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设计】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 2-相关读物试题 新人教版选修《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上传人:琴**** 文档编号:15089487 上传时间:2017-11-0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9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新设计】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 2-相关读物试题 新人教版选修《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创新设计】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 2-相关读物试题 新人教版选修《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创新设计】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 2-相关读物试题 新人教版选修《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创新设计】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 2-相关读物试题 新人教版选修《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创新设计】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 2-相关读物试题 新人教版选修《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创新设计】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 2-相关读物试题 新人教版选修《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新设计】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 2-相关读物试题 新人教版选修《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创新设计】2013-2014 学年高中语文 2-相关读物试题 新人教版选修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时间:45 分钟满分:60 分)1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3分)A将为胠箧、探囊、发匮之盗而为守备B曷尝不法圣人哉C罔罟之所布D阖四竟之内解析A 项中, “匮”同“柜” ;C 项中, “罔”同“网” ;D 项中, “竟”同“境” 。答案B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曷尝不法圣人哉 法:效法。B为之权衡以称之 权:秤锤。C则是重利盗跖也 重:重视。D削曾、史之行 削:减除。解析C 项,重:增益。答案C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3 分)A

2、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盗亦有道乎B则圣人之利天下也少 是乃圣人之过也C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 而天下始人含其巧矣D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殚残天下之圣法解析B 项,助词,用在句中舒缓语气;助词,用在句末表判断语气。A 项,助词,表疑问语气;C 项,助词,表陈述语气;D 项,助词,的。答案B4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意思相近的一项是 ()(3 分)A世 俗之所谓至知者B跖不得圣人之道不行C为之权衡以称之D灭文章,散五采解析A 项“世俗”与现代汉语意思相近,都指“世俗之人,一般人” 。B 项“不行”在文中的意思是“不能成为强盗” ;C 项“权衡”指“秤砣和秤杆” ;D 项“文章”指“文辞,文2饰” 。

3、答案A5下列句子中句式特点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3 分)A夫妄意室中之藏,圣也B此世俗之所谓知也C彼圣人者,天下之利器也D天下未之有也解析D 项为宾语前置句,其他三项是判断句。答案D6默写。(4 分)(1)_,_;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2)_,_;敬人者,人恒敬之。答案(1)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2)爱人者人恒爱之阅读文本选段,完成 711 题。故曰: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彼圣人者,天下之利器也,非所以明天下也。故绝圣弃知,大盗乃止;擿玉毁珠,小盗不起;焚符破玺,而民朴鄙;掊斗折衡,而民不争。殚残天下之圣法,而民始可与论议。擢乱六律,铄绝竽瑟,塞师旷之耳,而天下始人含其

4、聪矣;灭文章,散五采,胶离朱之目,而天下始人含其明矣;毁绝钩绳而弃规矩、攘工倕之指,而天下始人含其巧矣。削曾、史之行,钳杨、墨之口,攘弃仁义,而天下之德始玄同矣。彼人含其明,则天下不铄矣;人含其聪,则天下不累矣;人含其知,则天下不惑矣;人含其德,则天下不僻矣。彼曾、史、杨、墨、师旷、工倕、离朱者,皆外立其德而爚乱天下者也,法之所无用也。7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示:显露。B擿玉毁珠,小盗不起 擿:扔掉。C殚残天下之圣法 殚:害怕。D则天下不铄矣 铄:炫耀。解析C 项, “殚”的意思是“尽,全” 。答案C8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5、)(3 分)A.Error!B.Error!C.Error!D.Error!3解析A 项,介词,表处所,从;介词,表对象,向。B 项,副词,才; 判断,是。C 项,连词,表顺承;连词,表并列。D 项,都是代词,指“天下人” 。答案D9下列六句话分别编成四组,全部是庄子“绝圣弃知”主张的一项是 ()(3 分)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擿玉毁珠,小盗不起灭 文章,散五采,胶离朱之目削曾、史之行,钳杨、墨之口毁绝钩绳而弃规矩天下之德始玄同矣A BC D解析是老子的观点,庄子在这里只是引用这种观点,是为了说明“仁义圣智”不能向别人显示。是庄子展示的“绝圣弃知”的后理想社会,不属于其主张。答案B10下列有关文意

6、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庄子认为断绝圣人,摒弃智慧,社会就会安定,大盗就能中止;丢弃那些贵重的器物,不崇尚珠宝金玉,人们就不会偷盗。B庄子认为是斗斛、秤杆等量器的出现,造成了百姓的争斗,要解决这种争斗,最好的办法是“掊斗折衡” 。C庄子基于自己被压迫的阶层和对为统治者服务的儒家的仇恨,明确提出要折断工倕的手指,钳住杨朱、墨翟善辩的嘴巴。D庄子认为,天下出现邪恶的原因,在于曾参、史鱼、杨朱、墨翟、师旷、工倕、离朱之流炫耀自己的品德和智慧,迷乱了天下人。解析C 项,表述错误, “庄子基于自己被压迫的阶层”才对统治者和儒家仇恨在文中没有依据。庄子的思想是对当时混乱的社会的深刻认识,与

7、自己所处的阶层无关。答案C11把文中画横线的文字翻译成现代汉语。(7 分)(1)殚残天下之圣法,而民始可与论议。(3 分)译文:_(2)人含其知,则天下不惑矣;人含其德,则天下不僻矣。(4 分)译文:_解析翻译的重点在文言实词含义的把握,注意“殚” “残” “含” “知” “德” “僻”等词的含义。答案(1)尽皆摧毁天下的圣人之法,百姓方才可以谈论是非和曲直。(2)人人都保有原本的智巧,那么天下就不会出现迷惑;人人都保有原本的秉性,那么天下就不会出现偏离正道之事。4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1216 题。庄暴见孟子庄暴 见孟子,曰:“暴见于王,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 ”曰:“好乐何如?”孟子

8、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 乎!”他日,见于王曰:“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 ?”王变乎色,曰:“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 ”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今之乐犹古之乐也。 ”曰:“可得闻与?”曰:“ 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曰:“不若与人。 ”曰:“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众。 ”“臣请为王言乐。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龠之音,举疾首蹙安页而相告曰:吾王之好鼓乐,夫何使我至于此极 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 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疾首蹙安页而相告曰:吾王之好田猎,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 此无

9、他,不与民同乐也。 ”“今王 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 之声、管龠之音,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 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今王田猎 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田猎也?此无他,与民同乐也。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注】庄暴:人名,即下文提到的庄子。庶几:差不多。这里指“差不多治理好了,有希望了” 。诸:相当于“之乎” 。钟鼓之声、管龠之音:这里泛指音乐。至于此极:到了极点。这里形容痛苦之极。田猎:在野外打猎。1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直好世俗之乐耳直:只是,不过。B举疾首蹙安页而相告曰 举:举起

10、。C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孰:哪一个。D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王:为王,称王。解析B 项,应该解释为“全、都” 。答案B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3 分)A暴未有以对也 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B则齐其庶几乎 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C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 万乘之国5D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 不远千里而来解析B 项分别为语气副词,表揣测语气;第三人称代词,他的。A 项均为语气词,表陈述语气。C 项均为助词,的。D 项均为连词,表修饰关系。答案B14下列各项的文言特殊句式和例句相同的一项 ()(3 分)例句: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A暴见于王B王尝语庄子以好乐C王庶几无疾

11、病与,何以能田猎也D今王鼓乐于此解析例句和 C 项都是宾语前置句。A 项是被动句,B、D 两项都是状语后置句。答案C15对本文的写作特点赏析有错的一项是 ()(3 分)A庄暴与孟子的谈话是一个引子,只有短短几句,由庄暴之言,提出齐王“好乐” ,而孟子的简单回答,则直接提出了本文的论题。B “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的悲惨局面与“欣欣然有喜色”不同 的政治局面对比举例论证,突出说明“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的重要性,进一步升华主题。C作者开门见山地把自己的论点摆出来,巧妙地运用对话的方式,在谈话中自然地转换话题,借题发挥,从齐王好乐切入,归结到与民同乐的主旨上。D在下文孟子面对齐王展开论述与民

12、同乐的观点前,引出一段庄暴与孟子的对话,至少有这样几个作用:正面提出论题;制造议论悬念;以庄暴无言以对齐王,说明此论题的难度,反衬孟子论辩术的高明。解析C 项开门见山切入好乐话题,但没有摆出观点,观点在结尾。答案C1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1)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3 分)译文:_(2)吾王之好田猎,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4 分)译文:_(3)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3 分)译文:_ _6解析(1)注意特殊句式“直耳”的翻译。(2)注意关键词“之” “极”的翻译,另外注意古今异义词“至于” “妻子” 。(3)注意关键词“庶几” ,宾语前置句“何以” 。答案(1)我并不是喜欢先王的音乐,只是喜欢世俗流行的音乐罢了。(2)我们的大王喜欢打猎,怎么让我们到了这种极端痛苦的地步啊?父子不能相见,兄弟妻子儿女流离失散。(3)我们的大王差不多没有疾病吧?为什么能演奏音乐呢?【参考译文】庄 暴进见孟子,说:“我被大王召见,大王把喜好音乐的事告诉了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