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吉安市绿地系统规划(2009—2020)文本12311

上传人:marr****208 文档编号:150549042 上传时间:2020-11-07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吉安市绿地系统规划(2009—2020)文本12311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江西吉安市绿地系统规划(2009—2020)文本12311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江西吉安市绿地系统规划(2009—2020)文本12311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江西吉安市绿地系统规划(2009—2020)文本12311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江西吉安市绿地系统规划(2009—2020)文本12311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西吉安市绿地系统规划(2009—2020)文本1231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吉安市绿地系统规划(2009—2020)文本12311(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将吉安市建设成为国家级园林城市和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改善人民的生活和工作空间,美化城市面貌,提高城市品质,进一步使吉安市的生态系统形成良性循环,使资源得以永续利用,根据国家和地方颁布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文件,结合吉安市现状,应用生态学及景观生态学的有关理论编制本规划。第二条本规划是对吉安市城市总体规划中绿地专项规划的深化和完善,作为吉安市园林绿地详细规划和建设管理的指导性文件。第三条 规划区范围内任何单位和个人的建设活动,不得违背本规划的相关规定。第二章规划依据与范围目标第四条 规划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2007第74号令)中

2、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1989第22号令)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2007第84号令)城市绿化条例(国务院1992100号令)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城建1993784号)国家园林城市标准(2005年)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暂行)(建城200498号)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2002年)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1997年)公园设计规范(CJJ4892)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 852002)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建设部2000192)城市绿线管理办法(建设部令第112号)江西省城市绿化管理办法(江西省人民政府令批79号)吉安市城市总体规

3、划(2007年2020年)第五条规划范围、规模与期限规划范围:本次“吉安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规划范围与“吉安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中心城区范围一致,即东起青原区的田心、平湖、浒岗、吉安县永和镇的南安、龙山、彭家塘、永安;西至吉州区的淇塘、大塘、新民、罗塘、罗家坊、大巷、瓦桥、彭家坊、吉安县敦厚镇的竹山、南街;北起吉州区的大江边、青原区的临江,南至吉安县社前、连山、梨塘。规划市区面积约240平方公里左右,其中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约76平方公里。规划规模:至2012年,中心城区规划人口57万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56.8平方公里。至2016年,中心城区规划人口65万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66.4平方公里

4、。至2020年,中心城区规划人口73万人,城市建设用规模76平方公里。规划期限:规划分三期。近期:2009年2012年;中期:2013年2016年;远期:2017年2020年;远景:2020年以后。第六条规划指导思想充分利用吉安市的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条件,建设良好的城市绿化大环境。以自然山水为依托,展现历史文化名城的风貌;以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为中心,协调城市生态环境建设与自然景观和人文遗产保护之间的关系,营造“天人合一”的人居和谐环境;以坚持政府组织、群众参与、统一规划、因地制宜、讲求实效的原则,强调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统一,编制融自然山水景观和古城文脉格局于一体的吉安城市绿地系统规

5、划;以加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确定21世纪吉安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战略,努力建成总量适宜、分布合理、植物多样、景观优美的城市绿地系统。第七条 规划原则生态性原则,以生态效益为核心,完善绿化生态功能;系统性原则,增强绿地系统功能,完善绿地类型和布局;多样性原则,体现生物多样性,丰富植物群落层次、种类;因地制宜原则,强化地域性特点,树种选择、栽植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原则,近、远期建设分步规划,实现可持续发展;节约型原则,保护和利用自然环境,建设节地、节能、节约资金的节约型园林。第八条 规划目标依据吉安市城市总体规划并结合其它专项规划,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科学规划各类绿色空间,

6、合理制定绿化指标,逐步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形成完整、统一、有机的绿地系统,营构“城在青山绿水中,青山绿水在城中”的生态园林城市景观,满足维持生态平衡,改善环境质量,美化城市景观,方便群众游憩的需要。为吉安市市民营造一个优美、舒适、安全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将吉安市建设成为地域特点鲜明的现代化花园城市,实现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和国家宜居城市的目标。第九条 规划指标至2012年, 绿化覆盖率达到42.6,绿地率达到37.62,人均公园绿地11.95m2/人。至2016年,绿化覆盖率达到43.8,绿地率达到38.42,人均公园绿地14.49m2/人。至2020年,绿化覆盖率达到44.2

7、,绿地率达到39.14,人均公园绿地16.34m2/人第三章 市(城)域绿地系统规划第十条 吉安市的行政区域共有各类城镇113个,其中设区市1个、县级市1个,县城10个、县(市)以下建制镇101个,本次绿地系统规划着重吉安市市区规划范围。根据吉安市总体规划,市区东起青原区的田心、平湖、浒岗、吉安县永和镇的南安、龙山、彭家塘、永安;西至吉州区的淇塘、大塘、新民、罗塘、罗家坊、大巷、瓦桥、彭家坊、吉安县敦厚镇的竹山、南街;北起吉州区的大江边、青原区的临江,南至吉安县社前、连山、梨塘。规划市区面积约240平方公里左右。第十一条 市域绿地系统的结构与布局1、结构:二环二脉三片二环:外环以规划区域外围的

8、山体、水体、水田、湿地、防护林带等构筑绿色生态环廊。内环以城区外环路构成的环状道路形成城市绿化环廊。二脉:以赣江、禾河作为城市绿脉,构成贯穿市区南北向和东西向的景观轴线,构建特色鲜明的滨江绿化景观。三片:以赣江、禾河为界划为三个绿化片区,即河西片、河东片、河南片。2、布局:以高速公路、国道、铁路的绿化将各类绿地有机地串联,并将之引入中心城区,以赣江、禾河联系众多的水库、水塘、小溪,形成遍布市域的水循环系统和湿地景观。以临近中心城区的水体,水田,风景区,农业观光园等作为楔入绿地。构筑以公路、铁路、赣江、禾河为线,以风景区、城镇、古村为点,以片为面,构筑以中心城区为核心,覆盖整个市域,城乡一体化的

9、绿地系统。第十二条 城镇绿地系统规划至2010年,城镇的绿地率要求达到35%,绿化覆盖率达到40%以上,至2020年,城镇的绿地率要求达到37%,绿化覆盖率达到42%以上。第十三条 水系、湿地的发展规划1、注重赣江、禾河沿岸绿化。尽量顺其自然,适当点缀,绿带的宽度和位置要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最小宽度宜20米以上。基本标准规划为:赣江两岸绿化带50米以上,采取针、阔叶林带混植,乔、灌草复层混交;禾河两岸绿化带30米以上。2、加强水库、水塘、泄洪滩地等湿地保护,以“生态优先、最小干预、修旧如旧、注重文化、以民为本、可持续发展。”六项原则进行保护和利用,制定有效措施,严禁填埋水体。3、坚持“重在保

10、护、生态优先、合理利用、良性发展”的方针,充分发挥湿地在改善生态环境、休闲、科学研究和科普教育等方面的效益。湿地建设可兼具旅游、漁业和水生蔬菜生产、水禽养殖等,使之成为生物多样性丰富,生态环境良好,野趣横生的游览胜地和水产基地,获得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4、 植物配置要符合湿地的特殊要求,要按照水体的深度和岸边的土质情况合理进行植物配置。树种选择要以本地植物为主,因地制宜地安排挺水植物,浮水植物和沉水植物,沿岸边缘带则选用姿态优美的耐水湿植物,同时要求这些植物具备处理水体污染物的功能。5、 控制有污染企业的建设,建立乡镇企业污水排放的管理制度,有效地控制污水的排放量、排放标准和排放地点。对于

11、排污严重,造成水资源破坏的企业,必须坚决拆除,依法处理。第十四条 生态农业发展规划河西片农业区:包括禾埠、兴桥、长塘、樟山、曲濑。此区丘陵较多,宜发展果木业,蔬菜和畜禽养殖业。发展和畜禽养殖,农业科技新技术应用、新品种开发。河东片农业区:包括天玉、值夏2个乡镇以及富滩镇的固山、张家渡、棠溪、社山,文陂乡的渼陂、西竺、沙湾、甲先、文陂、小水,此区山地较多,河流纵横,规划沿公路建设苗木产业带和蔬菜生产基地。河南片农业区:包括敦厚、永和、凤凰、横江4个乡镇以及梅塘乡的裴家。此区地势较低洼,以生产水稻为主。宜开发水产养殖,如渔业、养珍珠,建湿地观光园、生态农业观光园等。第十五条 农业观光园发展规划规划

12、在横江、兴桥、永和建设农业观光园,为中心城区的居民提供近距离的旅游场所。横江水质清澈,沙滩明净,鱼类丰富,可发展漂流、垂钓、捡螺丝等野趣旅游项目,同时结合葡萄生产和采摘形成特色旅游;兴桥以农业科技馆展览、畜禽养殖基地为主要观赏内容;永阳古迹众多,规划在古镇、古窑周围发展生态农业观光项目,以有效保护古迹,增加旅游内容。第十六条 山体绿化发展规划采用间伐补植方式增加常绿、落叶、阔叶和观花、观果、观叶的树种,逐步发展为混交林;模拟本地自然植物群落,合理培育人工植物群落,形成以乔木为主体,灌木、地被搭配得当,植物种类丰富,结构稳定,可持续发展的人工植物群落;进行封山育林,严格保护原有山林,严禁在林内砍

13、伐,开垦农田等对生态有害的行为,减少人类干预,培育形成良好的自然植物群落;适度进行山体的开发、利用和建设,合理利用山地资源;保护山林栖息的野生动物,禁止在林内狩猎,野外用火等。第十七条 防护绿地发展规划防护绿带基本标准:京九铁路两侧30米至70米;高速公路两侧20-50米;国道两侧15-30米;赣江两岸50米以上;禾河两岸30米以上;沿高压电力线两侧设置高压走廊防护绿带每侧宽2040米;工业园区绿化隔离带不低于50米;特殊场地如回归园、传染病防治医院等绿化隔离带100-200米;对于污染较严重的地段可适当增加绿化隔离带的宽度。第十八条 风景名胜、人文景观发展规划吉安市1991年被列为江西省第一

14、批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共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0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30处,共41处。其中河西片区现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2处;河南片区现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河东片区现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4处。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建设地域特点鲜明的城市园林景观,文物保护尤为重要,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适度开发,建成各具特色的园林绿地,提供更丰富的游览内容。第十九条 生态建设目标:将吉安市中心城区建设成为以蓝色水网、绿色山岸为基质的生态环境优美、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和谐的独具特色的滨水生态城市。第二十条

15、 生态建设原则: 1、坚持协调发展,实现双赢。一以贯之地强化“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理念,突出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并重,在发展中加强保护,在保护中促进发展,做到生态环境景观好,生态环境质量好,生态环境管理机制好,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效果好,努力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良性互动和协调发展。2、坚持科学定位,规划先行。按照统筹规划、分类指导的原则,明确不同区域的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制定完善科学的绿地系统规划,作为保护、整治、建设的基本依据。切实维护规划的权威性,严格按照规划组织实施,未经批准,不得随意变更规划内容。3、坚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因地制宜、合理投入、生态优先、科学建绿,将节约理念贯穿于规划、建设、管理的全过程,引导和实现城市园林绿化发展模式的转变,促进城市园林绿化的可持续发展。4、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加大投入,强化监管,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公共服务。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发挥企业和社会组织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和运行有效的生态环境建设机制。第二十一条 生态格局: 1、“山、水、湿地、城”的生态基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