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底栖动物的研究概况【文献综述】

上传人:大**** 文档编号:150518630 上传时间:2020-11-0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型底栖动物的研究概况【文献综述】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大型底栖动物的研究概况【文献综述】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大型底栖动物的研究概况【文献综述】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大型底栖动物的研究概况【文献综述】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大型底栖动物的研究概况【文献综述】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大型底栖动物的研究概况【文献综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型底栖动物的研究概况【文献综述】(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毕业论文文献综述海洋生物资源与环境大型底栖动物的研究概况摘要:随着对环境保护方面的重视和研究者对水体生态系统研究的深入,大型底栖动物的研究工作愈显重要,目前对于大型底栖动物生态学方面研究也越来越多,这些研究对于了解环境质量和水体污染情况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就是对国内外学者关于大型底栖动物的研究情况进行简要概述,并且对大型底栖动物的研究进行简要的展望。关键词:大型底栖动物;生态学研究;环境质量1.前言随着对环境保护方面的重视和研究者对水体生态系统研究的深入,大型底栖动物的作用愈显重要,目前国内对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等已做了较多研究工作1-3。大型底栖动物同人

2、类的关系密切,许多大型底栖动物可供食用,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对大型底栖动物的研究在生态学研究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有些种类的大型底栖动物,如多毛类里的小头虫和沙蚕等,是海洋污染的指示生物4。通过对大型底栖动物的研究和分析,可以了解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分布及其物种多样性情况,为当地的环境质量评价、环境管理以及后续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资料。2.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国内外对大型底栖动物的研究历史有所不同。我国的研究始于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后,当时的研究者在我国沿海地区进行了一定的有关大型底栖动物的调查,并整理发表了调查报告。建国后,研究者又对我国沿海大型底栖动物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和标本采集,并获得了大批底栖动物

3、的标本5。当时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于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定性研究6,而后更加注重大型底栖动物生态学方面的研究。国外大型底栖动物研究早于我国,研究涉及面较广。除了对大型底栖动物进行标本采集、种类鉴定以及群落结构分析外,国外研究者也进行了大型底栖动物生态学、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的研究,使用并推广了多种大型底栖动物的研究方法。同时,其在研究上注重多学科交叉渗透,开展国际性的研究合作,推动了大型底栖动物的研究发展7,8。近些年来国内外研究者主要针对大型底栖动物生态学方面进行研究,通过分析研究采集地大型底栖动物,从而对当地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关于大型底栖动物的研究现状,主要从大型底栖动物研究的区域、

4、方法和指标三个方面进行介绍。2.1大型底栖动物研究的区域大型底栖动物研究的区域,可分为海洋区域和淡水区域两种。海洋区域除海域滩涂外,也包括江河入海口区域,例如我国的黄河入海口区域、渤海湾近海海域、长江口区域等。目前关于海洋区域的大型底栖动物的研究相对较多。近些年来关于海洋区域大型底栖动物的研究有,2008年,王志忠、段登选和张金路等人对黄河入海口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进行了野外调查与研究9;2008年4月下旬,王瑜、刘录三和刘存歧等人在渤海湾近岸海域进行了大型底栖动物调查10;2004-2006年,谢志发、何文珊和刘文亮等对长江口崇明东滩湿地芦苇盐沼区域的大型底栖动物进行分析研究11;2006年8

5、月,袁伟、金显仕和戴芳群调查长江口以南浙江沿岸区域12;自1998年起,J.E.Sanchez-Moyano、I.Garca-Asencio和J.C.Garc a-Gomez等对Odiel-Tinto河口浅海大型底栖动物群体进行研究调查7。 对于淡水区域,2009年4月,高峰、尹洪斌和胡维平等对巢湖流域进行了采样调查13;2005年蒋万祥、贾兴焕和周淑婵等对香溪河流域进行了采样调查14。2.2大型底栖动物研究的方法 大型底栖动物的研究方法有多种,其中物种鉴定、计数和称重等最为基础;也可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进行多样性分析,例如对丰度、生物量的分析,以及对香农多样性指数、丰富度和均匀度的计算分析等。

6、国内研究者采用了多种方法进行大型底栖动物的研究。谢志发、何文珊和刘文亮等在对长江口崇明东滩湿地芦苇盐沼和不同发育时间的互花米草盐沼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特征进行分析研究时,采用丰富度指数(D)、香农多样性指数(H)以及均匀度(J)进行了多样性测定,并对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平均丰度、生物量进行了单因素方差分析11;高峰、尹洪斌和胡维平等采用野外采样调查的方法,运用Bray-Curtis相似性系数聚类分析和多维排序尺度(MDS)结合分析15,16,以及香农多样性指数、丰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等方法,对巢湖流域春季大型底栖动物的种群结构、生物多样性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13进行了研究;余婕、刘敏和侯立军等利用

7、稳定同位素示踪技术,对崇明东滩盐沼湿地夏季不同生境大型底栖动物的食物来源和营养结构进行了初步研究17;龙华、余骏和周燕等运用大型底栖动物污染指数(MPI) 18对乐清湾生态监控区潮间带环境质量情况的现状和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19;张海波、蔡燕红和王薇等通过对象山港滩涂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四季调查, 利用Brey经验公式20进行了大型底栖动物的丰度、生物量、次级生产力和P/B值的分析研究21。国外的研究情况如下,J.E.Sanchez-Moyano、I.Garca-Asencio和J.C.Garca-Gomez等对Odiel-Tinto河口浅海大型底栖动物群体进行了调查,通过研究大型底栖动物群落与粒

8、度、有机质和重金属的百分率之间的关系,建立了一个长期监测系统,进而研究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进化7;A Bakalem 、T. Ruellet和J.C.Dauvin 对阿尔及利亚的七个海湾的浅滩细沙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多样性进行分析,研究过程中应用了H、AMBI、 M-AMBI、BENTIX、BOPA 和ITI六个指数8。2.3大型底栖动物研究的指标大型底栖动物的研究指标主要有大型底栖动物物种的空间分布、沉积物的分布、生物量、丰度、群落结构、生物多样性等。这些指标易受环境因素影响,例如大型底栖动物空间分布受水文等因素的影响,生物量、丰度、群落结构、生物多样性受低氧环境的影响,而沉积物的分布受大型底栖生

9、物扰动的影响等。高峰、尹洪斌和胡维平等对巢湖流域进行的采样调查分析表明,从出入湖河流上游区域向下游区域生物多样性逐渐变差,研究发现大型底栖动物空间分布受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分析认为主要的影响因素为NO3-与Chla13。覃雪波、孙红文和吴济舟等研究了天津北塘河口地区几种大型底栖动物对沉积物的扰动作用。结果表明,生物扰动对沉积物的分布具有明显影响,不同功能群的大型底栖动物对各沉积层有不同的干扰22。目前底栖动物对沉积物的扰动研究中最常用的指标是表层扩散系数23,该研究表明,表层沉积物的扰动强度与生物体积显著相关22。袁伟、金显仕和戴芳群等对长江口以南浙江沿岸的一个明显低氧区进行了调查。通过研究分

10、析发现,低氧区内的大型底栖动物丰度和生物量的普遍较高,低氧环境对大型底栖动物的生物量、丰度、群落结构、生物多样性等方面产生了影响12。陈光程、叶勇和卢昌义等通过对不同林龄红树林底内大型底栖动物的研究分析表明:秋茄林恢复的初期,大型底栖动物的演替较明显,经过约20年红树林植被和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可发展到稳定并成熟的阶段24;红树林植被有益于维持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生境复杂性以及底栖动物的多样性25。3.研究的展望目前国内外对大型底栖动物的研究较多,大型底栖动物常被用来进行物种多样性的分析和生态环境的评价26 ,但这些多侧重于生态学方面,今后应注重分子水平的探究,建立世界范围的大型底栖动物资料库,进行资

11、源信息共享,展开多国合作,以探究更新、更好、更具实用价值的研究方法。我们研究的时候应尽量在研究思路上注重各个学科的交叉、渗透与综合;研究时多应用如计算机数据库和系统建模这些高新技术等;多进行数据资料的共享和建立信息平台来进行信息交流5。笔者认为目前的大型底栖动物研究侧重点在种群鉴定上,但国内相关的大型底栖动物图谱资料明显不足,给研究工作带来了较大的困难,今后可加强此方面的工作。另外,大型底栖动物应多与植物、其它非底栖动物、环境因子等因素结合研究,以使获得的结论更加全面、更具说服力。对大型底栖动物进行研究,主要目的是为环境质量评价以及污染监测提供生物学方面科学参考依据。近年来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12、日趋增大,所排放的污染物从数量及毒性上都有别于先前,而污染物对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影响的相关数据模型却并未得到及时更新,目前最详细的是苏格兰海洋生物学会研究所的Peterson(1975)所进行研究27。数十年后,相关情况会发生巨大变化,应有研究者对此展开及时更新研究。综上分析可见,大型底栖动物的研究仍不够全面,发展空间依然极大,主要可表现在数据资料不断完善并及时更新,以及对其方法的科学性、数据的准确性的确保上。参考文献1 张志南, 图立红, 于子山. 黄河口及其邻近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的初步研究J.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 1990, 20(2): 45-52.2 王宗兴, 范士亮, 韦钦胜, 等.

13、青岛近海大型底栖动物生物多样性现状J. 海洋通报, 2010, 29(1): 1-5.3 陶磊, 尤仲杰, 施慧雄, 等. 象山港大型底栖动物生态学初步研究J. 水生态学杂志, 2010, 3(1): 49-55.4 沈国英, 施并章. 海洋生态学M. 厦门大学出版社, 1996.5 田胜艳, 张文亮, 张锐. 大型底栖动物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作用J. 盐业与化工, 2009, 38(2): 50-54.6 蔡如星, 郑锋, 王彝豪, 等. 舟山潮间带生态学研究种类组成及分布J. 东海海洋, 1990, 1: 51-61.7 J.E.Sanchez-Moyano, I.Garca-Asencio

14、, J.C.Garca-Gomez. Spatial and temporal variation of the benthic macrofaunain a grossly polluted estuary from southwestern SpainJ. Helgol Mar Res, 2010, 64: 155168.8 A.Bakalem, T.Ruellet, J.C.Dauvin. Benthic indices and ecological quality of shallow Algeria fines and community. ecological indicators

15、, 2009, 9: 395408.9 王志忠, 段登选, 张金路, 等. 2008年黄河入海口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生物量研究J.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2010, 30(4): 29- 30. 10 王瑜, 刘录三, 刘存歧, 等. 渤海湾近岸海域春季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特征J. 环境科学研究, 2010, 23(4): 430-436.11 谢志发, 何文珊, 刘文亮, 等. 不同发育时间的互花米草盐沼对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影响J. 生态学杂志, 2008, 27(1): 63-67. 12 袁伟, 金显仕, 戴芳群. 低氧环境对大型底栖动物的影响J. 2010, 29(3): 293-296.13 高峰, 尹洪斌, 胡维平, 等. 巢湖流域春季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生态特征及与环境因子关系J. 应用生态学报, 2010, 21(8): 2132 2139.14 蒋万祥, 贾兴焕, 周淑婵, 等. 香溪河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季节动态J. 应用生态学报, 2009, 20(4): 923-928.15 Zhou H (周红), Zhang Z-N (张志南). Rationale of the multivariate statistical software PRIMER and its app lication in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开题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