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选型提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结构选型提纲(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概述第二章 多层建筑结构选型1 小空间墙支体系1.1 砖混结构1.1.1 结构特征 1) 结构材料 墙体-砖砌体 楼板-钢筋混凝土板 2)力学特性 1.1.2 结构布置 1)横墙承重 2)纵墙承重 3)纵横墙混合承重 4)部分框架承重 1.1.3 选型要点 1)房屋总高度和层数限值 2)房屋最大高宽比 3)抗震横墙最大间距 4)房屋局部尺寸限值 5)结构布置要点: 。优先采用横墙承重或纵横墙混合承重 。纵横墙宜均匀对称,平面对齐,竖向连续。 。按要求设变形缝。 。楼梯间不宜在尽端和转角。1.2 砌块结构1.2.1 结构特征 1) 结构材料 墙体-砌块 楼板-钢筋混凝土板 2)力学特性
2、同砖混结构1.2.2 墙体布置 1)横墙承重 2)纵墙承重 3)纵横墙混合承重 4)部分框架承重1.2.3 选型要点 1)平面规整,墙身对齐连续。 2)建筑尺寸,利于选择参数。 3)组砌合理,满足构造要求。 4)多用大块,减少吊装次数。1.3 现浇墙结构1.3.1 建筑特征 1) 工具式模板现浇内墙和楼板 2)空间小,刚度大1.3.2 结构类型 1)内浇外砌 内墙现浇,外墙砌体 2)内浇外挂 内墙现浇,外墙挂板1.3.3 选型要点 1)内墙承重,均匀布置,避免刚度突变。 2)外墙围护,加强连接,保证结构整体。1.4 异型框架结构1.4.1 结构特征 1) 体系构成:楼板-连梁-异型柱 2)梁柱
3、形式:梁-宽度小,高度大 柱- 1.4.2 选型要点 1)柱网尺寸合理 2)传力途径简捷 3)刚度分布均匀 4)平面布置规则2 底层框架体系2.1 建筑特征2.1.1 总体布置2.1.2 矛盾分析 1)功能-上静下动 2)空间-上小下大 3)结构-上刚下柔 4)设备-上密下疏2.2 选型要点2.2.1 总体要求 1)总高度和层数限值 2)底层框架柱网选择2.2.2 抗震要求 1)抗震横墙最大间距限值 2)抗震墙布置2.2.4 转换层设置 3 多层大板体系3.1 结构特征3.1.1 结构构成 预制大板:内墙板,外墙板,楼板3.1.2 板材类型 实心板 空心板 复合板3.1.3 建筑特征 空间小
4、适用于住宅,旅馆,宿舍 刚度大 可用于地震和非地震区3.2 选型要点 结构平面力求规则 建筑参数尽量减少 保证构件可靠连接 加强外墙板面防水 4 大空间柱支体系4.1 结构特征4.1.1 构成 板-梁-柱 4.1.2 类型 框架结构体系 桁架结构体系4.1.3 特征 空间大 适用于办公,教学,食堂,厂房 以竖向荷载为主 水平荷载影响较小4.2 选型要点 建筑平面灵活 屋盖形式多样 注重结构静力方案 保证构件可靠连接 5 工程实例分析5.1 混合结构 长安大学建筑馆 重庆建大学生宿舍5.2 底层框架结构 重庆三优大厦5.3 异型框架结构 陕鼓科技园住宅楼5.4 大空间柱支体系 重庆师范学院学生食
5、堂 第三章 高层建筑结构选型1 高层建筑与结构选型概况1.1 高层建筑的定义1.1.1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3规定 1) 居住建筑 10层及以上 2)公共建筑 24米1.1.2民用建筑设计通则JGJ37-88规定 100米均为超高层建筑1.1.3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高层建筑委员会建议 第一类 9-16 层, 50 米 第二类 17-25 层, 75 米 第三类 26-40 层, 100 米 第四类 40 层,100 米1.1.4钢筋砼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JGJ3-91规定 8 层以上的民用建筑1.2 高层建筑的发展1.2.1 古代高层时期 (18世纪以前) 1)
6、主要成就 高塔建筑 2)代表作品 前338年Tower of Babel 空中花园1.2.2 酝酿形成时期 (整个19世纪) 1)主要成就 钢铁,电梯 2)代表作品 1985年芝加哥家庭保险大楼1.2.3 成熟发展时期 (20世纪上半叶) 1)主要成就 钢筋砼的应用 2)代表作品 1902年美国英格尔大楼1.2.4 普遍繁荣时期 (二战以后) 1)主要成就 结构理论和技术的发展 2)代表作品 1950年纽约联合国大厦1.2.5 在建拟建高层 上海超群大厦(Bionic Tower),300层,1127米 世贸中心专题1.3 高层建筑的结构特点1.3.1 结构内力与变形 1)水平荷载成为决定因素
7、 竖向荷载 N=WH 水平均布荷载 M=(1/2) qH2 水平倒三角荷载 M=(1/3) qH2 2)轴向变形具有较大影响 不计轴向变形时结构计算结果:水平剪力误差30% 顶点侧移误差50% 3)侧移成为控制指标 水平均布荷载 =qH4 / 8EI 水平倒三角荷载 =0.75 3) 合适的房屋高度 a. 震害分析 高度大,所受地震作用和倾覆力矩大 b. 设计规定 根据各种材料和体系确定合适的建筑高度 4) 恰当的高宽比 按结构体系和地震烈度确定 5) 足够的基础埋深 采用天然地基,埋深=1/15 H 采用桩基,埋深=1/18 H2.2.3 合理的结构布置 1) 结构力求对称 a。非对称结构的扭转效应 b. 抗推构件的合理布置 竖筒位置要居中并对称,抗震墙沿周边布置 2) 结构竖向等强 a. 非等强结构容易出现侧移突变 b. 避免出现柔弱底层 c. 承力竖构件不得中断和突变 d. 同楼层柱要等刚度 3) 屋顶塔楼合理 a. 计算时放大地震作用 b. 构造上提高结构延性 2.2.4 恰当的结构材料 1) 材料应具备的性能 a 延性系数高 b “强度/重力”比值大 c 匀质性好 d 构件连接具备整体性 连续性和较好延性 2)材料耐震性能 S-型钢RC-S+RC-现浇RC-预应力RC-装配式RC-配筋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