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二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上传人:ahu****ng1 文档编号:149812103 上传时间:2020-10-30 格式:PPTX 页数:44 大小:2.7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二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必修二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必修二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必修二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必修二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必修二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二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专题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现代史)发展线索,1949,1956,1966,1976,1978,过渡时期,曲折发展十年 (全面建设十年),十年文革,两年徘徊,新中国成立,三大改造完成,十一届三中全会,转折,新时期,十四大 “南方谈话”,1992,现代化建设 新阶段 (改革开放 步入新阶段),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第一课,课标要求: 概述 20 世纪 50 年代至 70 年代我国探索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1953-1956年) 曲折发展的十年(

2、1956-1966) “ ”中的国民经济(1966-1976),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第一课,从总体情况来看,中国20世纪5070年代经济呈现怎样的趋势?,横批,万里山河归人民, 五亿群众庆新生。,当家作主,19491956年: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人民怎样来建设自己的国家?,新中国建立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土地改革 国民经济恢复工作 没收官僚资本 创建国营企业 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 实施一五计划 ,民主政治建设,经济建设,社会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一、过渡时期(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建设的背景,

3、(一)国民经济的恢复 1949-1952年底,1、土改 2、恢复国民经济,为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奠基,(二)过渡时期建设 1953-1956年底,1)方针政策的指导(依据):过渡时期总路线 1953年,特点: 建设 与 改造并举,内容:社会主义工业化,三大改造,(即一化三改),实质,发展生产力,变革生产关系,同步进行,毛泽东代表共产党人作出了这样的回答:我们不仅善于破坏一个旧的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的世界!,1949年国民经济基本情况 : 1949年,我国有5亿多人口,人均收入才66元,人均有粮食209公斤,钢0.29公斤。 那时,工业技术水平低下,农业生产落后,物资紧缺,物价

4、飞涨,市场混乱,人民生活痛苦不堪。这就是解放初期国民党留下来的基本国情。 面对这种局面,美国国务卿艾奇逊曾预言: 中国永远摆脱不了一个不堪负担的压力,即庞大的人口,没有一个政府解决了人民的吃饭问题,中共也无能为力,中国将永远天下大乱。,制定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1)制定依据?,(2)何时开始何时结束?,(3)基本任务?,(4)有何成就?,(5)有何意义?,A,这是一五计划期间一副对联:它反映了哪两座城市的工业成就 长春 鞍山 武汉 大庆 A B C D ,一五计划为什么重点发展重工业呢?,1重工业地位重要; 2加强国防需要; 3借鉴苏联工业化的经验; 4近代重工业极端落后,车轮飞转东西南北追风

5、去, 钢水奔腾春夏秋冬入眼来。,不足,横批 建设东北,工商业: 资本主义私有制,农业、手工业: 个体私有制,性质: 社会主义公 有制(集体所有制),性质: 社会主义公 有制(全民所有制),改造前:,改造后:,主要形式: 农业生产合作社 手工业生产合作社,主要形式: 公私合营,三大改造的主要内容,三大改造的完成(19531956),实质?结果?评价?,从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我国土地所有制变化情况是:() A.农民土地私有制地主土地私有制集体所有制 B.地主土地私有制农民土地私有制集体所有制 C.地主土地私有制集体所有制农民土地私有制 D.地主土地私有制集体所有制,B,【学习思考】:为什么说三

6、大改造的完成是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初步建立的标志?,【小结】过渡时期经济建设,政权的巩固、经济的恢复、没收官僚资本创建国企,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造并举,推行“一五”计划,进行三大改造,一五计划指标超额完成, 新建一批重工业企业,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完成,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 为国民经济的进一步 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 为公有制,社会 主义制度基本建立。,比例失调,改造过急过快过粗,年代,工农业生产总值,52年57年60年66年71年73年75年,53年 56年,年代,工农业生产总值,52年57年60年 66年71年73年75年,56年 66年,为什么说从1956年

7、到1966年的十年是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曲折发展的十年?,发展?,曲折?,1、论十大关系 2、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1、大跃进 2、人民公社会,二、曲折发展的十年(1956-1966),1、成功的探索,(1)论十大关系,(2)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材料一: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这个极其复杂和困难的历史任务,现在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完成了。我国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谁战谁胜的问题,现在已经解决了。 刘少奇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政治报告,阅读以上材料, 概括八大路线形成的重要背景,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和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背景,中共八大(1956年),1、背景,2、内容?,3、

8、有何历史意义?,八大提出的经济建设方针是:既反保守又反冒进, 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又是大国又是穷国,不跃进行吗?落后二百年,不跃进行吗!” 毛泽东,“在两年内建成一个像样 的共产主义” “全省七天实现煤气化, 三天实现超声波化”,口号,二、曲折发展的十年(1956-1966),1、成功的探索,2、挫折(“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1月9日报道亩产2000斤。,6月30日报道亩产5103斤。,7月25日报道亩产9195斤。,9月25日报道亩产13043斤。,一颗白菜500斤,亩产小麦12万斤,土豆120万斤,你相信吗?,土高炉炼钢,1958年,中央号召为生产1070万吨钢而奋斗。各地迅速组织工

9、厂、学校、机关、农村、军队几千万人日夜苦战。到处建小高炉,炉火日夜不息。许多人把家里的铁锅砸了,把铁锹扭弯,连秤砣也不放过森林被大量砍伐,用来作为炼钢的燃料,就工业而言,正如副总理薄一波所说:“一九五八年的工业生产增加百分之六十六,看起来这象是大跃进;但是如果分析一下这百分之六十六的内容就知道国家花费了宝贵的原材料,制造出大量的废品,现在都塞满了仓库,还要开支保管费。这能算大跃进么?”至于一九五八年生产的“一七万吨”钢里,有三百多万吨是乡下人砸铁锅,城里人拆钢窗、卸暖气管,用“土高炉”炼出来的,什么用处也没有。薄一波一九五九年说的“一九五八年炼出来的三百万吨土钢,至今还埋在草里”(中国国家统计

10、局编一九八三年中国统计年鉴 ),大跃进运动给我国经济造成怎样的影响?,1958年8月毛泽东到徐水县当听到汇报说,全县秋季收粮可达11亿斤时,毛问道:你们全县31万多人口,怎么吃得完那么多粮食? 应该考虑到生产了这么多粮食怎么办的问题。他提出搞人民公社的问题。根据毛泽东的指示要求全县成立人民公社,向共产主义过渡。几天之内全县2 48个农业社宣布转为人民公社。,一大二公,鼓足干劲加油干,放开肚皮吃饱饭,空山吃坐,什么是人民公社的特点? 1958年以后,全国农村一哄而起,大办人民公社 人民公社的特点叫一大二公。所谓大,就是将 原来一二百户的合作社并成四五千户以至一二万户 的人民公社,一般是一乡一社。

11、所谓公,就是一切财 产上交公社,在全社范围内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实 行绝对平均主义和部分供给制(包括大办公共食堂, 吃饭不要钱,叫做共产主义因素)。这些实际上都是 对农民的剥夺,使农民惊恐和不满,纷纷杀猪宰羊, 砍树伐木,造成生产力的很大破坏,并严重挫伤农民 的生产积极性,给农业生产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盲目提高公有化程度,生产关系超越了生产力,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的不同,大跃进涉及生产力方面,人民公社化涉及生产关系方面。人民公社的建立反映了我党不顾生产力的实际水平,片面变革生产关系的“左”倾错误,违背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大跃进”的发动,反映了党不顾经济发展的客

12、观规律,片面地扩大生产规模,追求经济建设的速度。,二、曲折发展的十年(1956-1966),1、成功的探索,2、挫折(“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1)为何发动?,(2)主要特点?,(3)有何影响?,三年经济困难(5961),由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的破坏,加上三年自然灾害,广大人民生活状况不断下降,饥荒严重,食品紧缺。,调整国民经济各方面的比例关系,主要是调整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的比例关系,调整积累与消费的比例关系。巩固,指国民经济发展中所取得的经济成果 。充实,指以少量的投资来充实一些部门的生产能力 。提高,指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管理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 中华人民共和国

13、经济史,八字方针:1960年,3、纠正局部错误(调整),调整、巩固 充实、提高,农村工作纠“左” (1960年冬),比例,成果,轻工业和新兴工业,质量效率,到1965年,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两头好,中间差”,A B C D,(2010山东文综14)下列曲线图反映了我国19531958、19591964、19701975、19791984四个时期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的变化。其中与19591964年相对应的是( ),【解析】选C,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导致国民经济严重失调,19591961年出现了三年严重经济困难时期。到1960年冬,党中央提出了“八字方针”,对国

14、民经济进行调整,到1962年国民经济形势开始好转。,周总理1962年在全国财经工作会议上的即兴对联。 “先抓吃穿用,实现农轻重”,横批“综合平衡”。 此联是对当时党中央哪一方针路线通俗易懂的注解 A “一化三改造”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B “多快好省”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C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总路线 D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D,曲折发展的十年(5666),失误:,正确:,中共八大 1956,“大跃进” 1958,人民公社化运动 1958,国民经济的调整 (八字方针) 1960,启示一: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国情出发,正确分析国内主要矛盾。,启示二: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实事求是,

15、尊重客观规律。,启示三: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论十大关系1956,成就?,年代,工农业生产总值,十年文革动乱:国民经济曲折,阶级斗争天天讲, 思想工作常常抓。,横批 突出政治,时期:,1966-1976年 “文革”动乱,社会主义建设严重破坏,各地建立革命委员会 人民代表大会制遭到破坏 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遭到摧残 民主和法制被肆意践踏,国民经济计划被废置 经济管理陷于瘫痪 全国交通运输堵塞 大批工矿企业停产 市场供应紧张 人民生活水平下降,混乱 停滞 倒退,政 治,经 济,(一)国民经济陷入混乱,经济计划废置;经济工作瘫痪;交通运输阻塞; 企业管理混乱;物质供应紧

16、张;人民生活下降,(二)1973、1975年经济复苏,原因:周、邓主持工作,(三)“文革”对国民经济的影响,给经济建设造成极大破坏,直接损失5000亿元 更为严重的是20世纪70年代使中国失去了一次极 其宝贵的发展机会,与发达国家差距拉大了,三、中的国民经济(6676),(1969年的)7月21日,美国宇航员第一次登上了月球。全世界都通过电视广播关注着这一重大事件的时候,大多数中国人对此一无所知。60年代末期,中国周边国家和地区出现了经济振兴迹象,后来被称为“亚洲四小龙”的香港、台湾、新加坡和南朝鲜正是在这时开始起步,日本也摆脱战争的阴影,开始了经济的复苏。然而,在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中国的脚步却停滞了整整十年。 陈晓卿百年中国,地球人都知道,1、上图反映了5070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