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演示课件

上传人:日度 文档编号:149821835 上传时间:2020-10-30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1.6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演示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演示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演示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演示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演示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演示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演示课件(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9-12课时 3.1-2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考点要求 1.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2.掌握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 教学目的 1.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2.掌握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 教学重点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教学难点 自然带的地域分布规律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 课时安排 4课时 教学过程,2,考点要求,、结合实例,分析自然地理环境从赤道向两极,从沿海向内陆以及垂直地带的地域分异规律。 、理解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及其对人类活动的意义,3,3.1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要素:,地貌、大气、水、土壤、生物,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表现在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及其

2、组合上的差异,不同地域物质、能量分布的不同状况,一、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注意:具有一定宽度、呈带状分布,植物是自然带最明显的标志,位置,纬度,海陆,热量,水分,气候,植被,陆地自然带,土壤,水平地带性规律:,1.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纬度地带性规律:,二、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2.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经度地带性规律,6,各自然带与纬线大致平行,沿东西方向伸展成带状,纬度高低引起的热量差异,水分也有影响,亚洲东部从赤道到两极的主要自然带的变化规律,平行于海岸方向延伸、垂直于海岸方向更替,距海远近引起的水分差异,我国沿北纬40从沿海地区向内陆方向自然带的更替,7,赤道,北回归线,30N,

3、40N,北极圈,8,垂直地域分异高山地区,1.成因:,水分、热量及其组合的垂直变化,2.影响因素:,山地自然带的发育程度与该山体所在纬度及相对高度有关。,纬度越低,山体越高,自然带越丰富。,9,3.特点:,在中低纬的高山上比较明显 山地自然带的基带与当地水平自然带基本一致 山地自然带的多少取决于山体高度和纬度雪线的分布高度受热量和降水等影响 垂直自然带在向阳坡和背阳坡分布的差异:降水量差别不大的高山地区,垂直自然带的高度是向阳坡高于背阳坡。,10,P62活动:参考答案,纬度低,相对高度大,纬度高,相对高度小,高,低,纬度低;迎风坡;相对高度大,纬度高;背风坡;相对高度小,低,高,迎风坡,降水多

4、,高,纬度低,相对高度大,迎风坡,阳坡从山麓到山顶水热条件差异大,背风坡,降水少,低,纬度低,相对高度大,背风坡,阴坡,从山麓到山顶水热条件差异大,11,非地带性规律:,例如: 1.南美洲太平洋沿岸3040S间的温带大陆性气候,2.非洲赤道地区东非高原为热带疏林草原气候,影响因素: 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洋流(寒流),地形起伏(海拔),12,3.南半球大陆上缺失苔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海陆分布,4.南美洲南端安第斯山脉两侧自然带的不同,地形起伏,5.我国新疆天山和昆仑山山麓地带分布的绿洲,地形起伏,13,练习:读下列四幅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不考虑其他非地带性因素,完成:,1、下列说法可能

5、与实地一致的是( ) A位于新西兰 B位于欧洲某地 C位于亚洲某地 D位于非洲某地,C,14,2.下列关于四个地区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四地位置自北向南的排序为 B、四地纬度由高到低的排序为 C、位于南半球的是 D、位于北半球的是,C,15,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四地中向阳坡与迎风坡不一致的是 B、四地可能位于同一纬度 C、四地可能出现在同一大洲 D、四地近地面气温由高到低的排序为,A,16,17,考点要求,、知道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 、知道自然地理要素(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理解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 、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及其对人类活动的意义(

6、综合考虑),3.2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一、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要素:,第12课时,地貌、大气、水、土壤、生物,2.形成: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大气循环、水循环、生物循环、地质循环,19,3. 表现,各要素作为整体的一部分,景观上力求保持协调一致,例:我国西北内陆地区,位置,气候,水文,地貌,植被,土壤,深居内陆,干旱,内流河水量少,风力作用强,稀少耐旱,贫瘠有机质少,某一要素变化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牵一发而动全身”,21,赤道海区表层海水向西流动,秘鲁寒流向西北流动,上升流强烈,赤道海区表层海水向东倒流,秘鲁海区上升流减弱,

7、表层水温升高,饵料丰富,形成渔场,饵料减少,浮游生物、鱼类、海鸟等大量死亡,对流性环流,赤道太平洋西岸气流上升,东岸气流下沉,增强型对流,赤道太平洋中部气流上升,西岸气流下沉,东岸下沉气流因水温升高而减弱,西岸降水较多;东岸降水较少,形成荒漠,西岸的澳大利亚、印度、非洲等地出现严重旱灾,东岸荒漠地带暴雨成灾,22,二、地球圈层间的能量交换,1.能量交换的意义(图3-2-7),维持地表系统正常运行的动力 联系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的桥梁和纽带,23,2.能量传输和交换的形式(海洋和大气之间),海洋对大气的作用,通过输送大量的热能改变大气运动,大气对海洋的作用,通过风的驱动作用将动能传输给海洋 通过大气与水面的摩擦作用驱动水体运动水体运动也会影响或改变大气运动,大气圈与水圈间存在着势能的传输与交换,24,三、地球圈层间的物质运动,1、物质运动的意义,联系地球各圈层间的桥梁和纽带,是圈层相互作用的体现 促进了地理环境的发展演化 圈层间的物质运动维持着自然界营养物质的收支平衡 维持着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25,2、举例说明物质的运动,植物的光合作用 地理环境中的物质循环,作业:学案与测评P103111 教后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