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练习及解析

上传人:玩*** 文档编号:149806248 上传时间:2020-10-30 格式:PDF 页数:30 大小:119.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练习及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初中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练习及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初中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练习及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初中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练习及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初中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练习及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练习及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练习及解析(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中考语文诗歌鉴赏 +文言文阅读练习及解析 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 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小题。 宣州谢朓楼 饯别校书 叔云 (唐)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注】 谢朓楼又名北楼、谢公楼,在陵阳山上。 校书:官名,即校书郎。 叔云: 李白的叔叔李云。 (1)以下对这首诗的理解和鉴赏,判断正误。 这首诗的一,二两句直接抒写了诗人郁积的烦忧和苦闷,表现了诗人长期以来政治上遭 受挫折,理想

2、和现实的矛盾长期纠缠在诗人心头,使他难以解脱。 第三、四句是个转折,从极度苦闷突然进入辽阔开朗的境界,点出在楼上饯别的主题, 展示出诗人豪迈宽广的襟怀。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一句,语言豪放自然,音律和谐统一,是诗中最精 彩的一句,深刻地表现了诗人理想与现实之间不可调和矛盾的心情,也是千百年来描绘愁 绪的名言。 “惧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进一步渲染了长空万里的秋雁激发起来的壮思逸 兴,用现实主义手法,把诗人的性格和昂扬豪迈之气表现得淋漓尽致。 最后四句诗人从痛苦中解脱出来,回到现实,豁达乐观,意境高远。 (2)简要赏析 “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答案】

3、(1) 正确; 正确; 正确; 错误; 错误。 (2)人生在世是如此的不如意,倒不如明天就散披着头发,驾着扁舟到海上遨游去吧!这 两句反映了诗人怀才不遇,壮志不能伸,宦途不得意,心情抑郁,思欲远离这愁人的环 境,摆脱烦忧,到一个逍遥的新世界去。 【解析】 【分析】(1) 句, “ 惧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运用的是浪漫主义手 法,不是现实主义手法。理解错误。 句,从诗歌最后的四句诗来看,“ 抽刀 ” 二句,也在 抒写强烈苦闷的同时表现出倔强的性格。“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写出了李白 的进步理想与黑暗现实的矛盾,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是无法解决的,因此,他总是陷于“ 不 称意

4、” 的苦闷中,而且只能找到“ 散发弄扁舟 ” 这样一条摆脱苦闷的出路。这结论当然不免有 些消极,甚至包含着逃避现实的成分。所以 句中的 “ 诗人从痛苦中解脱出来” 显然不准 确。 两项是错误的,其它三项正确。按要求填写作答。 (2)诗句 “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叙写了李白总是陷于“ 不称意 ” 的苦闷中,而 且只能找到 “ 散发弄扁舟 ” 这样一条摆脱苦闷的出路。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壮志难伸抑郁 之情,也表达了作者对黑暗社会的强烈不满和对光明世界的执著追求。据此理解作答。 故答案为: 正确; 正确; 正确; 错误; 错误。 人生在世是如此的不如意,倒不如明天就散披着头发,驾着扁舟

5、到海上遨游去吧!这两 句反映了诗人怀才不遇,壮志不能伸,宦途不得意,心情抑郁,思欲远离这愁人的环境, 摆脱烦忧,到一个逍遥的新世界去。 【点评】 本题考查诗歌的理解和鉴赏的能力。解答时结合诗句及注释进行理解分析即 可。大多都是关于诗歌内容、情感、主题和手法的分析。 本题考查关键诗句的赏析能力。解答时从“ 内容 +手法 +情感 ” 进行全面分析即可。 2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

6、帆济沧海。 (1)“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这两句诗句描写了_ 的场面,反衬了 作者悲愤、失望的情绪。 ( 2)下列选项中,对“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一句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这句运用 “ 姜尚 ” 和 “ 伊尹 ” 的典故来表达作者内心的冲突。 B. 表达了作者渴望遇到明君建功立业的愿望,对前途仍抱有希望。 C. 作者想到这两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又增加了信心。 D. 作者想和 “ 姜尚 ” 和 “ 伊尹 ” 一样过着悠闲洒脱的生活。 【答案】 (1)描绘了隆重而丰盛的宴会场面 (2)D 【解析】 【分析】(1)李白被 “ 赐金放还 ” 时,友人设下盛宴为之

7、饯行。“ 金樽清酒斗十 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意思是:金杯中的美酒一斗价十千,玉盘里的菜肴珍贵值万钱。两句 用夸张的笔法描写了隆重而丰盛的宴会场面;反衬作者悲愤、失望的情绪。 (2)D.有误。 “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运用 “ 姜尚 ” 和“ 伊尹 ” 的典故,表达了作 者渴望遇到明君建功立业的愿望,对前途仍抱有希望。故选D。 故答案为: 描绘了隆重而丰盛的宴会场面; D。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 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 (2)解答这类选择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看是否曲解原意,张冠李戴。 看是否 随意

8、引申、任意拔高或贬低。 看是否以假乱真,鱼目混珠。 看是否无中生有,横生 枝节,即备选项的表述结论,在诗中找不到佐证材料,找不到根据。 看是否以偏概全, 故意反说,如将某句诗的特点说成是全诗的特点,将委婉含蓄说成直抒胸臆,把视觉说成 听觉等。 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月夜忆舍弟 (唐)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1)请从写作手法的角度赏析“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 (2)结合诗歌内容,分析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答案】(1)这句诗以景衬情,既实写白露节的清寒,又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感情写故乡 月明,表

9、现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 (2) 思念家乡,思念(或牵挂)战乱中流散的舍弟(或家人); 盼望战乱早日结束 的愿望。 【解析】 【分析】( 1)“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意思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既写 景,也点明时令。那是在白露节的夜晚,清露盈盈,令人顿生寒意。“ 月是故乡明 ” ,也是 写景,却与上句略有不同。作者所写的不完全是客观实景,而是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感情。 明明是普天之下共一轮明月,本无差别,偏要说故乡的月亮最明;明明是作者自己的心理 幻觉,偏要说得那么肯定,不容质疑。极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微妙的心理,突出了对故乡的 感怀。 (2)从 “ 断人行 ” 、“ 皆分散 ” 、“ 无家 ”

10、、“ 长不达 ” 这几个词语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家乡亲人 的思念与自身孤苦无依之感。从最后一句中的“ 未休兵 ” 一词可以感觉到诗人对战乱早息的 强烈渴望之意。 故答案为: 这句诗以景衬情,既实写白露节的清寒,又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感情写故乡月 明,表现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 思念家乡,思念(或牵挂)战乱中流散的舍弟(或家人); 盼望战乱早日结束的 愿望。 【点评】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解答此题考生要读懂诗歌,理解诗歌的意 思和表达的主题思想。对诗句要注意理解写作手法及其表达效果,要联系诗人的生活、经 历等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情感的理解。解答此题要求考生在整体感知文章,理解文章的

11、内容 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感悟,抓住诗中表情达意的词语进行分析。 4参照示例,根据提示,赏析村晚。 示例:约客 (宋)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字词赏析】 “ 敲”“落” 极富情致,颇见主人候客的急切之状和焦急难耐的心情。 【情感表达】借蛙声喧闹,映衬夜晚的寂静,表达诗人落寞失望的情怀。 村晚 (宋)雷震 草滿池塘水满陂 , 山衔落日浸寒漪 。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 信口吹。 【注】 陂:池塘的岸。 清:水波纹。 腔:曲调。 【答案】 【字词赏析】“ 横 ” 字表明牧童随意地横坐在牛背上,表现了牧童的调皮可爱。 【情感表达】借牧童在牛背上随意坐

12、着及吹着笛子,写出了乡村环境的幽静,表达了诗人 对宁静乡村生活的向往之情。 【解析】 【分析】(1)此题属于字词赏析题,要在整体感知诗歌内容和感情的基础上从 诗中挑选出富有表现力的字进行赏析。如浸 ,写山和落日倒映在水中的形象,生动形 象。 横字表明牧童不是规矩地骑,而是随意横坐在牛背上,表现了牧童的调皮可爱,天 真活泼,淳朴无邪。“ 信” ,这里是随意的意思,表明牧童是随意地吹奏曲子,表现牧童的 悠闲自得。 (2)结合诗歌内容分析,这是一首描写农村晚景的诗:在四周长满青草的池塘里,池中 的水灌得满满的,太阳正要落山,红红的火球好像被山吃掉一样(是落山后),倒映在冰 凉的池水波纹中。放牛回家的

13、孩子横坐在牛背,他拿着短笛随意的吹奏。诗人即景而写, 构成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农村晚景图。据此可知,诗人借牧童在牛背上随意坐着及吹着 笛子,写出了乡村环境的幽静,表达了诗人对宁静乡村生活的向往之情。 故答案为:( 1) “ 横” 字表明牧童随意地横坐在牛背上,表现了牧童的调皮可爱。 (2)借牧童在牛背上随意坐着及吹着笛子,写出了乡村环境的幽静,表达了诗人对宁静 乡村生活的向往之情。 【点评】( 1)本题考查赏析古诗炼字的能力。品析炼字类题目,一般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该字的字义 +语境义;该字使用的表达技巧+表达效果;该字所传递的作者的情感、态度。 解答时,需要反复诵读诗歌,整体感知诗意,揣摩字

14、词在诗中的意思,体会该字词在诗中 创设的意境,联系整首诗歌,结合具体语境,分析该字词所传达的情感。 (2)此题考查学生对思想感情的理解能力。理解诗句所表达的情感,一是间接的从诗中 所描写的景物特点揣摩,理解诗人心境和情绪,二是抓住诗中诗人直接表达情感的句子理 解,三是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理解。 5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小题。 西溪独泛 (唐)皎然 道情何所寄,素舸 漫流间。 真性怜高鹤,无名羡野山。 经寒丛竹秀,入静片云闲。 泛泛谁为侣,唯应 共月还。 【注】 素:不加装饰的船。 唯应:只有。 (1)作者通过写高鹤、野山、秀竹、闲云等景物。营造了_的氛围。 (2)本诗尾联与王维竹里馆“ 深林人不

15、知,明月来相照” 在情感表达上相似,请加以赏 析。 【答案】 (1)清幽恬静 (2)尾联写诗人西溪泛舟而归,只有月亮陪伴;王维竹里馆写诗人独坐竹林,唯有明 月映照。两处都通过写月亮作伴,表达了诗人超然物外、安闲自得的情怀。 【解析】 【分析】( 1) “ 高鹤 ”“闲云 ” 是闲适、恬静的意象,“ 野山 ”“秀竹 ” 是清净,幽静的 意象,对这几个意象综合分析,可知作者用这几个意象营造了闲适、恬静的意境。 (2)结合诗歌内容理解诗人的感情,诗人非常喜欢欣赏大自然的景色,他独自一人一边 在西溪泛舟,一边欣赏周围的景色,水边的悠闲的白鹤、两边秀丽清幽的山景、青翠的竹 林、天上闲适的白云,这一切都让

16、深深地吸引了诗人,他完全沉浸在这优美的景色之中, 不知不觉月亮都出来了,诗人还舍不得离开,因此这首诗的尾联写诗人西溪泛舟而归,只 有月亮陪伴,表达了诗人超然物外、安闲自得的情怀。而王维竹里馆描绘了诗人月下 独坐、弹琴长啸的悠闲生活,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表现了清幽宁静、高雅绝俗 的境界。因此这两首诗表达的感情非常相似。 故答案为: 清幽恬静; 尾联写诗人西溪泛舟而归,只有月亮陪伴;王维竹里馆写诗人独坐竹林,唯有明月 映照。两处都通过写月亮作伴,表达了诗人超然物外、安闲自得的情怀。 【点评】 本题考查把握诗歌意境的能力。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 ) 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分析诗歌意境,一要注意物象的特点,二要注意作 者在描摹的事物中所寄托的情感,抓住物与志的“ 契合点 ” 。它包括景、境、情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本题考查对诗人思想感情把握的能力。把握诗中诗人的思想感情,要结合诗歌的写作背 景,作者所处的时代及诗歌的具体内容来理解、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心得体会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