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现代试井分析-第六章 双重介质油藏的试井分析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501201 上传时间:2017-06-22 格式:PDF 页数:48 大小:11.8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现代试井分析-第六章 双重介质油藏的试井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现代试井分析-第六章 双重介质油藏的试井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现代试井分析-第六章 双重介质油藏的试井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现代试井分析-第六章 双重介质油藏的试井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现代试井分析-第六章 双重介质油藏的试井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现代试井分析-第六章 双重介质油藏的试井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现代试井分析-第六章 双重介质油藏的试井分析(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节:双重介质油藏的基本概念第二节:双重介质中流体的流动形态第三节:双重介质数学模型及其求解第四节:具有井筒储集效应和表皮效应的双重介质数学模型第五节:双重介质油藏典型试井特征曲线分析第六章 双重介质油藏的试井分析双重介质油藏的基本概念双重介质油藏的基本概念 双重介质是指岩石既有孔隙又有裂缝的储层。 可为 碳酸盐岩 ,也可为 砂岩 “ 重 ”指孔隙和裂缝两个系统的重叠,即基质岩块介质和裂缝介质均匀分布,油藏中任何一个体积单元都存在着这两个系统。基质裂缝双重介质油藏的有关概念双重介质油藏的有关概念基质孔隙体积大、 Km低,裂缝 Kf高,压力波的扩散和地下流体渗流规律将与单一孔隙油藏不同。任何一

2、点应同时引进两个压力(即裂缝中的压力 pf和基质岩块中的压力 pm)参数,同时也将存在两个渗流场。基质裂缝基质网格块裂缝实际裂缝油藏系统 理想化的裂缝油藏系统Warren & Root1、裂缝系统的体积比2、基岩系统的体积比3、裂缝孔隙度4、基岩孔隙度5、(裂缝 +基岩)总孔隙度6、裂缝系统弹性容量7、基岩系统弹性容量双重介质油藏的有关概念双重介质油藏的有关概念f =裂缝系统孔隙体积裂缝系统总体积m =基质岩块系统孔隙体积基质岩块系统总体积()tf f f tfVC V C =()tm mm tmVC V C =f fmmVV = +fV =裂缝系统体积总体积=mV基岩系统体积总体积8、弹性储

3、能比9、窜流系数双重介质油藏的有关概念双重介质油藏的有关概念两种介质中的压力分布不同,在基岩和裂缝介质之间将产生流体两种介质中的压力分布不同,在基岩和裂缝介质之间将产生流体的交换,这种现象称之为介质间的的交换,这种现象称之为介质间的 窜流窜流 (Crossflow)。)。 其中 , 是基质岩块的 形状因子 ,定义为:2)2(4lnn +=2mwfkrk=()()tftfmVCVC+=裂缝系统弹性储能系数总弹性储能系数l是基质岩块特征尺度 ,n是裂缝面的维数双重介质油藏的有关概念双重介质油藏的有关概念常见的 值 :2h60 / a arra =2212/h 基质岩块呈层状,层厚为基质岩块呈正方体

4、,边长为15/ 基质岩块呈圆球状,半径为2)2(4lnn +=人物介绍 凯泽米附:Professor, Chesebro Distinguished Chair in Petroleum EngineeringBegan teaching at CSM in 1981B.S., Ph.D., University of Texas/AustinRoom 217 Marquez Hall,Go lden, Colorado 80401 USAOffice: (303) 384-2072,FAX: (303) 273-3189凯泽米Hossein , KazemiResearch Interest

5、s:Petroleum reservoir simulation, improved and enhanced oil recovery, transient testing in wells, and geomechanics simulation第一节:双重介质油藏的基本概念第二节:双重介质中流体的流动形态第三节:双重介质数学模型及其求解第四节:具有井筒储集效应和表皮效应的双重介质数学模型第五节:双重介质油藏典型试井特征曲线分析第六章 双重介质油藏的试井分析mp双重介质中流体的流动形态双重介质中流体的流动形态 第一阶段 :油井开始生产 ,kf km,裂缝系统中的原油首先流入油井,基质岩块系

6、统保持静止状态,此时的井底压力只反映裂缝系统的特征,这是裂缝系统的流动阶段 第一阶段mp双重介质中流体的流动形态双重介质中流体的流动形态 第二阶段 : 生产一段时间后,缝中流体减少,生产一段时间后,缝中流体减少, pf下降,使下降,使 Pm与与 pf形成了压形成了压差,产生窜流,该阶段的压力特征反映基岩和裂缝之间的窜流性质差,产生窜流,该阶段的压力特征反映基岩和裂缝之间的窜流性质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mp双重介质中流体的流动形态双重介质中流体的流动形态 第三阶段 : 随着生产进行, Pm,此时既有流体从基质流到裂缝,又有流体从裂缝系统流入井筒,两者同时进行,达到一个动平衡,Pwf反映的是整个系统

7、的特征,这一特征与单孔介质的特征相同。 第一阶段 第三阶段第二阶段 介质间的流动,即试井曲线中过渡段的流动将由于km和kf差异程度的不同呈现不同的窜流特性 .通常分析应用的有两种不同的窜流模型,即 拟稳态窜流和不稳态窜流。 (1)拟稳态窜流 是指基质岩块内部的压力处处相同,窜流量只和裂缝系统与基岩系统之间的压差有关。 (2)不稳态窜流 则是指基岩内的各点压力 并不 相同,基岩内本身存在着不稳定渗流。双重介质中流体的流动形态双重介质中流体的流动形态 第一节:双重介质油藏的基本概念第二节:双重介质中流体的流动形态第三节:双重介质数学模型及其求解第四节:具有井筒储集效应和表皮效应的双重介质数学模型第

8、五节:双重介质油藏典型试井特征曲线分析第六章 双重介质油藏的试井分析由kfkm,认为原地下流体由基质岩块到裂缝系统,然后由裂缝系统流到井筒,忽略由基质岩块系统直接流入井筒,即:基岩系统 裂缝系统井筒。 1.物理模型双重介质数学模型及其近似解2. 数学模型假设(1)单相微可压缩液体在无穷远地层中进行平面径向渗流;(2)忽略重力、毛细管力的影响;(3)测试前地层各处压力均为原始地层压力 pi;(4)流体流动满足线性达西渗流;(5)地层等厚,油井以一常产量 q生产;(6)地层中存在两种介质:裂缝系统和基质岩块系统,裂缝系统是流体的流动通道,而基质岩块系统则是流体的储集空间。双重介质数学模型及其近似解

9、2.1 数学模型求解双重介质微分方程为:对裂缝 ()22ftfff f m fmf223.6CK ppK pppxy t + =(1)对基质孔隙()2mtmmmm m mmf223.6CKpp K pppx y t + =(2)忽略: 基质系统 渗流场的区域性流动 22mm m220Kp pxy+ =双重介质数学模型及其近似解 综合以上方程得到无限大双重介质油藏内定产量生产条件下弱压缩液体不稳定渗流的数学模型()()() w22ftfff f m fmf22mtmmmmffiff3.603.6,0 . 0,( , ) . 0,172.8rrCK ppK pppxy tCKppptpr p rp

10、r t p tp qBrrKh= + = + = = =(3 )双重介质数学模型及其近似解压力降落 公式 拉普拉斯变换由式( 1)-(3)像函数的解 实际空间的解近似公式反演()()()3wf i22fw w2w2.121 10 3.6 3.6lg 0.4343Ei13.60.4343Ei 0.351 0.871qB t tpt pK hr rtSr = + +井底压力降落公式 ( 4)式中 ()fftf mtmKCC =+(复合导压系数) 双重介质数学模型及其近似解压力恢复试井 双重介质数学模型及其近似解图 压力恢复示意图qt00q0tppwtpttt0压力恢复试井是油田上 最常用 的一种试

11、井方法。油井以恒定产量生产一段时间后关井,测取关井后的井底恢复压力,并对这一压力历史进行分析,求取地层参数。 压力恢复公式 由式( 4)根据叠加原理得()( )()()() ()()3ppiws2fwp22ww2w3.62.121 10lg 0.4343Ei13.63.60.4343Ei 0.4343Ei113.60.4343Ei1ttttqBpp tKh t rtttrrtr += + + +( 5)由于式( 5)中 tp+ t t 双重介质数学模型及其近似解()() ()3ws i22fp w w2.12 10 3.6 3.6lg 0.4343Ei 0.4343Ei11qB t t tpt

12、pKh t t r r = + + + ()() ()3ws i22fp w w2.12 10 3.6 3.6lg 0.4343Ei 0.4343Ei11qB t t tptpKh t t r r = + + + Horner公式 ( 6)联立式(6)与(4)() ( )()() ()()3ws ws2fp wp22 2ww w2w2.121 10 3.60 lg 0.4343Ei13.6 3.63.60.4343Ei lg 0.4343Ei113.60.4343Ei 0.351 0.871ppqB t tptptK ht rtttrr rtSr = = + + + +当 tp t,则 tp+

13、 tt p双重介质数学模型及其近似解() ( )()()3ws ws22fw w2w2.121 10 3.6 3.60 lg 0.4343Ei13.60.4343Ei 0.351 0.871qB t tptptKh r rtSr = = + + +( 7) lg( t)形 式双重介质数学模型及其近似解()() ()3ws i22fp w w2.12 10 3.6 3.6lg 0.4343Ei 0.4343Ei11qB t t tptpKh t t r r = + + + Horner公式 ( 6)双重介质数学模型及其近似解()() ()3ws i22fp w w2.12 10 3.6 3.6lg 0.4343Ei 0.4343Ei11qB t t tptpKh t t r r = + + + 双重介质数学模型及其近似解()() ()3ws i22fp w w2.12 10 3.6 3.6lg 0.4343Ei 0.4343Ei11qB t t tptpKh t t r r = + + + 幂积分函数性质 : y 5,Ei(- x)0 y t,或 tp + t tp ,则消去 lg t,整理后得到()()3w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