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年新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语文下册4灯笼精品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雨水 文档编号:150179920 上传时间:2020-11-03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21.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2021年新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语文下册4灯笼精品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0—2021年新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语文下册4灯笼精品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0—2021年新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语文下册4灯笼精品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0—2021年新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语文下册4灯笼精品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2021年新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语文下册4灯笼精品教学设计.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美好的未来不是等待而是孜孜不倦的攀登!为自己加油。 4 灯笼 1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会散文优美的意境。 2品味文章线索的贯穿,语言精当的作用,体会文章叙事、 写景、抒情融为一体的写作手法。 3加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品味传统文化中寄寓的爱 国之情。 一、导入新课 提到灯笼, 我们或联想到春节张灯结彩的喜庆,或想起宫廷 美好的未来不是等待而是孜孜不倦的攀登!为自己加油。 戏中穿梭在紫禁城的点点灯火。在电灯尚未出现和普及的时代, 灯笼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是生活和情感的纽带,记录着亲 情,抒写着繁华,以及对往昔岁月的怀念让我们走进吴伯箫 散文名篇灯笼 ,感受一下那个特殊时期的作者情

2、怀。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了解作者,了解传统“灯笼”文化 1作者简介。 吴伯箫 (19061982),原名熙成,当代著名的散文家和教育 家。于 1938 年 4 月投奔革命圣地延安,进入中国人民抗日军政 大学学习。 曾担任边区政府教育厅中等教育科科长。解放后任人 民教育出版社副社长兼总编辑。 2灯笼文化。 大红灯笼作为一种传统的民间工艺品,至今仍在中华大地流 传着。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它象 征着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如今, 红灯笼更是风行全国,制作更加精美。 在中国人眼中,红灯笼象征着阖家团圆、事业兴旺、红红火 火,象征着幸福、光明、活力

3、、圆满与富贵,所以人人都喜欢。 每逢重大节日、良辰喜庆之时,全国许多城镇的街道、商店、公 园,甚至一些大型建筑物和私家宅院的门口,都会挂起圆圆的大 红灯笼。 到了夜晚, 一盏盏灯笼点亮, 红光四射, 显得隆重热烈、 喜气洋洋。 目标导学二:整体感知,把握内容 美好的未来不是等待而是孜孜不倦的攀登!为自己加油。 1请同学们自己默读课文,并思考文章为什么以灯笼 为题。 明确:“灯笼”是文本的线索,作者正是通过描写有关灯笼的 事情以表达自己的情感。 2找到文本围绕“灯笼”记叙事情的段落,并说说围绕“灯笼” 具体写了哪些事。 明确:第段,挑灯迎祖父回家, 听祖父讲进京赶考的掌故; 第段,母亲接过纱灯,

4、递给消夜食品;第段村头红灯高照, 慰藉孤行客;第段元宵节看灯;第段,进士第的官衔灯高照 朱门;第段, 纱灯上描红; 第段, 由宫灯、唱词联想汉献帝; 第11段,联想到“挑灯看剑的名将”,表达做“灯笼下的马前卒”的 誓愿。 3由上述分析可知,作者抒写了他关于灯笼的一些记忆, 诸此记忆从不同方面表达了灯笼对于他乃至民族的重要意义,请 你做简要说明。 明确:有文化上的:在纱灯上描红,爱的是那份雅致;对宫 灯的想象,体验的是深长的历史况味。 有情感上的:挑着灯笼,迎回祖父,长幼情笃;接过纱灯, 上下灯学,母子情深;跟着龙灯跑个半夜,伴着小灯入梦,绽放 着飞扬的青春;族姊远嫁,进士第的官衔灯映照着褪色的

5、朱门, 是对岁月沧桑的感慨;引述历史上保家卫国的名将,表达自己做 “灯笼下的马前卒”的誓愿,是悲壮激越的家国情怀。 目标导学三:结合材料背景,深度解读爱国情感 美好的未来不是等待而是孜孜不倦的攀登!为自己加油。 探究:作者抒写了他关于灯笼的一些记忆来表达灯笼对自己 乃至民族的意义, 但第 11段却跳出回忆, 而去写了想象虚构的 事情,作者这样安排有何意义?“唉, 壮”作者为何发出这样的 感慨,文本最后一个自然段的意义是什么?请结合材料链接作简 要分析。 材料链接:1931 年 9 月 18 日夜,日本侵略者在精心安排下, 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九一八”的炮火不仅震碎了壮丽的祖国河 山,也击破

6、无数文士的美好幻想,这其中就包括吴伯箫。然而, 国民党政府竟然采取“不抵抗”政策,这让他十分愤懑, 忧心如焚, 怒火中烧,骨鲠在喉,不吐不快。于是,他在从事教育工作的同 时,坚持业余写作,舒解一腔积郁。他在这一时期的散文,常常 回荡着爱国主义的激越旋律。即使在回忆童年生活的篇章里,这 一旋律也时常跳跃而出。 灯笼 正是这个时期回忆主题的文章。 明确:结尾虚写追慕古代名将挑灯看剑、塞外点兵令胡人不 敢南下的业绩,是为后面的直抒胸臆做铺垫:“你听,正萧萧班 马鸣也,我愿就是那灯笼下的马前卒。”“唉,壮,于今灯笼又不 够了。应该数火把,数探海灯,数燎原的一把烈火!”几句皆借 灯笼表达自己浓烈的爱国主

7、义情怀,此时的情感早已不再沉浸于 回忆,而超脱出来,表达悲壮激越的家国情怀,表现出自己要同 时代共呼吸的担当精神。 目标导学四:赏析文本,体会文本写作特色 特色一: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在回忆的诸事中寄寓情感,是本文的一大写作特征,而能达 美好的未来不是等待而是孜孜不倦的攀登!为自己加油。 到寓情自然的目的, 还在于作者擅长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请 结合文本,分析作者综合运用的表达方式及其作用。 明确:以第段和第11段为例,第段写“我”去接祖父和祖 父讲故事是记叙,“灯笼还在院子里亮着吗?那种熙熙然庭院的 静穆,是一辈子思慕着的”,是抒情。第11段“正萧萧班马鸣也, 我愿就是那灯笼下的马前卒”

8、是抒情,其他的句子主要是描写。 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既创设了感人的意境,又抒发了强烈 的情感。 特色二:结构严谨 请同学们再读课文,分析开头两段和结尾一段的作用。 明确:开头两段由小孩子喜欢火,三家村的往事,既写出人 们对光明的渴望, 又自然引出下文对有关灯笼往事的回忆;结尾 一段又由灯笼联想到“燎原的一把烈火”,再用一“壮”字,再次升 华中心,赞颂蓬勃发展的中国革命。可见,文本前两段与结尾联 想的两段紧密联系, 中间诸段落俱为回忆, 不可不谓作者之为文 独具匠心,巧设结构。 小结: 灯笼这篇散文,回忆了作者与灯笼有关的往事, 寄寓着丰富的情感。 文章以小见大, 融记叙、抒情、描写于一体;

9、 语言自然朴素、清新练达,既朴实平易又生动传神,娓娓而谈, 侃侃而论,有着无穷的艺术魅力,是我们学写散文的典范。 三、板书设计 美好的未来不是等待而是孜孜不倦的攀登!为自己加油。 灯笼 小孩子爱火天性 挑灯迎祖父回家,听祖父讲进京赶考的掌故 母亲接过纱灯,递给消夜食品 村头红灯高照,慰藉孤行客 进士第的官衔灯高照朱门,感悟历史沧桑 纱灯上描红,承载传统文化 联想爱国名将,做灯笼下的马前卒 燎原的火把 首尾呼 应 ,寄寓淳朴情感 抒发爱国热情 可取之处 运用提问的方式进行授课,可以集中概括文 章内容,迅速让学生了解文章脉络,培养学生的 思考能力,效果很好。 不足之处 这篇文章回忆的事,因为所写年代距离当代 初中生太遥远,他们理解起来有时代上的隔阂。 美好的未来不是等待而是孜孜不倦的攀登!为自己加油。 授课时应该加强对背景的介绍,以便学生把握文 章内容和理解作者情感的变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