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XX开放大学电大专科《美学与美育》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 2071)

上传人:亦明 文档编号:149768512 上传时间:2020-10-3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5.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5XX开放大学电大专科《美学与美育》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 2071)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25XX开放大学电大专科《美学与美育》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 2071)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25XX开放大学电大专科《美学与美育》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 2071)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25XX开放大学电大专科《美学与美育》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 2071)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5XX开放大学电大专科《美学与美育》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 207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5XX开放大学电大专科《美学与美育》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 207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5XX开放大学电大专科美学与美育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 2071)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美学与美育2025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071) 一、单项选择题(选出正确的答案,并将字母填在题中括号内。每题4分,共16分)1西方人文领域出现的“语言论转向”发生于大约( )。 A19世纪中 B19世纪初 C20世纪中 D19世纪末 2构成形式美的自然因素的要素是( )。 A色彩线条音响 B音乐美术雕塑 C音乐绘画形体 D色彩形体声音 3欣赏艺术美,要学会通过具象的画面、形体,去感知和体验潜伏在具象内层的( )意味和情趣。 A抽象形式 B逻辑概念 C情感 D道德 4外来文化的基本特征是( )。

2、A含蓄空灵奇异 B奇异抽象含蓄 C奇异征实逼真 D奇异逼真抽象 二、判断正误,并简述理由(每题15分,共30分) 5美学的性质就是指美学的对象。 答:错。(3分)因为性质指的是基本属性,而美学的对象是指美学研究的客体。二者密切相关但却不是一回事。(5分)美学的性质在于它是一门突出形象、具体、体验方式的人文学科,(4分)而美学的对象是人的感性的活生生的整体形象。(3分) 共15分。 6没有审美体验,艺术创造无从谈起。 答:对。(3分)艺术是审美体验的符号化,其每一个环节都与审美体验密切关联。(3分)对于艺术创造而言,审美体验是艺术兴发的根本动力,(3分)是艺术构思的内在逻辑,(3分)是艺术物化的

3、终极根据。(3分) 共15分。 三、简答题(答对要点即可,不必展开论述。每题15分,共30分) 7如何理解美学的对象? 答:美学所关注的对象是在具体审美活动(美、美感和艺术)中显示的人的感性的活生生的整体形象。(3分)。可以从四个方面来理解:第一,美学始终研究人的生活的富于生气和活力的形象。(3分)第二,美学力求探索人的丰富与完整特性。(3分)第三,美学研究人的感性的活生生的整体形象。(3分)第四,美学对于人的感性的活生生的整体形象的研究,总是需要结合具体的审美活动来进行。(3分)共15分 8简述造型艺术的“瞬间永恒性”特征。 答:瞬间永恒性,是指造型艺术具有选取特定瞬间以表现永恒意义的特性。

4、(4分)造型艺术是一种静态艺术,难以再现事物的运动发展过程,(4分)但却可以选择、提炼、捕捉事物动态过程中最有意味的瞬间,用特定的艺术符号将其固定下来。“寓动于静”,以“瞬间”表现“永恒”。(4分)这个特性在再现性的造型艺术如绘画、雕塑、摄影中尤为突出。(3分) 共15分 四、综合论述题(从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角度论述问题。24分) 9如何理解“美是人类符号实践的产物”的观点? 答:“符号”通常有两个含义:一是指一件事物可以表达一定的意义,二是指一件事物暗示着另一件事物或某种意义。德国哲学家卡西尔认为,人的特点在于通过劳作制造“符号”,形成人类文化的世界,这就是“符号的宇宙”。正是符号提示了人的

5、本质,符号化思维和行为构成人类生活中最富代表性的特征。(4分) 按照 _观点,人类的符号活动归根到底是社会实践的具体形态,因而应当理解为符号实践,而美正是这种人类符号实践的产物。(3分)符号实践是指人类创造和运用符号以便彼此沟通、共同生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它是美得以生成和显现的场+所。(3分)这可以从如下四方面去理解:第一,创造和使用符号,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一个基本标志。(3分)第二,创造和使用符号也是人类实践的一个基本内容。(3分)第三,人类实践的“有意识”和“自由自觉”特点,总要通过符号表现出来。(3分)第四,人类所创造和欣赏的美,必定存在于具体可感的符号实践之中。(3分) 论述具体2分。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