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会考知识点总结分享

上传人:亦明 文档编号:150562104 上传时间:2020-11-0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8.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历史会考知识点总结分享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二历史会考知识点总结分享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二历史会考知识点总结分享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二历史会考知识点总结分享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二历史会考知识点总结分享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历史会考知识点总结分享》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历史会考知识点总结分享(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二历史会考知识点总结分享 高中历史会考在推动教育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中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高二历史会考知识点,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美国的对外扩张政策 美国对外扩张分为三个阶段:即19世纪上半期的美洲大陆扩张阶段、19世纪末和20世纪早期的海外扩张阶段和二战后的全球扩张阶段。对外扩张政策则经历了由门罗主义、大棒政策、门户开放、金元外交、冷战到美苏争霸及企图建立单极世界的演变。早在19世纪20年代美国就提出“门罗主义”,积极推行起“美洲事务是美洲人事务”的政策。1823年,美国总统门罗向国会提出咨文,宣称:“今后欧洲任何列强不得把美洲大陆已经独立自由的国家

2、当作将来殖民的对象。”他又称,美国不干涉欧洲列强的内部事务,也不容许欧洲列强干预美洲的事务。明确表示出美洲是美 _美洲意向。19世纪末美国又提出“泛美主义”,多次派兵干涉拉美国家内政。1898年挑起美西战争,夺走波多黎各,并将古巴沦为“保护国”。1903年,美国策动巴拿马脱离哥伦比亚独立,强迫哥伦比亚 _签订美巴条约,攫取巴拿马运河开凿权和运河区的永久租让权,加强美国在这一地区的霸权地位。同时美国资本也大量渗入拉美,奴役和剥削当地人民,这就是大棒和金元并用的 _政策。1899年美国对华提出了“门户开放”政策,企图在承认列强在华“势力范围”和已经获得的特权的前提下,要求“利益均沾”。这一外交政策

3、的提出标志着美国侵华进入新阶段,从此美国在侵华政策上,不再追随西方,而有了独立的政策,加紧和扩大了侵华步骤。 一战后美国外交政策的演变: (1)一战使美国大发战争横财,战后出现经济繁荣。美国妄图支配世界事务,带着十四点原则参加并操纵巴黎和会。由于在欧洲获利不多,特别是国联问题上逊色于英、法诸国,美国竭力巩固它在拉美的殖民利益,积极在亚太包括中国在内的地区扩张势力,实行海军军备竞赛。通过华盛顿会议,拆散了英日同盟,取得了与英国同等的制海权。推行“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政策,打击了日本利益。其间通过金元外交,发挥了美国在世界事务中的作用。 (2)30年代,美国与苏联建交,通过“中立法”,实际上对

4、_侵略推行绥靖政策。 (3)40年代初,美国卷入大西洋地区的反 _战争,继修改“中立法”后又通过“租借法案”。珍珠港事件后,美对日作战,推动反 _同盟的建立,并与苏英等国协同作战,安排战后问题,奠定了雅尔塔体系的基础。 (4)二战后,美国在欧洲推行“冷战”政策,在亚洲发动侵朝、侵争,推行霸权主义政策。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之所以能确立全球霸权主义政策,主要由于战后初期,美国经济实力雄厚,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美元在世界货币体系的统治地位。军事上拥有世界上大的军事力量,垄断原子弹。它推行全球霸权政策的表现是: A.采取以遏制苏联为中心的“冷战”政策。包括推行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建立北约、

5、_国和扶植西德。 B.在亚洲扶植 _打内战,发动侵朝、侵争。 C.力图控制广大亚、非、拉国家。 美国外交政策演变的基本依据是:经济地位的逐步提高和军事力量的日益增强。主要特点:以“公正”为幌子,用资本作渗透,以武力相威胁获得更大的利益。 法德关系 (1)法国大革命期间,普奥首先组成联军干涉法国革命,后又积极参加反法同盟,多次武装干涉法国革命。 (2)18141815年在维也纳会议上,普奥等国操纵会议,通过对法不利的决议。 (3)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结果法国战败,对德割地赔款。 (4)一战前,法德矛盾成为 _三大矛盾之一,法、德分别加入互相对立的两大军事集团。一战期间英法组成联军在西线对德作

6、战,并最终打败德国。 (5)一战后,在巴黎和会上,法国主张全面削弱德国。凡尔赛和约规定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开采德国萨尔煤矿,参与瓜分德国海外殖民地。 (6)巴黎和会后,严格执行凡尔赛和约,削弱德国;1923年法、比联合出兵鲁尔,造成鲁尔危机;为了寻求安全保障,先后同比、波、捷、罗、南等国结盟;30年代参与签订洛迦诺公约,提高德国政治地位。 (7)二战爆发前对德实行绥靖政策,二战初期在德国入侵下,法国灭亡,贝当在维希建立傀儡政权,戴高乐领导法国人民英勇抗德。 (8)二战后期,与美英分区占领德国,参加纽伦堡对纳粹战犯的审判。 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 1、维也纳体系 (1)含义:18141815年维

7、也纳会议确定的欧洲统治秩序和国家体系称为维也纳体系。 (2)维持机构:神圣同盟和四国同盟。 (3)实质及作用:是欧洲封建君主企图维护封建秩序的体现,它反对社会进步,任意践踏弱小民族利益,是 _反动。但维也纳体系下,各国常用召开会议的办法解决国际争端,客观上促使国际关系进入一个新时代。 (4)瓦解:维也纳体系下存在着阶级矛盾、 _、神圣同盟国家内部之间的矛盾;19世纪中期希腊独立首先打破了维也纳体系所规定的欧洲版图;1830年比利时独立再次改动了维也纳会议确定的欧洲版图;法国七月革命后,维也纳体系名存实亡;1848年欧洲革命 _瓦解了维也纳体系。 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建立:一战后,战胜

8、国先后召开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签订了一系列条约,构成了该体系。 (2)维护机构:国际联盟。 (3)矛盾 (4)调整:道威斯计划的实施,是协约国在赔款问题上对体系所做的一次较大调整;洛迦诺公约是协约国在欧洲安全问题上对体系所做的一次调整。 (1) _同资本主义国家的矛盾:苏联社会主义的诞生和成长,打破了数百年来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资本主义势力对 _,如对苏联、中国无一例外地采取武装干涉、经济封锁、政治渗透等手段试图扼杀之,但事实证明它们失败了,从此世界出现两种制度共处的局面。尤其是二战还提供了反对 _的资本主义民主国家和社会主义苏联结盟的新经验。二战结束后两大社会制度冷战、缓和、激烈竞争、

9、和平共处,贯穿于当代世界的全过程。 (2)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间的矛盾:这包括一战后战败国与战胜国的矛盾、30年代的 _国家与反 _国家的矛盾、二战后超级大国和其他发达国家间的矛盾。其集中表现形式为先是从列强争霸到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从 _主义与反 _主义间的矛盾到霸权主义与反霸权主义的矛盾,美国与欧洲联盟、日本间的矛盾以及欧洲联盟内大国的争斗。 (3)殖民地半殖民地、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与 _、殖民主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它经历了20世纪上半叶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人民反对宗主国的殖民剥削和政治压迫,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斗争,以及二战后一大批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争取经济现代化和政治

10、_的斗争。在当代世界,新兴发展中国家和西方发达国家的关系已由对抗关系发展到控制与反控制、斗争与协调的关系。 (4) _间的矛盾:这主要表现为苏联实行社会扩张政策和大国主义、老子党立场,在 _与兄弟党之间,出现了苏联的控制与中国、东欧等 _反控制、反霸权主义和维护 _主权和独立的斗争,并一度出现像1968年的苏联武装侵略并占领捷克斯洛伐克和苏中边界冲突事件等。 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兴起 1、资本主义萌芽的兴起 时间:14、15世纪 地点:欧洲地中海沿岸(意大利)的威尼斯、佛罗伦萨等城市。 标志:工场手工业产生 2、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经历的三个阶段 简单协作、工场手工业、机器大工业 工场手工业时期的时间:1618世纪 3、最早走上殖民道路的国家 西班牙、葡萄牙 4、人文主义 核心:肯定人、注重人性,要求把人、人性从宗教_解放出来。 作用:在人们的思想解放和文化、科学事业的发展中,起了重大的历史作用。 高二历史会考知识点总结分享相关文章: 1. 2. 3. 4. 5. 6. 7. 8. 9. 10.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