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作业: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目标的确定与叙写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15065709 上传时间:2017-11-0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作业: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目标的确定与叙写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教育学作业: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目标的确定与叙写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教育学作业: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目标的确定与叙写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教育学作业: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目标的确定与叙写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育学作业: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目标的确定与叙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作业: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目标的确定与叙写(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例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目标的确定与叙写教学目标是整节课的灵魂,它既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还是教育者达成有效教学的基本保障。目前,许多学校都采用了导学案(或其他类似名称)主导的课堂教学模式,其形式一般都是在页面开始就列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再围绕此目标展开学习过程和学习内容。在这样的课堂教学形式下,教学目标是教师设计课堂教学内容和流程的依据,它明示了学生需要学习的内容和具体要求,并转变为学生自己的学习目标,同时为学习评价提供有效的依据。这样的设计方式出发点非常好目标明确,条理清晰,学生对照导学案可以基本了解本节课要学习什么,用什么方法、按照什么顺序学习,学到什么程度就算合格了。也正因为如

2、此,教学目标的确定和叙写显得尤为重要而又难以把握,它必须明确具体、便于操作、可以检测。首先确定教学目标的依据是学科课程标准,教育部制订的各学科课程标准都明确规定了初中学段该学科教学的总体目标及学段目标。但也正由于是学科教学的总体目标与学段目标,因此它通常是用非常简练、概括和抽象的方式加以表述,若将其照搬成课堂教学目标明显是不合适也不可能达成的。以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为例,其中与“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有关的目标就有“探索并了解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经历探索物体与 图形的基本性质、变换、位置关系的过程,掌握图形的基本性质”“认识通过观察、试验、归纳、类比、推断可以获得数学猜想,体验

3、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性和创造性”等。这样的目标,作为课程标准的总体要求,毫无疑问是正确的、积极的,但如果在课堂教学目标中一一简单罗列出来,就反映出如下问题:显得空泛化,因为这样的目标更像是一种理念或口号,面对目标学生体会不出自己究竟应该学会什么;显得普适化,这样的目标放在任何一节数学课上都是正确的,但在课堂上要具体操作时却又无从下手。因此若以此为课时教学目标,特别是呈现在导学案上指导学生的学习方向,往往让学生觉得迷茫而无所适从。出现上述情况,其原因还是教师缺乏针对具体学生和具体教学内容的意识,这种缺失实体之根本的目标,往往成为大而化之的抽象目标,在任何课堂教学中都无法具体落实。事实上,学生的整体

4、发展或某项意识与能力的形成,需要借助具体的教学内容和载体来实现。课程标准中也提供了针对各章节的具体目标,但相对于每节课所需要确定的教学目标而言,仍显得空泛而难以落实,因此确定课堂教学目标的首要工作就是解构课程标准,将宏观的课程标准重构为每节课具体的课时目标。下面陈述几个教学目标的确定与叙写举例:案例 1: 数轴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及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我特制定的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 使学生理解数轴的三要素,会画数轴。2. 通过练习、观察、和思考,能将已知的有理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能说出数轴上的已知点所表示的有理数,理解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示3. 向学生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

5、思想,让学生知道数学来源于实践,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重点:正确理解数轴的概念和有理数在数轴上的表示方法难点:建立有理数与数轴上的点的对应关系(数与形的结合)案例 2:直线平行的条件教学目标:1.了解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等角的特征,认识“直线平行”的三个充分条件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2.通过观察、思考探索等活动归纳出三种判定方法,培养学生转化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动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敢想、敢说、敢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习惯。重点:三种位置关系的角的特征;会根据三种位置关系的角来判断 两直线平行的方法。难点:“转化”的数学思想的培养。 案例 3: 等腰三角形 根据数学新课程标准对学生在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以及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要求,我把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确定为:1.了解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有关概念,探索并掌握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性质,能应用性质进行计算和解决生产、生活中的有关问题。2.能结合具体情境发现并提出问题,逐步具有观察、猜想、推理、归纳和合作学习能力。3.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求的热情和积极参与的意识;通过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乐于助人的品质。重点:等腰三角形性质的探索及其应用。难点:等腰三角形性质的探索及证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