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宗三:庄子《齐物论》讲演录

上传人:marr****208 文档编号:150552661 上传时间:2020-11-07 格式:DOC 页数:141 大小:4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牟宗三:庄子《齐物论》讲演录_第1页
第1页 / 共141页
牟宗三:庄子《齐物论》讲演录_第2页
第2页 / 共141页
牟宗三:庄子《齐物论》讲演录_第3页
第3页 / 共141页
牟宗三:庄子《齐物论》讲演录_第4页
第4页 / 共141页
牟宗三:庄子《齐物论》讲演录_第5页
第5页 / 共1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牟宗三:庄子《齐物论》讲演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牟宗三:庄子《齐物论》讲演录(1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莊子齊物論講演錄 牟宗三 先生主講 :牟宗三 先生出處:鵝湖雜誌 319期332期【說明】1987年2月至4月,牟宗三 先生講授齊物論於香港新亞研究所。由其學生盧雪崑根據錄音帶整理記錄而成文。全文共分十五個講次,刊於鵝湖雜誌連載。今由盧雪崑女士據錄音整理,楊祖漢先生做最後的校訂。全文則詳載於鵝湖雜誌319期332期(2002/012003/02)。第一講中國人以前講古典文獻是用老的方式講,我們現在講文獻需要用概念的方式講,要抓住每個概念,明確的了解它。譬如,你要超越地瞭解道德經頭章,把它的義理講出來,用老的講文獻的方法表達不出來的。大體能表達一點,但很鬆的。老的講法是指點性的方式、啟發性的方式

2、。你用這種方法講,現代人不懂的。依照齊物論、是非、善惡、美醜、一切比較性的、相對性的、價值性的判斷都要平齊。這是一個抽象的說法,中國人很少用抽象的詞語,而喜歡用具體的詞語。齊物論用的是具體的詞語。用現代人的詞語講,美醜是美學、善惡是道德、是非是知識論。籠統地說是非,不對著善惡講,那麼,這個是非就是知識上的。我們講真、善、美三個概念,這是一個綱領。真就是知識上的,講是非。中國人以前言是非,大體就著道德上的是非講,那個是非是應當、不應當的問題。現在,道德上的是非以善惡來表示。是非、善惡、美醜,是相對性的價值的判斷,莊子在兩千多年前就會思考這個問題。莊子提出平齊是非、善惡、美醜,但直至現在還是不能平

3、齊。那麼,我們不採取莊子的平齊的方法,我們在人類理性的範圍內怎樣能找出一定的比較性的真理呢?莊子在齊物論這篇文章裡採取一種超越的智慧的立場來平齊,凌空地把世間的種種爭吵化掉,化掉相對的爭辯。智慧需要凌虛的態度,超越就是凌虛。以超越的智慧看,是非、善惡、美醜都沒有一定的道理,這不是採取內在的立場。凌虛是我們生活上體會的用語,專門的詞語就是“transcendental”(超越的)。超越的就從這個地方瞭解,就是凌空一點。智慧與知識不同,智慧就是凌虛。莊子採用凌虛的智慧立場平齊是非、善惡,這種態度高一層,而且是智慧的,不是一套一套的概念系統。概念系統是知識。莊子採取的是一種凌虛的智慧的態度,現代人並

4、不採取這種態度,乃是採用內在的(immanent)一套theoreticalsystem,持著這種態度來辯。內在的(immanent)對著超越的講。內在就是內在於系統裡面;超越的就是凌空的,不落在世間的某種立場。譬如說,你站在基督教的立場,我站在佛教的立場,我就與你爭辯,這種態度叫做內在的理論性的系統的立場,莊子不採取這種立場,乃是採用超越的凌空智慧的立場。照莊子看,凡是系統都是固執的,你所固執的那些系統都沒有甚麼價值。現代人採用內在的系統的思辯,基督教、佛教、儒家、墨家、,乃是一套套內在的系統性的原則,現代人大體不能瞭解莊子的態度,莊子這種態度很高,他不是內在的系統性爭辯,他是用超越的智慧來

5、看,來觀照。這很難瞭解的。我們暫時撇開莊子的立場,站在系統性的爭辯的立場來看,我們怎麼樣找出一定的道理呢?有沒有一定的道理呢?假定沒有一定的,那就是現代人主張的,只有各人的偏見。但是,世間的道理確實是有一定的。假如道德是偏見的話,自由世界與極權世界的爭辯就沒有道理。站在內在的系統性的論辯的立場講也可以講出一定的道理來,不過要慢慢來,不能採取莊子那種態度。哲學家的思辨不是凌空的一句話所能表示的。講學問是內在的系統性的原則。康德的純粹理性批判就是採取內在的系統性立場講出一定的道理來。這要真正負責任的哲學家才行。不要亂發議論。所以,學問還是可以講,講學問就是要站在內在的系統性的爭辯的立場講出一定的道

6、理來。要不然我們講學問幹甚麼呢?能講學問才能講教育。假定說沒有一定的道理,每一個人都是發表自己的偏見。那麼,教育的目的是甚麼呢?難道教育是教人以偏見嗎?這話不通嘛。尼采、盧梭、沙特這一類思想家可以出精彩,嚴格講不能算是哲學家,只能說是思想家。康德站在系統性的立場講出一定的道理,他把人類理性牽涉到每一個範圍仔細地衡量。人類理性牽涉到的最大範圍就是真、美、善。真就是知識;善就是道德;美就是美學的問題。道德就牽涉到宗教。人類理性所牽涉到的就不過這三個範圍。儘管社會上千變萬化,還是離不開真、美、善的問題。那麼,真、美、善當然不是偏見。真、美、善的問題可以出現偏見,有偏見就可以討論,通過討論得到一定的道

7、理。一步一步的,到最後達致一定的道理,雖然你還是可以不相信。我們這個時代就是最容易起爭辯的時代,相對價值論盛行,是非、善惡、美醜都在爭辯中。你要想討論這些問題,兩種態度都需要,既需要內在的理論性的系統的態度,也需要莊子這種凌虛的智慧的立場。因為理論系統也要靠有一種見識,識見就是智慧。理論性系統的爭辯要靠有識見,有識見才能見道。哲學家那麼多,我們為甚麼說康德是真正負責任的哲學家呢?就是康德有識見。雖然大家不一定懂康德哲學。假定我問你:甚麼是善?甚麼是道德的善?你說不出來。講善的理論多得很,對於善這個概念有很多,你雜七雜八地都知道一些,但沒有用。善究竟是個甚麼東西嘛,你還是說不出來。從古希臘開始講

8、善,講了兩千多年,除康德之外,通通沒有用的。知道很多概念還是沒有用的,每個人大體都有一點moral sense,但一般人並不知道什麼是善,要真正理解甚麼是善不容易。要瞭解甚麼是moral good,你要有見(insight)。譬如,美學方面講許多道理,你還是不知道甚麼是美。所以,需要辯,辯就需要有學問、有知識,也要有識見。識見高一層,屬於智慧。我還可以問你:甚麼是真呢?科學怎麼出來的呢?科學是不是一定真呢?甚麼情況下是真呢?總起來是真、美、善三個範圍,爭辯就從這三方面來。現在,你們要確定做學問的方向,要自己用心。先要走下學的路,下學而上達。下學的路就是內在的理論的系統性的路,一步一步的,每一步

9、都有一定的道理,並不是全是偏見。進一步要訓練莊子這一套,至少要瞭解齊物論。不要說這是兩千多年前的老古董,馬上就在人生裡面起作用。這是兩個立場,兩種態度。一種是超越的智慧的立場;一種是內在的理論系統的立場,凡是在人間,內在於社會裡面,都是系統。莊子的態度是超越的凌虛的,他要跳出這個內在的系統之外。所以他高一點,一開始你跟不上,把握不住,你要先經過內在的理論的系統。假定這方面充實了,你再看莊子。那麼,莊子這方面的超越的凌空的智慧才能具體化,要不然都是空話。我說這些話就是讓你心中形成一個概念,形成概念,你就能把它抓住,一個概念就是一個原則。當我提出超越的凌空的智慧這個詞,你就要對這個詞形成一個觀念。

10、我又提出內在的理論性系統這個詞,這是抽象的話,提出來以後要說很多話幫助你形成一個概念。在你的思想中形成一個概念,你的心光才能打開。要不然你的心光打不開,你的心是大混沌,一般人皆如此,只是順著社會上的習慣走。所以有專家。專家有內在的理論性的系統,有概念。我提出這兩句話就代表兩個概念,用這兩個概念處理問題,一步一步把這個道理講出來。這就要費勁。齊物論我講了十八遍,開頭並不是全部都能講明白,有些文句彷彷彿彿的大體地瞭解一下。要多講,反覆講,反覆誦讀,慢慢來的,不能急,急也沒用。有幾段重要的文句很難講的。以後轉到中文大學哲學系,在哲學系就不能講文獻。哲學系不講文獻,哲學系當問題來討論。講文獻太浪費時間

11、。文獻你們沒有讀,又沒有足夠的哲學訓練,與你們作哲學問題的討論,這很難的。中國的老文言表達力不夠的。譬如說,道德經的頭一章,你要把它的義理講出來,嚴格講,簡單的文言表達不出來的,不恰當的,你大體能表達一些,但很鬆的。中國的老文言有時候表達很漂亮,譬如,僧肇用很漂亮的駢體文,談佛教的玄理。但現在不能用這個方式。那些很漂亮的駢體文、文言文的語意是甚麼?你能不能明白呢?你現在要確定地瞭解,明白其語意以後,要求把這個概念明確地表達出來。這就需要以概念的方式講,一般的文言講不清楚的。這個學期講齊物論。你們要讀郭慶藩的莊子集釋,那是最完備的。那是郭象注,成玄英疏。這是中國的古典,你首先要會讀文獻,文章要自

12、己看,要看注。齊物論這篇文章很長,而且最難瞭解,最難講。這個標題也很奇怪,莊子三十三篇裡面很少這種標題的。有人說這篇文章不是莊子寫的,因為莊子裡面沒有這種標題。這是考據性的問題,我對這個問題沒多大興趣。還有一個問題,就是說,齊物論這個標題有兩種讀法:一種齊物;另一種是齊物論。我依照一般的講法,不是單單齊物論。物是廣義,事事物物都要齊。第二種講法不對的,站不住的,因為這種講法,對所齊的東西有所限,單單限制在物論。物論就是theory。但莊子不止於此,是非、善惡、美醜,一切比較的,價值性的,相對的判斷都要平齊。齊就是平齊。我說一切相對的價值性的判斷,這是抽象的說法,很籠統的。具體地說出來,甚麼是相

13、對的價值性的判斷呢?中國人喜歡用具體的詞語表示道理。具體地說就是是非、善惡、美醜。美醜屬於美學,善惡屬於道德。是非呢?要是籠統地說是非,不對著美醜、善惡講,它很廣。善惡也算是非之內。假定道德用善惡來表示,那麼,這種分別講的是非就知識講,真是知識上的。真、善、美是三個綱領。中國人以前說是非,大體是就道德的是非講,那個是非是應當不應當的問題,那是另一個意思。現在,道德以善惡來表示,那麼,這個是非就是真理的問題。真理很廣泛,有是科學的真理,有是最高的真理。道德經所講的那個道理也是真理呀。所以,依照齊物論,是非、善惡、美醜都是相對性的價值判斷,有是,就有一個非與它相對;有善,就有惡與它相對;有美,就有

14、醜與它相對,那麼,究竟誰對呢?你說美有沒有一定的標準呢?你說醜有沒有一定的標準呢?是非、善惡有沒有一定的標準呢?思考這種問題是永恆性的問題。我們先看齊物論頭一段:南郭子綦隱机而坐,仰天而噓,荅焉似喪其耦。顏成子游立侍乎前,曰:何居乎?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今之隱机者,非昔之隱机者也。子綦曰:偃。不亦善乎而問之也。今者吾喪我,汝知之乎?汝聞人籟而未聞地籟,汝聞地籟而未聞天籟夫。這一段裡面有幾個重要的觀念。甚麼是天籟呢?甚麼是吾喪我呢?這一段是引子,在這個引子裡就有這麼兩個重要觀念。人籟、地籟很容易明白。下文告訴你,地籟則眾竅是已,人籟則比竹是已。比竹就是我們平常演奏的音樂。地籟就是

15、自然界的種種聲音:颳風的時候的風聲,下雨的時候的雨聲,打雷的時候的雷聲。甚麼是天籟呢?這沒有說出來。天籟不能說嘛。你看莊子怎麼說天籟這個觀念。為甚麼牽涉到天籟這個觀念呢?就從眼前這個荅焉似喪其耦的狀況講。顏成子游看到他的老師子綦荅焉似喪其耦的狀況,他不瞭解他的老師的這個狀況,他看他好像心如死灰一樣。故問:今之隱機者,非昔之隱機者也。子綦說:這個問題問得很好,今者吾喪我。那麼,吾喪我與荅焉似喪其耦相呼應。荅焉似喪其耦。似是似乎,好像是,事實上他並不一定真的喪其耦。那麼,甚麼是他的耦?下文說今者吾喪我。吾喪我與喪其耦相呼應,由此你可以瞭解甚麼是他的耦。頭一段這個引子最重要的就是這兩個觀念。你能夠瞭解他的耦,他今天為甚麼是喪我,你就瞭解甚麼是天籟。喪我不一定是壞的,你能達到喪我的狀態,你才能夠瞭解天籟。要不然,你只能瞭解人籟、地籟,你不能瞭解天籟。首先,你要從文字上瞭解,甚麼是他的耦。隱機而坐,仰天而噓。荅焉都是身體的狀況,就是沒精打彩的樣子。他所以如此沒精打彩的樣子,是因為他喪失其耦。假如他有他的耦,他就很有精彩,仰天長嘯,而不是仰天而噓,不荅然了。隱機而坐,仰天而噓。荅焉是physic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