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词两首及辛弃疾词三首学案 (2)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5085470 上传时间:2017-11-03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66.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李清照词两首及辛弃疾词三首学案 (2)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李清照词两首及辛弃疾词三首学案 (2)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李清照词两首及辛弃疾词三首学案 (2)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李清照词两首及辛弃疾词三首学案 (2)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李清照词两首及辛弃疾词三首学案 (2)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李清照词两首及辛弃疾词三首学案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李清照词两首及辛弃疾词三首学案 (2)(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李清照词二首编写:张汝友教学目标1、 理解词人在词中所表达的感情。2、 鉴赏词情景交融、使用叠字等手法。3、 体会词人的写作风格。文学常识李清照(1084约 1151),宋代女词人,号_,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善用_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_”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并能诗,留存不多,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_ 、易安词 ,已散佚。今人有_ 。后人有_辑本。基础自主学案一、字音乍暖( ) 将息( ) 风鬟霜鬓( )捻( ) 簇带( ) 憔悴( )二、词语释

2、义记得偏重三五:_最难将息:_独自怎生得黑:_簇带争济楚:_这次第:_声声慢(寻寻觅觅)2课堂互动探究1 声声慢通过哪些景物表现情感?请简要分析。2 声声慢(寻寻觅觅)中,上片写“酒” “雁”有何用意?3 声声慢起首三句的七组十四个叠字是如何为全词奠定感情基调的?艺术特色鉴赏声声慢(寻寻觅觅)1大胆使用叠字前人盛赞本词开头的七组叠字。或谓“以一妇人乃能创意出奇如此” ,或谓“真似大珠小珠落玉盘” 。其实,这七组叠字的好处在于用叠字的形式来写动作、结果和情绪,使叙事、抒情音乐化,确是创造。也正是在语言上的大胆创新,使本词成为李清照的载誉之作。2紧扣词眼,层层深入,富有感染力3本词用“赋”法,铺写

3、一日感受。整首词应落脚在“愁”字上,基调为凄惨悲凉。开首三句,连用七组叠字,总言心情悲伤,由浅入深,文情并茂。细分又为三层:“寻寻觅觅”,以行动显精神,心中无着,怅然若失;“冷冷清清”,明写环境凄凉寂静,暗写心情悲凉,由外而内;“凄凄惨惨戚戚”,直抒感情,更深一层,孤独凄楚之情进一步凸显。接下去又分三层写感伤:“乍暖”两句,写气候不定,难于适应;“三杯”两句,写晚风逼人,淡酒难敌;“雁过也”三句则写雁声依旧,物是人非。下片仍用三层写哀愁:首言黄花堆积,菊惹新愁;次说天长难耐,孤独增愁;再写雨滴梧桐,触景更愁。真是笔笔写愁,字字抒恨。而最后一笔收住, “怎一个愁字了得!”诗作结,收束上文,开启新

4、境,催人想象,发人深思,遂使竟日愁情,满纸忧思,达到了极点。3以家常语,写心中事,语言朴素但意蕴丰富。本词以家常语,写心中事。把抒情、写景、叙事三者巧妙融为一体,通过平常生活中的情节来表情达意,如怨如慕,如泣如诉,音乐功能和艺术效果达到了完美的统一。作者用大雁、黄昏、菊花、梧桐、细雨等这些带有忧郁色彩的意象来编织了一幅“愁”字图,虽然是说明个人哀伤,但在特定的背景之下,又是社会灾难的一种反映。4、情景交融。 声声慢这首词对残秋之景的描绘,处处渗透着作者的凄苦之情。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这三句话由景入情,情景交融。作者是爱花的,在过去有丈夫为她摘花,但是在这残秋之季,作者所

5、见、所感却是:菊花枯萎凋落,落瓣纷4纷,堆积了一地,花都憔悴了。不忍看花落,可如今又有谁可以摘花送给自己呢?丈夫不在了,只能看着它一朵朵、一瓣瓣的枯萎凋落,多像自己孤苦飘零的晚境。到这里,作者的感情渐渐融入到落花中,对花自怜,不由又黯然神伤。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 主要写声音,以声衬情,尤其是“点点滴滴”一词,极富“顿挫凄艳”之感。当作者正在为落花惋惜、为自己忧苦之时,偏偏又下起了雨;雨点打在梧桐叶上,啪啪地响着,一直到黄昏都没停止。这里作者只写雨点打在梧桐叶上的情形,然而我们可以想像出,这雨点虽然是打在梧桐叶上,可在凄苦的作者听来却又像打在自己的心上,一滴滴,一声声,是那么

6、强烈,它敲击着、震颤着作者的心扉,简直让作者不能自抑! 永遇乐( 落日熔金)课堂互动探究1 永遇乐开篇“落日熔金,暮云合璧”描绘了一幅夕阳娇艳、晚云瑰丽的图景,与全词的意境是否吻合?2 永遇乐中“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 ,描写了怎样的情形?简析“争”字的表达效果。53 永遇乐是如何运用对比手法的?艺术特色鉴赏1 构思独具匠心,看似平淡最奇崛上片写眼前景、身边事,景分三层,着意渲染,而以三个问号贯之。一问深似一问,每问皆以景衬情,展示了词人在特定环境下的独特心境。下片忆昔日元宵盛况,则重在刻画妇女装扮,表现对故国的深沉眷恋。后以“如今”二字拉回到眼前之景,于是元宵不赏,闭门孤坐。人乐已

7、苦,潦倒伤心之状,凄凉寂寞之境,昭然目前!而结句“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以口语入词,语极淡而情极苦,言极浅而意极深,多少年来,国破家亡之恨,夫死寡居之悲,异乡飘零之苦,老无所依之愁,尽容其中,有“看似平淡最奇崛”之妙。2运用对比,深化主题在表现手法上,本词最突出的特点是善用鲜明对比,表情达意。今与昔,冷寂与繁华,悲苦与欢乐,一一比照写来,主题深化,感情强烈,收到很好的艺术效果。辛弃疾词三首教学目标61、理解词人在词中所表达的感情。2、鉴赏词渲染烘托、运用典故等手法。3、体会词人的写作风格。文学常识辛弃疾(11401207) ,南宋词人,字_,号_,济南历城人。其是南宋爱国词派的代表,

8、是两宋_词派的代表,是宋词的集大成者。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_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艺术风格多样,而以_为主。热情洋溢,_,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为“_” 。有_四卷。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基础自主学案一、字音遥岑( ) 蓦然( )浊醪( )揾( ) 鲈鱼( ) 玉簪( )二、词语释义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_遥岑远目:_无人会,登临意:_休说鲈鱼堪脍:_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_灯火阑珊处:_意溪山欲援例者:_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课堂互动探究71 水龙吟词的上片重在写景,请分析借景抒情的特色。2 水龙吟下阕连用

9、了三个典故,其用意是什么?艺术特色鉴赏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1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这是所见。登楼远眺,三楚故地,天高野阔。上面湛湛青天、悠悠白云,入眼的是一派凄清悲凉的秋景;脚下秦淮之水注入万里长江,无尽东流,越去越远,直至水天相接处,最后融入了无边的秋色里。秋天原本萧瑟惨淡,加上作者登楼心情又沉重,所以,尽管江南的秋天天高地阔,江水也宁静、澄澈,但在作者眼里和笔下,环境气氛却显得黯然压抑,凄清伤神。2运用典故,增加意蕴词的下阕作者连用三个典故来表现自己的志向。如先用张季鹰之典。张季鹰为官可以忘情世事,追求个人的“适志” ,但词人自己却因家8乡沦落金人之手,有

10、家难归,只能永远客居江南了。 “休说” “归未” ,意含否定,既写了对金人、对南宋朝廷的激愤,又表明了自己不会像张季鹰那样置国事不顾而隐居的责任感。3语言雄健,富有感染此词登临感怀,眼底江山与心头抱负两相融会,阔景、壮志、豪气、悲恨一时齐集,笔力遒劲而笔致婉曲,于纵横跌宕中慷慨淋漓,如闻裂帛之声,表现出独具“辛”味的沉郁悲慨。全词写尽英雄失意之感,又有极强的感染力,至今读来仍动人心魄。大量运用修辞手法:比喻(“玉簪螺髻”)、拟人( “献愁供恨”) 、象征(“落日” “断鸿”)、借代( “吴钩” “红巾翠袖”) 等,也增强了语言的生动性和感染力。青玉案课堂互动探究1列举说明青玉案从哪些方面写出元

11、宵节盛况。2 青玉案全词写景又写人,试分析这样写的目的。93一篇文学佳作的艺术魅力,常常不止于它所塑造的艺术形象本身所具有的感染力,还表现在它又可以在形象之外能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深刻的启示。例如王国维的人生三境界(也是做学问三境界) 。你能把它们写出来并分析一下吗?4、应如何理解“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句话中的“那人”的形象?艺术特色鉴赏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渲染衬托,婉约含蓄10和辛弃疾雄浑豪放的词风不同,这首词写得婉约含蓄。作者先写正月十五元宵节闹花灯的热闹场面:“花千树” ,是写灯火之盛,像那千树开花一样。 “星如雨” ,形容满天的焰火。作者既描写了灯火的繁

12、多,也描写了观灯人之多。在观灯的人群中,有些人乘“宝马雕车” ,服饰华贵。有些女人头上戴着“蛾儿” 、 “雪柳”装饰物,一边观灯,一边盈盈笑语。但是这些都不是作者所要寻找的人, “众里寻他千百度” ,是说在人群中找了“那人”千百次,仍然找不到。联系上片“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二句,知道已整整找了一个晚上。作者在前面用了许多笔墨渲染环境气氛,而最后只用几笔勾画出他所要找的那个人的形象和性格。到此我们才知道:前面所写的种种热闹的气氛,都是反衬之笔,都是为这个主要人物的形象性格而服务的。这首词全篇写灯火,但一直不肯轻易放出“灯火”二字,只有“花千树”、 “星如雨”、 “鱼龙舞”等譬喻字面来暗点,直到

13、最后一句才点出它,却又是在写那个主要人物时附带点出的。这种不平凡的手法,也能加强读者的印象。贺新郎(甚矣吾衰矣)课堂互动探究1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 ”蕴含作者什么样的感情?11艺术特色鉴赏贺新郎(甚矣吾衰矣)1含蓄蕴藉,深沉超脱在序中虽说“仿佛渊明思亲友之意云” ,但实际词中却另有深意。词的上阕,分别从“甚矣吾衰矣” 、 “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余几?” 、“白发空垂三千丈”三个层次写出了自己年老体衰、事业无成的处境,很自然地引出了“问何物、能令公喜?”的寻找,在现实生活中孤独寂寞,也只有到自然里寻找寄托了。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实际是

14、作者对现实不满,希望到世外去寻求解脱的一种无奈的逃避。读这首词,我们要从作者貌似闲适的心境中,领悟到作者内心深处郁积的火山般的愤慨。2多用典故,言简意丰序中就运用陶潜停云诗的典故,停云,思亲归隐之意。陶渊明的归隐实际是对黑暗官场的极度不满。作者用此典,其实隐然有厌恶官场、不满现实,因而起思亲归乡之念。 “甚矣吾衰矣”是孔子原话,表现自己年老体衰的悲哀。借用世说新语之典,来表现在官场仕途里,在现实生活中,自己只有烦恼,只有愤慨,从而也只能像李白那样,与自然相互亲近,自得其乐了。典故的运用使整首词含蓄深沉,令人回味无穷。美文佳作欣赏把栏杆拍遍梁衡12中国历史上由行伍出身,以武起事,而最终以文为业,成为大诗词作家的只有一人,这就是辛弃疾。这也注定了他的词及他这个人在文人中的惟一性和在历史上的独特地位。在我看到的资料里,辛弃疾至少是快刀利剑地杀过几次人的。他天生孔武高大,从小苦修剑法。他又生于金宋乱世,不满金人的侵略蹂掠,22 岁时他就拉起了一支数千人的义军,后又与耿京为首的义军合并,并兼任书记长,掌管印信。一次义军中出了叛徒,将印信偷走,准备投金。辛弃疾手提利剑单人独马追贼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