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学(第九章)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50030117 上传时间:2020-11-02 格式:PPT 页数:16 大小:7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前教育学(第九章)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学前教育学(第九章)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学前教育学(第九章)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学前教育学(第九章)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学前教育学(第九章)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前教育学(第九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教育学(第九章)(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九章 幼小衔接指导,第一节 入学指导何以重要 第二节 如何实现幼小衔接,第一节 入学指导何以重要,第八章,一、幼小衔接的必要性,二、幼小衔接的含义,三、幼小衔接的任务,一、幼小衔接的必要性,(一)儿童种种入学不适,入学不适是指幼儿入小学后面对陌生环境、陌生伙伴、陌生课程时所表现出来的在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异常。,身体上:感到疲劳、无精打采、上学迟到、食欲不振、体重下降。,心理上:压力大、哭闹、不说话也不听课、情绪低落、缺乏自信。,社会性上:上课做小动作,注意力不集中,回避老师和同学,自理能力不足,一、幼小衔接的必要性,(二)幼小衔接的必要性及根源,幼儿园,小学,学习环境、教师、朋友、行为规范、

2、角色期望,变 化,孩子的不适应问题不会自动消失,若不及时解决,会导致恶性循环,不仅影响一时的学习,还会减弱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导致厌学、辍学等问题,甚至会影响孩子的性格以及身心的长远发展。,根源:,必要性:,六个方面的断层:关系人、学习方式、行为规范、社会结构、期望水平、学习环境,第1节 入学指导何以重要,第九章,二、幼小衔接的含义,幼小衔接: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指帮助幼儿在已有经验和后续经验之间建立联系,或者超越已有的经验。,广义上:,狭义上:,是指幼儿园要设置特殊教学内容,变换授课方式,开展以能使幼儿能尽快适应小学教育为目的的幼儿园教育活动,促进幼儿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幼小衔接的关

3、键点是发展、持续、支持、过渡,以保证儿童在进入小学之后能在生理和心理、知识和能力、学习习惯等方面得到平稳的过渡,升入小学一年级后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快的速度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1,含义,三、幼小衔接的任务,(一)生理适应,生理适应是指幼儿在升入小学之前,必须具备的适应小学紧张而有序的学习生活的身体条件,如体力、自我约束力、手眼协调能力。,首先,健康的身体的儿童适应小学生活并进行各种调节的基础。,其次,升入小学后,孩子的动手能力集中体现在写作上,孩子手动协调直接影响到字迹的工整程度。,最后,孩子的手眼耳等的协调能力也十分重要。,三、幼小衔接的任务,(二)心理适应,心理适应是指幼儿在心理上做好接受准

4、备。,家,幼儿园,VS,家、幼儿园要充分了解小学生活,为孩子呈现小学生活的情境,培养孩子的主动性、独立性、人际交往能力、规则意识与任务意识。,专注力,想象力,社会性适应能力,语言能力,好奇心,三、幼小衔接的任务,(三)能力适应,能力适应是指儿童具备进入小学之后所必须具有的基本学习、交往等各项能力。,第二节 入学指导何以重要,第八章,一、幼小衔接中存在的问题,二、正确的幼小衔接观,三、幼小衔接的策略,一、幼小衔接中存在的问题,(一)对衔接理解偏差,仅视为大班下学期的任务,(二)幼儿园与家长各自行动互不协调,(三)衔接的形式轰轰烈烈,结果却往往事倍功半,(四)小学、幼儿园各自单项衔接,使得陡峭衔接

5、严重,儿童发展是阶段性和连续性的统一,教育是相互衔接的。,一方面,幼儿园采取小学化教学和管理方式,召开家长讲座;另一方面家长给幼儿报各种兴趣特长班,为入小学做准备。,小学主动性欠佳,不主动与幼儿园接触,小学教师依靠幼儿园或者学前班解决孩子的入学适应问题,而忽视自己在衔接中的责任。,衔接偏离了重点,侧重的不是最重要的学习、生活习惯的培养及基础能力的培养,而是技巧和暂时性效果的内容上。,二、正确的幼小衔接观,(一)树立教育衔接的过程观念,(二)树立教育衔接意在促进幼儿发展的目的观,(三)树立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小学教育衔接一体化的大教育观,(四)树立发展幼儿整体素质、侧重能力的全面衔接观,(五)树

6、立实践中的全程衔接观,(六)树立一分为二地看问题的辩证衔接观,三、幼小衔接的策略,(一)国外幼小衔接典型方案分析,(二)正确实践是有效衔接的保障:著名教育家的经典实践,(三)现实条件下,我们可以做什么,思考:通过对美国、法国、日本幼小衔接的了解,结合我国的国情指出值得学习的地方?,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实践,(1)通过游戏、童话、画画等多种方式培养学前班学生的各种能力。,(2)隆重地欢迎新生。,(3)保持新生入学后与之前生活的一致性。,在学生生活的头几个月里,学习不应成为唯一的活动形式。,(4)在头几个星期,要逐步引导孩子进行崭新的生活。,逐步增加学习的时间和任务。,(5)照顾孩子的学习方式和兴趣。,一年级开始时,不进行“纯粹的阅读课、书写课”和数学课。,(6)注重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7)反对频频提醒(要注意听讲)、预先警告和威胁等方式,让孩子“始终处于智力紧张的状态”,以免造成学生神经的极端疲劳及不安。,三、幼小衔接的策略,(三)现实条件下,我们可以做什么,1、政府层面,2、家长、幼儿园和小学要脚踏实地、共同努力,改革管理体制,努力推行幼教、小学师资一体化培养制度,建立前后关联的课程体系,帮助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任务意识,尽早开始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重视孩子思维能力的培养,谢谢欣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