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必修一晚清时期(1840~1894年)复习课件

上传人:嘻哈 文档编号:149806627 上传时间:2020-10-30 格式:PPT 页数:54 大小:4.1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必修一晚清时期(1840~1894年)复习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人教版高中必修一晚清时期(1840~1894年)复习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人教版高中必修一晚清时期(1840~1894年)复习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人教版高中必修一晚清时期(1840~1894年)复习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人教版高中必修一晚清时期(1840~1894年)复习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必修一晚清时期(1840~1894年)复习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必修一晚清时期(1840~1894年)复习课件(5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材料一:乾隆: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远不借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 英国外交官马戈尔尼:中国不过是一个泥足巨人,只要轻轻一抵就可以把他打倒在地。,材料二:见下图,讨论:中国为何偏偏从19世纪40年代开始,由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逐步沦为受外国支配半殖民地国家,民族危机不断加剧? 乾隆的话体现了什么观点?马戈尔尼的话呢?,国际:工业革命后西方社会急于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材料 国内:封建社会末/国力 观念落后 导火索:禁烟运动,热点考向(一) 民族危机列强对华侵略的不断深入,影响,鸦片战争,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 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五口通商的东南沿海 逐步卷入 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中国自然

2、经济开始解体,中国的,A.领土主权,B.司法主权,C.关税主权,D.贸易主权,遭到破坏,中国开始沦为 半殖民地国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开始变为,A.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B.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 的矛盾,中国人民肩负着 反侵略、反封建的 双重革命任务,中国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一些爱国知识分子 开始睁眼看世界,魏源等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热点考向(一) 民族危机列强对华侵略的不断深入,材料中所指的三次灾难性战争分别是哪三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比较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商品输出,资本输出,割地增多,国家主权的进一步丧失,刺激了列强的瓜分野心,赔款增加,

3、加剧了人民的负担,便利列强控制中国的经济,开口深入,使列强的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一步步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帝国主义资本输出.清政府完全成为洋人的朝廷,扶植代理人,列强对华侵略的不断升级及影响?,中国国家主权遭到严重践踏中国由独立主权国家沦为受列强支配的国家中国人民的生命财产受到威胁;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发动者,一国到多国(反映近代国际关系由欧洲中心向两侧转移),战争规模,波及范围增大,范围愈来愈广,侵华的方式和手段,从商品输出为主到资本输出为主、从武装侵略到“以华制华”,影响,列强获取的政治、经济权益的逐步增多,半半程度逐步加深,列强侵华战争的影响?,根据材料概括晚清外交转变

4、的特点?,根据材料说明中国近代外交转型的原因? 并分析这种外交转型产生的社会影响?,这些斗争的共同特征: 都是为了维护国家主权; 都表现了不屈不挠、不怕牺牲的斗争精神; 虽然取得一些成就,但最终都没有彻底胜利。,结论:中国军民坚决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是列强 未能把中国变为其殖民地的主要原因。,热点考向(四) 奋起抵抗中华民族抗争史,左公柳,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 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杨昌竣恭诵左公西行甘棠,左宗棠收复新疆,抬棺出征,先北后南,缓进急战,左宗棠收复新疆,1、背景(一仆二主) 2、左宗棠收复新疆: 1875年被命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 1876年率军西征,

5、收复北疆大部。 取得收复新疆(除伊犁外)的重大胜利,粉碎了俄英利用阿古柏分裂的阴谋。 1880年,左宗棠被再次任命为钦差大臣,赴新疆统筹军务,建立抗俄军事基地。曾纪泽在左宗棠的军事支持下,迫使沙俄签订了改订条约中国收回伊犁。 3、新疆设立行省(1884),谈判为主,辅以军事,沙俄侵占北方领土示意图,1689年尼布楚条约规定的待议地区,1858年爱珲条约割占的60多万平方公里,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割占的40万平方公里,1864年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占的44万平方公里,1881年中俄改订条约和以后五个议定书割占7万平方公里,1894.7.25,1894.9.15,1895.2.2,1894.9.17

6、,黄海海战,丰岛,平壤,旅顺,威海卫,颐和园,颐和园详见Word文档,结合材料与所学说明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 经济结构变动的具体表现?,近代民族工业的诞生,根据材料全面分析买办阶层对中国社会的双重作用?,明清时期,洋务运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诞生,19世纪60、70年代前后,资本主义萌芽,外商企业的刺激,诱导,自然经济逐渐解体,为民族工业的诞生提供了劳动力和市场,外国资本主义入侵 鸦片战争后,解读对洋务运动的认识不断发生变化,从全盘否定到认为洋务运动符合时代潮流,有利于中国现代化。,概念解析洋务运动:又称自强运动。是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晚清洋务派所进行的一场引进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

7、学技术以挽救清朝统治的自救运动。,什么是洋务运动? 根据材料分析学术界对洋务运动的认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洋务运动引进西方生产技术,采用大机器生产,开启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 中国传统的“天朝上国”“夷夏之辨”等思想观念在洋务运动的开展中发生了变化; 洋务运动期间中国创办新式学堂,近代教育改革铺展开来;洋务运动期间派遣了大量留洋学生,学成后这些人成为中国建设的中坚力量,(如詹天佑、李四光等); 通过官商合办、官督商办等诱导了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诞生。,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洋务运动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概括材料中的主张? 并结合所学,全面评价洋务运动?,来源于地主阶级的抵抗派,以林则徐、魏

8、源等为代表,他们的目的很明确,即抵抗外来侵略,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但未能实践,提出者是地主阶级的洋务派,以奕、曾国藩、李鸿章等为代表,主张通过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以维护旧的纲常礼教,“中体西用”,口号是“师夷长技以自强”,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朝的统治,镇压人民的反抗斗争,当然也含有抵御外侮的意图,部分洋务派转化为早期维新派。洋务运动后期,弊端日渐暴露,出现了早期维新思想,其一方面继承了洋务派“师夷长技”和“中体西用”的思想,另一方面超越了“中体西用”,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思想文化和政治制度,以此强大中国,但其思想没有形成体系,也没有付诸实践,先定阶级,再判主张,明确派别,三者都是在列强侵略的背景下发生的; 都主张向西方学习以救亡图存; 主要目的都有抵抗外国侵略的一面; 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思想近代化。,主题相似,手段相似,某些目标与影响也相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