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闭式循环养殖系统的水质变化开题报告

上传人:大**** 文档编号:150519623 上传时间:2020-11-0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封闭式循环养殖系统的水质变化开题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封闭式循环养殖系统的水质变化开题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封闭式循环养殖系统的水质变化开题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封闭式循环养殖系统的水质变化开题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封闭式循环养殖系统的水质变化开题报告(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海洋生物资源与环境封闭式循环养殖系统的水质变化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水循环是21世纪世界范围内生存竞争的重要性资源,我国从事渔业生产的劳动力约占世界渔民的三分之一,是世界水产养殖第一大国。而水产品总量也占世界的绝大部分,据有关机构预测,世界水产品消费量在未来30年内增长率大约在1.0%2.9%,而水产品的增加主要来自水产养殖业,这就预示着,人们不得不寻求一种效益稳定、环境友好的水产养殖生产模式。循环水养殖系统因其节水、省地、对环境友好等优点被认为是21世纪水产养殖业发展方向的主导生产模式之一。对于循环水养殖,政府也给予积极的响应,2006年3月,农业部颁发水产养殖业增长方式转变行

2、动实施方案,在全国建立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试点厂,同时,政府在政策制定和重大项目资助上开始倾斜。十五科技攻关、国家“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2007年度863计划等重大专项课题均以循环水养殖系统为对象进行资助。在这种大环境下,选择封闭循环水养殖系统的水质变化为课题进行试验,就显得刻不容缓,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水产品的生长健康和质量,进而影响到经济效益,在循环养殖中,解决水质问题是核心问题。通常在解决水中废弃物质有三类手段,物理净化、化学净化和生物调控,物理净化主要是曝气,尽可能阻止反硝化反应,来降低对水产品有毒害的氨氮;化学净化是利用如臭氧和过氧化氢等强氧化剂氧化水体中的

3、污染物,杀灭水体中的病毒、病菌和微藻。此两种方法都有一定的局限性,长期使用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生物调控是一种最为理想的环保型方法,其原理是营造一个适合硝化细菌生长的环境,并维持旺盛的硝化作用,当养殖循环水经过生物滤床时,将水中的氨氮及亚硝酸氮等有毒物质氧化为没有直接毒性的硝酸氮,养殖密度越高,循环水系统对生物滤器的依赖性也就越强。本实验就是对生物处理水样进行长期跟踪测定,希望对以后的研究提供一些原始数据,促进养殖产业的发展。二、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拟解决的主要问题:主要内容:1. 测定水样化学指标2. 分析数据,测定生物滤膜对氨氮的转化情况拟解决的主要问题:1.如何做到比较精确的测定化学指标三

4、、研究的方法与技术路线:研究方法:1. 取样测定2. 制图分析数据技术路线:循环水养殖系统不同浓度的鱼种养殖水样采集,抽滤,冷藏氨氮、硝氮、亚硝氮和无机磷三天测一次温度、pH、溶氧每天测定整理数据、分析数据四、研究的总体安排与进度:(1) 整个实验在09年4月中旬着手,于09年8月底全部结束。(2) 于10年查阅文献,形成论文初稿,请指导老师指导修改。(3) 11年4月到5月进行最后完善工作。五、主要参考文献:1 罗国芝,朱泽闻. 我国循环水养殖模式发展的前景分析 , 中国水产 2008,(2)75-76.2 张宇雷 美国工厂化循环水养殖中生物滤器的研究. 渔业现代化 2009,36(4).

5、3 朱松明 循环水养殖系统中生物过滤器技术简介.J. 2006(2):16-18.4 赵丽梅, 刘慧玲, 刘宏良. 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含氮物质的净化方法 OCEAN AND FISHERY 2006年第5期.5张宇雷 ,刘晃. 渔业现代化2009年第36卷第4期.6罗国芝, 谭洪新. 泡沫分离技术在水产养殖水处理中的应用,水产科技情报,1999,(26):202-206.7柯清水. 硝化细菌与水产养殖M.台湾:养育世界杂志社,2002:229.8CHEN S L ,LING J ,BLANCHETON J-P Nitrification kinetics of biofilm as affe

6、cted by water quality factors J.Aquacultural Engineering,2006,34:179-197.9管崇武, 刘晃, 宋红桥等. 循环水养殖系统中膜法SBR水处理工艺运行模式的研究 ,渔业现代化2005年第4期.10 岳强. SBR技术的发展及应用J,污染防治技术,2003,16(4):35-38.11刘晃, 管崇武, 生物膜法SBR在循环养殖水处理影响因素分析 南方水产第4卷第4期 2008.12郑平,徐向阳,胡宝兰.新型生物脱氮理论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13叶建峰 废水生物脱氮处理新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14

7、海水养殖 天津市水产研究所.15 Application of constructed Wetlands on Wastewater Treatment for aquaculture ponds Vol.12 No.6 2007 1131-1135.16詹伯军,陈国喜.膜法SBR工艺处理印染废水工程设计 J.中国给水排水 ,1997(7):25-28.17NGUYEN Aah-Long,DUFF S J B. Application of feedback control based on dissolved Oxygen to a fixed-film sequencing batch r

8、eactor for treatment of brewery waste waterJ. Water Environ Res, 2000,72 (1):75-83. 18吴凡 ,鲍越鼎. 一种新型悬浮滤料在循环水养殖系统中的生物过滤效果.水产科技情报 2008,35(6)293-296.19 王昌良,陈炳炎,魏志文.一种新型滤料的研制及其在曝气生物滤池的应用.矿产综合利用,2007(2):6-10.20Robertson L A, Kuenen J G.Aerobic denitrification:a controversy revived J. Arch Microbiol,1984(1

9、39):35135421Pai S L, Chong N M, Chen C H.Potential application of aerobic denitrifying bacteria as bioagents in wastewater treatment . Bioresource Technology, 1999,68:179-185.22Patureau D, Zumstein E, DelgenesJ P , et al.Aerobic Denitrifiers Isolatedfrom Diverse Natural and Managed Ecosystems . Microb.Ecol, 2000, 39:145-152.23高廷耀,周增炎,朱晓君.生物脱氮工艺中的同步硝化反硝化现象.城市给排水,1988,24(12):6-9.24张亚光,方柏山,闵航.一株好氧反硝化菌的特征及系统进化分析J.华侨大学报,2004(25):75-78.25马放,周丹丹.一株好氧反硝化菌生理生态特征的研究.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6,38(4):575-57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开题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