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计划、招聘(人事部门实用工具)

上传人:办*** 文档编号:15017 上传时间:2016-11-07 格式:PPT 页数:68 大小:1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计划、招聘(人事部门实用工具)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计划、招聘(人事部门实用工具)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计划、招聘(人事部门实用工具)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计划、招聘(人事部门实用工具)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计划、招聘(人事部门实用工具)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计划、招聘(人事部门实用工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计划、招聘(人事部门实用工具)(6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主讲:郑如霞教材 : 陈天祥 人力资源管理 中山大学出版社参考书: 1、王一江 孔繁敏 现代企业中的人力资源管理 上海人民出版社2、蒙哲等著人力资源管理经济出版社3、廖泉文主编人力资源招聘系统山东大学出版社4、张德编著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5、张一弛人力资源管理教程 北京大学出版社6、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卷 中国人民大学 1、台湾人力资源管理学会2、 人力资源与经营管理教学目的与教学要求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门系统全面地研究组织人力资源计划、获取、维持、管理等活动的内在规律的一门科学,它是企业管理专业课程中的技术性专业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人力资源招聘、培训、报酬

2、、开发等管理活动的概念、原理、方法和技巧,具有分析人力资源管理相关问题的基本功能。课程体系 总论绪论 作 分 析 与 工 作 设 计 作分析的程序 作分析的方法 人力资源管理计划、力资源战略计划 聘渠道的鉴别与选择 择工具的可靠性与有效性 工录用方法 聘会谈 人力资源开发前教育与员工培训 前教育 工培训需求评估 工培训方案设计 培训方案的实施业设计与职业管理 业设计 薪酬管理和福利作绩效考评 效考评体系基础 效考核体系的提升 工业绩考核方法酬制度设计原理 工激励理论 作评价 酬水平的决定动工资 12 理人员报酬的基本特点 工福利 13 业福利绪论产业关系学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关系; R 一、劳工问

3、题与产业关系学 1、劳工问题 2、产业关系学 二、劳工问题的成因 1、大规模的,资本密集型的,官僚机构式的经济组织的出现。 2、货币工资下调压力和工作条件的不断恶化。 3、资方人员是对人事,人力资源管理的非系统化和独断。 三、产业关系的创立 nd 一、人事管理学1、人事管理学的定义2、人事管理学的发源二、人事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起源:科学管理运动和福利工业运动的融合1、科学管理诞生于本世纪初2、工业福利工作运动出现在上一世纪末期3、现在某些新的人事政策和措施是以上两运动的直接后果。演进:人类关系运动和工业民主的融合一、泰勒科学管理的缺陷1、泰勒企图把人改造成适合工作,而不是不把工作改造成适合人。

4、2、科学变成勒雇主用于加快工作进度的工具3、报酬,提成等研究方法被证明不可能的。4、雇员不认为科学管理是民主二、人类关系倡导者认为:1、成功的人事管理的第一步就是应用心理学研究来发现工人直接从工作中得到什么2、结合起源目标来改进人事管理运动三、人类关系观点1、雇员工作行为的决定因素有经济的和非经济的。2、管理者的领导艺术,领导方式和方法相当重要3、成功的产业关系要求管理者同时追求多重目标 源及其理论主张1、起源2、理论主张二、制度经济学家关于劳工问题的原因及解决办法1、原因:( 1)工人谈判力量于雇主相比处于不利地位( 2)管理者在各产业实行独裁主义( 3)工人的经济地位无保障2、解决办法:(

5、1)解决劳动力的谈判力量不对等问题在于拉平竞争水准(2)解决管理者独裁主义(3)增加工人就业保障需从微观和宏观两方面这手。微观:要求管理者从思想上重视工业就业保障宏观:要求中央银行稳定币值三、人事管理学派与劳动力经济学制度学派的比较1、共同点( 1)都主张把科学原理运用到生产组织和管理工作中去( 2) 主张用职工代表制的参与关系取代旧有的 主仆关系2、不同点对劳工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提出解决劳工问题的方法A 、 关于雇佣关系是否具有内在的利益冲突性质B 、 关于劳工工会和集体谈判在改善产业关系过程的角色 工艺制度阶段二、科学管理阶段三、人际关系运动阶段四、组织科学 人力资源方法极为段五 、 案管

6、理阶段2、政府职能阶段3、以美国和日本两个国家企业实践为主,介绍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主义模式,及两种模式产生的历史和市场原因,评价其优势,推测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发展的新趋势本章重点介绍日美两国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原因有三:( 1)美日的企业模式产生勒发展不同阶段的典型代表( 2)美日两国的人力管理模式是两个极端,其他国家大多介于二者之间( 3)美日两种模式比较典型和具代表性,研究比较好,结论也比较成熟一、美国模式的特点基本特点:注重市场,制度代管理,劳资之间的关系是对抗性的1、发达的劳动力市场在调节人力资源分配中作用2、人力资源管理的制度化和人才选拔的 “ 快车道 ”3、对抗性的劳资关系小4、刚性

7、工资产生的原因 :(1)劳资双方存在经营情况信息不对称,工人不与资方合作(2)工人的工资是通过艰苦斗争而得来的,工人不原轻易放弃(3)工人流动性大 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产生1、现代企业制度产生的技术和市场调节2、巨型企业的技术特征3、企业中的利益冲突和分配问题4、劳动组织和人事管理设计 本特点(1)重视职工态度和对职工的培训(2)有限入口和内部提拔(3)终身就业,弹性工资和合作性劳资关系二、日本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产生(1)灵活大规模生产和制度的产生(2)灵活大规模生产技术特征(3)灵活大规模生产企业内部的利益关系 力资源管理模式演进的历史趋势1、 以成败来看日美模式的优劣2、美日企业成败

8、的历史经验美国模式运用地方信息的能力差日本模式在资源分配上非结构性调整的能力差二、企业整体的角度,分析企业内部的劳动组织结构,即什么样的劳动组织最有有利于劳工的潜力发挥?主要从劳动专业化的分工的程度,管理制度化的程度,决策集化的程度和不同层次管理方式四个方式展开,劳动组织形式对这几个变量的不同选择造成的。 动分工对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积极作用1、提高劳动熟练程度,节约劳动转换时间2、减少劳动监督成本二、劳动分工对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消极作用1、分工对劳动环境和劳动成本的不利影响2、分工对工人和企业应变能力的不利影响3、分工对劳资关系的不利影响三、决定企业内部分工程度的目标1、产品市场条件与企业内部劳动

9、分工2、劳动力市场条件与企业内部分工( 1)劳动力的流动性比较大,职工队伍不稳定( 2)一边劳动者的教育水平比较低,素质比较差( 3)管理人员的素质比较高一、规章制度对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的积极作用1、规章制度的协调作用2、规章制度激励机制二、规章制度对提高企业生产率的消极作用1、机构臃肿, “ 婆婆太多 ”2、手段与目标倒置三、决定制度化程度的因素1、企业生存的外部环境2、企业规模四、规章制度实例( 权化的优秀性1、高层决策的全信息,能力和责任心优势,使其决策程度较高。2、高层管理人力的劳动力市场的流动性比较强,因而其责任心也比较强。3、集中决策可收到一定的规模经济利益二、集权决策对提高企业效

10、益的消极作用1、高层决策常因忽略局部信息而使决策的效益和质量下降。2、职工对自己不参加与决策的问题,心理上认同程度比较低。3、从利益分配角度来说,下层职工不产与决策,使其被企业“ 拿主 ” ,在企业中度与较弱的地位。三、决定集权程度的因素1、问题的技术程度2、普通职工劳动积极性的重要性 一层次制 ( 即在总部门之下级专业化的职能部门 。1、单一层次制中的 “ 控制面 ”二、多分支层次制1、多分支层次制度的优越性作分析与工作设计 作分析的程序一、工作分析中的基本概念二、工作分析的用途三、收集工作分析资料的人员选择1、工作分析资料收集工作的优点2、主管人员收集工作分析新信息的优点3、在职者收集四、

11、选择工作分析的目标工作五、工作分析所需资料六、工作分析的步骤 作分析的方法一、定性的工作分析方法(一)工作实践方法(二)直接法( 三)不说谎(四)问卷法二、定量工作分析方法,对各种工作进行比较的决定,获得(一)职位分析问卷法 ( 一驰)(二)管理岗位措施问卷方法 三)功能性工作分析方法 作措施包括: 1、工作认识2、含义3、工作说明四、工作特征 作的性质1、工作的内容2、完成工作所需要的资格条件3、完成工作的收益和奖励二、方法: 1、传统的科学,管理方法( 一弛)2、人际关系方法( 1)工作扩大化( 2)工作轮调( 3)工作丰富化3、工作特征模型方法4、辅助工作及其方法预测未来的组织活动和环境

12、对组织的要求,以及为完成这些活动和满足这些要求而设计提供人力资源的过程。实质是决定组织的发展方向,并在此基础上确定组织需要什么样的人力资源来是实现企业的作高管理层确定的目标。其 一、人力资源计划的基本问题1、现在我们的情况怎么?2、我们的目标定什么?3、我们怎样才能实现目标?4、我们作得如何?二、 业组织单位经常出现职位空缺的现象2、流动率比较高的情况下,必要进行规划和预测。3、现代大工业生产连续作业的要求4、计划有助与减少未来的不确定性三、人力资源计划的层次1、环境层次2、组织层次3、人力资源部门层次4、 体的 力资源战略计划 业的业务2、预期的流动性3、提高产品的质量或进入新的行业的决策对人力需求的影响4、 生产技术水平或管理方式上的变化对人力需求的影响5、企业所拥有的财务资源对人力需求的影响方法: 1、集体预测法2、回归分析方法3、转换地点方法三、人力资源供给预测1、技能清举2、管理人员资格图3、人力接续计划4、转换矩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招聘面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