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综合检测附答案解析

上传人:雨水 文档编号:149737944 上传时间:2020-10-29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30.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版)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综合检测附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完整版)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综合检测附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完整版)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综合检测附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完整版)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综合检测附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版)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综合检测附答案解析(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博州蒙古中学选修一期末综合检测 班级: _姓名: _ 座号: _时间: _成绩: _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 小题,共50 分) 1梭伦说:“我赋予人民恰如其分的崇高地位,未曾剥夺他们的荣誉,也未曾给予过多的尊荣,权势之士因为 财富遭受嫉妒,我保护他们免受一切危厄,我坚持立场,不偏不倚,不允许任何一方恃强凌弱。”为此,他 采取的主要措施是(a ) A按财产多寡划分社会等级B设立五百人会议 C实行“公职津贴制”D确立陶片放逐法 2北魏孝文帝实行均田制,其主要特点是c A政府分配的土地全部归农民所有 B国家将土地分成小块出售给农民 C耕种国家土地的农民需承担国家的租税役 D限制地主土地兼并、

2、保证农民和政府用地 3公元前338 年,秦惠文王听信谗言抓捕商鞅。商鞅在逃亡中投宿旅店遭到拒绝,理由是“商君定有法律,谁 让没有凭证的旅客住宿,谁就要连坐。”商鞅只得黯然离去。这则故事说明 d A变法最终失败 B法治代替人治 C变法违背民意 D变法深入人心 419 世纪末,维新变法从一种思潮迅速发展为一场政治运动,其关键是( c ) A. 维新派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顺应历史潮流 B.维新派争取了光绪皇帝和袁世凯的支持 C. 维新派把维新变法与救亡图存结合起来 D.维新派得到了爱国志士和知识分子的拥护 5某班同学对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开展研究性学习,他们拟定了以下研究题目。其中不符合史实的是 d A

3、 孔子办学:谱写古代教育新篇章 B 诸子百家:筑就中华民族的精神 C 铁犁牛耕:一场静悄悄的革命 D 商鞅变法:开创大秦帝国的百年基业 6王安石变法在科举制度方面的措施有d 废除明经诸科设置医学、武学等专门学校 进士科不考诗赋依照才能、品德来选拔官员 ABCD 7据文献通考记载: “ (宋)太祖、太宗平一海内,惩累朝藩镇跋扈,尽收天下劲兵兵无常帅,帅无常师; 内外相维,上下相制,等级相轧,是以天下晏然,逾百年而无犬吠之惊,此制兵得其道也。”下列与材料所反 映的情况不符的是 d 加强中央集权防止武将专权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和经济的发展 收回地方兵权达到“强干弱枝”提高军队战斗力、实现富国强兵 8有人

4、说“日本近年来奇迹般的成功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几近毁灭性的失败,都孕育在明治维新中”。对此话最 正确的理解是( b ) A.日本因明治维新而走向富强 B.明治维新使日本在富强中走向战争 C.日本因明治维新而走向战争 D.明治维新使日本在战争中走向富强 9下列与北魏均田制相关的的说法,正确的是 d A. 将全国土地重新分配给农民 B. 将政府掌握的无主土地归农民所有 C. 将地主多占的土地分配给农民 D. 获得土地的农民承担租、调和徭役 10孝文帝改革促进了中国北方民族融合,在中国古代史上民族融合的主要历史作用是(d ) A少数民族的封建化B游牧民族农业化 C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发展D统一的多

5、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和巩固 11东周时期(公元前8公元前3 世纪)是中国历史发展中重要的一段,是强国、创新表现充分的一个时期。 在此期间c 铁器、牛耕推动农业经营方式的转变由争霸至兼并的战争使政治趋向统一 旧制度衰落与新制度确立的巨变时期打造了通往南亚、欧洲的海陆交通线 ABCD 12结合所学知识,区别德国和日本近代化道路的不同点是 d A对外侵略扩张B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C确立君主立宪制D推行文明开化政策 13战国时期的改革或变法的影响之一是世卿世禄制度的瓦解,符合此说法的选项是d A “率土之滨,莫非王臣”B “尽地力之教” C “相地而衰征”D “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高无所荣华” 14

6、中央集权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是地方政府服从中央政府的政策法令、地方官吏由中央政府任免的行政制度,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中央集权制是封建自然经济的产物,不可能存在于商品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B秦王嬴政统一中国后建立中央集权制,从此中国历史进入黑暗时代 C商鞅变法时,废分封、行县制,所以说中央集权制至迟出现于战国时期 D商鞅在秦国推行变法,改革地方行政制度。其主要措施是b A普遍推行郡县制度B国君直接任命地方行政长官 C “开阡陌封疆”D制定连坐法,建立户籍制度 2 16王安石变法中设立市易务,其主要职责是 A负责市场税收B调节市场物价 C管理对外贸易D控制交易时间 17“以森林民族的

7、原生文化,直接与高度发展的中原文化相结合,实现了民族的飞跃。”材料反映的事件是 ( b ) A商鞅变法B孝文帝改革C王安石变法D范仲淹改革 18韦骧钱塘集中描述:王安石变法后,“惠遍农无乏,输均役不骚。保兵知警守,吏禄绝贪饕。万里 耕桑富,中原气象豪。河淤开亿顷,海贾集十艘。”形成“保兵知警守”、“ 河淤开亿顷”的主要原因是 实行了 ( a ) A保甲法、农田水利法B将兵法、方田均税法 C青苗法、募役法D免役法、更戍法 19俄国农奴制改革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主要表现在( a ) A农民获得人身自由B农民无偿获得土地 C农村仍按旧制度审理案件D废除君主专制制度 20春秋时期,赵简子说:“克敌者,

8、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士田十万,庶人工商遂”以下对这则材料 解读符合史实的是 a 县的地位比郡高在战争中所获的新领土上设置县、郡 县的出现比郡早商鞅变法奖励军功有利于中央集权 ABCD 21郭沫若在奴隶制时代中国古代史的分期问题一文中认为:春秋在鲁宣公十五年(前594 年)有“初 税亩”的记载,虽然仅仅三个字,却含有极其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这里所说的“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 意义”主要是指( a ) A承认了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 B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C土地国有制度不断完善 D井田制在历史上完全消失 22王安石设想其变法的理财方针是“民不加赋而国用饶”,为此他采取的措施有 d

9、清查逃避土地税的“隐田”向享有特权的官僚地主征收免役钱 农户按高下出资兴修水利向农民贷款,收取较低的利息 A B C D 23北魏孝文帝改革举措中,利于改变“民多隐冒,五十、三十家为一户”状况的是d A均田制B宗主督护制C改姓氏篇贯D三长制 24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存在着相似的地方。下列相同点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d A注重破格使用人才B重视农业生产 C加强对人民的控制D改变旧的土地制度 25以下几组历史事件中符合 “ 开始于同一年代、分处太平洋两岸国家” 要求的是 A英国 “ 光荣革命 ” 、美国独立战争 B英国 “ 光荣革命 ” 、美国南北内战 C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 D美国南北内战、日

10、本明治维新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 小题,共50 分) 2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今人未可非商鞅,商君能令政必行。” 王安石 材料二财不足用于上而下已弊。兵不威于外而敢娇于内,制度不可为万世法而日益丛杂,一切苟且,不 异五代之时。 欧阳修 请回答: (1)材料一表明王安石对商鞅哪一方面的什么观点?(2 分) (2)材料二中欧阳修指出了什么社会问题?王安石为解决这些问题的针对性措施有哪几个?(3 分) (3)结合所学内容简述北魏孝文帝改革后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有哪些?(2 分) (4)上述材料中涉及的改革有的能推动社会形态的转型。请依据史实准确概括其主要表现。(

11、3分) 2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罗马天主教会鼓吹“因行称义”的修道信条。所谓因行称义,是指一个基督徒靠其行事修为而成为 符合上帝意愿的义人,灵魂得以升入天堂。因此,必须绝色弃欲、积功行善,诸如持斋、守贞、安贫、乞食、 忍让、施舍,服从教会、遵守教规、购买赎罪券等,而入修道院修道是最佳途径。 材料二马丁路德提出“因信称义”说。他认为,灵魂得救只须靠个人虔诚的信仰,根本不需要教会的烦 琐仪式。上帝的恩典是上帝给人的礼物,只有上帝才能赦免罪人。信徒得救不靠行为,全凭信仰。要得救上 天堂,不靠教会或行善,更不靠赎罪券。 材料三加尔文主张“信仰得救”。他认为得救在于信仰而不在于善行;而且得救与否取决于

12、上帝预先的安 排,上帝事先早已把人分为“选民”和“弃民”;选民发财致富,万事顺利,死后进入天堂,弃民则相反。 回答: 3 (1)据上述材料看,马丁路德和加尔文的基本主张的共同点是什么?与罗马天主教会的主张有何不同? 他们为什么要提出这一与天主教会不同的思想?(6 分) (2)结合所学知识及上述材料信息,比较马丁路德和加尔文的宗教改革主张有何异同?(4 分) 28阅读材料: 材料一秦孝公用商鞅,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在 20 世纪末叶提及王安石,我们只更感到惊异:在我们之前900 年,中国即企图以金融管制的办 法操纵国事,其范围与

13、深度不曾在当日世界里任何其他地方提出。当王安石对神宗赵顼说“不加税而国用足”, 他无疑的已知道可以用信用贷款的办法刺激经济成长。当生产增加货物流通时,即使用同一税率也能在高额的流 通状态里收到增税之成果。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商鞅变法所反映的根本问题和对秦国发展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用贷款的办法刺激经济的增长”的措施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 对中国古代改革的认识。 29阅读材料(15 分) 材料一公民大会选举或罢免不再以出身而是以财产的数量来划分公民的等级。 不同等级的人则待遇有 所不同。 公民大会选举或罢免一切公职人员,决定宣

14、战等一切国家大事。 奖励外国技工迁居雅典,对携眷移民给予公民权; 鼓励橄榄油出口。 材料二设立 20 个等级的军功爵制度, 没有军功的国君亲属不再拥有世袭的爵位。立有军功的平民, 按其功劳的大小授予官爵。 全国划为41 县,县级官吏通由国君任免,领取国家的俸禄,可以随时任免调职。 凡从事 “ 本业 ” 者 免除本身的徭役;而追逐“ 末业 ” 者 入官府为奴。 材料三梭伦:我手持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面前,不许它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着优势。 我制定法律。 材料四王安石:自古驱民在诚信,一言为重百金轻。今人未可非商鞅,商君能令政必行。 请回答: ( 1)据材料一、二概括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共

15、同涉及哪些方面的问题? (2 分) (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次改革的背景。(4 分) ( 3)结合材料三、四,概括两次改革各有何特征。(2 分) ( 4)说说两次改革对本国政治体制的形成各有何影响? ( 2 分) 30下列材料是对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分析: 材料一祖宗崇拜和华夏中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点,这两者的结合使学习和参考外国的任何改革都变得更 加困难。 雷颐 材料二变法者由于缺乏对改革制约条件和困难客观冷静的认识和分析,未能形成成熟的改革心理,缺少高超的 政治智慧和实际的活动能力,没有采取灵活多变的变法战略。 萧功秦 材料三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不在于变法的内容和策略上,而在于当时没有出

16、现一个变法成功的整体的社会环 境,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强大的促进改革的政治和经济力量。 李喜所 材料四康有为等人想以日本明治维新的要义为蓝图在中国变法,但是没有认识到日本与中国国情不同只是 从形式上学习,并没有掌握明治维新的真正“要义”。 成败得失戊戌维新与明治维新的比较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三,指出三位历史学家分析戊戌变法失败原因的不同视角。(2 分) (2)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例史实说明上述某个观点。(2 分) (3)材料四从哪个角度分析中国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2 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 因和明治维新成功的真正“要义”主要是什么?(2 分) (4)据材料,你认为上述观点有怎样的现实意义?(2 分) 4 博州蒙古中学选修一期末综合检测(答题卡) 班级:姓名:座号:成绩: 选择题( 50分) 非选择题( 50分) 26.题(10分)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