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心理学模拟题 修订-可编辑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150665907 上传时间:2020-11-0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79.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心理学模拟题 修订-可编辑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幼儿心理学模拟题 修订-可编辑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幼儿心理学模拟题 修订-可编辑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幼儿心理学模拟题 修订-可编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心理学模拟题 修订-可编辑(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幼儿心理学1.概述1) 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幼儿期(3-7岁)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的科学。它是儿童发展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 关键期:又称最佳年龄期或敏感期。是指某一特点的年龄时期,儿童对某种知识或行为十分敏感,学习起来非常容易。错过了这个时期,学习起来就会发生困难,甚至影响终生。3) 儿童心理年龄特征:是在一定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在儿童反正或各个年龄阶段中所具有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4) 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式是 纵向研究 和 横向研究 。5) 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儿童的言语和行为,从而了解其心理活动的研究方法是 观察法 。6) 研究幼儿心理时必须从幼儿的生活,活动中研

2、究,并以充分的事实材料为依据,这即是 客观性 原则。7) 幼儿心理学发展的阶段顺序,发展速度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儿童身上是大致相同的,这表明了儿童年龄特征的 A ?A.阶段性 B.稳定性 C.可变性8) 在儿童心理发展的过程中遗传起 一定的 作用,环境起 决定 作用,教育起 主导 作用。9) 由外在要求引起的 新的需要 和 幼儿原有的心理水平之间 的矛盾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动力。10) 儿童发展每一阶段的变化过程和速度大体上都是共同的,这反映了儿童心理年龄特征的 稳定性 和 可变性 。11) 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条件是什么?遗传史幼儿心理发展的必要物质前提。环境在一定条件下对幼儿心理发展起决定

3、作用。教育史幼儿心理发展的重要条件,对幼儿心理发展起主导作用。12) 简述教育的主导作用?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对幼儿施加影响的过程。教育可以根据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幼儿进入幼儿园后,大部分时间在集体中接受教育。2.感知觉1)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应。感知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和整体的反应。2) 观察: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过程,是知觉的高级形态。3) 幼儿方位知觉的发展趋势是 3 岁能分辨上下方位, 4 岁能分辨前后方位。4) 幼儿教师教学时使用的贴绒教具及挂图,背景和观察对象的差别应大一些,这是根据 知觉

4、选择性 规律。5) 能观察到事物本质的能力,体现了观察的 C 。A.组织性 B.精确性 C.概括性6) 视力是指用视觉区分对象形状和大小微小细节的能力,又称 视觉敏度 。7) 幼儿辨别声音的听觉有两种: 纯音 听觉和 语音 听觉。8) 从感知的观察测量来看,幼儿感知能力的发展趋势是 A 。A. 配对-指认-命名 B. 指认-配对-命名 C.命名-配对-指认9) 长期生活在噪声中的幼儿,逐渐产生了适应现象,表明听觉感受性 B 。A. 提高 B. 降低 C.丧失10) 幼儿到了 5 岁能以自己为中心,分辨左右方位。11) 幼儿经常把鞋穿反,是由于 C 尚未发展好。 A.时间知觉 B.空间知觉 C.

5、方位知觉12) 简述从背景中分出知觉对象主要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客观方面:1、对象与背景的差别。2、对象的活动性3、刺激物本身的结构及组合形式往往是区分出知觉对象的主要条件。在视觉中凡距离上接近或形态上相似的各部分容易组成知觉对象。主观方面:知觉的目的是否明确,态度是否认真,对知觉对象是否有兴趣,知觉者的情绪好坏都会影响知觉对象和背景的区分。13) 如何根据幼儿感知觉规律组织幼儿园教育活动(选两条规律分析)感知觉的发生和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成人在组织幼儿活动时,如果恰当地运用这些规律,便可以提高活动的效果,对幼儿感知觉的发展也有积极作用。以下就选两天规律来阐述如何根据幼儿感知觉的规律组织幼儿园教

6、育活动。适应如:播放音乐给幼儿听不应过响,以免幼儿的听觉感受性下降,甚至损伤听力。分析器在刺激物的持续作用下所产生的感受性产生变化的现象,叫适应。在一般情况下,分析器如果受到强烈刺激的持续作用,感受性降低;分析器如果受到微弱刺激的持续作用,感受性提高。对比如:白底的贴绒板上贴大红色、深绿色的图形便很突出,如贴淡黄色的图形便不鲜明。同一分析器接受不同的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对比。感觉的对比有两种。一是先后对比,这是同一分析器所产生的前一感觉和后一感觉之间的相互作用。考虑到颜色的对比,可以使环境中的美术装饰互相衬托,而考虑到明度的对比,又可以使演示场所利用一定的照明、遮光设备等等,这

7、样可以使儿童看的更清楚。14) 如何根据儿童的特点培养其观察力。保护幼儿的感官。培养幼儿观察的兴趣,使其养成爱观察的习惯。帮助幼儿确立观察的目的与任务。教给幼儿有效的观察方法。发挥语言的作用,注意将观察与语言讲解正确结合起来,以提高观察效果。促进幼儿观察力发展的游戏举例。3.注意1) 注意:心理活动或意识在某一时刻所处的状态,表现为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2) 无意注意:指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3) 有意注意:指一种自觉的,有预定目的的,必要时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4) 幼儿按照教师要求参加结构游戏,再做智力游戏,这是 C 的表现。A.注意的分配 B.注意的分散 C.注意

8、的转移5) 在同一个教学活动中,教师时而讲述,时而演示,时而让幼儿操作,这是在引导幼儿 A 。A.注意分配 B.注意转移 C.注意分散6) 注意分散是由 无关刺激的干扰 和 单调刺激长时间的作用 引起的。7) 幼儿注意的分配能力差,主要是由于 知识经验不足 和掌握的熟练动作少。8) 在组织教学中如何引导幼儿的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利用易于引起幼儿注意的外部因素,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充分运用注意的主观因素,保持幼儿注意的稳定。善于引导两种注意的转换。9) 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主要是?刺激物本身的特点,即刺激物的强度,刺激物之间的对比关系,刺激物的活动和变化,刺激物的新异性。个体本身的状态,人对事物的

9、需要和兴趣,当时的情绪以及身体和精神状态等。4.记忆1) 记忆:人脑对过去经验的反映,是一种较为复杂的心理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再现(回忆)三个基本环节。2) 儿童记忆在质的方面的发展表现在 记忆态度 、 记忆方法 、 记忆内容 和 记忆正确性 。3) 以下哪一点最不能说明幼儿再现常与事实不符的原因 C 。A.记忆有误 B.想象与现实混淆 C.幼儿期健忘4) 幼儿记忆在量的方面发展表现为 记忆范围 、 记忆广度 、 记忆保持时间 。5) 幼儿对不太理解的诗歌,熟读之后也记得住,说明幼儿的 B 。A.形象记忆为主 B.机械记忆 C.意义记忆为主6) 幼儿的有意记忆一般发生在学前中期,这是由

10、于在这个时期 言语 对儿童的行为的调节作用有一定的影响。7) 幼儿记忆正确性较差的原因分析?幼儿记忆正确性与其高级神经系统发展的水平高低有关。幼儿的大脑皮质的分化过程尚未完善,对复杂的材料不善于做精细的分析,识记时不求甚解,再现时又不会想方设法,又容易受暗示,容易把现实与现象相混淆,用自己虚构的内容来补充记忆中残缺的部分,因而记忆的正确性差。5.语言1) 整个幼儿期,幼儿在进行有明确目的的讲述时,其句子的平均长度大约为含词量 3-16个 。2) 幼儿一般先掌握实词,再掌握虚词,实词中最先掌握 名 词,其次 动 词,再次 形容 词,最后 其他实 词。3) 幼儿用语言来提醒自己应该或不应该做某事,

11、这是语言的 C 。A. 概括功能 B.表达功能 C.调节功能4) 衡量幼儿在表述句子的平均长度的指标是 C 。A. 含积极词汇量 B.含字量 C.含词量5) 婴幼儿发音错误率比较高 B 。A.元音 B.辅音 C.后鼻音6) 幼儿常常不能理解成人所用的“反话”,是因为幼儿理解事物具有 C 。A.深刻性 B.形象性 C.表面性7) 4岁 以上幼儿一般能够掌握本民族语言的全部语音。8) 凡是儿童能够正确理解又能正确使用的词称为 积极词汇 。9) 儿童发音器官逐渐发育完善,语音发展基本结束在 4 岁。10) 儿童语言的发展特点?语音的发展:1、幼儿发音的正确率与年龄的增长成正比。 2、3-4岁为语音发

12、展的飞跃期。 3、幼儿对韵母的发音较易掌握,正确率高于声母。 4、大多数3岁以上孩子对声母发音不感到困难,部分3岁幼儿对发辅音感到困难。 5、幼儿语音的正确率与所处社会环境有关。 6、逐步出现对语音的意识。词汇的发展:1、词汇数量迅速增加。 2、词类范围不断扩大。 3、对词义的理解逐渐确切和加深。语法结构的发展:1、句子的功能从混沌一体带逐步分化。 2、句子的结构从简单到复杂,从不完整到逐步完整,从松散到严谨。 3、句子的类型从陈述句到非陈述句。 4、句子的长度从短到长。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1、从对话言语逐渐过渡到独白言语。 2、从情景性言语过渡到连贯性言语。 3、语言功能的发展。11) 如何

13、发展儿童的语言能力?(简述儿童语言的培养)要创造条件,让幼儿有充分交往与活动的机会。要重视对幼儿语言能力的训练。要充分发挥成人语言的榜样作用。促进幼儿言语能力发展的游戏。附:试述幼儿口语发展的主要特征,并谈谈如何来培养幼儿的口语能力。 (1)幼儿口语发展的主要特征幼儿期,口语发展是其言语发展的主要表现。儿童出生以后,在环境和成人的教育下,言语在不断发展。幼儿口语发展主要表现为其语音、词汇量、语法以及口语表达能力方面,这些方面的发展特点为:基本掌握全部本族语音。幼儿在4岁左右已经能掌握全部本族语音,只是有些发音还不准确。词汇量增加,内容变化大。幼儿期是人一生中词汇量增加最快的时期。幼儿词汇的发展

14、,还表现在他们所掌握的词类范围日益扩大。在幼儿词汇中,主要是意义比较具体的实词。其中又以名词为最多,其次是动词,再次是形容词,最后才是副词。同时,幼儿词汇的内容在不断丰富和扩大。幼儿对词义的理解趋向丰富和深刻化。初步掌握语法。我国幼儿所说出的句子类型,有以下发展趋势:从不完整句到完整句;从简单句到复合句;从陈述句到多种形式的句子。口语表达能力进一步发展。幼儿在掌握语言成分的基础上,口语表达力也逐渐发展起来。具体表现为:第一,从对话言语逐渐过渡到独白言语。幼儿前期的孩子,大多是在成人的陪伴下进行活动的,他们的交际多采用对话形式。由于幼儿独立性的发展,活动范围的扩大,在他们和同伴和成人的交往中,需要独立向别人传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自己的知识经验等,这就促进了独白言语的产生和发展。第二,从情境性言语逐渐过渡到连贯性言语。情境性言语是指幼儿在独自叙述时不连贯、不完整并伴有各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