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 伦理(3h).ppt

上传人:marr****208 文档编号:150382570 上传时间:2020-11-05 格式:PPT 页数:65 大小:3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07 伦理(3h).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07 伦理(3h).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07 伦理(3h).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07 伦理(3h).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07 伦理(3h).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07 伦理(3h).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7 伦理(3h).ppt(6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七讲 中国古代伦理道德,1 传统伦理道德与中国文化 2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3 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基本原理及历史发展,1 传统伦理道德与中国传统文化,一、古代社会生活与传统伦理道德 伦理文化的基础:小农自然经济的生产方式;家国一体的社会结构。在这个基础上产生的必然是以伦理道德为核心的文化价值系统。在这样的社会里,社会生活的秩序的构建和人际关系的调节主要靠伦理道德,而不是依靠法律。 孝亲敬祖,尊师崇古,修己务实,乐天安命等,是农业宗法社会环境下形成的社会心理和观念形态,渗透到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 血亲意识形成了独特的宗法制度,“六亲”、“九族”观念构成了社会意识的轴心。“六亲”-父子、兄弟、夫

2、妇。“九族”-父族四层、母亲三层、妻族两层。“六亲不认”和“不忠不孝”成为犯法的首恶。,二、传统伦理道德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1、伦理道德学说是古代哲学体系的核心 中国哲学是伦理型的,哲学体系的核心是伦理道德学说。 儒家强调天人合一,要求人们顺应天意,强调“内圣外王”,即以“仁、义、礼、智、信”修养自己的身心,规范自己的行为;人主(王)只有自己修养好,才能施仁政,才能推行王道政治。儒家还强调以“三纲五常”规范人际关系。 老子曾从本体论的角度说明: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至于道家的逍遥自在的人生观,崇尚自然、返朴归真的观念,追求自由平等、个性解放的思想,都与道德修养息息相关。 梁启超说:“儒家舍人生哲

3、学外无学问;舍人格主义外,无人生哲学。”,2、“善”是古代文学及艺术的价值取向,古代文学及艺术是以“善”为价值取向的。强调文学及艺术的教化作用。 “文以载道,美善合一”。强调文学对人的道德修养的“潜移默化”的作用,是文人作家一贯坚持的原则。 文学作品中的褒贬美丑都能体现多数人的道德价值判断。 惩恶扬善是多数的作品中体现的主题。尤其作品的结局。大都是正义战胜邪恶,幸福降临人间。实际上这是对读者进行“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提醒,借此进行道德教育。,3、政治学、史学、教育等注重道德提升,政治学成为道德评判之学,“政事”往往被归结为善恶之别,正义与邪恶之争,君子与小人之辨; 史学往往不以存史为基本任务,

4、而以惩恶扬善、“寓褒贬、别善恶”为宗旨。 教育更以德为首,德、智、体、美、劳,德育为先,传授知识退居其次。三字经曰“首孝悌,次见闻”,强调首先要懂得孝悌,其次再去扩展见闻学识。,2007年祭孔大典今天(9.28)上午在孔子故里曲阜举行,“国人不可不知的五句论语经典”征集活动结果也同时公布。分别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德不孤,必有邻;礼之用,和为贵。,2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传统美德规范与传统美德 1、传统道德规范(德目) 官方规范+民间规范,二者相辅相成。 孔子构建起第一个完整的官方规范体系,如男女授受不亲,仁者爱人,等等。孟子、管仲又作了进一步完

5、善。董仲舒整理出“三纲五常”,成为宋元明清一直遵循的传统道德规范。“三从四德”是封建社会对妇女的伦理道德要求“三从”,未嫁从父,即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妇德、妇言、妇容、妇功。要求妇女讲贞节、修言辞、学温顺、治丝麻。,孔子道德思想:,核心在“仁”;表现在“礼”。他用“仁”“礼”来规范人们的行为,使人们具有道德自觉,共同遵守一定的规范,这在春秋战国那种诸侯分裂割据、混战年年不断的历史时期,无疑是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果。 孔子的道德思想中,“礼”是人们行为的准则,体现了社会对人的外在约束,“仁”是“礼”的内在主导因素,是核心。“仁”是一种高尚的精神境界,是符合他所认定的真理的最高要求,也是他承

6、认的真理的本身。,从总体上看孔子的伦理思想,在心理层面,它指一种“爱人”的思想情感。所以说,孔子的伦理思想是一种以“仁爱”为核心内容的伦理思想。 在具体的行为层面上,它指“恭、宽、信、敏、惠”等为人处事的行为方式; 在行为法则的层面上,它指被称为儒家道德黄金律的“忠恕”原则,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孟子的道德规范,孟子把伦理和政治紧密结合起来,强调道德修养是搞好政治的根本。他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后来大学提出的“修齐治平”就是根据孟子的这种思想发展而来的。 孟子把道德规范概括为四种,即仁、义、礼、智。同时把人伦关系概括为五种,即“父子

7、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管子的道德规范与道德教育思想,在管子牧民篇中有如下文字:“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四维张,则君令行。守国之度,在饰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国有四维,一维绝则倾,二维绝则危,三维绝则覆,四维绝则灭。倾可正也,危可安也,覆可起也,灭不可复也,何谓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礼不逾节,义不自进,廉不蔽恶,耻不从枉。故不逾节,则上位安。不自进,则民无巧诈。不蔽恶,则行自全。不从枉,则邪事不生。”此应为“四维”的源起。,孙中山在民族主义第六讲中,特别八德。首先是忠孝,次是仁爱,其次是信义,其次是和平。 蒋委员长在南昌行营发起新生活运

8、动,特以礼义廉耻为日常生活之准则,并将其重新解释为:礼是规规矩矩的态度,义是正正当当的行为,廉是清清楚楚的辨别,耻是切切实实的觉悟。抗战时期,又另解释为:礼是严严整整的纪律,义是慷慷慨慨的牺牲,廉是实实在在的节约,耻是轰轰烈烈的奋斗。,2、传统道德不等于传统美德 传统美德是传统道德规范中的精华,是现代应该弘扬的,如五德四维,即礼仪廉耻,仁、义、礼、智、信。孙子兵法指出,“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曹操称此为“五德” 传统道德规范中也包含着许多应该抛弃的东西,如“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等。,二、中华民族十大传统美德,1、仁爱孝悌 仁爱就是对人有同情心,关心他人,处处为他人着想。孝悌就是父慈

9、子孝,兄友弟恭,就是孝心献给父母,兄弟朋友亲如手足。 这种美德不仅在家庭内适用,也适用于社会大家庭。 中国传统社会中出现了无数孝子慈父,仁兄贤弟。,2、谦和好礼,谦和就是谦让、谦虚、和气,和为贵。好礼就是注重礼仪、礼节,讲礼貌。 谦和!尧-舜-禹禅让帝位,这是谦和的典范。尧在位70年,最后让位给舜。后来舜也以同样的方式让位给禹。尧舜在退位时不传为给儿子,而是征询众人意见,“选贤任能”。 好礼!古代礼法是十分严格的。据周礼,臣下参见皇上要九拜:稽首,顿首,空首,振动,吉拜,凶拜,齐拜,褒拜,肃拜。史上有“三跪九拜”之说。 现代也讲礼仪:仪表、言谈、体态、社交、婚嫁、丧葬、书信等,概莫能外。,3、

10、诚信知报 “诚”就是真实无妄,诚于自己的本性,待人诚恳。“信”就是言行相符,说到做到,遵守诺言,守信用、讲信誉。“知报”就是知恩必报,“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在中国人眼里,恩将仇报,忘恩负义的人都是被谴责的对象,东郭先生与狼、农夫与凉僵的蛇就是这种寓言。,4、精忠报国: 精忠在古代就是忠于皇帝,忠于皇帝也就是爱国。 忠君的背后,是一种强烈的爱国意识。爱自己的家、爱家乡、爱国家、忠于朝延就是爱国。 中国历史上曾出现过杨家将、抗金名将岳飞、抗倭名将戚继光、收复台湾的郑成功。这些人都是“舍身取义”“杀身成仁”的精忠报国的典范。,5、克已奉公 克已就是克制自己的私欲,奉公就是服从于整体。克己奉公并

11、非毫不利已,专门利人,其本质是先公后私,个人私利服从社会公利。 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道出了克已奉公的精神境界。 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是克已奉公的典型。,6、修已慎独,修已就是自我修身,加强修养和自觉性,加强自我修养最关键的是“慎独”。慎独就是在自我独处时要严于律已,有高度的自觉性,战胜自已。 慎独不仅表现出一个人的修养,也反映出一个人的战胜自我的能力。只有能够战胜自已的人,才能无敌于天下。 1975年湖北睡虎地11号汉墓出土的秦简中有为吏之道一文,此文的开篇首句就是“欲赦其身,止欲去恶”。意思是作为官吏,首先要遵循的原则是严格管好自已,克制自已的欲望,去

12、除自已身上的恶习。,7、见利思义,“义”:从大处说,是指一切正义的事业;从小处说,是指所有公正、合理而应该做的事情,有时也指义气。利,就是利益、好处、经济效益。 义和利的关系:先义后利,见利思义是传统义利观的基本内容和合理内核。提倡“舍身取义”,反对“见利忘义”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内容。 南宋文天祥,在他47岁那年被杀害,在自已的衣带上写下了: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文天祥为孔孟之“仁义”而死,舍生取义,死而无憾。,8、勤俭廉正,勤劳节俭、廉明正直。对于普通平民来说,主要是勤劳节俭,不要奢侈浪费。对于为官者来说,强调廉洁、正直。

13、北宋的包拯、明朝的海端15141587,为官清正廉明,执法严峻,不避权贵,不循私情。包拯信奉“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的信条。 明朝于谦13981457也是勤俭谦正之模范,信奉“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百姓说长短”的信条。,9、笃实宽厚,笃实:忠诚老实。宽厚:待人宽宏大量。笃实宽厚是在为人处事方面的道德品质。它要求人们尊重客观事实,襟怀坦白,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曾子杀猪:有一次,曾子的妻子准备去赶集,由于孩子哭闹不已,曾子妻许诺孩子,回来后杀猪给他吃。曾子妻从集市回来后,曾子便捉猪来杀,妻子阻止说:“我不过是跟孩子闹着玩的。”曾子说:“和孩子是不可说着玩的。小孩子不懂事,凡事跟着父母学,

14、听父母的教导。现在你哄骗他,就是教孩子骗人啊”。于是曾子把猪杀了。,10、勇毅力行,勇毅就是做事有胆量、有勇气、有毅力、不怕困难、不怕危险。宋代欧阳修说:“遇事无难易,而勇于敢为。” 力行就是身体力行,为了有价值的目的大胆实战,最终成圣成仁。 德国著名诗人歌德十分推崇勇毅力行,他说“你若失去了财产你只失去了一点儿,你若失去了荣誉你就丢掉了许多,你若失掉了勇敢你就把一切都丢掉了。”照此推理,你若拥有勇毅力行的品质,你就会拥有一切。,三、传统美德与典范道德人格,传统美德=传统美德规范+典范道德人格 传统美德规范,造就了各种典范道德人格。这些典范道德人格包括圣人、贤人、仁人,还包括君子、善人。 古代

15、明君、名相、良将,都有体现典范道德人格,如周公、姬发,礼贤下士,他自称:我一沐三握发(洗澡时多次握发),一饭三吐脯(吃饭时多次把饭放下),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可见他为招揽人才而操心忙碌。因此被儒家尊崇为理想的人物化身和典范的道法人格化身。 典范道德人格的积极作用,四、中国传统处事之道,道德的作用在于协调人际关系,协调人际关系实际内容就是“为人处事”,所以,为人处事之道是传统道德的核心内容。,对传统为人处世之道的评价,一个民族把处世之道放在人生头等重要位置,这是一种文化的悲哀。所谓“世事洞察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涉世处即是自已做学问处”。 中国社会的血缘宗法制,使人人都生活在亲朋故

16、旧的网络中,这种社会结构和价值观的合一使得中国人对家庭、群体、社会关系等有很强的依附性;这种依附性,强化了“为人处事”的重要性。 对“为人处事”的“中和”法则过于看重,压抑个性的发展,导致了民族性格中竞争与开拓意识的缺乏。,“为人处事”之道十二范畴:,宽:严以律已,宽以待人。积极性:宽厚的性格、宽容别人的过失,赢得众多朋友。消极性:丧失个性,纵容错误。 恕:已所不欲,勿使于人。积极:能以自我的情感、意志去推想他人的情感和愿望,从而慎重地对待自已的行为,不对他人造成伤害。消极:宽恕在一定程度上也纵容了坏人。 诚:待人忠诚、老实,忠诚国家、忠诚皇帝,对朋友也忠诚。积极:造就了一批“舍身取义,杀身取义。”即忠君报国的民族英雄。消极:对皇帝的忠诚有时是愚忠,皇权被视为至高无上,对小人的忠诚往往上当。 信:讲信誉,言必行,行必果,说话算数,讲义气,君子一言,四马难追,君无戏言。积极:强调信誉至上,见利思义,能赢得交往者的信任。消极: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无法收回,即使说错了,也不能改悔。,传统处世之道十二范畴:,中:不前不后取其中,即儒家的中庸之道。积极:形成了“温柔敦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