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为载体 训练读写结合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502124 上传时间:2017-06-2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文本为载体  训练读写结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以文本为载体  训练读写结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以文本为载体  训练读写结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以文本为载体  训练读写结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以文本为载体  训练读写结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以文本为载体 训练读写结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文本为载体 训练读写结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以文本为载体 训练读写结合 -浅谈阅读教学在提高习作教学质量中的重要性论文摘要: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 指 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语文课文的教学价值 就是使学生获得言语的智慧简单地说就是获得表达的方法与艺术。而语文教材中的文章文质兼美,它们为学生的写作训练提供了极好的范例。所以我们要依托文本,研究作者写文的思维过程,来指导学生学文写文,让学生把在阅读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向写作迁移,进行创 新练笔,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最 终达到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目的。关键词:依托文本 读写结合 联系生活 发散思维 个性习作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作文教学中,要

2、引导学生把从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崔峦先生也曾说过:“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一方面要加强阅读教学,另一方面要加强读写联系,做到读写渗透,读写结合。”教师有效把握读写结合的策略,让学生通过文本阅读,学习规范的语言,领悟到运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方法。学生在读写结合的训练中切实感受到习作是一种“自我表达的需要,是一种相互交流的需要,是一种精神的享受的需要”,进而舒畅表达,乐此不疲,学生的习作能力才会逐渐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才会有所提升。习作教学时,指导学生灵活运用在阅读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并用生活的眼光来选择,就是从学生的生活需要出发,设计生活问题情景,引领学生运用语言进行语文实

3、践。到底怎样才能在阅读教学中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呢?关键是要做好以下两个方面:(一)重视写作素材的开发和利用帮助学生解决“写什么” 的问题。写作,是儿童表达思想感情的重要载体之一。在习作时,我们常能听到学生无奈的叹息或无力的反抗:老师,我没事可写!学生真的无事可写吗?其实不然,造成这种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学生不善于在生活中捕捉写作的素材。因此,指导学生写作,要从内容入手,不解决“写什么”,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那么怎样解决素材的问题呢?我认为应该充分利用文本中现成的写作素材。学生通过阅读文本,可以间接地看到许多平时生活中未曾见到的情景,学到许多平时未曾学到的知识,扩展知识,开拓眼界,而且提高

4、认识,陶冶感情。所有这些都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写作材料。指导学生从课文中吸取营养,是积累写作材料的一个重要途径。(1)仿写课文内容。在典型处模仿写。课文中常有一些比较典型,且在写作中常用到的句段连贯方式,可适当地让学生进行仿写。如学了庐山的云雾后,布置学生仿照课文第二、三自然段的写法,写一处景物。;学了海底世界后,仿照课文第三自然段,以“海底动物各有各的活动特点”为总起句,写写其他海底动物的活动特点,写时可以运用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方法,把动物的活动特点写生动。(2)扩写课文内容。 在简略处扩展写。详略得当,这是行文的基本要求和技法。在课文中一些比较简略概括的地方,可根据训练的需要进行扩

5、展性详写。低年级教材,像秋游、狐假虎威等,都是一、二百字的短文。可以以这类课文为依据,要求学生展开联想,用更丰富的语句也写成五百字左右的文章。(3)缩写课文内容。 对一些篇幅较长,内容不是很难的课文可布置学生以同样的题目进行缩写,培养学生理解、概括、表达的能力。缩写时可提出三条要求:一、主要内容不能缩掉,不能使课文主要内容走样;二、文章结构可压缩成开头、中间、结尾三小节;三、有字数要求,一般控制在三百字以内。如:装满昆虫的衣袋近九百字,缩写时,要求学生不要突破四百字,看谁能把主要内容表达出来。 (4)在可变换处换写。本来,课文从立意到语言,都处于最佳状态,但是,为了从不同角度培养学生的谋篇能力

6、,有时结合课文指导学生练一练改写,也是很有意思的。一些散文比较含蓄,表面写物,实际写人。如教学花瓣飘香在反复的朗读和思考中,读出了课题中的“花瓣”不仅指“花瓣”,更指“小女孩”。“花瓣”就是(我家门前有一丛月季,上面开满了红艳艳的花朵);而“小女孩”懂事就是如花瓣般美丽。“懂事的小女孩”是美丽的,如艳丽的花瓣。月季花瓣的香味味沁人心脾,而小女孩的懂事也让“我”(第二天早晨,我从集市上买了两盆带着露水的月季,一盆送给了小女孩,另一盆放在我母亲的窗台上)。我想这才是课题真正的含义吧。理解了课题真正的含义,那么课文中“当作者送出这两盆月季花时”,我准备设计环节让学生发挥想象:在作者送给小女孩花的时候

7、,他们之间会说些什么?当他母亲在阳台上看到儿子送给她的花,他们之间又会说些什么?通过让学生想象练笔,学生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那种关怀,深深地感受到人间亲情!(5)移情体验。阅读过程中的移情体验是读者把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情感迁移到作品中人物的身上,进行一种替代性体验。正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的:“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船长是篇生动感人的文章,文中的哈尔威船长在客轮将要沉没的关键时刻,沉着镇定地组织乘客和船员有秩序地脱险,自己却坚守在船长岗位上,随着轮船一起沉入了深渊。为了使学生更深入地走进文本,我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

8、进行角色互换,“如果你是哈尔威船长,当轮船沉没时,你心里会怎么想?怎么做?”通过角色的互换,让学生设身处地地容入文章的角色,体验主人公的所思所想,从而更加深入地领悟文章的内涵,人物的形象也更鲜明起来。在教学只拣儿童多处行一课中描写玉澜堂里开得特别旺盛的海棠花一段时,我这样引导学生:在这儿,冰心奶奶把海棠树比作喷花的飞泉,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景象?结合你平时所见到过的喷泉,用你美的语言把海棠树的繁荣和花的旺盛通过你的笔表现出来。(6)特写镜头练习。一提到天游峰的扫路人这篇文章,我们脑海中浮现的就是一位热爱生活、艰苦朴素、自强乐观扫路人形象。并且凡是学过这篇课文的同学,大都能准确说出这位扫路人的外貌

9、:瘦削的脸,面色黝黑,淡淡的眉毛下,一双慈善的眼睛炯炯有神。为什么呢?这正源于细节描写的魅力,正是作者细腻地刻画,才使这位平凡的扫路人形像深深地刻在每个读者的心上。我们可以根据这些来布置练笔:请同学们想像自己就是爬天游峰的章武,当他面对老人与之交谈时,老人是怎样的神态、怎样的步履、怎样的动作学生理解的角度不同;语言积累不同,表达效果也不同。在练习中相互交流,共同提高。(7)延伸课文内容。新课标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 创造的关键就是想象,想象是思维不可或缺的手段,在作文训练时,要有意识地多让学生进行续写、改写,想象未来和

10、未知的世界,这样思维驰骋的空间便会越来越广阔。一些课文,言有尽而意无穷,可以引导学生按课文的思路进行合理想象,延伸课文。比如,在天游峰的扫路人一课的教学中,学到老人说:“30 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我发出疑问:30 年后,老人会是什么样的?他们相遇后又会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展开想象,学习文中抓住外貌、语言、动作等描写人物的方法,续写 30 年后相见的情景。爱因斯坦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延伸文本,引导学生想象、续写,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得到了提高,也使文本得到了延续,实现了对文本的另一种超越。(8)探究课文内容。教材中一些课文介绍了大自然的有趣现象、科学方面的奥秘,能引发学生继续探寻

11、的兴趣,也有的课文反映了一些现实问题,可以引起学生对现实问题的观察、思考、探究。如装满昆虫的衣袋中不仅介绍了法布尔小时候的故事,还介绍了纺织娘等一些有趣的昆虫,课下我让学生阅读昆虫记并亲自到田野里去捉虫并进行观察,模仿法布尔用自己独特的眼光去描述昆虫世界。学了特殊的葬礼一课,我鼓励学生上网收集一些近些年来环境改变很大的地区或风景区并写一篇研究报告。使他们从行动上关注环境,体会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同时也训练了多种题材的写作方法。(9)活用课文内容。有些课文的内容或课文中的人物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以此为话题展开写作教学,读写结合,可以起到以读促写,以写助读的效果。在学习李白的送别诗黄鹤楼送孟浩然

12、之广陵时,我抓住最后两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问同学们:为什么人都不见了,李白还要久久地站在那里呢?同学们从中体会到他对孟浩然的思念之情象滚滚的长江水一样绵绵不断,源远流长。在深刻悟情的基础上,我鼓励孩子们联系生活中与亲人或好朋友离别是的情景,加上想象,自己把这首诗改写成一个送别故事,和作者比比谁写得好。学生积极性很高,各个跃跃欲试。这样,学生从自己的角度去构思文章,学完课文后再根据作者的思路比异同、学写法,从中悟出写作方法。用生活的眼光来选择,也就是从学生的生活需要出发,设计生活问题情景,引领学生运用语言进行语文实践。比如: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一课,我在学生学完课文后布置了一项作

13、业:有一天,小骆驼在小溪边又遇到了小红马,小红马又说它长得很难看。这时小骆驼会怎么说?怎么做呢?请你续编一个故事。这个活动富有儿童情趣,给学生一个想象的空间,促进学生在交际活动中自觉地运用课文的语言和内容,实现语文表达能力的发挥,可谓一举多得。(二)加强写作教法设计意识帮助学生解决“怎么写”的问题。写作强调从内容入手,并不意味着文章的写法可以不加指导。写作方法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掌握了写作的方法,能对写作内容产生反作用,它直接影响内容的表达效果。所以,必须在要求内容充实的同时,对写作方法给予足够的重视。叶圣陶先生认为:“有所积蓄,是一回事,怎样用文字表达所积蓄的,使它恰到好处,让自己有如倾吐后的

14、快感,有情感心通的妙趣,又是一回事。”特别对于刚开始学习写作的小学生来说,把生活体验变成文字,存在很大的困难。学生常常拿起笔来不知如何下手,满肚子话倒不出。阅读重在吸收,作文重在倾吐,作文所需要的遣词造句、布局谋篇以及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阅读。教学一篇篇课文,学生学字词、学句段、学篇章,不只是在提高阅读能力,同时也是在为作文积累语言材料,训练思维,学习表达感情的方法。所以注重读写结合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会写”。1、从阅读范文中训练学生在阅读和写作文章时思路的清晰性。训练多了,学生在阅读课文时,能自觉把题目和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建立起实质性联系,能以题目做路标去理解课文。

15、能逐渐掌握最一般的思维方法,作文时,不仅能正确审题,而且能清晰、有条理地来组织文章的层次,使文章围绕中心,突出重点。2、以课文的写作形式为范例,让学生学习写作技巧、布局谋篇、遣词造句、标点符号的使用等习作要点。比如:学完陶罐和铁罐,让学生仿写菊花和红花,抓住课文的拟人化和运用对话来叙述事物的写作特点;学了美丽的南沙群岛后,可用“我的家乡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开头,模仿课文“总分总”的写法,简要地说一段话。在阅读教学中,不仅要教学生会读,理解作者在文章中所表达的思想内容,而且还要教学生理解作者在表达思想内容时所运用的方式方法,及其遣词造句的妙处,把读和写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不但可以学习到语言和表达方式,还可以学到文本中观察事物、分析问题的方法和规律。学生在读写结合的训练中切实感受到习作是一种“自我表达的需要,是一种相互交流的需要,是一种精神的享受的需要”,进而舒畅表达,乐此不疲。只有这样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思维想象能力、创新能力才能得以培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