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岷县二中2020-2021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上传人:浅*** 文档编号:150846266 上传时间:2020-11-09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84.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岷县二中2020-2021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甘肃岷县二中2020-2021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甘肃岷县二中2020-2021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岷县二中2020-2021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岷县二中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卷高一历史满分:100分 时间:100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20小题,共60分)1、香港特别行政区中学历史教材新理论中国历史中四上提到:“在封建制度下,周天子具有一尊的统治地位,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命令”。这里的“封建制度”在我们现行历史教材中的提法是 A分封制 B封建社会 C宗法制 D禅让制2、红楼梦第五十三回“宁国府除夕祭宗祠,荣国府元宵开夜宴”中,记载了贾府在除夕夜隆重祭祀祖先的活动。这种祭祀活动要追根溯源的话,要追溯到 A分封制 B封建社会 C宗法制 D禅让制3秦汉以后,随着郡县制取代分封制,除帝王继统仍由皇族血缘确定之外,各级权

2、力机构官员的任用主要是通过体现“尚贤”原则的各种选拔制度。这种现象A是科举制推行的必然结果B表明封建专制皇权日益衰弱C意味着宗法影响的消除D说明政权与族权进一步分离4、假设你是中国秦朝时期的丞相,当你与同时期的罗马元老院成员相遇时,在治国原则上的最大分歧是 A.“秦法”与“十二铜表法” B.“郡县制”与“元首制” C.“皇权至上”与“政事共商” D.“三公九卿”与“公民大会”5、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经历了“世官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的演变过程。下列描述与“科举制”相关的是 A.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B.金榜高悬姓字真,分明折得一枝春。 C.龙生龙,凤生凤D.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6、荀

3、子君道:“墙之外,目不见也;里之前,耳不闻也;而人主(君主)之守司(官吏),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引文认为,君主应当 A.建立上传下达的邮驿制度 B.经常巡游天下 C.深入民间体察民情 D.加强对中央与地方官员的监察7、秦汉的三公九卿、隋唐的三省六部、明朝的内阁和清朝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我国古代中央机构的官制改革中存在着一个一以贯之的理念,那就是 A.制度的良善在于不断的改革 B.强化君主集权是政治变革的主要内容 C.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是改革的根本 D.弥合君权与相权的矛盾是国家稳定的基础8、下列关于明朝“内阁”的表述,正确的是 A是明太祖为制约相权而设立 B通过票拟权制约皇帝决

4、策 C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 D法定的中央一级机构9、从明朝废丞相到清初增设军机处,反映了 A中央集权制度日趋完善 B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强化 C内阁掌握国家军政大权 D封建制度的基础开始瓦解10、朱熹说:“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这段话说明宋朝A.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加强 B.地方政府进一步收回财权C.政治和理学思想紧密结合 D.藩镇割据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11、公元前453年,由三名贵族组成的罗马考察团前往希腊,经过近一年的考察,认为雅典 的政治制度是“外观的民主,实质的独裁”。这种说法的主要理由是 A.雅典的民主制度是一种直接民主制 B.广大

5、妇女不能参加城邦的公民大会 C.向雅典城邦纳税的外邦人无选举权 D.城邦的实质掌握在少数奴隶主手中12、辩论是雅典公民大会最重要的程序。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公民大会只是辩论场所,不作出决策 B辩论是公民行使自己权力的重要方式 C公民大会辩论客观上促进文化发展 D辩论的氛围益于苏格拉底等大师的成长13、十二铜表法第六表第8条规定:“出卖的物品纵经交付,非在买受人付清价款或提供担保以满足出卖人的要求后,其所有权并不移转。”该规定反映了A罗马法对贵族利益的维护B罗马法对私有财产的保护C古罗马商品经济的高度发达D古罗马对商品交换活动的严格限制14、罗马法是罗马文明留给后人最持久的遗产,最

6、初是从习惯法发展而来,但罗马法更重要的是成文法。要研究罗马习惯法首选的历史文献是 A十二铜表法 B公民法 C万民法 D自然法15、美国独立战争期间,托马斯潘恩在常识中告诫民众:“君主政体意味着我们自身的堕落和失势,同样地,被人当作权利来争夺的世袭,则是对我们子孙的侮辱和欺骗。”这一观点的理论依据是 A人文主义 B民族主义 C天赋人权说 D三权分立学说 16、权利法案在英国政治史上影响深远,它最主要的作用是A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成果B实现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C维护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D国王权力受到限制17、1787年宪法是独立后的美国从邦联发展成为联邦制共和政体,其重要作用是 结束了松散

7、状态,维护了国家统一 满足了人民群众对权益的要求 确立了美国的责任内阁制 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A. B. C. D.18、英国革命歌法国大革命“不仅反映了它们本身发生的地区即英法两国的要求,而且在更大得多的程度上反映了当时整个世界的要求”。这表明,英法资产阶级的成功标志着 A.工业生产方式确立 B.工业资产阶级胜利 C.新社会制度的胜利 D.君主制度的衰亡19、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总统有权召开两院的特别会议。在会议的闭会时期,如果两院有绝对多数要求开会,总统也必须召集两院。”这说明 A总统控制议会 B总统权大,议会权小 C总统的权力受议会限制 D行政权与立法权相制约20、“首相主

8、持帝国政府,只对皇帝负责而不对议会负责。”这描述的是近代哪国的政体A. 德国B. 英国C. 美国D. 法国二、非选择题(共计40分)。21、(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示意图。图一皇 帝中 书 省尚 书 省门 下 省吏 部礼 部兵 部 户 部刑 部工 部图二 材料二 我们的政治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是因为政权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 在少数人手中。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在我们的私人生活中,我们是自由的和宽恕的;但是在公家的事务中,我们遵守法律。 伯利克里的演讲 (1)依据材料一,分别指出图一、图二所示政治制度的名称和产生的朝代。(6分)简评

9、图二所示政治制度(2分) (2)依据材料二,分析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4分)材料一、二的政治制度有何本质区别?(4分)22.(24分)有学者认为美国1787年宪法充满了“理性精神的妥协”。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战后人们最初反对君主制和贵族政治的思想,引导着美国人建立了一些行政首脑软弱无力、上院不起什么作用的州政府;新的宪法则建议有一个权力很大的行政首脑和同众议院权力相当的参议院。全世界都说过,像美国规模这么大的国家,要建立共和制度是不可能的。但是这里居然兴起了一个新型的共和国。一个国家的平等公民联合起来的联邦。美国的历程上册材料二 我们正濒临解散的边缘,尽管外界认为我们的意见极为

10、一致,事实上我们正陷于千钧一发的关头。建国之父们所要解决的中心问题,是如何使这个国家的“权力结构”配置合理又运转正常的问题。这个问题又包括三个层次:一是国家与国民的关系,其实质是关于国家权力的来源问题;二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其实质是如何处理“州权”问题;三是中央政府内部行政、司法和立法部门的关系。根据民主的奇迹、美国文明三部曲等整理材料三 美国宪法是美国建国初期多元利益集团谈判和妥协的结果;宪法所创立的也是一个利益谈判和妥协的政治机制;在美国两百多年的历史上,不同利益集团(群体)相互进行一种连续不停的谈判和妥协;谈判和妥协使旧的宪法原则和实践得以修正,使新的宪法原则和实践得以产生,宪法的生命力

11、不断得到更新,表现出一种“超稳定性”,成为一部“活着的宪法”。-王希原则与妥协(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战后美国“行政首脑软弱无力”的制度原因。为什么建立这一制度,指出思想上的原因。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共和国“新”的具体表现。(8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建国之父们”解决三个层次问题的相应办法。(6分) (3)据材料三,指出美国宪法借助什么方法不断更新,成为一部“活着的宪法”?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它体现了哪三对利益集团(群体)的妥协?(8分)(4)综合上述材料,你怎样认识“理性精神的妥协”?(2分)答案1、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2

12、345678910111213141516ACDCBDBCBADABACD17181920ACDA21、(1)名称:图一为秦朝三公九卿制、郡县制(4分); 图二为隋唐三省六部制。(2分) 特点:相权一分为三,三省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提高了行政效率;法定的决策程序对皇权有一定的制约作用。(2分) (2)特点:人民主权(或公民政治);法制。(4分) 不同:材料一实质是君主专制,材料二反映的是民主政治。(4分)22、(24分)(1)邦联制。思想原因:反对君主制和贵族政治的思想。“新”的表现:联邦制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民主共和政体。(8分)(2)方法: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主权在民原则);联邦制(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确立民主共和政体,分权制衡(三权分立)(6分)(3)依据:谈判和妥协。表现:联邦政府与地方各州、大州与小州(参众两院议员的产生方式)、北方与南方。(8分)(4)理性的妥协是一种政治智慧,理性的妥协有助于缓和矛盾、稳定秩序促进发展。(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