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解题技巧及练习题

上传人:玩*** 文档编号:149804990 上传时间:2020-10-30 格式:PDF 页数:28 大小:112.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解题技巧及练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解题技巧及练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解题技巧及练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解题技巧及练习题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解题技巧及练习题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解题技巧及练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解题技巧及练习题(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考语文诗歌鉴赏 +文言文阅读解题技巧及练习题 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 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 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桶,天上接行杯 。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 此诗当是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 年)秋李白遇赦由江夏南游洞庭时登岳阳楼 而作。 迥:远。 行杯:传杯而饮。 历代文人写下过许多有关“ 洞庭湖 ”“岳阳楼 ” 的传世佳作。范仲淹著有岳阳楼记,孟浩 然创作了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李白写下了与夏十二登岳阳楼。请仔细比较这三篇 作品,完成下表。 作品洞庭湖的景象景物描写的作用 岳阳楼记(范仲淹) 霪雨霏霏,连月不开

2、春和景明,波澜不惊 _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_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_ 【答案】通过对比,揭示了“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的古仁人之心,也表达了自己“ 先天下之 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的爱国爱民情怀。;洞庭湖烟波浩淼,欲渡无舟,曲折地表达了 诗人希望张九龄予以援引之意。;诗人流放获释以后的喜悦心情。(乐以忘忧的闲适旷达 的襟怀) 【解析】 【分析】 岳阳楼记通过写岳阳楼的景色,以及阴雨和晴朗时带给人的不同 感受,揭示了“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的古仁人之心,也表达了自己“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 下之乐而

3、乐 ” 的爱国爱民情怀。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勾勒出了洞庭湖的壮阔景象和 湖波的声势。面对洞庭湖,要渡过去却没有舟楫,暗喻自己想出仕建功,没有人引荐。写 景转入抒情,生出求荐之意。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结合“ 此诗当是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 年)秋李白遇赦由江 夏南游洞庭时登岳阳楼而作。” 分析 “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登上岳阳楼览尽四周风 光,江水辽远通向开阔的洞庭。表达了诗人流放获释以后的喜悦心情。 故答案为: 通过对比,揭示了“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的古仁人之心,也表达了自己“ 先 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的爱国爱民情怀。 洞庭湖烟波浩

4、淼,欲渡无舟,曲折地表达了诗人希望张九龄予以援引之意。 诗人流放获释以后的喜悦心情。(乐以忘忧的闲适旷达的襟怀) 【点评】本题考查分析诗歌景物描写作用的能力。诗歌中的景物描写往往都是为了表达思 想感情,因此答题时要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及诗歌具体内容分析这些景物描写表现了作者 什么思想感情。 2阅读下面的诗,完成小题 诉衷情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1)本词的作者是_(人名 ), 词中 “ 沧州 ” 的意思是 _。 (2)下列对这首词的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 这首词的词牌名是“ 诉衷情 ” 。 B.

5、 “ 当年万里觅封候” 写出了词人当年远离家乡、壮志报国的情景。 C. “ 关河梦断何处” 流露出词人对将要离开军队而产生的遗憾之情。 D. “ 泪空流 ” 表达了词人壮志难酬的悲愤和不甘。 【答案】 (1)陆游;滨水之地,古时隐士所居之地 (2)C 【解析】 【分析】( 1)诉衷情是宋代文学家陆游的词作,这首词通过今昔对比,反映 了一位爱国志士的坎坷经历和不幸遭遇。“ 沧州 ” 指靠近水的地方,古时常用来泛指隐士居 住之地。 (2)C 项有误, “ 关河梦断何处” 的意思是 “ 梦醒后不知它在何处” ,抒发了作者壮志未酬, 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悲愤不平之情。 故答案为: 陆游;滨水之地,古时隐士

6、所居之地 C 【点评】 本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考查的是课内篇目的出处、作家作品等有 关的内容。解答此题关键以课本的注释为主,注意平时的积累。 本题考查诗歌的鉴赏和辨析能力。解答此题要整体理解诗歌,对选项逐项审读,理解辨 析,判断正误。 3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小题。 江城子 密州出猎 (北宋)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袭,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 虎,看孙郎。 酒耐胸应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 望,射天狼。 (1)请赏析词首句中“ 狂” 字的妙处。 (2)“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7、? 【答案】( 1) “ 狂” 字写出了词人的狂傲、豪情,贯穿全篇,奠定了全词豪迈的感情基 调。 (2)表达了词人渴望一展抱负、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解析】 【分析】( 1) “ 老夫聊发少年狂” 的意思是 “ 我姑且抒发一下少年的豪情壮志” 。用 “ 狂 ” 字笼罩全篇,表达了胸中雄健豪放的一腔磊落之气。写出了词人的狂傲、豪情,奠定 了全词豪迈的感情基调。(2) “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的意思是 “ 我将使尽力 气拉满雕弓就像满月一样,朝着西北瞄望,射向西夏军队” 。作者以形象的描画,表达了自 己渴望一展抱负,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并委婉地表达了期盼得到朝廷重

8、用的愿 望。 故答案为: “狂” 字写出了词人的狂傲、豪情,贯穿全篇,奠定了全词豪迈的感情基调。 表达了词人渴望一展抱负、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点评】 本题考查诗歌的炼字,注意结合句意,揣摩用字的妙处。 本题考查诗句思想感情的把握,注意结合句意的理解和写作背景的把握,明确包涵的作 者的思想感情。 4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回答各题。 卖炭翁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粪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 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 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

9、北。一车炭,千余 斤,宫使驱将惜不得。丰匹红纱一丈皱,系向牛头充炭直。 (1)这首诗作者是_(人名),诗中“ 直” 一词的意思是 _ (2)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这一肖像描写,把卖炭老人尘灰满面,十指熏黑的 形象刻画得极为传神。 B. “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这一极度反常的心理,突显老翁内心的忧伤。 C. 诗歌揭露了当时宦官假借“ 宫市 ” 之名强取豪夺民间财物的社会现实。 D. 诗歌表达了对受“ 宫市 ” 之苦的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答案】 (1)白居易;同 “ 值” ,价钱。 (2)B 【解析】 【分析】( 1)本题第一空

10、要根据平时对文学常识的积累答题,第二空要根据平时 积累句意理解词语意思。注意“ 直” 这里是通假字,通“ 值” ,价值。 (2)ACD理解正确。 B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这一极度反常的心理,写出了 卖炭翁艰难的处境和复杂的内心矛盾。 故答案为: 白居易同“ 值” ,价钱。 B 【点评】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积累及理解词语的能力。考查时一般会涉及古今中外的名 家名篇的基本知识。解答这类题目,要求学生熟记学过的名家名篇及基本的介绍。解答此 题,还要根据平时对课文注释的识记及积累,结合具体语境进行解释。还要注意通假字、 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字词。 此题考查鉴赏古诗

11、的能力。解答时要抓住诗歌中的关键词语来鉴赏,可以从词性、色 彩、修辞以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去把握它的内涵。 5古诗词赏析。 落花 唐 严恽 春光冉冉归何处,更向花前把一杯。 尽日问花花不语,为谁零落为谁开。 花下醉 唐 李商隐 寻芳不觉醉流霞,倚树沉眠日已斜。 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 (1)这两首诗都描写了_时节的花朵,同时也都直接或间接写到了诗人_的 行为。 (2)简析这两首诗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答案】 (1)暮春;喝酒赏花 (2)第一首,通过诗人面对落花饮酒,一边与花对话,又仿佛自言自语似醉非醉的行为, 委婉抒发了春光易逝的感慨伤怀落寞抑郁之情;第二首,通过诗人“ 醉流霞 ”“倚

12、树沉眠 ”“客 散酒醒 ”“赏残花 ” 等行为和神态,写出他的孤独寂寞,同时也流露出对花痴迷喜爱之情。 【解析】 【分析】( 1)严恽的七言绝句落花,是一首惜花惜春的诗。花下醉也是 一首抒发对花的陶醉流连的小诗。所以两首诗都描写了暮春时节的花,“ 更向花前把一杯” 和“ 客散酒醒深夜后” 写出了诗人饮酒赏花的行为。 (2)严恽的七言绝句落花,是一首惜花惜春的诗。严恽是一个屡试不第的秀才,唐 代科举正月考试、二月放榜,春光虽好,奈何自己依旧落第,是以问出花为谁零落为谁开 一句, 零落 所代表的失意与花开 所代表的得意恰成鲜明对比,诗人的苦涩溢于言表。 同时,感叹时间流逝,春去花落,韶华易逝,有谁

13、知道落花的忧伤,落花的无人怜惜呢。 花下醉这是一首抒发对花的陶醉流连的小诗。诗歌先以寻花开篇。接着沉醉花中,最 后写酒醒赏花。通篇都围绕着花来展开。表现出诗人对花的强烈喜爱。可谓爱花之至。据 此作答。 故答案为: 暮春;喝酒赏花; 第一首,通过诗人面对落花饮酒,一边与花对话,又仿佛自言自语似醉非醉的行为,委 婉抒发了春光易逝的感慨伤怀落寞抑郁之情;第二首,通过诗人“ 醉流霞 ”“倚树沉眠 ”“客散 酒醒 ”“赏残花 ” 等行为和神态,写出他的孤独寂寞,同时也流露出对花痴迷喜爱之情。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 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

14、要求作答。 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先要通读全诗,从 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诗可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 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当然还要注意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个人遭遇。 6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好事近 梦中作 秦观 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行到小溪深处,有黄鹂千百。 飞云当面化龙蛇,夭矫 转空碧。醉卧古藤阴下,了不知南北。 【注】 该作写于词人被贬处州(今浙江丽水)时。 夭矫:形容姿态伸展屈曲而有气 势。 (1)请你想象 “ 花动一山春色 ” 所展现的情景,并将它描写出来。 (2)下列对这首词的内容,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15、() A. 词的上片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写词人在山路、小溪深处的真实见闻。 B. 词的下片写词人梦中仰观所见云空的变幻和歇息于古藤阴下的心理活动。 C. 结尾两句中的 “ 醉” ,不仅写卧态,而且也包括词人在梦境中的情态。 D. “ 了不知南北 ” 表现出与 “ 一蓑烟雨任平生” 一般自然平淡超脱的情绪。 【答案】 (1)接连绽放的春花,在雨中闪动,装点成一山春色,令人心动。 (2)A 【解析】 【分析】( 1)解答此题关键是要抓住诗中所描写的景物在头脑中想象出诗中所描 绘的画面,结合诗歌所描绘的景物分析,这句话是承接首句春路雨添花来写的,刚刚下过 一场春雨,很多花在春雨的滋润下都竞相开放,然后

16、一阵微风吹拂,可以想象出满山春花 在风中摇曳,装点着一山的春色,那种景色简直是太美了。意对即可。 (2)A 由题目 “ 梦中作 ” 可知,这首词并不是写作者的真实见闻,而是作者梦中之境。BCD 理解正确。 故答案为: 接连绽放的春花,在雨中闪动,装点成一山春色,令人心动。 A 【点评】 本题考查描绘诗句景象的能力。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有很多写景的诗句都给 人以美的享受。解答这样的题,首先要分析诗句中的意象和意境,并在头脑里想象这样的 意境,然后再结合诗意进行描绘。描绘的语言一定要恰当、优美、生动、形象,给人以美 的享受。 本题考查赏析诗歌的能力。诗歌的语言具有凝练、含蓄等特点。鉴赏诗歌的语言,就是 品读诗歌的语言意蕴,体味诗歌的语言风格和语言魅力。古诗词语言鉴赏部分所包含的内 容较多,主要涉及遣词造句、语体色彩、语言风格等方面。从考查的方向来看,主要包括 三个方面: 品评古诗中的炼字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心得体会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