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和润之咏雪之作不尽依原题意也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15046355 上传时间:2017-11-0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01.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次韵和润之咏雪之作不尽依原题意也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次韵和润之咏雪之作不尽依原题意也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次韵和润之咏雪之作不尽依原题意也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次韵和润之咏雪之作不尽依原题意也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次韵和润之咏雪之作不尽依原题意也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次韵和润之咏雪之作不尽依原题意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次韵和润之咏雪之作不尽依原题意也(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柳亚子对沁园春雪评价柳亚子,被喻为历史上第一个预见毛主席会得天下的人。最近大爱柳亚子的沁园春,忍不住写些感想,原词如下:廿载重逢,一阕新词,意共云飘。叹青梅酒滞,余意惘惘,黄河流浊,举世滔滔。邻笛山阳,伯仁由我,拔剑难平块垒高。伤心甚:哭无双国士,绝代妖娆。才华信美多娇,看千古词人共折腰。算黄州太守,犹输气概,稼轩居士,只解牢骚。更笑胡儿,纳兰容若,艳想秾情着意雕。君与我,要上天下地,把握今朝。出于对本词的喜欢,自己百度了很多网友的解释,可是都不是很满意,很多典故没有解释全,所以今天自己做个注,限典故,因为词这个东西有个特点,就如五柳先生传所说: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没有标准答

2、案,要自己去感知。廿载重逢:廿读 nian(去声),意为二十,当年扬州文坛曾为杜牧二十四为哪二十四桥而争论不休,我爸爸说二十四桥其实是扬州的廿四桥,并非二十四座而是一座。青梅酒滞:取自曹操青梅煮酒论英雄。黄河流浊:唐末,李振在白马驿杀害裴枢等一批士人之后,向朱温谏言:“此辈尝自言清流,可投之河,使为浊流也。”邻笛山阳:晋向秀在山阳旧居,听邻人吹笛,追思亡友嵇康、吕安而作思旧赋,后以山阳邻笛借指思念故友。伯仁由我: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总会听到的电视剧台词,可是知道这个典故的人不多,解释下:东晋初,王敦起兵作乱,由武汉顺江下健康,其兄王导及家族受牵连,在宫外候罪。周伯仁进宫,王导请其说情。

3、周伯仁表面不加理睬。但积极向皇帝进言为王导开罪,并上书为王导请命。王导不知,所以怀恨在心。后来王敦破健康,握有大权,问王导要不要杀掉伯仁,王导一言不发,结果伯仁被杀。后来王导从文库中找到了伯仁以前的奏折,才恍然大悟,痛哭流涕:“我不杀伯仁,伯仁因我而死,幽冥之中,负此良友!” 。王导是建立东晋的大功臣,一时间有“王与马,共天下”的说法,王导性格随和,王敦性格暴躁,当年兄弟两人一起去金谷园拜访石崇,石崇引美女劝酒,如果劝饮不成便杀2掉劝酒的美女,王导酒力浅为保劝酒女子的性命,喝到大醉,而王敦酒力深,但任凭美女怎么劝酒就是不喝,一连三名女子被杀。王导的与人为善和他的和稀泥本事帮助司马睿平衡了南方各

4、方面势力,建立了东晋。“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东晋王谢两大家的王家便是王导一族,后大书法家王羲之便是王导的后人。无双国士:无双国士指韩信。黄州太守:苏轼。曾贬官黄州稼轩居士:辛弃疾。号稼轩居士。纳兰容若:纳兰性德,康熙年间词人,王国维人间词话有云:北宋以后,唯此一人。评价之高。即使不知道这个人也一定听过他那句:若人生只如初见。这首词是柳亚子和毛润之沁园春雪所作,个人觉得这首词虽在词律上更胜一筹,可是气势不足。毛润之与历代帝王相比,确实有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气势,这种气势在那个时代背景下足以让他气压历代帝王,以海纳百川之势,自信地说出: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柳亚子的沁园春在词

5、律上更甚一筹,词美,律美,张弛有度,收放自如,是上上之作,可惜柳亚子本人并没有压倒苏辛、纳兰的才华,所以这首词美有余却势不足。沁园春次韵和毛主席咏雪之作,不能尽如原意也廿载重逢,一阕新词,意共云飘。叹青梅酒滞,余怀惘惘;黄河流浊,举世滔滔。邻笛山阳,伯仁由我,拔剑难平块垒高。伤心甚,哭无双国士,绝代妖娆。才华信美多娇,看千古词人共折腰。算黄州太守,犹输气概;稼轩居士,只解牢骚。更笑胡儿,纳兰容若,艳想浓情着意雕。君与我,要上天下地,把握今朝。时,尹瘦石曾为毛泽东画像。尹瘦石向柳亚子索取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和柳亚子的和词,柳亚子遂书赠尹瘦石,并加写如下跋语:3毛润之沁园春一阕,余推为千古绝唱,虽东坡

6、、幼安,犹瞠乎其后,更无论南唐小令,南宋慢词矣。中共诸子,禁余流播,讳莫如深,殆以词中类似帝王口吻,虑为意者攻讦之姿;实则小节出入,何伤日月之名,固哉高叟,暇日当与润之详论之。余意润之豁达大度,决不以此自欺,否则又何必写与余哉。情与天道,不可得而闻,恩来殆犹不免自郐以下之讥欤?余词坛跋扈,不自讳其狂,技痒效颦,以视润之,始逊一筹,殊自愧汗耳!瘦石既为润之绘像,以志崇拜英雄之慨;更爱此词,欲乞其无路以去,余忍痛诺之,并写和作,庶几词坛双璧欤?瘦石其永宝之。一九四五年十月二十一日,亚子记于渝洲津南村寓庐抗手(1).举手。施礼。(2).举手。示意告别。 (3).犹匹敌。“叹为中国有词以来第一作手,虽

7、苏,辛未能抗乎”这一句是柳亚子说的。指的是对毛主席的 沁园春.雪这首词的评价。说明柳亚子对这首词推崇备至,惊为神作!他认为即便是苏东坡或者是辛弃疾也比不上!1945 年 10 月。一首诗能掀起如此大的轰动的确是古今罕见的蔚然奇观。这一年 10 月,毛泽东率中共代表团从延安赴重庆与国民党 进行和平谈判。就在谈判期间,毛主席见到他的老朋友柳亚子,分外高兴,随后就手书 沁园春.雪于一页印有“第十八集团军重庆办事处”的信笺上,相赠于柳亚子。柳亚子读后,内心大为激荡,即唱和一首沁园春“次韵和毛主席咏雪之作,不能尽如原意也。”在柳词沁园春之后,分又写了一首自跋在诗后,在此不妨抄录于下,让我们看一代名词人柳

8、亚子是怎样欣赏毛泽东的 沁园春.雪的:“余识润之,在 1926 年 5 月广州中国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部长也。及 1945 年重晤渝州,握手惘然,不胜陵谷泡桑之感。余索润之写长征诗见惠,乃得其初到陕北看大雪沁园春一阕。展读之余,叹为中国有词以来第一作手,虽苏、辛未能抗手,况余子乎?效颦技痒,辄复成此。”后来,柳亚子忍痛割爱,又将沁园春.雪毛主席持墨迹转赠不断向他索取的著名画家尹瘦石,并又作跋文一篇,连同自己和作,一并送之。在给尹瘦石的这篇跋文中,柳亚子继续写道:“毛润之沁园春一阕,余推为千古绝唱,虽东坡、幼安,犹瞠乎其后,更无论南唐小令、南宋慢词矣。”接着柳亚子又将毛主席此词及自己的和作抄送 新华

9、日报(中共中央当时设在重庆陪都的报社),报社负责人认为发表此诗应向毛主席本人请示,而那时毛主席已签署了“双十协定”后返回延安,请示需费时日。后决定先刊发柳亚子的和词。柳词一出立即引起普遍的关注,因人们已从他词的题序中知道了毛主席写有一首沁园春咏雪之诗。一时报人及文化人多方奔走,四处寻找,于是出现了一些手抄本在私下流传。而抢先一步首发于报纸上的是吴祖光,他当时在重庆一家民营报纸新民报晚刊副刊西文夜谭当编辑。他从三处(或好几处)抄得此诗的不完全稿,拼合完整,于 11 月 14 日在该报第二版副刊上刊4出,并加有按语:“毛润之先生能诗词,似 鲜为人知。客有抄得其沁园春.雪一词者,风调独绝,文情并茂,

10、而气魄之大乃不右及。据毛氏称则游戏之作,殊不足为青年法,尤不足为外人道也。”此诗一出,若平地一声春雷在重庆造成大震荡,一夜之间人民奔走相告,相互议论,成为持续了很长时间的重大新闻;从青年到老者,从办公室到茶馆,评论赞叹之声不绝于耳。同时又若一石激起千层波浪,一圈又一圈水波向外扩,一直扩到全中国 960 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国民党一时慌了手脚,蒋介石 亲自责令国民党中宣部召开紧急会议, 布置围攻策略.昼夜之间,国民党反动派控制的各个报纸刊登大量的与毛泽东针锋相对的沁园春,而且还著文攻击毛泽东有“帝王思想”云云。重庆文化界进步人士对国民党当局的恶劣行为也给予了反击。郭沫若率先在新民报晚刊上发表了他

11、的第一首和词沁园春,接着又与聂绀弩和作一首发表于客观杂志上。王若飞舅父黄齐生老先生也作沁园春反击,一时间两派“沁园春” (革命派的沁园春与反动派的沁园春)在重庆上空与大地搏斗飞舞,“沁园春”也成了成千上万市民的口头禅。就在这万众瞩目,激烈论战的当口,重庆有一个十分精明的开饭馆的老板当即决定以“沁园春”为店名,而且在店堂内悬挂毛泽东主席的沁园春.雪以此招徕顾客,顿时生意火爆,日进斗金不在话下。那么对于敌人的指责,此诗有“帝王思想” ,毛主席怎么对付的呢?后来,即 1958 年 12 月21 日,毛主席正式为这首诗作了批注并点明了主题:“雪:反封建主义,批判二千年封建主义的一个反动侧面。文采、,风

12、骚、大雕,只能如是,须知这是写诗啊!难道可以谩骂这一些人们吗?别的解释是错的。末三句,是指无产阶级。”最后,让我们来看一看这一首诗本身的艺术魅力。犹如前面所引柳亚子所说,毛主席这首诗可谓千古绝唱,而且技艺、胸襟之高超也是中国有词以来第一作手,连东坡、稼轩均屈居其下。咏雪之作,自古以来,文人骚客无不多有咏叹,而且佳作迭出。但毛主席这首咏雪诗脱尽前人窠臼,词出新意,同时出依循古格,非大手笔不能出之。的确是“横绝六合,扫空万古”,大气包举祖国万里江山及悠久中华历史。上阕从写北方浑茫大雪开始。一起首就视野壮阔,千里、万里、冰封、雪飘,工仗整齐,上天入地,向八面展开,在此诗人内心之激情已一举盖了“北国风

13、光” 。然后又以方位地理写长城内外、黄河上下之大象,将一腔豪气再贯四行,笔力千钧包括了东、南、西、北。接着乘未竟的大豪气,稍稍一顿,进入细部描绘,山之舞如银蛇,雪原驰骋如白象,比喻神来,当以妙化入境,信手拈来,不费半点力气。这山、这雪想与老天一决高下吗?诗人在此也借此景暗示了自己欲与天地搏斗的壮烈情怀。情再随景起,情引领风景,诗人在幻美,等待阳光朗照,晴天丽日之时,那洁白的雪原上艳阳天普照河山大地,万紫千红犹如一群群红装素裹的少女,绚丽妩媚,光采射人,在此作为上阕收尾,意气是风发的,从茫茫大雪中脱颖而出,江山出现了红色的新姿,太阳也必将升起。精中之精蕴渐出,预示了一个崭新的中华诞生于祖国大地。

14、5上阕写景,景之美自然引出下阕写史,因历史上万千英雄豪杰争相为娇艳的江山,如美人般的江山(用了间接拟人修辞法)倾倒,歌唱。自然过片一完,以一个“惜” 为统领,连下七句臧否历史人物,共举五个著名中国皇帝作总体评价,以“批判二千年封建主义的一个反动侧面。”(作者语)一笔带过,势如 大江东去,浪花淘尽英雄。然后“俱往矣” 三个字再转折,大发浩叹,犹如孔丘的“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之浩叹,同时也是中华民族灵魂中的大浩叹。紧接着笔锋陡转又见欣喜:“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这是对当代中国新面貌的歌颂,是对以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中国人民即将获得解放的大歌颂,是对在人类的东方,黑暗中的旧中国之上即将出现的社会主义中国的大歌颂。诚如诗人自己所言:“末三句,是指无产阶级 。” 无产阶级专政的新中国 就要诞生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