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历史 知识点汇总 教案

上传人:binzh****nxia 文档编号:150520734 上传时间:2020-11-0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历史 知识点汇总 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中学历史 知识点汇总 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中学历史 知识点汇总 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学历史 知识点汇总 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历史 知识点汇总 教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知识体系概览主题归纳整合一、中华文明起源的特点1多元一体(1)新石器时代多元一体的格局初步奠定。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从“满天星斗”走向“中原核心”;满天星斗新石器时代中期,六大文化区系并行不悖;中原核心新石器时代晚期,只有中原区系龙山文化维持在较高水平。(2)战国时期多元一体的格局正式形成。从商周至战国时期,华夷杂处,华夷交融;战国时期,以华夏族为主体的多元一体格局正式形成。(3)从秦代开始,多元一体的格局被大一统的政治所巩固。2源远流长(1)超百万年的文化根系(指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存)。(2)上万年的文明起步(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3)五千年的古国(中华文明的形成)。(4)两千年的中华

2、统一实体(秦代以来的大一统局面)。二、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特征1经济方面:铁器、牛耕的使用,生产力飞跃;井田制逐渐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2政治方面: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各国变法;分封制逐渐崩溃,开始出现县制,形成中央集权的雏形;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由奴隶制贵族政治向封建的官僚政治演变。3文化方面:礼乐制度崩溃,形成了“百家争鸣”局面,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4民族关系:“华夷”观念削弱,华夏族与周边少数民族在征伐和交流中逐渐融合,产生了华夏认同观念。5军事方面:大国在争霸战争中相互兼并,实现了区域性的局部统一,加快了全国统一的步伐。三、秦汉(公元前221公元220年):中华文明的

3、形成和发展阶段1阶段特征秦汉时期包括秦朝(公元前221前207年)、西汉(公元前202公元9年)、东汉(公元25220年)等王朝,是我国的“大一统”、封建社会初步发展的时期。(1)政治上:“大一统”的实现,秦汉王朝加强了对周边少数民族地区的管辖,政权基本稳定;秦朝建立封建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到西汉时得以巩固。(2)经济上:以农业为主导的封建经济初步发展;秦朝统一度量衡、货币,两汉的休养生息政策有利于经济发展;黄河流域是当时的经济重心;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沟通了中西方的贸易往来。(3)思想文化上:秦朝“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政策加强了思想控制;西汉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思

4、想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科技文化迅速发展,尤其是造纸术的发明;文学、艺术各放异彩;佛教的传入与传播。2汉代“大一统”局面形成的措施及影响(1)政治方面汉武帝颁布“推恩令”,成功分解了诸侯王的势力。加上采取其他一些打击手段,诸侯国不再对中央形成威胁。加强皇权,削弱丞相权力。设立直接听命于皇帝的中朝。实行察举制,大量选拔人才,重视官吏的任用和考核,加强皇帝对地方官吏的控制。实行刺史制度,将全国划分为13州部,负责对辖区内郡级官员及子弟和豪强势力进行巡视监察。任用酷吏治理地方,严厉镇压豪强、游侠等社会势力的不法行为。(2)经济方面:改革币制,将铸币权收归中央;实行均输平准、盐铁官营、“算缗”、“告

5、缗”等经济政策,打击私营工商业者。(3)思想方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尊崇儒学,提倡“大一统”思想,逐步确立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独尊地位,适应了汉武帝时期的政治统治需要。此后,儒学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3从“百家争鸣”到思想“大一统”的发展演变(1)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动荡、大变革。不同学派根据自身实际需要提出各自的治国思想主张,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一片繁荣景象,即“百家争鸣”。(2)战国晚期,伴随兼并战争的进行,社会出现统一的趋势,秦朝建立后,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为巩固统治需要在思想领域实行“焚书坑儒”。(3)汉代为巩固大一统的需要,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确立儒学的独尊地位,这说明中国古代治国思想从“百家争鸣”的纷争阶段发展到思想“大一统”阶段。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