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上语文复习资料整理(第六单元)

上传人:好**** 文档编号:149816560 上传时间:2020-10-3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六年级上语文复习资料整理(第六单元)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人教版六年级上语文复习资料整理(第六单元)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人教版六年级上语文复习资料整理(第六单元)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人教版六年级上语文复习资料整理(第六单元)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人教版六年级上语文复习资料整理(第六单元)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六年级上语文复习资料整理(第六单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六年级上语文复习资料整理(第六单元)(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诗海拾贝”易读错音的字词采薇(wi)矣(y)霏霏(fi)潇(xio)洒麦穗(su)徜徉(chng yng)姗姗(shn shn)来迟白雪皑皑(ii)“诗海拾贝”元多音字露(l白露)(lu露出)朝(zho朝阳)(cho朝向)“诗海拾贝”重点词语解释诗经采薇昔:从前。依依:形容树枝柔弱,随风摆动的样子。霏霏:雪花飞舞的样子。春夜喜雨乃:就。发生:催发植物生长。潜:暗暗地,悄悄地。润物:使植物受到雨水滋润。野经:乡间小路。花重:花因沾雨水,显得饱满沉重的样子。锦官城:成都的别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西江月:词牌名。黄沙:黄沙岭,在江西上饶的西面。别枝惊鹊:惊动喜鹊飞离树枝。社林:土地庙附近的树林。见

2、:同“现”。天净沙秋天净沙:曲牌名。飞鸿影下:燕影掠过。“诗海拾贝”古诗词及词解诗经 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昔:指出征时。 依依:茂盛貌。思:语末助词。霏霏:雪大貌。 春夜喜雨唐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乃,就。发生,催发植物生长。潜,暗暗地,悄悄地。润物,使植物受到雨水的滋养。野径:乡间小路。花重,花因沾着雨水,显得饱满沉得的样子。锦官城,成都的别称。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 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3、。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西江月,词牌名。黄沙,黄沙岭。别枝惊鹊,惊动喜鹊飞离树枝。社林,土地庙附近的树林。见,同“现”。 天净沙 秋元 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 轻烟老树寒鸦, 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天净沙:曲牌名。秋:题目。残霞:快消散的晚霞。寒鸦:天寒即将归林的乌鸦。飞鸿:天空中的鸿雁。飞鸿影下:雁影掠过。白草:枯萎而不凋谢的白草。黄花:菊花。红叶:枫叶。清明唐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早春唐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春日宋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

4、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江南春唐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忆江南唐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诗海拾贝”四字词语(成语)姗姗来迟白雪皑皑“与诗同行”易读错音的字词缥缈(pio mio)澎湃(png pi)鼾(hn)声轨(gu)道咦(y)逸(y)闻皎(jio)洁略胜一筹(chu)纤(xin)弱亲昵(n)依偎(y wi)萤(yng)火花梗(gng)又黏(nin)又滑岑(cn)参“与诗同行”元多音字鲜(xin新鲜)(xin朝鲜)曲(q歌曲)(q弯曲)纤(xin纤细)(qin拉纤)教(jio教授)(j

5、io教学)“与诗同行”形近字组词姿(姿态)即(随即) 像(形像)暮(暮色)萤(萤火虫) 辩(辩论) 瓣(花瓣)资(资格)既(既是)象(大象)幕(屏幕)莹(晶莹) 辨(分辨) 辫(辫子)“与诗同行”四字词语(成语)潮起潮落断断续续逸闻趣事“与诗同行”古诗词子夜四时歌秋歌唐李白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山居秋暝唐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秋思唐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逢入京使唐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 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

6、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暮江吟唐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马诗唐李贺大漠沙如雪 ,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 ,快走踏清秋。题西林壁唐宋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村居清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绝句唐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民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凉州词唐王翰葡萄

7、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惠州一绝宋苏轼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黄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寻陆鸿渐不遇唐皎然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唐高适嗟君此别意何如?驻马衔杯问谪居。 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 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 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躇。 汉乐府长歌行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浣溪沙宋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

8、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七步诗魏晋曹植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出塞唐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游园不值宋叶绍翁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过零丁洋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 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山行唐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

9、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无题唐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 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 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 青鸟殷勤为探看。登高唐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满江红南宋岳飞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 抬

10、望眼、仰天长啸,壮同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憾,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望月怀远唐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别董大唐高 适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江南逢李龟年唐杜牧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浪淘沙南唐李煜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 江山。别时容

11、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与诗同行”练习1在期末写评语时,老师会祝你来年:(“更上一层楼。”)2小明成天心思不在学习上,请你用学过的诗句劝他:(“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3当我们浪费粮食时,老爷爷经常用唐代李绅的诗句来教育我们:(“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4有时候,有些人对自己所处的环境下正在做的事情反而不及旁人看得清楚,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宋朝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中的诗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说明的就是这个朴素的道理。5当我们要报答母亲的深恩时,我们会很自然地吟诵起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12、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6当我们在外地过节时,常引用唐代诗人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来表达对家人的怀念。7现在人们常用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来表达对远别好友的深情厚谊。8来到瀑布脚下,仰望瀑布倾泻而下,泼洒飞流,我不禁想起(“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诗句。9昨晚有一道数学题,我绞尽脑汁,百思不得其解。就在我(“山重水复疑无路”)时,爸爸走过来,经他一点拨,我豁然开朗,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10爷爷七十大寿,大家祝爷爷:“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爷爷却叹道:(“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我赶紧把爷爷的话打住:“(霜叶红于二月花)。爷爷,您的身子骨比年轻人还壮实呢。”爷爷高兴地笑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