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浮游植物的研究概述【文献综述】

上传人:大**** 文档编号:150519548 上传时间:2020-11-0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洋浮游植物的研究概述【文献综述】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海洋浮游植物的研究概述【文献综述】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海洋浮游植物的研究概述【文献综述】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海洋浮游植物的研究概述【文献综述】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海洋浮游植物的研究概述【文献综述】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海洋浮游植物的研究概述【文献综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洋浮游植物的研究概述【文献综述】(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毕业论文文献综述水产养殖海洋浮游植物的研究概述摘要:根据国内外论文,列举了海洋浮游植物的采集和研究方法。并以渤海湾和浙江的台州列岛、南麂、马鞍列岛浮游植物采集研究的结果为依据讨论了浮游植物组成与周期变化对渔业和赤潮的影响。关键词:浮游植物;采集规范;研究方法 近年来,随着有害物质进入海洋环境而造成的污染越来越严重。损害生物资源,危害人类健康,妨碍捕鱼和人类在海上的其他活动,损坏海水质量和环境质量等。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是制定合理的规划,要制定规划就得先进行环境调查。而生物监测与物理监测和化学监测相比,它更能综合地监测环境,更密切地反映以人类为中心的环境质量,所以浮游植物的调查也越来越受到重视。1

2、浮游植物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海洋浮游植物的监测有助于准确、及时、全面地反映海洋环境质量现状及发展趋势,为海洋环境管理、污染源控制和海洋环境规划等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常年对某一地区浮游植物的研究,有助于科学家筛选有价值的种类,用于各种经济开发。2浮游植物的采集与观察浮游植物采集与观察方法根据研究对象和目的的不同而不同,但各方法大致有很多相似性。2.1采水器 各种采水器均可,一般浅水(10m)水域可用玻璃瓶采水器,深水域则用颠倒采水器、北原式采水器或有机玻璃采水器。2.2浮游植物网内陆水域调查一般采用25#浮游生物网(网目直径64m),海洋调查可采用浅海型网(网目直径200m),但根据所需浮游植物的

3、到校不同还可选择浅水l型网、浅水型网。浮游植物网均为圆锥形网,用尼龙筛绢缝制而成。2.3浮游植物固定浮游植物的固定常采用鲁哥氏液或体积分数为5%的中性甲醛固定、20%浓度的缓冲甲醛、4%中性福尔马林、体积分数为8%的碘液等。2.4浮游植物的采样层次根据研究的目的和所在水体水深设置采水层次。有从底层至表层作垂直拖网采集、从5 m层至表层垂直拖网采集等。采集水样的同时,现场测量各项理化因子,如水温、盐度、pH值、N、P营养盐、叶绿素等。2.5浮游植物的观察样品经浓缩后用光学显微镜观察、鉴定、计数。每个样品计数23个整片,取其平均值,分析研究浮游植物。或样品经浓缩后用相差显微镜观察,个别疑难种类进行

4、电镜观察。3 种类组成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与优势种在不同时间、不同水域有很大差别,甚至在同一水域的不同采集点也因受到的影响因素的差异而有很大不同。所以采样点的选择必须具有代表性。渤海调查所获浮游植物(杨世民,2007),经初步鉴定主要由硅藻和甲藻两大类组成,还有少数金藻和蓝藻,共有34属60种。其中硅藻28属53种,甲藻4属5种,金藻1属1种,蓝藻1属1种,渤海湾的硅藻主要为近岸广温广盐性种,其中优势种有具槽帕拉藻(Paralia sulcata)、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尖刺伪菱形藻(Pseudo nitzschia)、圆筛藻 (Coscinodiscus sp

5、p.)等,还有一些底栖硅藻也常出现,如曲舟藻(Pleurosigma spp.)、舟形藻(Navicula spp. )。与历史资料相比,渤海湾耐污种数量明显增多,而角毛藻属的种类,无论从种类数和细胞量都大大低于以往的调查结果。在台州列岛海域(陆斗定,2001)检出浮游植物60种,分别隶于25属,其中春季出现28种,秋季出现51种。春季普遍出现的种类有:夜光藻(Noctiluca scintillans)、琼氏圆筛藻(Cos.jonesanus)、三角角藻(Ceratium tripos)、巨圆筛藻(Cos. Gigas)等;秋季普遍出现的主要种类有夜光藻、梭形角藻(Ceratium fusu

6、s)、琼氏圆筛藻、蛇目圆筛藻(Coscidiscus argus)、豪猪刺冠藻(Corethron hystrix)、洛氏角毛藻(Chaet . larenzianus)、长海毛藻(Thalassiothrix longissima)、叉分角藻(Ceratium furca)、长角角藻(Ceratium macroceros)、新月球甲藻(Dissodinium lunula)、汉氏束毛藻(Trichodesmium hildebrantii)等。南麂(陈舜,2009)从采集的样品中共鉴定出浮游植物为3门34属128种(硅藻104种,甲藻23种,蓝藻1种,),其中能形成区域性赤潮的浮游植物有1

7、4种。8个航次的观察计数显示,在春季南麂海域浮游植物以甲藻为主;夏季和冬季以硅藻为主;秋季大部分时间以硅藻为主,有时以甲藻为主;冬季以硅藻为主。除冬季外,其它季节都出现了赤潮,形成赤潮的主要浮游植物春季为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和夜光藻;夏季为中肋骨条藻、拟尖刺菱形藻(Pseudo nitzschia pungens)和旋链角毛藻(Chaetoceros curvisetus);秋季为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sp.、旋链角毛藻和中肋骨条藻。马鞍列岛(陆斗定,1996)两个航次共检出浮游植物80种,分别隶属于36属,其中春季45种,秋季64种。春季

8、普遍出现的种类主要有:夜光藻、三角角藻、短角角藻(Ceratium breve)、梭形角藻、琼氏圆筛藻、蛇目圆筛藻、柔弱菱形藻等(Nitzschia delicatissima);秋季普遍出现的主要种类有:中肋骨条藻、菱形海线藻(Thalassiomema nitzschioides)、覆瓦根管藻(Rh.alata f.gracitlima)、尖刺菱形藻(Nitz. punguns)、豪猪棘冠藻、中华盒形藻(B.sinensis)、假弯角毛藻(Chaet.pseudocurvsetas)、梭形角藻、汉氏束毛藻、具尾鳍藻等(Dino physis caudata)。4季节变化渤海(杨世民,200

9、7)春季(5月)出现的优势种主要为具槽帕拉藻、虹彩圆筛藻(Cos.oculus iridis)、新月菱形藻、中华齿状藻(Odontella sinensis ),此外还有数量较多的曲舟藻和舟形藻等底栖硅藻出现。夏季(7月)出现的优势种主要为尖刺伪菱形藻、菱形海线藻、圆筛藻属的一些种类、还有数量较多的曲舟藻和舟形藻。秋季(11月)出现的优势种主要为具槽帕拉藻、柔弱几内亚藻、,虹彩圆筛藻、中肋骨条藻。冬季(2月)出现的优势种主要为具槽帕拉藻 (29. 2% 42. 9% ),虹彩圆筛藻(28. 4% 5. 8% ),尖刺伪菱形藻(14. 30% 11. 17% ),曲舟藻和舟形藻也较常见。南麂(陈

10、舜,2009)春季航次南麂海域硅藻平均丰度为4.39105个/m3,占浮游植物平均丰度的23.1%;甲藻平均丰度为14.64105个/m3,占浮游植物平均丰度的76.9%。夏季航次南麂海域浮游植物平均丰度为353.25105个/m3,其中硅藻平均丰度为346.67105个/m3,占浮游植物平均丰度的98.1%;甲藻平均丰度为6.58105个/m3,占浮游植物平均丰度的1.9%。秋季航次南麂海域浮游植物平均丰度为237.60105个/m3,其中硅藻平均丰度为6.55105个/m3,占浮游植物平均丰度的2.7%;甲藻平均丰度为230.75105个/m3,占浮游植物平均丰度的97.2%;蓝藻平均丰度

11、为0.30105个/m3,占浮游植物平均丰度的0.1%。冬季航次南麂海域浮游植物平均丰度显著低于其它季节,仅为0.30105个/m3,其中硅藻平均丰度为0.23105个/m3,占浮游植物平均丰度的76.6%;甲藻平均丰度为0.03105个/m3,占浮游植物平均丰度的10.1%;蓝藻平均丰度为0.04105个/m3,占浮游植物平均丰度的13.3%。马鞍列岛(陆斗定,1996)春季浮游藻的平均丰度为64.3104个/m3,其中甲藻占74%,硅藻约占25写,最高丰度达2086.4105个/m3,优势种主要有夜光藻、角藻、海链藻等,多样性指数为1.995。秋季浮游藻的平均丰度为7440.4105个/m

12、3,最高丰度达20761.2105个/m3,中肋骨条藻是测区唯一的优势种,占总细胞密度的”写以上,多样性指数极低,仅为0.069。尽管秋季出现浮游藻的种数略多于春季,但由于秋季浮游植物的种间分布很不均匀,优势种非常突出,这是造成秋季多样性低的原因,此种现象正是水体发生藻华的特征。5各种指数的计算指数是对种类数和物种丰度进行运算后得到的,常用的多样性指数有马加利夫(Margalef)多样性指数和香农-威勒(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等。6综合评估与历史资料相比,渤海湾(杨世民,2007)浮游植物优势种的数量有所减少,优势种的组成更为单一,其中角毛藻属的种类和数量相比以往大幅下降。受

13、季节和渤海湾入海河流所带淡水与外海高盐水势力消长与相互推移的影响,浮游植物细胞总量分布极不均匀。台州列岛(陆斗定,2001)附近海域存在多种赤潮生物,其中夜光藻等赤潮生物是调查区浮游植物的重要优势种,值得引起注意。秋季台湾暖流对本区的影响比春季强。虽未发生赤潮,但多种赤潮生物的存在是发生赤潮的潜在威协。南麂海域(陈舜,2009)浮游植物不但种类多,且密度大。该海区的活水和优良的生物多样性,可快速稀释有毒藻类分泌的毒素,又可缓解藻类密度过大造成的生物窒息现象,为该海区成为优良的自然渔区和人工养殖区提供了条件。马鞍列岛(陆斗定,1996)附近海域存在多种赤潮生物,其中夜光藻、中肋骨条藻是测区非常突

14、出的优势种,本区是浙江近海的夜光藻高丰度区之一。这一区域常发生鲍鱼及其它养殖生物死亡事件,这无疑与赤潮发生等有关,但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因此加强这一重要区域的赤潮观测与研究已成为当务之急。7浮游植物研究的展望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研究浮游植物的原理与技术还在不断改良与创新中,研究规范也在不断改善中。对于浮游植物的研究会变得越来越先进和高效。 此外浮游植物固碳的总量比全世界陆生植物的固碳总量都要多。浮游植物尽管微小,但(主要是)海洋扩大了它们的作用。它们死后,遗体会形成海中的“雪”连同它们所固定的碳降下,长年累月地堆积在海底,形成海底石油。它们对地球上的气温有着重要的调节作用。现在人类把石油从海

15、底抽上来使用,又把大量的碳释放到空气中,现在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比过去2000万年的任何一个时期都要多。参考文献1 蔡文贵,李纯厚,贾晓平.粤西海域浮游植物种类的动态变化及多样性J. 海洋环境科学, 2003,22(4):34-372 成永旭,邵锋,贺师水,等.流式细胞仪检测的胶州湾超微型浮游植物的分布和动态变化J. 中国海洋与湖沼学会甲壳动物学分会、中国动物学会、中国海洋与湖沼学会生态学分会2000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 2000(S1):41-423 陈舜,李扬,李欢,等.南麂列岛海域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研究J. 海洋环境科学, 2009,28(2):170-1754 邓平,马建敏,吴晓辉

16、,等.武汉月湖水生植被重建过程中浮游植物的动态变化J. 湖泊科学, 2007,19(5):552-5575 国家环境保护局.GB 12997-1991水质采样方案设计技术规定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1.6 国家环境保护局.GB 12998-1991水质采样技术指导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1.7 国家环境保护局.GB 12999-1991水质采样样品的保存和管理技术规定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1.8 江志兵,曾江宁,陈全震,等.热冲击和加氯后亚热带海区浮游植物细胞数量的动态变化J. 植物生态学报, 2008,(6):1386-13969 姜作发,夏重志,董崇智,等.水位变化对蛤蟆通水库浮游植物种群动态影响的研究J.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开题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