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及解析

上传人:玩*** 文档编号:149805943 上传时间:2020-10-30 格式:PDF 页数:28 大小:114.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及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人教版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及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人教版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及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人教版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及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人教版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及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及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及解析(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及解析 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 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小题。 宣州谢朓楼 饯别校书 叔云 (唐)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注】 谢朓楼又名北楼、谢公楼,在陵阳山上。 校书:官名,即校书郎。 叔云: 李白的叔叔李云。 (1)以下对这首诗的理解和鉴赏,判断正误。 这首诗的一,二两句直接抒写了诗人郁积的烦忧和苦闷,表现了诗人长期以来政治上遭 受挫折,理想和现

2、实的矛盾长期纠缠在诗人心头,使他难以解脱。 第三、四句是个转折,从极度苦闷突然进入辽阔开朗的境界,点出在楼上饯别的主题, 展示出诗人豪迈宽广的襟怀。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一句,语言豪放自然,音律和谐统一,是诗中最精 彩的一句,深刻地表现了诗人理想与现实之间不可调和矛盾的心情,也是千百年来描绘愁 绪的名言。 “惧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进一步渲染了长空万里的秋雁激发起来的壮思逸 兴,用现实主义手法,把诗人的性格和昂扬豪迈之气表现得淋漓尽致。 最后四句诗人从痛苦中解脱出来,回到现实,豁达乐观,意境高远。 (2)简要赏析 “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答案】 (1

3、) 正确; 正确; 正确; 错误; 错误。 (2)人生在世是如此的不如意,倒不如明天就散披着头发,驾着扁舟到海上遨游去吧!这 两句反映了诗人怀才不遇,壮志不能伸,宦途不得意,心情抑郁,思欲远离这愁人的环 境,摆脱烦忧,到一个逍遥的新世界去。 【解析】 【分析】(1) 句, “ 惧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运用的是浪漫主义手 法,不是现实主义手法。理解错误。 句,从诗歌最后的四句诗来看,“ 抽刀 ” 二句,也在 抒写强烈苦闷的同时表现出倔强的性格。“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写出了李白 的进步理想与黑暗现实的矛盾,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是无法解决的,因此,他总是陷于“ 不 称意 ”

4、的苦闷中,而且只能找到“ 散发弄扁舟 ” 这样一条摆脱苦闷的出路。这结论当然不免有 些消极,甚至包含着逃避现实的成分。所以 句中的 “ 诗人从痛苦中解脱出来” 显然不准 确。 两项是错误的,其它三项正确。按要求填写作答。 (2)诗句 “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叙写了李白总是陷于“ 不称意 ” 的苦闷中,而 且只能找到 “ 散发弄扁舟 ” 这样一条摆脱苦闷的出路。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壮志难伸抑郁 之情,也表达了作者对黑暗社会的强烈不满和对光明世界的执著追求。据此理解作答。 故答案为: 正确; 正确; 正确; 错误; 错误。 人生在世是如此的不如意,倒不如明天就散披着头发,驾着扁舟到海

5、上遨游去吧!这两 句反映了诗人怀才不遇,壮志不能伸,宦途不得意,心情抑郁,思欲远离这愁人的环境, 摆脱烦忧,到一个逍遥的新世界去。 【点评】 本题考查诗歌的理解和鉴赏的能力。解答时结合诗句及注释进行理解分析即 可。大多都是关于诗歌内容、情感、主题和手法的分析。 本题考查关键诗句的赏析能力。解答时从“ 内容 +手法 +情感 ” 进行全面分析即可。 2阅读下面的元曲,完成下列小题。 天净沙 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这首小令在元曲中极负盛名,被誉为“_”,作者是元朝的_。 (2)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 枯藤老树昏鸦 ” 烘托了村落

6、的古朴恬静和温馨。 B. “ 小桥流水 ” 是游子对家乡的美好记忆。 C. “ 古道西风瘦马” 写出了游子悲凉的境况。 D. “ 断肠人在天涯” 点明了远在天涯的亲人因思念游子而无限悲伤。 【答案】 (1)秋思之祖;马致远 (2)C 【解析】 【分析】( 1)这首小令仅五句二十八字,语言极为凝练却容量巨大,意蕴深远, 结构精巧,顿挫有致,被后人誉为“ 秋思之祖 ” 。作者是元朝的马致远。 (2)A“ 烘托了村落的古朴恬静和温馨” 错。 “ 枯藤老树昏鸦” :几根枯藤缠绕着几颗凋零了 黄叶的秃树,在秋风萧萧中瑟瑟地颤抖,天空中点点寒鸦,声声哀鸣 写出了一片萧飒悲 凉的秋景,造成一种凄清衰颓的氛围

7、,烘托出作者内心的悲戚。烘托出沦落他乡的游子那 内心彷徨无助的客子之悲。B“ 对家乡的美好记忆” 错。 “ 小桥流水人家” :小桥下流水哗哗作 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袅。你看眼前这小桥、流水、人家都是那么安详,那么静謚。 又是那么温馨。而我的家乡、亲人却又离我那么远。哦,他们还好吗?天气渐渐变冷,他 们加了衣服吗?买了被子吗?这一切的一切是都么让人牵挂。“ 小桥流水 ” 不是描写家乡, 是游子眼前的景象。D“ 远在天涯的亲人因思念游子而无限悲伤” 理解错误。 “ 断肠人在天涯” 是点睛之笔,在深秋村野图的画面上,出现了一位漂泊天涯的游子,在残阳夕照的荒凉古 道上,牵着一匹瘦马,迎着凄苦的秋风

8、,信步满游,愁肠绞断,却不知自己的归宿在何 方。极写游子对家乡及亲人的思念,而不是“ 亲人因思念游子” 。 故答案为: 秋思之祖;马致远;C 【点评】 本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考查的是课内篇目的出处、作家作品等有 关的内容。解答此题关键以课本的注释为主,注意平时的积累。 本题考查诗歌的鉴赏和辨析能力。解答此题要整体理解诗歌,对选项逐项审读,理解辨 析,判断正误。 3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春望一诗紧扣“ 望” 字,表达的感情很细腻。请结合全诗内容,说说诗题中的“ 望”

9、 字包含哪两层意思。 (2)古人做诗十分讲究炼字,你认为“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中哪个字用得好?请简要 分析。 【答案】 (1)一方面是看到了“ 国破山河在 ” 的惨景,另一方面是对亲人团聚的期盼。 (2)示例一: “ 破 ” 字用得好,一个“ 破” 字写出了国都沦陷、城池残破的景象,令人触目惊 心。 示例二: “ 深 ” 字用得好。一个“ 深 ” 字写出了乱草遍地、林木苍苍的景象,令人满目凄然。 示例三: “ 破” 字在本诗中堪称诗眼,景、情皆由此出。“ 国破 ” 对“ 城春 ” , “ 国破 ” 的颓垣残壁 同富有生气的“ 城春 ” 对比强烈。“ 城春 ” 当为明媚之景,后面却缀以“

10、 草木深 ” ,则叙荒芜之 状,前后对比,表达精巧。 【解析】 【分析】( 1)这首诗的前四句写春日长安凄惨破败的景象,饱含着兴衰感慨;后 四句写诗人挂念亲人、心系国事的情怀,充溢着凄苦哀思。所以,题目中的“ 望 ” ,既指看 到了 “ 国破山河在 ” 的惨景,也指诗人对期望和平、企盼家人团聚。据此理解作答。 (2)“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一联中,一个“ 破” 字写出了由于“ 安史之乱 ” 造成的国都沦 陷、城池残破的景象;一个“ 深 ” 字写出了蒿草遍地、林木苍苍的凄凉景象,让人触目惊 心,为全诗营造了一片荒凉凄惨的气氛。据此理解分析作答。 故答案为: 一方面是看到了“ 国破山河在 ”

11、 的惨景,另一方面是对亲人团聚的期盼; 示例一: “ 破 ” 字用得好,一个“ 破 ” 字写出了国都沦陷、城池残破的景象,令人触目惊 心。 示例二: “ 深” 字用得好。一个“ 深” 字写出了乱草遍地、林木苍苍的景象,令人满目凄然。 示例三: “ 破” 字在本诗中堪称诗眼,景、情皆由此出。“ 国破 ” 对“ 城春 ” , “ 国破 ” 的颓垣残 壁同富有生气的“ 城春 ” 对比强烈。 “ 城春 ” 当为明媚之景,后面却缀以“ 草木深 ” ,则叙荒芜之 状,前后对比,表达精巧。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回答本题时,需要掌握句子翻译,从而理解 诗词内容,再进行概括即可; 本题考查诗

12、歌炼字赏析。首先在诗文中要找到该炼字,炼字一般为动词、形容词或特殊 词(如叠词、拟声词、表颜色的词等)。炼字赏析常见答题格式:字在诗句中的意思 是 ,作用是 ,它运用了的修辞(或化静为动,或化抽象为具体,或化虚为实)写出 了 的景象,表达了诗人 的思想感情。 4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清平乐 李煜 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砌 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注】 公元 971 年秋,李煜派弟弟李从善去宋朝进贡,被扣留在汴京。公元974 年,李 煜请求宋太祖让从善回国,未获允许。李煜非常想念他,常常痛哭。 砌:台阶。 (1)“ 乱” 字

13、一语双关,请你写出它在句中的含义。 (2)李煜虞美人中有“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句,请你找出此词中与 它由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并加以赏析。 【答案】 (1)“ 乱 ” 字既指台阶下的落梅多且乱,也指作者此时心乱如麻。 (2)“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运用比喻,将“ 离恨 ” 比为 “ 春草 ” ,借助生命力顽强的 春草,生动形象地写出离恨的无边无际和难以消除。 【解析】 【分析】(1)结合诗句内容分析,“ 砌下落梅如雪乱” 的意思是:主人公在阶前 伫立良久,梅花如雪片一样纷纷落下。“ 乱” 字表面指落梅的纷乱,深层则指主人公愁思的 纷乱。 (2)结合诗句理解。“ 问君

14、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的意思是人生啊人生,不 就意味着无穷无尽的悲愁么?“ 一江春水向东流” 是以水喻愁,显示出愁思如春水的汪洋恣 肆,奔放倾泻;又如春水之不舍昼夜,长流不断,无穷无尽。“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 生” 中“ 离恨恰如春草” 意为离别的愁绪正像春天的野草,运用了比喻,把离愁别绪比喻成春 草,和 “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都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容愁绪,有异曲 同工之妙。 故答案为: “乱” 字既指台阶下的落梅多且乱,也指作者此时心乱如麻。 “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运用比喻,将“ 离恨 ” 比为 “ 春草 ” ,借助生命力顽强的春 草,生动形

15、象地写出离恨的无边无际和难以消除。 【点评】 本题考查赏析古诗炼字的能力。品析炼字类题目,一般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该 字的字义 +语境义;该字使用的表达技巧+表达效果;该字所传递的作者的情感、态度。 此题考查赏析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鉴赏诗歌,首先要掌握一定的鉴赏知识、专业术 语,如表达技巧:象征、烘托、寓情于事、托物言志、以静显动、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等 等,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句做具体的分析,这样才能准确地鉴赏。 5阅读以下【甲】【乙】两首诗词,完成小题。 【甲】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

16、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乙】贾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1)【甲】词中“ 悠悠 ” 一词一语双关,既指时间之漫长久远,又指词人_。 (2)【甲】【乙】两首诗词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案】 (1)思绪之绵长(无穷) (2)共同点:借古讽今(借历史典故抒发个人情怀)。 情感:【甲】词作者热情赞颂了孙权的不畏强敌,其实是暗讽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表达 了诗人的爱国情怀。【乙】诗作者借汉文帝向贾谊询问鬼神的历史典故,揭示晚唐皇帝求 仙访道、不顾国计民生的社会现实,也寄寓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解析】 【分析】( 1)结合语境分析,“ 千古兴亡多少事?” 是一句问话。词人禁不住发 问,从古到今,到底有多少国家兴亡大事呢?往事悠悠,是非成败已成陈迹,只有这无尽 的江水依旧滚滚东流。因此“ 悠悠 ” 形容漫长、久远。这里,叠词的运用,不要暗示了时间 之漫,而且也表现了词人心中无尽的愁思和感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心得体会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