基础的缺憾给中国民生建设的实践带来了诸多难题。我们认为,民生建设中的公平应该有自己的适用范围与原则界限。一方面, 进行以改善与提高民众福利为核心的民生建设,其目的是解决人民最基本生活问题,以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因此,这种公平只能是相对公平而不是绝对均等,只能优先解决民众最基本的生活困难问题,而不可能追求业已被福利国家所抛弃的“高标准、无

13、差 别”的结果公平,也不是安德森等人所批评的“过分商品化”的效率主 义公平。它强调政府有责任帮助民众获 得最基本的生存条件与生存机会,使他们能够共享社会发展的成果,积极参与社会竞争, 这是政府不可推却的前提责任与责任底线。另一方面,我们是在人口总量世界第一、未富先老日趋严峻、人均收入水平仍然较低的国家所进行的民生建设,其目的主要在于“ 雪中送炭 ”而不是“锦上添花”:底线 之下体现政府不可回避的责任,底 线之上可以发挥市场的力量,努力实现政府、社会与个人 责任的统一,确保将有限的民生建 设资金发挥出最大效应,在政府、市场、社会以及个人之 间保持动态平衡。这样,底线公平理论可以成为中国民生建设的

14、理论基础。(选自 经济纵横 2011 年第 6 期,有删减)10 下列关于“民生建设”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A社会各界一致认为应当以公平正义作为民生建设的基础。B 有人强调民生建设应当促进结果公平与绝对公平,保证每个人“过上体面的生活” 。C 有人主张运用市场的力量进行民生建设,国家应该予以引领和指导。D 有人认为民生建设能成为经济建设的补充,在经济增长出现波动的时候,可以解决许多民生问题。11 文章作者对“民生建设应当促进结果公平与绝对公平”的观点,持赞成还是反对的意见,主要原因是什么?( 2 分)12 中国民生建设的理论基础是什么?请结合本文简要分析。 (4 分)(二)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 (15 分)本题为选做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一类作答,不得再做另一类文本的题目。(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5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一 15 题。请客 张扬其实是一个很内敛的人。可能他的父母想通过名字来改变他的个性吧。但俗话说:三岁看到老。是什么人就是什么人。 张扬走到哪都是一本正经的样子。不苟言笑。行为做派一点也不像他的名字。张扬干活很认真,处事也很认真。和他在一 块,虽然总有那么一点距离感,但就像是被油覆盖的热汤。虽然不冒热气,但你真试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